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京东健康

查知识

外耳道异物

外耳道异物

别名:异物入耳

就诊科室:

耳鼻咽喉科

微信扫码 随时提问

外耳道异物介绍
  • 本病儿童常见,成人亦可发生,于耳鼻咽喉科就诊
  • 常见症状为耳内疼痛、听力下降、耳鸣等
  • 经过医生取出异物,可以痊愈,预后良好

简介

外耳道异物为体积较小的物体如小虫、谷粒、小玻璃珠等进入耳道,对耳道产生刺激,导致患者出现听力下降、耳内疼痛、耳鸣等症状,是鼻咽喉科常见急症之一。此病常见于儿童,但成人也可发病。治疗此病一般以取出异物,预防感染,减少并发症为主。经过一般治疗、药物治疗后,患者一般可以痊愈,预后良好。若未经正规治疗,可能会引起耳道感染,给患者的生活带来不便[1]

症状表现:

小而无刺激性的非生物性异物可不引起症状,动物性异物可在耳内爬行,引起耳鸣、剧烈耳痛。植物性异物可引起皮肤刺激性炎症,耳道肿胀,疼痛明显。

诊断依据:

根据患者病史(有异物进入耳道)、临床症状(如耳痛、听力下降、感觉有东西在耳内爬行、耳鸣等)以及耳镜检查(可见异物存留在耳内)可明确诊断。

外耳道异物有哪些类型?

根据异物的种类,通常可将外耳道异物分为三类:

  1. 生物性异物。
  2. 植物性异物。
  3. 非生物性异物[1]

是否具有传染性?

是否常见?

本病常见。本病儿童常见,也可见于成年人[1]

是否可以治愈?

可以治愈。一般将异物取出即可痊愈。若异物进入位置较深引起耳道炎症或严重并发症时,可能会导致患者的听力下降。

是否遗传?

是否医保范围?

有疑问?在线咨询专业医生

获得专业医疗建议,无需等待预约

1.5亿+
累计服务患者
99%
患者满意度
30秒
平均响应时间
外耳道异物相关问诊记录

青岛的患者在耳朵里发现小东西,担心自己取出会捅到深处,询问如何处理和用药。

就诊科室:耳鼻咽喉科

总交流次数:12

医生建议:对于耳朵异物,建议尽快到医院由专业医生取出,避免自行操作可能带来的风险。取出后,可能需要使用消炎药物预防感染,例如氧氟沙星滴耳液。在此过程中,应注意保持耳朵清洁干燥,避免使用棉签等物品推进异物。同时,务必告知医生药物过敏史、肝肾功能和其他疾病史,以确保用药安全。

刘杰

副主任医师

青岛市市南区人民医院

查看详情

我耳朵里进了一个小东西,感觉很不舒服,试过用白酒滴耳朵,虫子好像不动了,应该怎么办?(患者)

就诊科室:耳鼻咽喉科

总交流次数:6

医生建议:对于耳朵异物,首先要保持冷静,避免使用不当的方法取出异物。建议及时到医院进行专业的处理,医生会使用安全的工具取出异物。同时,日常生活中要注意耳朵健康,避免使用棉签等物品清洁耳朵,保护耳朵,避免接触可能带入异物的环境。

卢永刚

副主任医师

三门峡市中心医院

查看详情

半年来,患者一直感到耳朵不适,可能是耳道异物引起的,需要就诊耳鼻喉科进行检查和治疗。患者没有用药或去医院检查过。

就诊科室:耳鼻咽喉科

总交流次数:37

医生建议:根据患者的描述,可能是耳道异物引起的不适。建议患者尽快到耳鼻喉科就诊,医生会通过专业的检查方法来确定是否存在耳道异物,并采取相应的处理措施。一般情况下,如果异物不是很硬,可以在当天取出来;如果异物比较硬,可能需要几天时间。在等待治疗的过程中,患者需要避免用棉签或其他物品清洁耳朵,以免推动异物更深入耳道。同时,注意休息,保持良好的心态。

顾宝林

副主任医师

宁波市妇女儿童医院

查看详情
外耳道异物相关科普内容

文章 耳屎臭怎么办?

