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罕见遗传病,本病无法治愈,预后较差
- 可造成面容奇特、骨骼畸形、智力障碍、矮小等
- 可致残、致死,需及早药物治疗及手术治疗等
简介
小儿黏多糖贮积症为一种罕见遗传性代谢病,是因黏多糖降解酶缺乏,造成黏多糖中间代谢产物在体内不同组织、器官过多堆积,从而导致患者多器官、多组织受损。发病率为1/25000,根据致病基因及其所编码的酶不同可分为七型,其中Ⅱ型最为常见,每10万男性新生儿中有一例Ⅱ型患者[4]。本病患者一般出生时正常,但随年龄增长,症状越发明显,6个月~1岁开始面容逐渐丑陋(本病特殊面容即头大、鼻梁扁平、鼻孔大、嘴唇肥厚、前额及面部颧骨突出、牙齿稀疏、脖子短、毛发多而发际线低),还可有骨骼畸形(鸡胸、驼背等)、智力障碍、身材矮小、肝脾增大等一系列临床症状及体征,严重者可致残、致死。因此,必须引起重视,及早诊治,通过药物治疗、手术治疗及造血干细胞移植等控制患者病情,本病多需终身治疗,轻症患者除了身材矮小外,可无其他症状,重症患者预后较差[1]。
症状表现
临床表现可有面容奇特(头大、鼻梁扁平、鼻孔大、嘴唇肥厚、前额及面部颧骨突出、牙齿稀疏、脖子短、毛发多而发际线低)、骨骼畸形(鸡胸、驼背等)、智力障碍、身材矮小、肝脾增大等。
诊断依据
根据临床症状(如特殊面容、智能障碍、身材矮小等),实验室检查(尿黏多糖测定阳性)、影像学检查(X线发现骨质较疏松、骨皮质变薄、颅骨大、脊柱畸形等)即可作出临床诊断。如上述检查仍无法确诊,可通过酶活性测定(酶活性低于正常值10%)或基因诊断(发现本病突变基因)来确诊及明确分型[2]。
小儿黏多糖贮积症有哪些类型?
根据致病基因及其所编码的酶不同,可分为[3]:
1.Ⅰ型:缺陷酶为α-L-艾杜糖苷酸酶;
2.Ⅱ型:缺陷酶为艾杜糖醛酸-2-硫酸酯酶;
3.Ⅲ型:缺陷酶为肝素-N-硫酸酯酶、N-乙酰氨基葡糖苷酶、乙酰-CoA、α-氨基葡糖-N-乙酰转移酶、N-乙酰葡糖胺-6-硫酸酯酶;
4.Ⅳ型:缺陷酶为半乳糖-6-硫酸酯酶、β-半乳糖苷酶;
5.Ⅵ型:缺陷酶为芳基硫酸酯酶B;
6.Ⅶ型:缺陷酶为β-葡糖醛酸糖苷;
7.Ⅸ型:缺陷酶为透明质酸酶。
是否具有传染性?
否
是否常见?
本病为罕见病,发病率为1/25000,其中Ⅱ型最为常见,每10万男性新生儿中有一例Ⅱ型患者[4]。
是否可以治愈?
目前无法治愈,需通过药物治疗(酶替代治疗)终身治疗,通过手术对症治疗,也可采用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轻症者症状轻微,重症患者预后较差。
是否遗传?
是,本病中Ⅱ型通过X染色体连锁隐性遗传(X染色体为性染色体,女性性染色体为2条X染色体,男性为一条X,一条Y,本病致病基因只能通过X染色体隐性遗传,因为女性有2条X染色体,若其中一条X染色体异常,但另一条正常,即可不发病,而由于男性仅有一条X染色体,故若X染色体异常,则会发病,因此Ⅱ型主要见于男性),其他类型均通过常染色体隐性遗传(人体中除了性染色体,其余均为常染色体,子女有1/4概率发病)。
是否医保范围?
是
我点痣后留下了疤痕,想知道多磺酸粘多糖是否适合修复,并且如何正确使用?
就诊科室:中医内科
总交流次数:17
我最近皮肤红肿瘙痒,想知道是否可以使用喜辽妥多磺酸粘多糖乳膏,并且如何正确使用它?
就诊科室:中医内科
总交流次数:9
24岁男性患者面部有红痘印,询问如何治疗和用药,且无慢性病史或过敏史。
就诊科室:中医内科
总交流次数:1
文章 小儿黏多糖贮积症是如何发生的?
病友互助家园
文章 小儿黏多糖贮积症的治疗方法有哪些?
医疗趋势观察站
文章 小儿黏多糖贮积症的诊断和治疗方法有哪些?
疾病解码者
郑章乾
副主任医师
小儿内分泌科
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
贾红蔚
主任医师
内分泌科
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
马德琳
副主任医师
内分泌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