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京东健康

查知识

小儿肥厚型心肌病

小儿肥厚型心肌病

微信扫码 随时提问

小儿肥厚型心肌病介绍
  • 由遗传因素导致的儿童心肌疾病
  • 多无症状,部分表现为呼吸困难、喂养困难等
  • 无法治愈,多通过药物治疗缓解症状

简介

概述
小儿肥厚型心肌病,是一种在小儿心肌疾病中较为常见的遗传性疾病,也是导致青少年猝死的最常见原因。该病的病因尚不完全明确,主要与遗传有关。该病在小儿心肌疾病中较为常见,发病率约为0.47/10万。临床上大多数患儿无症状表现或症状较轻,而有症状的患儿,主要表现为持续哭闹、喂养困难、心慌、胸痛、呼吸困难、乏力等症状,严重者可发生晕厥,甚至心源性猝死。该病的病程较长,难以治愈。对于无症状或者症状较轻的患儿,日常注意避免剧烈运动和情绪激动,定期体检即可。而对于有症状且较为严重的患儿,可通过药物治疗和手术治疗,改善症状,预防并发症。

症状表现:

婴幼儿主要表现为持续哭闹、喂养困难、多汗、发育不良等,年长儿主要表现为心慌、心悸、胸闷、胸痛、呼吸困难、头晕、乏力等症状,严重者可发生晕厥,甚至心源性猝死。

诊断依据:

医生会根据患者的病史及临床表现(持续哭闹、喂养困难、胸痛、呼吸困难等),并结合心电图、超声心动图、心脏核磁共振、基因检测等检查做出诊断。

疾病类型

根据左心室流出道有无梗阻,可分为:

  1. 梗阻型
  2. 非梗阻型
  3. 隐匿型

根据肥厚部位的不同,可分为:

  1. 室间隔中上部肥厚型
  2. 心尖肥厚型
  3. 前侧壁肥厚型
  4. 左心室后壁肥厚型
  5. 均匀肥厚型
  6. 右心室流出道狭窄型

根据家族史及遗传规律,可分为:

  1. 家族性
  2. 散发性

是否具有传染性?

是否常见?

是。该病在小儿心肌疾病中较为常见,发病率约为0.47/10万,是导致青少年猝死的最常见原因[1]

是否可以治愈?

难以治愈。对于无症状或者症状较轻的患儿,日常注意避免剧烈运动和情绪激动,定期体检即可。而对于有症状且较为严重的患儿,可通过药物治疗和手术治疗,阻止心肌进一步损害,改善症状。

是否遗传?

是。该病是一种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有一定的家族遗传倾向[1]

是否医保范围?

有疑问?在线咨询专业医生

获得专业医疗建议,无需等待预约

1.5亿+
累计服务患者
99%
患者满意度
30秒
平均响应时间
小儿肥厚型心肌病相关问诊记录

青少年肥厚型心肌病患者血氧饱和度时常波动,想了解使用血氧仪监测血氧饱和度的可行性及是否有副作用。

就诊科室:护理咨询

总交流次数:47

医生建议:对于肥厚型心肌病患者,使用血氧仪监测血氧饱和度是非常有帮助的,能够及时发现血氧饱和度的异常变化。血氧仪使用安全,不会产生副作用。日常生活中,应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如规律作息、适量运动、避免剧烈运动和情绪激动,保持心情舒畅。同时,遵医嘱服药,定期复查,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查看详情

53岁女性,患有梗阻型肥厚型心肌病,近期检查出二尖瓣重度返流和三尖瓣轻度返流,想知道药物治疗是否有效。

就诊科室:药剂科

总交流次数:27

医生建议:对于梗阻型肥厚型心肌病合并二尖瓣重度返流的患者,药物治疗是改善症状的有效手段,但需在医生指导下进行,确保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保持在50%以上。同时,建议患者定期复查心脏功能,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如适量运动、低盐饮食、避免剧烈运动等,保持良好的心态,避免情绪激动。如有不适,应立即就医。

查看详情

肥厚性心肌病患者能否服用某种药物?同时服用倍他乐克和曲美他嗪会有影响吗?