耳屎臭通常是由外耳道分泌物引起的,这是一种正常的生理现象。但如果耳屎臭味较重,建议进行耳镜检查,并进行外耳道冲洗清理,必要时针对外耳道炎进行治疗。 1. 耳镜检查:通过耳镜检查可以观察外耳道是否有炎症或其他异常情况。 2. 外耳道冲洗清理:通过冲洗清理可以去除耳屎,保持外耳道干燥,减少细菌和真菌的滋生。 3. 外耳道炎治疗:如果检查发现外耳道炎,需要进行相应的治疗,如使用抗生素药物等。 平时养成良好的习惯,保持耳朵的干燥,不要进水、少去游泳,杜绝不正确的挖耳道的习惯,有助于预防耳屎臭。

数字健康领航者

164 人阅读
查看详情

文章 小孩耳朵疼是什么原因?

小孩耳朵疼痛的原因有多种,常见的原因包括耵聍堵塞、上呼吸道感染、外耳道异物和小虫子进入等。 1. 耵聍:耵聍过多堵塞在外耳道,刺激到外耳道壁,引起疼痛。 2. 上呼吸道感染:可能导致耳膜充血发炎,引发急性中耳炎,出现剧烈疼痛。 3. 外耳道异物:小朋友玩耍时将小石子或玩具塞入耳朵,异物刺激外耳道壁引起疼痛。 4. 小虫子进入:耳道内进入小虫子,引起剧烈疼痛。 针对不同原因,治疗方法各异。耵聍堵塞或小虫子进入需用生理盐水冲洗,异物需在耳内镜下取出,急性中耳炎需用苯酚滴耳液和口服抗生素治疗。

医疗科普小站

192 人阅读
查看详情

文章 小孩耳朵里痛是怎么回事?

小孩耳朵里痛的原因有多种,包括耵聍堵塞、上呼吸道感染、外耳道异物和小虫子进入等。 1. 耵聍:耵聍过多堵塞在外耳道,刺激外耳道壁引起疼痛。 2. 上呼吸道感染:耳膜充血发炎,引起急性中耳炎,出现剧烈疼痛。 3. 外耳道异物:异物刺激外耳道壁,引起疼痛。 4. 小虫子进入:小虫子进入耳道引起剧烈疼痛。 预防措施包括保持耳朵清洁,避免将异物塞入耳道,注意个人卫生等。 如果不及时治疗,可能导致听力下降、感染加重等后果。 风险大小取决于具体原因和治疗方法的选择。

健康解码专家

186 人阅读
查看详情

文章 小孩耳朵疼不治疗能自愈吗?

小孩耳朵疼不治疗能自愈吗? 小孩耳朵疼的原因有多种,如耵聍、小虫子进入、上呼吸道感染、外耳道异物等。如果只是耵聍或小虫子进入,有可能自行缓解。但若为上呼吸道感染或外耳道异物,不治疗可能会导致病情加重。 1. 耵聍:可能自行缓解,但若过多堵塞外耳道,需及时取出。 2. 上呼吸道感染:可能导致急性中耳炎,需及时治疗。 3. 外耳道异物:需及时取出异物,否则可能加重疼痛。 4. 小虫子进入:需及时就医,用生理盐水冲洗或取出小虫子。 若怀疑为急性中耳炎,需用苯酚滴耳液和口服抗生素治疗。

健康饮食指南

175 人阅读
查看详情

文章 耳朵疼痛怎么办?原因、治疗及日常保养

耳朵是我们身体中非常重要的感官器官,它不仅负责听觉,还与平衡感密切相关。然而,当耳朵出现问题时,如耳朵疼痛,往往会给我们的生活带来困扰。本文将围绕耳朵疼痛这一话题,探讨其原因、治疗方法以及日常保养。 耳朵疼痛的原因有很多,其中较为常见的是外耳道疾病。外耳道是耳朵最外层,负责收集声波并引导声波进入中耳。当外耳道受到感染或炎症时,就会出现疼痛症状。常见的病因包括: 1. 外耳道炎:由于细菌或真菌感染引起的炎症,症状包括耳朵疼痛、瘙痒、红肿等。 2. 外耳道异物:如小石子、棉签等异物进入外耳道,刺激黏膜引起疼痛。 3. 外耳道湿疹:一种常见的皮肤疾病,表现为外耳道皮肤红肿、瘙痒、渗液等。 4. 外耳道肿瘤:虽然较为罕见,但肿瘤也可能导致耳朵疼痛。 针对耳朵疼痛的治疗,首先需要明确病因。对于外耳道炎等感染性疾病,医生会建议使用局部药物进行消炎止痛,如碘伏消毒、外用药膏等。对于肿瘤等疾病,则需要进一步检查,如病理检查等,以便制定更合适的治疗方案。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可以采取以下措施来预防耳朵疼痛: 1. 保持耳朵清洁:避免用尖锐物品掏耳朵,以免损伤外耳道黏膜。 2. 避免污水进入耳朵:游泳时使用耳塞,避免污水进入耳朵。 3. 避免长时间佩戴耳机:长时间佩戴耳机,音量过大,可能损伤听力,导致耳朵疼痛。 4. 注意个人卫生:勤洗手,避免用手触摸耳朵,减少感染风险。 总之,耳朵疼痛是一种常见的症状,但病因复杂。当出现耳朵疼痛时,应及时就医,明确病因,并进行相应的治疗。同时,注意日常保养,预防耳朵疼痛的发生。

