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京东健康

查知识

遗传性多发脑梗死性痴呆

遗传性多发脑梗死性痴呆

别名:伴有皮质下梗死和白质脑病的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性脑动脉病,CADASIL

就诊科室:

神经内科 急诊科 血液科

微信扫码 随时提问

遗传性多发脑梗死性痴呆介绍
  • 有家族遗传倾向,中年发病,较罕见
  • 表现为偏头痛、偏侧肢体麻木无力、抑郁等
  • 目前无法治愈,以对症治疗为主

简介

遗传性多发性脑梗死性痴呆是一种中年发病、非动脉硬化性、遗传性小动脉脑血管疾病,为罕见病。临床上以反复皮质下缺血性脑卒中发作、痴呆假性延髓麻痹和偏头痛为特征。主要是对症治疗,尚无有效的病因治疗[1]

症状表现[1,2]

一般在20岁之后出现有先兆的偏头痛,中年时表现为反复发作的(一过性)言语不利、偏侧肢体麻木无力或头晕等症状,50~60岁逐渐出现痴呆。

诊断依据[1]

依据中年发病,出现原因不明的反复发作的缺血性卒中,呈进行性加重,早期有先兆的偏头痛发作,晚期出现痴呆的临床表现,结合家族史、影像学检查、皮肤活检、遗传学可确定诊断。

疾病类型[1]

是否具有传染性[1]

是否常见[3]

罕见病,精确发病率至今尚不清楚。本病发病年龄为50岁以下,发病率有性别差异,女性常见,但男性预后差于女性,这是受基因突变位点和种族的影响。

是否可以治愈[1,3]

不可治愈,主要是对症治疗,尚无有效的病因治疗。对血管危险因素的治疗和阿司匹林治疗可起到二级预防作用。先兆性偏头痛采用预防性治疗,可减少发病频率。康复治疗、物理治疗、心理治疗及良好的护理可不同程度改善症状。

是否遗传[1]

是否在医保范围内?

遗传性多发脑梗死性痴呆相关科普内容

文章 遗传性多发脑梗死性痴呆是由什么引起的?

遗传性多发脑梗死性痴呆是一种由NOTCH3基因突变引起的成年发病的遗传性脑小血管病。这种疾病的主要临床表现包括反复皮质下缺血性卒中、先兆性偏头痛、进行性血管性痴呆以及情感障碍。1993年,这种疾病首次被命名,并且是最常见的遗传性脑小血管病之一。 例如,一个45岁的女性患者可能会出现突然的视觉模糊、头痛和失语等症状。经过一系列的神经系统检查和基因检测,医生可能会诊断出她患有遗传性多发脑梗死性痴呆。这种疾病的诊断需要综合考虑患者的临床表现、家族史、影像学检查和基因检测结果。 遗传性多发脑梗死性痴呆的发病机制主要涉及到NOTCH3基因突变引起的血管病变。这些病变可能会导致脑部的反复缺血和梗死,进而引起神经功能的损害。目前,虽然还没有特效的治疗方法,但通过控制高血压、糖尿病等基础疾病,合理使用抗血小板药物和改善生活方式,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延缓病情的进展。 在日常生活中,患者和家属需要密切关注病情的变化,定期复查,遵循医生的治疗建议,并且积极参与康复训练和心理支持。同时,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包括合理饮食、适量运动和充足睡眠,也是非常重要的。

健康驿站

138 人阅读
查看详情

文章 遗传性多发脑梗死性痴呆是由什么引起的?

遗传性多发脑梗死性痴呆是一种罕见的神经系统疾病,主要由19号染色体上NOTCH3基因突变引起。这种突变导致脑血管的异常,进而引发多次脑梗死,影响患者的认知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家族史是该病的一个重要风险因素,绝大多数患者都有家族遗传史。然而,也有少数患者没有家族史,可能是由于自身基因突变所致。 一个典型的案例是,一个40岁的女性开始出现记忆力下降和语言障碍等症状。经过详细的神经系统检查和基因检测,医生确诊她患有遗传性多发脑梗死性痴呆。她的父母和祖父母中有多人也患有类似疾病,进一步证实了家族遗传的特点。 遗传性多发脑梗死性痴呆的发病机制主要与NOTCH3基因突变导致的脑血管病变有关。这种基因突变会影响血管的结构和功能,引起血管壁的变薄和脆弱,容易形成血栓和出血。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些血管病变会累积,导致多次脑梗死和神经功能的逐渐丧失。 目前,遗传性多发脑梗死性痴呆还没有特效治疗方法。但是,通过控制高血压、糖尿病等危险因素,可以减缓病情的进展。同时,针对认知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的康复训练也对患者的生活质量有所帮助。 对于有家族史的人群,进行基因检测和早期干预是非常重要的。通过了解自己的遗传风险,可以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例如定期进行脑血管检查和控制危险因素。

健康百科

143 人阅读
查看详情

文章 遗传性多发脑梗死性痴呆的临床表现是什么?