就诊科室:药剂科

总交流次数:47

医生建议:对于肥厚性心肌病患者,选择合适的药物非常重要。根据您的描述,目前使用的药物与您提到的药物之间没有明显的不良相互作用,但仍需注意药物过敏肝肾功能异常等情况。在服用药物时,遵循医嘱,按时服药,特别是5mg的药物建议每日服用,而20mg的则是按需服用,性生活前一小时服用。同时,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如合理膳食适量运动等,对于控制病情也有积极作用。如有任何不适,应立即就医。

查看详情
小儿肥厚型心肌病相关科普内容

文章 小儿肥厚型心肌病是如何影响儿童健康的?

小儿肥厚型心肌病是一种常见的心脏疾病,尤其在儿童和青少年中更为普遍。这种疾病会导致心脏的左心室壁和室间隔变得异常肥厚,进而影响心脏的正常功能。随着病情的发展,患者可能会出现心悸、呼吸困难、水肿、肝脏增大、颈静脉怒张、腹水等心力衰竭症状,严重威胁到他们的生命安全。 一位名叫小明的12岁男孩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小明在一次体育课上突然感到胸闷、气短,甚至晕倒在地。经医生诊断,发现他患有小儿肥厚型心肌病。幸运的是,及时的治疗使得小明的病情得到了有效控制,避免了更严重的后果。 小儿肥厚型心肌病的发病原因目前还不完全清楚,但遗传因素被认为是主要的风险因素之一。其他可能的诱因包括高血压、代谢紊乱等。对于已经患病的儿童,目前主要的治疗方法是药物治疗,旨在控制症状、防止并发症和延缓病情进展。同时,定期的体检和心脏监测也是非常重要的,以便及时发现和处理任何可能的问题。 为了预防小儿肥厚型心肌病的发生,家长和孩子们都需要注意日常生活中的健康问题。首先,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包括合理的饮食、适量的运动和充足的休息。其次,定期进行体检,尤其是心脏检查,及早发现任何异常情况。最后,避免过度的压力和紧张,保持良好的心态也是非常重要的。

健康管理专家

243 人阅读
查看详情

文章 小儿肥厚型心肌病的引发因素有哪些?

小儿肥厚型心肌病的发生与多种因素有关。首先,先天因素是主要的诱因之一,特别是肌小节蛋白基因突变。这种突变在青春期或青壮年时期更为常见,占到50~60%的病例。除了肌小节蛋白基因突变外,其他非肌小节蛋白基因突变,如神经肌肉病、线粒体心肌病、溶酶体贮积症和代谢性疾病等,也可能导致小儿肥厚型心肌病的发生。然而,对于1岁以下的婴儿,50%的病因仍然不明确。 除了先天因素,后天因素也在小儿肥厚型心肌病的发生中扮演着重要角色。例如,肥胖、运动员、母亲患有糖尿病等都可能增加患病的风险。此外,长期使用激素、他克莫司、羟氯喹等药物的儿童也可能导致肥厚型心肌病的发生。因此,家长和医生需要密切关注小儿的健康状况,避免不必要的风险因素。 在日常生活中,家长可以通过控制孩子的体重、鼓励适量的运动、避免过度使用某些药物等方式来降低小儿肥厚型心肌病的风险。同时,如果孩子出现心悸、呼吸困难、胸痛等症状,应及时就医,进行相关检查和治疗。早期诊断和治疗可以有效地控制病情,提高治愈率和生活质量。

医疗之窗

220 人阅读
查看详情

文章 小儿肥厚型心肌病的治疗方法有哪些?