健康驿站

197 人阅读
查看详情

文章 幼儿外耳道异物怎么办?如何正确处理及预防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会遇到一些意外情况,特别是对于活泼好动的孩子们来说,外耳道异物的情况并不少见。外耳道异物是指一些细小的物体进入耳道,如豆粒、线头等,如果不及时处理,可能会对听力造成影响。 对于幼儿来说,由于他们缺乏自我保护意识,更容易发生此类意外。耳内镜检查是诊断外耳道异物的有效方法,可以直观地观察到耳道内部情况。 由于幼儿无法配合,取出异物时需要给予一定的麻醉,以保证手术的顺利进行。一般来说,外耳道异物取出术的总费用在1000元左右,但具体费用还需根据医院和手术方式等因素来确定。 以下是一个真实的案例: 小杰,3岁,一天在家玩耍时不小心将一粒豆子塞进了耳朵里。由于豆子体积较小,他并没有意识到异物的存在。直到晚上睡觉时,小杰感到耳朵疼痛难忍,这才引起了家长的注意。经过耳内镜检查,医生确认了小杰的耳朵里确实有一粒豆子。在给予小杰适当的麻醉后,医生成功地将豆子取出,小杰的疼痛也消失了。 为了避免类似情况的发生,家长应该加强对孩子的看护,防止他们将小物件塞入耳道。如果孩子不慎将异物塞入耳道,应尽快到医院就诊,以免造成更严重的后果。

医疗科普小站

197 人阅读
查看详情

文章 孩子吃石榴籽掉进耳朵里怎么办?预防措施及治疗

石榴作为一种美味的水果,深受孩子们的喜爱。然而,不少家长反映,孩子在食用石榴时,不小心将石榴籽吞食或者掉进耳朵里。那么,如果孩子吃石榴籽掉进耳朵里了怎么办呢?本文将为您详细解答。 首先,如果孩子不慎将石榴籽掉进耳朵里,家长不要慌张。首先观察孩子的症状,如果孩子出现耳痛、听力下降或者耳朵流水等症状,建议及时带孩子去医院就诊。通常情况下,医生会使用专业的工具帮助孩子将石榴籽取出。 在日常生活中,家长应该加强对孩子的监管,避免类似事件再次发生。以下是一些预防措施: 1. 在孩子食用石榴时,家长可以在旁边监督,避免孩子将石榴籽吞食或掉进耳朵里。 2. 教育孩子不要将食物塞进耳朵里,以免造成伤害。 3. 如果孩子不慎将食物掉进耳朵里,家长可以用温水冲洗耳朵,帮助孩子将食物冲出。 4. 必要时,可以使用一些消炎的滴耳液,帮助孩子缓解症状。 5. 如果情况严重,请及时带孩子去医院就诊。 此外,家长还应该关注孩子的耳部健康,定期给孩子做耳部检查,以便及时发现并处理耳部问题。 总之,孩子吃石榴籽掉进耳朵里是一个比较常见的现象。家长在日常生活中要加强对孩子的监管,避免类似事件发生。一旦发生,应及时带孩子去医院就诊,以免对孩子造成伤害。

癌症防治先锋

176 人阅读
查看详情

文章 儿童耳朵异物取出,如何正确处理?

