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京东健康

查知识

心脏骤停

心脏骤停

就诊科室:

心血管内科 急诊科

微信扫码 随时提问

心脏骤停介绍
  • 心脏性猝死的直接原因,临床最危急的情况
  • 表现为意识丧失、心音和脉搏均消失、呼吸停止
  • 及时进行规范的心肺复苏可提高抢救成功率

简介

心脏骤停,是临床最危急的一种情况,是导致心脏性猝死的直接原因,严重威胁人类生命。该病是指由各种原因引起的心脏突然停止跳动,有效泵血功能消失,导致全身性循环中断,引发患者出现意识突然丧失、面色由苍白色转为青紫色改变、瞳孔散大、心音消失、触摸不到颈动脉搏动、测不出血压、呼吸骤停或由叹息样逐渐缓慢继而停止。心脏骤停发生4分钟后,脑细胞就会出现不可逆转的损害,发生10分钟以上,即使患者抢救过来,也极可能出现脑死亡。因此在“黄金四分钟”内为患者采取规范的心肺复苏是挽救患者生命的关键。一旦无法得到及时救治,患者可在短时间内直接发生心脏性猝死。

症状表现:

患者的典型表现为:意识突然丧失、面色由苍白色转为青紫色、瞳孔散大、心音消失、触摸不到颈动脉搏动、测不出血压、呼吸骤停或由叹息样呼吸逐渐缓慢继而停止。

诊断依据:

依据患者的症状(突然的意识丧失、面色苍白转为青紫色、瞳孔散大、心音消失、脉搏和血压测不出、呼吸骤停或由叹息样逐渐缓慢继而停止)和心电图检查结果(表现为无脉性电活动、心室静止心室颤动)可确诊。

心脏骤停有哪些类型?

根据引起心脏骤停的原因,可分为:

  1. 心源性心脏骤停;
  2. 非心源性心脏骤停。

是否具有传染性?

是否常见?

本病常见。2016年中国心血管报告指出,我国由心脏骤停导致的心脏性猝死的年发生率为41.8人/10万人口。以14亿人口推算,每年发生心脏性猝死的总人数为58.52万人[1]

是否可以治愈?

可以治愈,经过及时和规范的抢救,部分心脏骤停患者可以治愈。

是否遗传?

是否医保范围?

心脏骤停相关科普内容

文章 心源性猝死后的康复与预防

心源性猝死是一种严重的突发心脏疾病,它指的是心脏突然停止跳动,导致患者迅速失去意识。在紧急救治后,患者可能会出现脑细胞死亡的情况。 脑细胞死亡是由于心脏骤停导致的脑部缺氧所致。研究表明,大脑缺氧超过五分钟,脑细胞就会发生不可逆的死亡。这意味着即使患者被成功抢救回来,脑细胞死亡带来的影响往往是永久性的。 因此,预防心源性猝死至关重要。以下是一些预防措施: 1. 健康饮食:保持均衡的饮食,减少高盐、高脂和高糖食物的摄入。 2. 适量运动:定期进行有氧运动,如快走、慢跑、游泳等,以增强心脏功能和降低心血管疾病风险。 3. 控制体重:保持健康的体重,避免肥胖,因为肥胖会增加心脏负担。 4. 戒烟限酒:吸烟和过量饮酒都会增加心脏疾病的风险。 5. 定期体检:定期进行体检,及时发现并控制慢性疾病,如高血压、糖尿病等。 如果您或您的家人有心脏病史,应格外注意心源性猝死的预防,并密切关注身体状况。

生物医疗创新站

97 人阅读
查看详情

文章 心源性猝死不治疗会怎样?

心源性猝死是一种突然发生的心脏骤停,通常由心律失常引起,具有极高的致死率。虽然不能完全预测心源性猝死的发生,但如果不进行治疗,其危害是极其严重的。 1. 短时间内死亡:心源性猝死通常在几分钟内发生,如果不及时救治,患者会迅速死亡。 2. 心脏功能受损:心源性猝死可能导致心脏功能受损,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 3. 并发症:心源性猝死可能引发多种并发症,如心肌梗死、心力衰竭等。 4. 心理影响:心源性猝死给患者和家人带来极大的心理压力,影响心理健康。 因此,对于存在心脏症状、家族病史或其他危险因素的患者,及时进行心脏健康评估,并遵循医生的建议进行治疗,对于降低心源性猝死风险至关重要。

精准医疗探秘

85 人阅读
查看详情

文章 肾不好吃杨梅会怎样?