小儿肥厚型心肌病的治疗主要包括药物治疗和手术治疗两种方式。对于有明确猝死家族史或严重心室肥厚的患儿,多数主张药物治疗。常用的药物包括β受体阻滞剂和钙离子通道阻滞剂,能够缓解流出道梗阻和心肌肥厚进程,改善临床症状。然而,需要注意的是,洋地黄、正性肌力药物和利尿剂等药物在治疗小儿肥厚型心肌病时应禁止使用。 一位名叫小明的男孩,年仅8岁,经常出现胸闷、气短等症状。经过详细检查,医生诊断他患有小儿肥厚型心肌病。医生给他开了β受体阻滞剂和钙离子通道阻滞剂,经过一段时间的治疗,小明的症状明显改善。他的家人也非常配合,避免让他参加剧烈运动和竞赛性运动,注意休息和情绪管理。 除了药物治疗外,手术治疗也是小儿肥厚型心肌病的有效治疗手段。外科手术可以切除最肥厚部分心肌,解除机械梗阻,修复二尖瓣反流。临时或埋藏式双腔起搏和植入型心律转复除颤器(ICD)也可以用于治疗小儿肥厚型心肌病。心脏移植是其他治疗无效后最后的选择,但由于手术风险高、供体稀缺等原因,不能普遍使用。 小儿肥厚型心肌病的治疗周期和费用因病情严重程度、治疗方案、治疗时机、个人体质等因素而异。家长需要密切关注孩子的病情变化,遵循医生的治疗建议,并注意日常保养,以提高治疗效果和生活质量。

康复之路

248 人阅读
查看详情

文章 小儿肥厚型心肌病的症状有哪些?

小儿肥厚型心肌病的症状主要包括心悸、呼吸困难、水肿、肝脏增大、颈静脉怒张和腹水等心力衰竭症状。这些症状的出现通常是逐渐的,起病缓慢。值得注意的是,婴幼儿和年长儿的临床表现可能会有所不同。 例如,一位6个月大的婴儿被带到医院,家长报告说他在喂养时经常呼吸急促,额头上有凉汗,面色苍白,嘴唇青紫。医生发现他有全身多系统、多器官损害的迹象,包括面容畸形、四肢肌力下降和肝脏肿大。这些都是小儿肥厚型心肌病的典型症状之一。 另一方面,年长儿可能会出现胸痛、心悸、晕厥和活动能力下降等症状。这些症状可能会在运动或剧烈活动后加剧。对于任何疑似心脏问题的孩子,家长和医生都应该保持警惕,及时进行诊断和治疗。 小儿肥厚型心肌病的治疗通常包括药物治疗和手术治疗。药物治疗主要是为了控制症状和预防并发症,而手术治疗则可能涉及到心脏移植或其他类型的外科干预。除了医学干预外,家长还可以采取一些措施来帮助孩子管理症状和维持健康的生活方式,例如定期锻炼、保持健康的饮食习惯和避免过度劳累。

生命之光传递者

241 人阅读
查看详情

文章 小儿肥厚型心肌病的治疗方法有哪些?

小儿肥厚型心肌病的治疗方法主要取决于病情的严重程度和患儿的具体情况。对于病情相对稳定、无明显症状的患儿,通常不建议使用药物治疗,而是定期随访评估病情的变化。然而,如果患儿有明确的猝死家族史或严重的心室肥厚,药物治疗则是必要的。常用的药物包括β受体阻滞剂、钙阻滞剂和胺碘酮等,它们可以帮助控制心率和血压,减轻心脏的负担。 在一个真实的案例中,一名8岁的男孩被诊断出患有肥厚型心肌病。他的家族中有多名成员因心脏问题而猝死,因此医生决定对他进行药物治疗。经过一段时间的治疗,男孩的症状得到了明显改善,心脏的负担也减轻了很多。 对于药物治疗效果不佳的患儿,特别是那些有梗阻性心肌病的患儿,外科手术可能是必要的。室间隔心肌切除术是一种常用的手术方法,可以有效地解除心力衰竭和猝死的危险因素,改善患儿的临床症状。另外,双腔全自动起搏器的植入和经皮室间隔消融术也可以作为治疗选择,以解除梗阻。 总的来说,小儿肥厚型心肌病的治疗需要根据个体情况进行综合评估和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定期随访和密切监测病情的变化对于患儿的健康至关重要。