标题:儿童耳朵异物取出,如何正确处理? 导语:生活中,儿童由于好奇心强,常常会将小物品塞入耳朵。本文将为您介绍儿童耳朵异物取出的一些方法,帮助家长们正确处理此类情况。 一、了解耳朵异物的危害 儿童耳朵异物可能引起以下危害: 1. 局部炎症:异物可能刺激耳道黏膜,引起炎症。 2. 耳鸣:异物压迫耳道,可能导致耳鸣。 3. 耳痛:异物刺激耳道,引起疼痛。 4. 耳聋:长期异物刺激,可能导致耳聋。 二、儿童耳朵异物取出方法 1. 观察异物大小:若异物较小,家长可以尝试用镊子小心取出。 2. 内窥镜检查:若异物较大或无法取出,应及时就医,医生会使用内窥镜进行取出。 3. 药物治疗:若异物引起炎症,医生会开具抗生素等药物进行治疗。 三、预防儿童耳朵异物 1. 培养儿童良好的生活习惯,避免将小物品塞入耳朵。 2. 教育儿童不要将小物品放入口中。 3. 家长应定期检查儿童的耳道,发现异物及时处理。 结语:儿童耳朵异物取出需要家长和医生的共同努力。了解相关知识和预防措施,有助于降低儿童耳朵异物的发生。

医疗新知速递

174 人阅读
查看详情

文章 外耳道分泌物堵塞的原因及应对措施

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耳朵作为人体的重要感官器官,常常会遭遇各种不适。其中,外耳道分泌物堵塞是较为常见的症状之一。这种情况下,患者往往会感到耳朵闷痛、听力下降,甚至伴有耳鸣。那么,导致外耳道分泌物堵塞的原因有哪些呢?我们又该如何应对这种症状呢? 一、外耳道分泌物堵塞的原因 1. 淋巴结肿大:当人体感染病菌或病毒时,淋巴结会肿大以应对感染。此时,淋巴结分泌的液体可能会堵塞外耳道,导致分泌物堵塞。 2. 中耳炎:中耳炎是引起外耳道分泌物堵塞的常见原因之一。中耳炎时,中耳腔内的分泌物会通过耳咽管流入外耳道,造成堵塞。 3. 外耳道炎:外耳道炎是指外耳道黏膜的炎症。炎症时,外耳道分泌物增多,可能导致堵塞。 4. 外耳道异物:如棉签、小石子等异物进入外耳道,也会导致分泌物堵塞。 二、外耳道分泌物堵塞的应对措施 1. 观察病情:如出现外耳道分泌物堵塞症状,应及时观察病情变化,如疼痛加剧、听力下降等,以便及时就医。 2. 遵医嘱:听取主治医生的建议,进行相应的治疗。如炎症引起的堵塞,可使用消炎药物进行治疗。 3. 注意饮食:饮食上应避免辛辣刺激性食物,多喝水促进代谢,有助于病情恢复。 4. 保持外耳道清洁:平时要注意保持外耳道清洁,避免异物进入。 5. 避免掏耳:避免用手或棉签等物品掏耳,以免损伤外耳道皮肤,引起感染。

生命守护者联盟

170 人阅读
查看详情

文章 耳朵听不清、痒痒,可能是“铁耳屎”在作怪!

耳朵是我们感知外界声音的重要器官,然而,很多人在日常生活中会遇到耳朵听不清楚、痒痒的情况。这种情况可能是由于耳屎积累、外耳道发炎或其他原因导致的。 耳屎,又称耵聍,是耳朵自洁的一种产物。正常情况下,耳屎可以保护外耳道,防止细菌和异物进入。然而,如果耳屎积累过多,可能会导致耳朵听不清楚、痒痒甚至疼痛。此外,外耳道发炎也可能引起类似的症状。 如果您发现自己的耳朵听不清楚、痒痒,且耳屎呈青色,这可能是“铁耳屎”的迹象。铁耳屎是由于耳屎中的盐分沉积,导致颜色变深。铁耳屎堵住外耳道,会影响听力,并可能导致外耳道发炎。 针对这种情况,建议您尽快去医院进行检查。医生会根据您的具体情况,决定是否需要取出铁耳屎。如果需要取出,医生会先软化耳屎,然后再用专业的工具将其取出。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可以采取以下措施来预防耳朵不适: 1. 定期清理耳朵:使用棉签轻轻擦拭耳朵,但不要深入耳道。 2. 保持耳朵干燥:洗澡、游泳后,及时擦干耳朵。 3. 避免挖耳:挖耳容易损伤耳道,导致感染。 4. 注意耳朵卫生:避免将水、油等物质滴入耳道。 总之,耳朵听不清楚、痒痒可能是多种原因导致的。如果您遇到这种情况,应及时就医,以免延误病情。

生命之光传递者

187 人阅读
查看详情
快速问医生
隐私保障 · 不满意可随时结束咨询 · 全程无推销
去咨询
plus免费
AI医生助手

AI智能健康助手

在线服务中
24小时 24小时响应
智能诊断 智能症状分析
专业保障 专业医疗保障
扫码咨询 扫码咨询
推荐医生
健康小工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