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皮肤出现局部珍珠样隆起、局部刺痛、瘙痒
-
病灶扩大后表皮出现溃烂、渗血
-
一般为良性,手术可切除治愈
简介
基底细胞瘤是一种最常见的皮肤肿瘤,常发生在表皮最下层(基底细胞层),约占所有皮肤癌的70%~80%[1],目前其发病率正在上升,患者通常为50岁以上老人,男性高于女性。该病的症状通常是皮肤局部无诱因出现具有珍珠样隆起,表面常有毛细血管扩张,皮损逐渐增大,也会出现一些黑色的小点或色素沉积,带有局部皮肤刺痛、瘙痒,部分患者会出现湿疹、斑疹等。该病病灶分化较好,生长缓慢,复发率高,有局部破坏性,但很少发生转移,预后较好。大部分基底细胞瘤患者的病灶位置在头面部、颈部,少部分患者病灶位于手部、腋窝、臀部等衣物可遮挡部位。基底细胞瘤的发生可能与长期日晒、放射线、接触特殊化学物质如砷剂等有关,其主要原因是紫外线照射引起重新编码DNA基因突变。手术切除是基底细胞瘤的首选治疗方法,但对于浅表基底细胞瘤,也可以考虑非手术治疗,如光动力或局部药物治疗;对于晚期或转移性基底细胞瘤,可考虑放射治疗或全身治疗[2-3]。
症状表现
基底细胞瘤的症状是皮肤局部无诱因出现具有珍珠样隆起,表面常有毛细血管扩张,皮损逐渐增大,也会出现一些黑色的小点或色素沉积,带有局部的皮肤刺痛、瘙痒,部分会出现湿疹、斑疹等。
诊断依据
依据患者头面部、颈部皮肤出现斑疹样或乳头状小肿块,肿块表面有可见的裂缝,伴有色素沉积或溃疡,浅表淋巴结未触及增大等症状体征,皮肤镜下可见多个大小不等的蓝灰色卵圆形巢,多发蓝灰色小球及斑片,枫叶状结构及轮辐状的色素沉着区域,周围还可见典型的树枝状、分枝状血管扩张,未见溃疡糜烂面及色素网;皮肤组织病理学检查显示基底细胞瘤和表皮基底部连接,表现为浸润性生长,周边癌细胞表现为栅栏状排列,其周围间质疏松,癌巢和间质之间有明显的收缩裂隙,在间质间能够看到黏液变性,能够观察到核分裂,观察不到毛乳头和毛球结构等,综合这些方面可确诊。
基底细胞瘤有那些类型?
1.按组织病理学分型,可分为3类
- 结节型基底细胞瘤;
- 表浅性基底细胞瘤;
- 浸润性基底细胞瘤。
2.表浅性基底细胞瘤根据有无色素沉积可分为2类
- 无色素表浅性基底细胞瘤;
- 色素性表浅性基底细胞瘤。
是否具有传染性?
否。
是否常见?
本病临床上常见,好发于50岁以上老人,其中男性多于女性。
是否可治愈?
本病可治愈。
是否遗传?
否。
是否医保范围?
是。
文章 中草药治疗肿瘤血管萎缩与前列腺炎的应对策略
智慧医疗先锋者
文章 盆腔癌治疗新方向:中草药如何助力康复之路
健康解码专家
文章 中草药萎缩肿瘤血管,癌症治疗新突破
医疗数据守护者
李开国
主治医师
肿瘤科
四川大学华西医院
常戈鋆
副主任医师
肿瘤科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
狄奇
副主任医师
介入与放疗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