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
副伤寒是一组由甲、乙、丙型副伤寒沙门杆菌引起的细菌性传染病,本病总体上夏秋季比较多见,主要通过粪-口传播(即摄入被带菌粪便污染的食物和水可引起爆发),也可通过人与人之间的接触传播,或通过苍蝇、蟑螂等传递致病菌而传播。临床症状多不典型,且较为多样,如腹痛、腹泻、呕吐、发热等,还可伴有伤寒样症状(如玫瑰疹、相对脉缓、表情淡漠等)。病情严重时可能并发中毒性肝炎、心肌损害等并发症。一经确诊,应积极进行抗菌治疗、对症治疗等,患者预后情况大多良好[1]。
症状表现
患者的临床症状有腹痛、腹泻、呕吐、发热等,还可伴有伤寒样症状(如玫瑰疹、相对脉缓、表情淡漠等)。不同类型的副伤寒可有不一样的症状特征。
诊断依据
一般根据患者的临床症状和个人情况(比如是否与副伤寒患者接触、居住地区是否有副伤寒疫情等),同时结合血常规(可见白细胞、中性粒细胞减少,嗜酸性粒细胞减少或消失)、尿常规(病程第2周开始可见轻度蛋白尿或少量管型尿)、细菌学检查(细菌培养中发现副伤寒杆菌)、肥达试验(检测到副伤寒杆菌相应的抗体)等即可做出诊断。
副伤寒有哪些类型?
根据感染的细菌种类,可分为:
- 副伤寒甲;
- 副伤寒乙;
- 副伤寒丙。
是否具有传染性?
是,本病为细菌性急性传染病,具有传染性。
通过什么方式传染?
患者和带菌者(指体内携带有致病菌,但未发病)均为本病的传染源。本病主要通过粪-口传播,传播途径是水源性、食源性、接触性传播,即食用受污染的水或食物而感染细菌、人与人之间日常生活接触传播,或通过苍蝇、蟑螂等传递细菌而传播。
怎么预防?
预防重点在于管理传染源(如隔离患者、严格处理患者的排泄物和呕吐物)、切断传播途径(比如注意饮食卫生、保证居住环境卫生、认真洗手、避免和本病患者接触等),普通人群还可通过接种疫苗进行预防。
是否常见?
本病少见,本病常年散发,以夏秋季较为多发。随着卫生条件的改善,全国副伤寒疫情已得到有效的控制,维持在较低水平,2015年和2016年全国副伤寒发病率为0.80 /10万。但局部地区仍有暴发情况,如云南、广西、贵州等。另外,我国成人患病以副伤寒甲为主,儿童患病以副伤寒乙较常见,副伤寒丙相对少见[1][2][3][4][5]。
是否可以治愈?
可以治愈,患者经过规范有效的抗菌治疗、对症治疗后,可以得到治愈,且大多预后良好。
是否遗传?
否
是否医保范围?
是
我最近腿关节疼痛,想知道是否可以用某种药物缓解?
就诊科室:药剂科
总交流次数:46
患者因受寒感冒,鼻涕清清,询问如何正确服用感冒药。
就诊科室:药剂科
总交流次数:48
7个月宝宝受寒咳嗽,想了解使用橘红痰咳液的正确方法和注意事项。
就诊科室:药剂科
总交流次数:40
文章 副伤寒的发病机制与预防措施


中医养生之道
文章 稽留热与副伤寒:了解这两种疾病的症状与预防措施


数字健康领航者
文章 副伤寒的危害及预防措施


数字健康领航者
文章 副伤寒患者如何调整饮食?


健康百科
文章 肠道传染病早期发现与治疗的重要性


健康饮食指南
文章 副伤寒治疗药物及日常保健


绿色医疗倡导者
文章 副伤寒的防治与治疗要点


医疗故事汇
文章 副伤寒防治攻略:了解传播途径、症状及治疗措施


家庭医疗小助手
文章 疟疾与副伤寒:症状差异及预防措施


医疗数据守护者
文章 副伤寒康复之路:治疗与日常保养


疾病解码者

陈念
主任医师
感染内科
江苏省人民医院

董莉
主任医师
感染内科
江苏省人民医院

曾兰兰
副主任医师
感染内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