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艾滋病感染后引起的严重中枢神经系统并发症
- 可造成认知、运动及行为损害,可致死
- 无法根治,但可通过药物控制症状,预后一般
简介
艾滋病是由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引起,可引起多种临床症状,部分患者可出现中枢神经系统并发症,这就是艾滋病痴呆综合征。本病发病机制尚不清楚,目前认为可能与HIV进入中枢神经系统、HIV激活免疫细胞后改变了神经细胞微环境以及治疗艾滋病的抗病毒药物所诱导的神经毒性有关。本病主要临床表现为认知、运动及行为损害,严重者可死亡。本病主要通过药物控制症状,无法彻底治愈,预后一般[1][2]。
症状表现:
临床表现可有认知损害(如健忘)、运动损害(如步履艰难)及行为损害(如性格冷漠)。
诊断依据:
- 根据患者有艾滋病结合临床症状(如认知、运动及行为损害等)初步判断。
- 国际HIV痴呆量表得分≤10分提示可能患本病。
- 神经心理学检查发现认知能力损害提示本病的可能性。
- 脑脊液检查排除其他病毒或细菌感染。
- 头颅CT或MRI显示脑萎缩或非特异性白质改变,并排除其他颅脑病变,如脑肿瘤等,提示本病。
- 脑电图检查见患者大脑电活动稍慢于常人,可辅助诊断本病,还可检测癫痫发作。
艾滋病痴呆综合征有哪些类型?
本病根据病程及病情特点,可分为:
- 亚急性进展型;
- 慢性活动型;
- 慢性非活动型;
- 可逆型。
是否具有传染性?
否,本病不会传染,但艾滋病可传染。
是否常见?
本病是常见病,美国疾病控制中心(CDC)报道,2.8%的成人和5.3%的儿童以艾滋病痴呆综合征的表现起病,确诊为艾滋病时有4.0%的患者表现有艾滋病痴呆综合征。艾滋病痴呆综合征在艾滋病患者中每年的发生率为7%~14%,艾滋病死亡时有1/3表现为痴呆。截至2018年,我国报告存活艾滋病患者84.9万,晚期艾滋病患者中有25%患本病,且随着艾滋病患者生存时间越来越长,本病发病率可进一步上升[3][4]。
是否可以治愈?
无法治愈,本病暂无有效治疗方式,只能通过药物治疗控制症状。但若未及时治疗,可因并发症如呼吸衰竭而死亡。
是否遗传?
否
是否医保范围?
是
有疑问?在线咨询专业医生
获得专业医疗建议,无需等待预约
文章 艾滋病痴呆综合征:症状、治疗及日常保养


数字健康领航者
文章 艾滋病痴呆综合征:早期发现与治疗的重要性


AI医疗先锋
文章 艾滋病:各系统的临床表现与防控策略


绿色医疗倡导者
文章 艾滋病痴呆综合征:症状、治疗和希望


医者荣耀
大家都在问

洪哲
主治医师
泌尿外科
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

董莉
主任医师
感染内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