肾不好可以吃杨梅吗?答案是看具体情况而定。 对于早期肾功能和血钾正常的情况,适量食用杨梅是可以的。杨梅具有补肾利尿的作用,有助于调理肾脏体质,预防疾病。 然而,对于后期肾功能异常或血钾升高的情况,应限制杨梅的摄入。因为杨梅中钾含量高,过多食用可能导致高钾血症,引发心律失常或心脏骤停,危及生命。 肾脏疾病患者应限制高钾食物的摄入,如杨梅、香蕉等,以预防心脏疾病和并发症。

医学奇迹见证者

74 人阅读
查看详情

文章 心源性猝死的症状有哪些?

心源性猝死是一种突发的心脏骤停,通常由心律失常引起,后果严重。 1、心电图:可以检测心律失常、传导阻滞等异常,捕捉到一些明显的异常情况。 2、心脏彩超:可以检测心室壁的运动情况、心室大小、心肌厚度等,帮助医生判断心脏的整体状态。 3、24小时心电图:可以捕捉到日常生活中发生的心律异常,有助于识别可能导致心源性猝死的心律失常。 4、冠状动脉造影:可以帮助医生发现是否存在冠状动脉狭窄或阻塞,这些问题可能导致心脏供血不足,增加心源性猝死的风险。 5、心肌酶检测:可以评估是否发生了心肌损伤,可能是心源性猝死的风险因素之一。 虽然以上检查可以提供有关心脏健康的重要信息,但心源性猝死往往是突发的,不能完全依靠检查来预测。如果患者存在心脏症状、家族病史或其他危险因素,及时进行心脏健康评估,并遵循医生的建议进行适当的检查和治疗,有助于减少心源性猝死的风险。

医疗星辰探秘

95 人阅读
查看详情

文章 重度昏迷不治疗能自愈吗?

重度昏迷的患者能否自愈,取决于多种因素。 首先,需要了解引起患者重度昏迷的病因。例如,脑外伤患者可能在1-3个月的康复治疗后,有部分患者能够醒过来。而心脏骤停、缺损性脑病、脑出血等引起的重度昏迷,超过一个月后醒来的可能性较小。 其次,昏迷的持续时间也是一个重要因素。如果超过三个月还不醒过来,醒来的可能性微乎其微,这时候就叫做植物人。 总之,重度昏迷的患者是否能够自愈,需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治疗是关键,包括基础疾病的治疗和促醒手段。

家庭医疗小助手

85 人阅读
查看详情

文章 室性心律失常不治疗会怎样?

室性心律失常如果不治疗,其自愈的可能性较小。 室性心律失常是指心脏的室性心律出现异常,可能导致胸闷、晕厥等症状。根据病情的严重程度,不治疗可能会加重病情,甚至引发心脏猝死等严重后果。 1. 良性室性心律失常:通常症状较轻,如喉咙、颈部疼痛等,但如果不治疗,可能会发展为更严重的心律失常。 2. 有预后意义的室性心律失常:患者可能出现心悸、胸闷、疼痛等症状,如果不治疗,可能会加重心脏负担,影响心脏功能。 3. 恶性或致命性室性心律失常:患者可能出现近乎晕厥或完全晕厥、心脏猝死和心脏骤停等严重后果,需要及时治疗。

健康驿站

70 人阅读
查看详情

文章 心脏骤停治疗多久见效?

心脏骤停是一种紧急医疗状况,需要迅速采取有效措施。治疗心脏骤停通常包括心肺复苏(CPR)和电击除颤。CPR旨在恢复心脏跳动,而除颤则是通过电击来终止不规则的电活动,恢复正常心律。治疗心脏骤停的见效时间因个体差异而异,但通常在紧急医疗团队介入后的几分钟内,患者的心跳可能会恢复。 在治疗过程中,医生可能还会使用药物来维持心脏功能和稳定血压。治疗心脏骤停的效果取决于多种因素,包括患者的年龄、健康状况和心脏骤停的原因。 心脏骤停的预防同样重要,包括健康的生活方式、定期体检和及时治疗可能导致心脏骤停的疾病,如高血压、心脏病和糖尿病。

癌症防治先锋

70 人阅读
查看详情

文章 抢救成功率如何提高?

