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京东健康

查知识

肥大性神经病

肥大性神经病

就诊科室:

儿科 骨科 神经内科

微信扫码 随时提问

肥大性神经病介绍
  • 主要由遗传因素导致,多见于婴儿及儿童
  • 表现为发育迟缓、肌肉无力、肌张力低下等
  • 以手术治疗为主,早期治疗,预后尚可

简介

肥大性神经病,是一组以神经纤维“洋葱球”样增生为病理特征的,慢性脱髓鞘性肥大性周围神经病,主要见于遗传性运动感觉周围神经病Ⅰ型和Ⅲ型。

本病主要与遗传因素有关。Ⅰ型患者多在20岁前发病,主要表现为足背屈无力、走路时易跌倒等;Ⅲ型患者多在婴儿期发病,主要表现为双脚无力、发育迟缓、肌张力低下等多种症状。

本病以手术治疗为主,且要结合有效的康复治疗,Ⅰ型患者预后尚好,Ⅲ型患者由于发病早、病情重,预后较差;但若不接受规范治疗,可能会导致患者残疾,严重影响生活质量[1]

症状表现:

Ⅰ型患者主要表现为足背屈无力、走路时易跌倒等;Ⅲ型患者主要表现为双脚无力、发育迟缓、肌张力低下等多种症状。

诊断依据:

根据患者的病史(遗传史)、临床表现(Ⅰ型患者主要表现为足背屈无力、走路时易跌倒等;Ⅲ型患者主要表现为双脚无力、发育迟缓、肌张力低下),结合体格检查(检查患者有无活动障碍或者感觉障碍等),肌电图检查(主要是通过影像学检查确定是否存在器质性病变)、肌肉神经活检(可判断髓鞘、神经纤维状态)等结果来诊断本病。

肥大性神经病有哪些类型?

根据遗传机制不同,可分为:

  1. 遗传性运动感觉周围神经病Ⅰ型
  2. 遗传性运动感觉周围神经病Ⅲ型

是否具有传染性?

是否常见?

本病不常见。具体的发病率尚无明确数据[1]

是否可以治愈?

不可治愈。通过手术治疗以改善症状,结合有效的康复治疗,Ⅰ型患者预后尚好,Ⅲ型患者由于发病早、病情重,预后较差。

是否遗传?

是,本病Ⅰ型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与PMP22蛋白的基因重复突变有关;Ⅲ型多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与基因PMP22、MPZ、EGR2的产物有关[1]

是否医保范围?

有疑问?在线咨询专业医生

获得专业医疗建议,无需等待预约

1.5亿+
累计服务患者
99%
患者满意度
30秒
平均响应时间
肥大性神经病相关问诊记录

14岁儿童,体重76公斤,身高165厘米,伴有尿酸高和肌酐高,考虑使用二甲双胍缓释片治疗肥胖症。

就诊科室:药剂科

总交流次数:47

医生建议:对于儿童肥胖症,尤其是伴有尿酸高肌酐高的情况,使用二甲双胍缓释片需谨慎。首先,应确保孩子的肾功能正常,建议进行肾功能检查。即使检查结果正常,也应在医生指导下使用药物。同时,关注药物的成分、适应症和不良反应等信息。除了药物治疗,建议采取健康的生活方式,包括均衡饮食适量运动,定期监测体重、血压和血糖等指标,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对控制体重和改善健康状况非常重要。

查看详情

14岁孩子想减肥,能不能吃减肥药?

就诊科室:药剂科

总交流次数:41

医生建议:对于儿童肥胖症,不建议使用减肥药物,因为这可能会影响孩子的正常生长发育。建议通过调整饮食结构增加运动量来控制体重。可以考虑给孩子补充多维元素片,帮助补充必要的维生素与矿物质,同时配合轻身消胖丸,用于单纯性肥胖症,益气利湿、降脂消胖。同时,控制晚餐的摄入量,避免高热量食物,增加运动量。任何药物使用前请仔细阅读说明书,排除过敏及用药禁忌。

查看详情

孩子有点胖,想用药控制,肥儿糖浆可以兑水喝吗?太甜的话孩子不肯喝。

就诊科室:药剂科

总交流次数:0

医生建议:对于儿童肥胖症,除了用药外,更重要的是通过饮食调整运动来控制体重。用药前应详细阅读说明书,排除过敏及用药禁忌后遵医嘱。同时,给孩子提供清淡的饮食,少吃零食和甜腻的食物。如有任何不适,应及时就诊。

查看详情
快速问医生
隐私保障 · 不满意可随时结束咨询 · 全程无推销
去咨询
plus免费
AI医生助手

AI智能健康助手

在线服务中
24小时 24小时响应
智能诊断 智能症状分析
专业保障 专业医疗保障
扫码咨询 扫码咨询
推荐医生
孙永安

主任医师

神经内科

三甲
连云港市第一人民医院
偏头痛(4例) 神经病变(3例)
专业擅长:头痛、眩晕、帕金森病、脑炎、颈椎病、脑血管病、神经免疫病及神经系统复杂病症的诊治,对难治性眩晕及良性位置性眩晕诊治独具心得。主任医师,医学博士,硕士生导师。
好评率:99% 接诊量:7294
汤占斌

副主任医师

神经内科

三甲
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肢体疼痛(1例) 神经损伤(1例)
专业擅长:脑梗死。重症肌无力,吉兰巴雷综合症,脑炎,面神经炎,脑出血。周围神经病 帕金森病,多发性硬化,失眠,焦虑,抑郁,植物神经紊乱,偏头痛,头晕,高血压
好评率:100% 接诊量:918
胡秀秀

副主任医师

神经内科

三甲
南京脑科医院
血管炎(1例)
专业擅长:从事神经内科临床、教学及科研工作10余年,熟练掌握神经系统常见疾病的诊断和治疗,如脑梗死、脑出血、脑小血管病、认知障碍、帕金森病、进行性核上性麻痹,肝豆状核变性,多发性硬化,多系统萎缩、癫痫、头痛、头晕、耳鸣、脑鸣、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性疾病、周围神经病变、运动神经元病、神经系统脱髓鞘疾病等;尤其擅长记忆下降、轻度认知障碍、阿尔茨海默病、血管性痴呆、路易体痴呆、额颞叶痴呆、快速进展性痴呆等各种原因引起的认知障碍性疾病的早期识别、鉴别诊断、中晚期综合治疗及全程药物管理;擅长帕金森病及运动障碍相关疾病的早期识别、鉴别诊断、中晚期综合治疗及全程药物管理;擅长眩晕、耳鸣、脑鸣、各种类型头痛(血管性头痛、偏头痛、丛集性头痛、紧张性头痛、颞浅动脉炎引性头痛)等的诊断、鉴别诊断和治疗;对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性疾病(病毒性脑炎、化脓性脑炎、脑脓肿、自身免疫脑炎、隐球菌性脑炎、结核性脑炎)、三叉神经痛,面瘫、中枢神经系统脱髓鞘疾病、多发性硬化、视神经脊髓炎、急性格林巴利综合症、慢性格林巴利综合症,重症肌无力,脊髓小脑性共济失调、周围神经系统疾病等有丰富的诊疗经验;对老年人群慢性病药物管理有丰富的经验;对肌肉减少症的筛查、评估和营养风险筛查及治疗方案制定有深入研究;同时对神经系统相关疑难杂症有丰富的诊疗经验。门诊时间:周二下午,周三下午。
好评率:100% 接诊量:34
健康小工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