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进食果糖后出现恶心、呕吐、心悸等症状
- 严重者可并发急性肝衰竭、急性肾衰竭
- 治疗方式主要包括急症治疗、药物治疗
简介
遗传性果糖不耐受症,是一种基因突变引起的果糖代谢障碍遗传病,临床上较为罕见。典型症状主要有恶心、呕吐、心悸、生长发育迟缓、黄疸。随着病情进展,严重者可并发急性肝衰竭、急性肾衰竭,可危及生命。遗传性果糖不耐受症的主要治疗方式为急症治疗、药物对症治疗及严格控制饮食,必要时行手术治疗(主要针对该病所致的肝衰竭)。本病不可治愈,但经过及时、有效的治疗,多数患者可缓解症状,延缓疾病进展,患者可正常生长发育 [1]。平时要注意避免摄入含果糖量高的物质。
症状表现:
典型症状是恶心、呕吐、心悸、生长发育迟缓、黄疸。
诊断依据:
依据典型的进食果糖后恶心、呕吐症状,结合尿液检查中检测出果糖、果糖耐受试验显示血糖以及血磷降低;组织病理活检发现醛缩酶B活性降低、基因检测发现ALDOB基因突变等间接征象,可确诊遗传性果糖不耐受症[2]。
是否具有传染性?
无
是否常见?
本病较罕见,本病多发于婴幼儿,尤其是多于6个月左右婴儿发病,据统计,存活婴幼儿的发病率大约为二万分至一。目前,我国国内暂无具体的流行病学数据。欧洲地区发病率较高,大约在 1/31000~1/18000,而非欧洲地区的人群其患本病的几率约是1/34461[2]。
是否可以治愈?
不可以治愈,但经过及时、有效的急症治疗、药物对症治疗及严格控制饮食,多数患者可有效缓解症状,延缓疾病进展,延长生存期限,预后较好,多数患者可正常生长发育。但若不及时治疗患者可能会并严重肝衰竭、严重肾衰竭,甚至可能危及患者生命。
是否遗传?
是
是否医保范围?
是
患者询问匹多莫德口服溶液是否适合乳糖不耐受者使用。
就诊科室:药剂科
总交流次数:18
腹泻,大便不成形,偏软、偏扁,极少数两次。
就诊科室:药剂科
总交流次数:23
消化不良,医生建议使用乳果糖口服溶液,无其他病史。
就诊科室:药剂科
总交流次数:13
文章 餐后低血糖:原因、症状及治疗策略
数字健康领航者
文章 肝硬化的遗传代谢性疾病风险与日常保健策略
医疗新知速递
文章 低血糖的成因与预防
家庭医疗小助手
文章 遗传性果糖不耐受症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健康驿站
文章 遗传性果糖不耐受症是什么?
生物医疗创新站
文章 遗传性果糖不耐受症的临床表现有哪些?
跨界医疗探索者
文章 遗传性果糖不耐受症的治疗方法有哪些?
医疗新知速递
文章 使用转化糖电解质时需要避免哪些情况?
医者荣耀
文章 使用注射用转化糖时应注意哪些情况以避免不良反应?
精准医疗探秘
文章 使用果糖注射液时需要注意哪些情况?
医疗数据守护者
郑章乾
副主任医师
小儿内分泌科
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
贾红蔚
主任医师
内分泌科
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
马德琳
副主任医师
内分泌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