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主要由放线菌感染引起的化脓性肉芽肿性疾病
- 特点为从窦道排出带有“硫磺色颗粒”的脓性物
- 主要通过手术和抗菌药物治疗,难以彻底治愈
简介
骨放线菌病主要是由牛放线菌引起的一种慢性多窦道肉芽肿,任何年龄都可患病,发病的年龄最多在11-35岁,男女发病比例类似。该病发病地区我国以西北部多见,以农村养牛患者居多。可累及面颈部、回盲部、胸部、脑部等多个部位,多处可出现窦道肉芽肿。主要表现为从窦道排出带有“硫磺色颗粒”的脓性物质,也可出现全身感染症状,如发热、乏力等。骨放线菌病的处理方式一般为外科手术治疗结合抗菌药物抗感染治疗。该病较难彻底治愈,如果治疗不及时,可引起全身多处骨骼损害,出现病理性骨折等严重并发症,影响患者日常生活。
症状表现
牙痛,牙龈及下颌骨肿胀,牙齿松动,流有黄色脓液。也可出现全身症状,如发热、乏力等。
诊断依据:
结合患者多部位出现窦道肉芽肿的临床表现,通过在患者排出的硫磺颗粒中进行实验室检查,如果找到排列呈放射状的菌丝即可诊断。
骨放线菌病有哪些类型?
无。
是否具有传染性?
否。
是否常见?
本病少见。发病地区多见于我国西北诸省农村[1]。
是否可以治愈?
本病较难彻底治愈。及时给予药物抗菌治疗和手术治疗,可以控制感染、防止病损蔓延。
是否遗传?
否。
是否医保范围?
是。
文章 骨放线菌病的综合治疗方法
健康百科
文章 骨放线菌病:了解疾病、预防与治疗
健康管理专家
文章 骨放线菌病:病因、症状、治疗及预防
医学奇迹见证者
文章 骨放线菌病的治疗方法有哪些?
生命之光传递者
文章 骨放线菌病的治疗方法有哪些?
全球医疗视野
李凯群
主治医师
骨科
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
魏小康
主治医师
骨科
上海市第六人民医院
关俊杰
主治医师
创伤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