在紧急情况下,抢救流程的正确实施至关重要。以泌尿外科抢救为例,遵循CAB流程是确保患者生命安全的关键。首先,C流成要求进行胸外按压,确保患者胸部充分暴露,按压部位在胸骨中下1/3处,频率100-120次/分钟,深度5-6cm。接着,A流程即开放气道,清理口腔分泌物,确保呼吸道畅通。B流程是进行人工呼吸,通常采用口对口呼吸法,通过眼科抬颌法进行。完成5个循环周期后,评估患者意识状态,根据情况调整治疗方案。

病友互助家园

80 人阅读
查看详情

文章 室性心律失常的症状有哪些?

室性心律失常的表现多样,包括良性、有预后意义和恶性三种类型。良性室性心律失常主要表现为轻微症状,如喉咙、颈部疼痛等。有预后意义的室性心律失常患者可能出现心悸、胸闷、疼痛等症状。而恶性或致命性室性心律失常则可能导致近乎晕厥、心脏猝死和心脏骤停等严重后果。 了解室性心律失常的症状对于及时预防和治疗至关重要。如果出现相关症状,应及时就医,以便得到专业诊断和治疗。

药事通

77 人阅读
查看详情

文章 重度昏迷多久能醒过来是怎么回事?

重度昏迷患者醒过来的时间因病因和个体差异而异。 脑外伤患者可能在1-3个月的康复治疗后醒过来。 其他原因如心脏骤停、脑出血等,超过一个月后醒过来的可能性较小。 超过三个月仍未醒过来的患者,可能成为植物人。 治疗重度昏迷需要综合治疗,包括基础疾病的治疗和促醒手段。

未来医疗领航员

88 人阅读
查看详情
快速问医生
隐私保障 · 不满意可随时结束咨询 · 全程无推销
立即咨询
plus免费
推荐医生
赵士超

主任医师

心血管内科

三甲
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高脂血症(3例) 血脂异常(1例)
专业擅长:心血管内科领域常见病、多发病、疑难杂症及急危重症的诊断与治疗。对高血压及其并发症;冠心病(心绞痛、心肌梗死和休克等);快速性心律失常(房性和室性早搏、房速和室速、预激综合征、室上性心动过速、房颤、房扑等);缓慢性心律失常植入起搏器;先天性心脏病(卵圆孔未闭、房间隔和室间隔缺损等);瓣膜性心脏病(瓣膜狭窄和返流);肺栓塞;心肌病(扩张型和肥厚型心肌病等);心力衰竭及心血管疾病、糖尿病相关的性功能障碍和高原相关的心血管疾病均有较深的研究和丰富的诊疗经验。 简介 赵士超,男,医学博士,主任医师,研究生导师,国家级知名专家。从事心内科工作近40年,先后在华中科技大学、北京阜外医院进修学习,在荷兰、英国交流学习。在省级、国家级杂志上及SCI发表专业学术论文40余篇,出版专著2部,获河南省科研成果二等奖2项。  社会兼职:中华医学会高原医学分会常委; 河南省医学会高血压学会委员; 河南省老年心血管病学会常委; 河南省医学会行为医学主任委员; 中国性学会中部专家分会(联盟)副会长; 中国性学会中部专家分会(联盟)心理与健康管理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河南省健康科技学会性医学专业委员会名誉主委。《 中华行为医学与脑科学杂志》编委。《医药论坛》杂志编委。
好评率:99% 接诊量:1758
童传凤

主任医师

心血管内科

三甲
武汉大学中南医院
高血压(6例) 高脂血症(2例)
专业擅长:冠心病介入治疗、起搏器植入、难治性高血压、心衰、心律失常、心血管危重症疾病诊治等
好评率:100% 接诊量:3465
王洁

副主任医师

心血管内科

三甲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
高血压(9例) 胆固醇血症(6例)
专业擅长:高血压,高血脂,心肌病,心衰,肿瘤心脏病,常见心血管疾病的诊治如冠心病,房颤,高脂血症等
好评率:99% 接诊量:2877
健康小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