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京东健康

查知识

外伤性胆道出血

外伤性胆道出血

就诊科室:

肝胆外科 急诊科

微信扫码 随时提问

外伤性胆道出血介绍
  • 常发生于严重肝外伤后,或肝外伤愈合过程中
  • 典型症状为呕血便血、上腹部剧烈绞痛、黄疸
  • 病程凶险,病死率高,及时治疗,可改善预后

简介

外伤性胆道出血指外伤所致的胆道出血,常发生于严重肝外伤后、肝外伤愈合过程中,或医源性胆道出血。胆道出血症状出现较晚,病情凶险,病程反复且容易误诊。主要表现为呕血或便血、上腹部剧烈绞痛、黄疸(皮肤、巩膜、尿液等发黄),若未及时规范治疗,可能会引起失血性休克腹腔感染等并发症。主要通过手术治疗和保守治疗,但本病病程凶险,若能及时治疗,预后较好,若治疗不及时,病死率较高。

症状表现:

典型症状是呕血或便血、上腹部剧烈绞痛、黄疸(皮肤、巩膜、尿液等发黄),持续黑便

诊断依据:

依据典型的呕血或便血、上腹部剧烈绞痛、黄疸(皮肤、巩膜、尿液等发黄)症状,以及通过影像学检查发现出血部位即可确诊。

外伤性胆道出血有哪些类型?

根据病因不同可分为:

  • 外伤性胆道出血;
  • 医源性胆道出血。

是否具有传染性?

是否常见?

本病较常见。暂无具体流行病学数据。

是否可以治愈?

本病可以治愈,尽早确诊,及时规范治疗,部分可治愈。

是否遗传?

是否医保范围?

有疑问?在线咨询专业医生

获得专业医疗建议,无需等待预约

1.5亿+
累计服务患者
99%
患者满意度
30秒
平均响应时间
外伤性胆道出血相关科普内容

文章 胆道出血三联征:早期诊断和治疗的重要性

胆道出血三联征是一种严重的医学症状,通常由胃肠道出血、呕血和便血组成。这种情况可能会伴随着胆绞痛和黄疸。根据病因的不同,胆道出血三联征可以分为外伤性和感染性两种类型。外伤性胆道出血通常是由于上腹部的外伤所引起,而感染性胆道出血则多发生在有严重的胆道感染或胆道蛔虫的基础上。无论是哪种类型,胆道出血三联征都需要立即的医疗干预,以避免严重的并发症甚至死亡。 对于外伤性胆道出血的患者,早期的诊断和治疗至关重要。这些患者可能会在伤后一到两周内突然出现剧烈的上腹部绞痛,随后可能会出现呕吐鲜血和便血等症状。这种情况下,医生通常会采取输血、输液等抗休克处理措施,以暂时停止出血。然而,患者可能会在数天或一到两周后再次出现相同的症状,这可能会导致重度贫血或全身衰竭的危险。 感染性胆道出血的患者也需要紧急的医疗干预。这些患者可能会在有严重的胆道感染或胆道蛔虫的基础上,突然出现上腹部绞痛和大量出血。虽然经过处理后出血可能会暂时停止,但在数天至两周的时间内,出血可能会再次复发。由于感染和出血的影响,患者的病情可能会严重恶化,甚至可能会出现多发性胆源性肝脓肿等并发症。 在处理胆道出血三联征的患者时,医生需要密切关注患者的病情变化,并根据需要调整治疗方案。对于外伤性胆道出血的患者,可能需要进行手术干预以修复受损的胆道结构;而对于感染性胆道出血的患者,可能需要使用抗生素来控制感染,并采取其他支持性治疗措施以维持患者的生命体征。 总之,胆道出血三联征是一种非常严重的医学症状,需要立即的医疗干预。无论是哪种类型的胆道出血三联征,早期的诊断和治疗都是至关重要的,以避免严重的并发症甚至死亡。

健康知多少

180 人阅读
查看详情

文章 肝脏外伤可以并发哪些疾病?

肝脏作为人体重要的器官,一旦受到外伤,不仅会影响其正常功能,还可能并发多种疾病,严重时甚至危及生命。以下是一些常见的肝脏外伤并发症: 1. 感染:感染是肝脏外伤最常见的并发症,也是导致晚期死亡的主要原因。投射物穿透组织时,会将污物带入伤口内,引发感染。此外,肝创面出血、漏胆、肝坏死、空腔脏器合并伤等都可能导致感染。感染类型包括膈下脓肿、肝内脓肿、盆腔脓肿、切口化脓、胸腔脓肿或全身其他部位脓肿。肝脏血供丰富,一旦感染,病人会迅速出现严重的中毒症状,如高热、贫血、低蛋白血症等。严重的感染可能导致败血症、休克。因此,在处理肝外伤时,一定要放置引流管并保持其通畅,防止渗液在肝下积聚。发生肝内、膈下、盆腔脓肿时,应用BUS、CT等检查定位,行穿刺引流,必要时及时切开引流。 2. 胆漏:胆漏是肝脏外伤常见的并发症。引起原因为:肝创伤时肝创面较大的胆管分支缝扎不完全,坏死的肝组织清除不完全,液化破溃而致肝管分支破溃。缝合伤口时将引流肝段的胆管结扎,致使胆管的末梢压力增高,再加上感染破溃,从而胆汁外溢。若未建立有效的引流,往往发生胆汁性腹膜炎,重者休克死亡。小的胆漏经短时间的引流可治愈,但大的胆漏则持续时间长,少数需要再次手术。已形成窦道者可经窦道置入一引流管,3~6个月后行造影检查后再确定治疗方案。 3. 再出血:再出血是肝外伤早期死亡的主要原因。早期出血多与术中止血不彻底有关。后期出血多发生在伤后数天、十数天,为继发性出血。多与失活的肝组织坏死脱落有关。此外,肝损伤时输入大量的库血,肝损伤后肝功能下降,凝血机制障碍,也是导致术后出血的一个重要原因。因此手术时尽可能止血彻底,并充分引流。输血时尽量用鲜血,必要时应用血小板、凝血因子等。一旦发生继发性出血,常常需再次手术行肝动脉结扎或填塞压迫止血。 4. 外伤性胆道出血:外伤性胆道出血可在术后早期发生,也可在数周、数月后发生。出血多源于中央型肝破裂、肝内血肿感染后破溃至肝内胆管而引起胆道出血。表现为呕血、黑便、上腹部绞痛。治疗方法主要为手术,采用血肿切开止血、肝动脉结扎术或肝叶切除术,并行胆总管T形管引流术。 5. 多系统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多因损伤严重,大量出血,严重休克合并感染引起,主要表现为急性肾功能衰竭(ARF)、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应激性溃疡。因此在处理肝损伤时,及时抗休克,纠正内稳态的失衡,防治感染对预防MODS十分重要。

医疗趋势观察站

335 人阅读
查看详情
快速问医生
隐私保障 · 不满意可随时结束咨询 · 全程无推销
去咨询
plus免费
AI医生助手

AI智能健康助手

在线服务中
24小时 24小时响应
智能诊断 智能症状分析
专业保障 专业医疗保障
扫码咨询 扫码咨询
健康小工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