- 外耳道皮肤常见病,多由感染造成
- 耳朵内疼痛或烧灼感,可伴少量分泌物流出
- 部分可治愈,保持外耳道清洁,用抗生素治疗
简介
外耳道炎是外耳道皮肤或皮下组织的广泛的急、慢性炎症,为常见病,潮湿的热带地区多发。病因以感染为主,症状为外耳道疼痛、灼热、和脓性分泌物,或耳道瘙痒、伴狭窄,或听力障碍。部分可治愈,保持耳道清洁,局部应用抗生素、理疗,预后较好[2-3]。
疾病类型[2-3]:
- 根据病程长短,常常将外耳道炎分为急性弥漫性外耳道炎(1周内)和慢性外耳道炎(病程1个月以上),伴真菌感染者也称为真菌性外耳道炎;
- 病变局限者成为外耳道疖,病变弥漫者成为弥漫性外耳道炎。
症状表现[2-3]:
- 急性外耳道炎以疼痛、灼热和脓性分泌物为主。早期耳道内烧灼感,随着病情的发展,耳内变成胀痛,在说话和咀嚼时加重。外耳道分泌物随着病情的发展从稀薄的分泌物变成浓稠的分泌物;
- 慢性外耳道炎以耳道内瘙痒为主,偶有分泌物流出。可以转变为急性外耳道炎。外耳道壁内常聚集大量分泌物,造成外耳道狭窄;
- 真菌性外耳道炎可以因为真菌的大量繁殖而导致耳道内阻塞感,因耳道阻塞可以导致听觉障碍、耳鸣,感染较重者可出现发热。
诊断依据[2-3]:
1. 急性外耳道炎
(1)患者诉耳痒、灼痛、胀痛、听力减退、脓性分泌物流出;
(2)检查时有耳廓牵拉痛及耳屏压痛,外耳道皮肤弥漫性红肿,耳道内大量分泌物导致外耳道变窄,耳周淋巴结肿大有压痛;
(3)脓性分泌物可以行病原学检查:如金黄色葡萄球菌、溶血性链球菌、铜绿假单胞菌等可确诊,也可指导抗生素应用;
2.慢性外耳道炎
(1)主要症状:耳痒,少量分泌物;
(2)体征:耳痛不明显。行检查可以看见外耳道皮肤皲裂、增厚、分泌物聚集,严重者可以造成耳道狭窄、听力减退;
(3)脓性分泌物可以行病原学检查提示如金黄色葡萄球菌、溶血性链球菌等可确诊,也可指导抗生素应用;
3.真菌性外耳道炎
(1)主要症状:轻者没有症状,偶有耳痒、闷胀感,夜间明显;
(2)体征:外耳道和骨膜表面覆盖黄黑色或白色粉末状或绒毛状真菌,除去后可看到充血潮湿皮肤,合并细菌感染时可以有耳痛、脓性分泌物;
(3)病原微生物检查提示真菌感染可确诊。
是否具有传染性[2-3]?
否
是否常见[2-3]?
常见病,主要在潮湿的热带地区多发,好发于抵抗力差、局部病因长期未予去除者。发病率未找到相关证据支持。
是否可以治愈[2-3]?
可以治愈。保持耳道清洁,局部应用抗生素、理疗,如果局部形成脓肿,行切开引流。如果患者有基础病(如:糖尿病),应首先控制基础病。
是否遗传[1]?
否
是否在医保范围内?
是
有疑问?在线咨询专业医生
获得专业医疗建议,无需等待预约
文章 耳疮


医疗星辰探秘
文章 耳朵根子疼是怎么回事


医疗科普小站
文章 耳朵里面长痘痘怎么回事怎么办


中医养生之道
文章 耳朵里面长了个脓包


医者荣耀
文章 耳朵肿了还疼是什么原因?


医疗新知速递
文章 耳朵心发痒是怎么回事


医疗之窗
文章 耳朵里面痛怎么回事怎么办


康复之路
文章 耳洞发臭怎么回事怎么办


医疗故事汇
文章 耳塞有用吗


全球医疗视野
文章 采耳的功效和作用


跨界医疗探索者
大家都在问


傅敏
主任医师
耳鼻咽喉科
广东省人民医院


徐江红
副主任医师
耳鼻咽喉科
复旦大学附属眼耳鼻喉科医院


党华
副主任医师
耳鼻咽喉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