遗传性多发脑梗死性痴呆是一种罕见的神经系统疾病,主要特征是反复发生的脑梗死事件,导致认知功能逐渐下降。这种疾病的临床表现多样化,个体差异大,主要包括偏头痛、皮层下缺血、认知缺陷、情感障碍与淡漠等症状。患者可能还会出现听力下降、癫痫发作、意识障碍等其他表现。 在某些情况下,患者的家人可能会注意到一些早期的信号,例如频繁的头痛或记忆力下降。然而,这些症状并不总是明显,尤其是在疾病的早期阶段。因此,及早进行全面的神经系统检查和基因检测对于确诊至关重要。 偏头痛是该病的常见症状,约20%到40%的患者会出现先兆偏头痛。皮层下缺血也是一个常见的临床表现,约60%到85%的症状性患者会出现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或缺血性卒中。认知缺陷和情感障碍也是该病的主要特征,60%的患者会逐渐出现认知功能障碍与痴呆,20%的患者会出现抑郁状态等情感障碍。 对于遗传性多发脑梗死性痴呆的治疗,目前尚无特效药物。然而,通过控制高血压、糖尿病等基础疾病,采取抗血小板聚集剂等药物,以及进行康复训练等方法,可以帮助延缓疾病的进展,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同时,定期进行神经系统检查和影像学检查也非常重要,以便及时发现和处理可能的并发症。

医疗之窗

129 人阅读
查看详情

文章 遗传性多发脑梗死性痴呆的治疗方法有哪些?

遗传性多发脑梗死性痴呆的治疗主要以对症治疗和改善患者生活质量为目标。目前,尚无有效的治愈方法。治疗措施包括药物治疗、康复治疗、物理治疗和心理疏导等。药物治疗方面,针对偏头痛、皮层下缺血和抑郁症等症状,医生可能会开具相应的药物。然而,对于皮层下缺血,尚无特异性预防或治疗药物,主要采取抗血小板药物和控制其他血管危险因素的方法。手术治疗通常不适用于此类疾病。康复治疗、物理治疗、心理疏导和支持等也是非常重要的治疗手段。治疗周期一般为1~3个月,但可能因病情严重程度、治疗方案、治疗时机和年龄体质等因素而有所不同。治疗费用也会因所选医院、治疗方案和医保政策等而有明显差异。 以某位遗传性多发脑梗死性痴呆患者为例,经过一段时间的药物治疗和康复训练,患者的症状得到了明显改善。医生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了个性化的治疗方案,包括针对偏头痛的药物治疗和针对抑郁症的抗抑郁药物治疗。同时,康复治疗和物理治疗也被纳入了治疗计划中。通过这些综合治疗措施,患者的生活质量得到了显著提高。 在日常生活中,遗传性多发脑梗死性痴呆患者需要注意一些事项来预防和控制病情。首先,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包括规律作息、合理饮食和适量运动。其次,定期进行体检和医学检查,及时发现和处理任何可能的健康问题。最后,积极参与康复训练和心理疏导,帮助自己更好地适应和管理病情。

未来医疗领航员

124 人阅读
查看详情

文章 遗传性多发脑梗死性痴呆疾病病因

遗传性多发脑梗死性痴呆(CADASIL)是一种罕见的遗传性血管性脑病,其病因主要与基因突变有关。研究表明,CADASIL的遗传基因定位于染色体19q12位点,而具体的突变基因是Notch 3基因。这种基因突变会导致血管内皮细胞的损伤,进而引发血管病变和脑梗死。 CADASIL的病理特征主要包括血管壁的纤维透明蛋白沉积、小动脉颗粒样变性、血管内层透明变性等。这些病理改变会导致血管狭窄、闭塞,从而引起脑梗死和认知功能障碍。 CADASIL的临床表现多样,常见的症状包括记忆力减退、注意力不集中、语言障碍、认知功能下降等。这些症状可能与脑梗死的部位和程度有关。 目前,CADASIL尚无根治方法,治疗主要以对症支持为主。对于有家族史的个体,建议进行基因检测,以便早期发现和干预。 此外,日常生活中,CADASIL患者应注意控制血压、血糖、血脂等指标,避免吸烟、饮酒等不良生活习惯,并定期进行脑部影像学检查,以便及时发现和处理脑梗死。

生命守护者联盟

278 人阅读
查看详情

文章 遗传性多发脑梗死性痴呆症状诊断

遗传性多发脑梗死性痴呆(H MID)是一种罕见的遗传性疾病,主要影响中青年人群。本文将为您详细介绍H MID的症状、诊断方法以及相关注意事项。 一、症状 1. 发病年龄:H MID的平均发病年龄为45岁,无明显性别差异。患者通常无脑卒中危险因素,如高血压、糖尿病等。 2. 症状表现:H MID的主要症状包括脑卒中、痴呆、偏头痛、情感障碍、步态不稳、锥体束征和括约肌功能障碍等。这些症状可能逐渐加重,呈阶梯性进展。 3. 诊断工具:MRI是诊断H MID的重要工具,可以观察到脑白质萎缩和多发性脑梗死。此外,脑脊液检查和皮肤活检也可能有助于诊断。 二、诊断方法 1. 家族史:H MID具有明显的家族聚集性,如有家族成员患有类似疾病,应高度怀疑H MID。 2. 临床表现:根据患者的年龄、症状、MRI表现等,医生可以初步判断是否为H MID。 3. 基因检测:Notch 3基因突变是H MID的致病基因,基因检测可以帮助确诊。 三、注意事项 1. 早期诊断:H MID的早期症状可能不明显,但早期诊断和治疗可以延缓病情进展。 2. 生活方式调整:患者应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如合理饮食、适量运动、戒烟限酒等。 3. 定期复查:患者应定期进行复查,监测病情变化。

精准医疗探秘

294 人阅读
查看详情
快速问医生
健康小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