老年健康守护者

260 人阅读
查看详情

文章 小儿肥厚型心肌病:早期识别和有效治疗

小儿肥厚型心肌病是一种常见的先天性心脏病,多数患儿在出生后数月至数年内被诊断。这种疾病的特点是心肌过度增厚,导致心脏的泵血功能受损。早期的症状可能不明显,但随着病情的发展,患儿可能会出现呼吸困难、胸痛、晕厥、心悸等症状。对于家长来说,了解这些症状至关重要,以便及早发现并寻求专业的医疗帮助。 一位名叫小明的5岁男孩,经常在运动后出现呼吸困难和胸痛的症状。起初,家长以为这是小孩的正常反应,但随着症状的加重,他们带小明去医院做了详细的检查。医生最终诊断出小明患有小儿肥厚型心肌病。经过一系列的治疗,包括药物治疗和手术干预,小明的病情得到了有效控制,并且他现在可以像其他孩子一样正常地生活和玩耍。 如果您的孩子出现了类似的症状,建议立即带他们去看医生。医生可能会建议进行心电图、超声心动图等检查,以确定是否存在心脏问题。对于小儿肥厚型心肌病的治疗,通常包括药物治疗、手术干预等多种方法。同时,家长也需要注意孩子的日常生活习惯,避免过度劳累和情绪激动,帮助他们建立健康的生活方式。

未来医疗领航员

244 人阅读
查看详情
快速问医生
隐私保障 · 不满意可随时结束咨询 · 全程无推销
去咨询
plus免费
AI医生助手

AI智能健康助手

在线服务中
24小时 24小时响应
智能诊断 智能症状分析
专业保障 专业医疗保障
扫码咨询 扫码咨询
推荐医生
余更生

主任医师

小儿内科

三甲
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
支原体感染(34例) 维生素缺乏(13例)
专业擅长:在儿科常见疾病的诊治方面具有丰富经验,尤其擅长生长发育评估,并对小儿矮小症与性早熟等生长发育相关问题进行了深入研究。 凭借40年的临床实践经验,能够精准解读各学科和各专业的检查报告,通过循证医学系统化分析,科学诊断常见医学问题及复杂疑难病症,为患者提供完整且精准的诊断与治疗方案。这种临床经验与科学分析相结合的诊疗方法,大大提高了治疗效果和患者满意度。
好评率:99% 接诊量:7271
李谧

主任医师

小儿心脏科

三甲
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
心肌损伤(1例) 川崎病(1例)
专业擅长:儿童心血管疾病,如先天性心脏病,肺动脉高压,心肌炎,心肌病,心律失常,川崎病,胎儿心血管系统发育及胎儿心律失常,遗传咨询。
好评率:100% 接诊量:690
夏树亮

副主任医师

小儿心脏科

三甲
广州医科大学附属妇女儿童医疗中心
便秘(1例)
专业擅长:1.先天性心脏病:室间隔缺损、房间隔缺损、动脉导管未闭、肺动脉瓣狭窄、法洛四联症、肺动脉闭锁、完全性大动脉转位、主动脉缩窄、右室双出口、肺静脉异位引流、单心室等。 2.川崎病。 3.心肌炎。 4.心肌病。 5.心律失常:室性期前收缩、房性期前收缩、室上性心动过速、房性心动过速、室性心动过速、房室传导阻滞等。 6.高血压。 7.晕厥。 特色: 1.尤其擅长先天性心脏病的介入治疗与诊断,有1000多例先天心脏病的心导管检查和介入治疗的经验。 2.川崎病的诊断与治疗。
好评率:100% 接诊量:872
健康小工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