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主页
  • 详情介绍
  • 患者评价
  • 问诊记录
骨关节创伤:四肢关节疾病、四肢骨折、骨盆骨折等疾病的诊治,尤其擅长膝关节半月板、韧带损伤关节镜治疗、关节周围骨折的微创治疗及髋膝关节置换。
暂无
关节科患友问诊

展开更多

关节科科普文章
  • 尖锐湿疣治疗后多久可以要小孩:尖锐湿疣是一种常见的性病,有很多患者都以为患有尖锐湿疣就不可以生育了,其实只要尖锐湿疣完全治好后就没有传染性,不影响怀孕和生育。医生指出患者经正规治疗后,如果症状消失,一年后不复发,即可考虑结婚、生育。 尖锐湿疣的患者年龄一般在 19--22 岁,它主要由性交接触而传播。通常如果该病在没有治好之前,一般医生都建议不要小孩。因为它的复发性很大,而且妇女妊娠期发生尖锐湿疣后其治疗往往较为困难,对于要求生产的孕妇尖锐湿疣处理更是棘手。 而且在治疗尖锐湿疣时要考虑孕妇及胎儿两方面,即在考虑治疗时要考虑所用药物或物理治疗等治疗的安全性,特别是要考虑所用疗法对胎儿和孕妇有无影响。因此如果您想要生个健康的宝宝,那么就得治好以后再说。而且加上湿疣可直接或间接传染给孩子,伴侣和他人,因此医生告诫人们一定要增强自身安全和健康意识,一旦发现病毒湿疣,必须早检查,早治疗。 目前,临床上治疗 hpv 的一些传统疗法如: 激光 冷冻 手术 存在治疗不完全、疗程较长、易留疤痕等弊端。其中,难以突破的就是治疗后 hpv 反复复发的难题。传统疗法主要是去除表面的疣体,并没有真正去除患者体内的毒素,就像割韭菜一样,把韭菜的根儿留下了,很快就会长出新的来。所以,治疗 hpv 关键在于铲除患者体内的毒素是关键! 得了尖锐湿疣千万不能吃辛辣刺激性的食物: 辣椒:辣椒属一年或有限多年生草本植物。茎近无毛或微生柔毛,分枝稍之字形折曲。辣椒素使心率增加、血循环加快,所以对有高血压和心脏病的人特别不利,有可能引发冠心病急性发作与脑卒中。辣椒素是通过肾脏排泄的,过多的辣椒素会刺激肾细胞,造成肾功能损害。因此辣椒也是尖锐湿疣患者的谨记。 大蒜:大蒜又叫蒜头、大蒜头、胡蒜、葫、独蒜、独头蒜,是蒜类植物的统称。有浓烈的蒜辣气,味辛辣,有刺激性气味,尖锐湿疣患者千万不要吃,因为大蒜有些“副作用”。吃完大蒜胃酸分泌会增多,辣素会刺激胃黏膜。 葱:葱起源于半寒地带,喜冷凉不耐炎热。葱含有蛋白质、碳水化合物等多种维生素及矿物质,对人体有很大益处。但是尖锐湿疣患者千万不要吃,因为葱的挥发油等有效成分,具有刺激身体汗腺,达到发汗散热之作用,对尖锐湿疣病情不利。

  • 来源:公众号 胡大一大夫医患双方都不应过度痴迷先进技术德国莱比锡医院的外科专家曾做过一个很有说服力的实验:他们将100位冠状动脉狭窄达到75的患者分成两组,一组手术,另一组不手术,每天锻炼身体,一年后,手术组的康复率70,而没有做手术组的康复率却达到88。今年我接诊一位东北53岁男性患者,有持续性胸痛8年,医院病例记录长达20年,每次发作持续数日,最短半至一天,运动中无不适。不吸烟,无高血压,血糖、血脂、正常,冠状动脉造影:LAD(左前降支)中段肌桥,其他血管无狭窄。该院留学博士用机器人为患者做了搭桥。术后患者症状非但不减轻,反而显著恶化加重,两周12次看急诊,濒死感。这个患者真需要搭桥吗?我看是过度追求新的生物医学技术。当下的医学模式迫切需要从生物医学模式转向社会—生物—心理医学模式,回归人文。曾有患者轻度心房颤动,我建议做心脏康复,但患者经济状况良好,一心想根治,执意手术,国内的医院做完,又到国外的医院做,最终都失败,结果整个人从此性情大变。后又找到我,我告诉他,即使手术失败了,心脏也还是不错的,可以通过合理的生活方式加合理药物调整,不影响正常生活,通过几次心脏康复运动后,该患者重新露出笑容。充分的医患沟通,长期的随访是看好病的基本功。医疗不应该只有刀片、药片、支架和起搏器。最基本的是需要有效的沟通,看病不是修机器,不是简单地看几个检查结果、几个数据就可以轻易诊断清楚,没有医生可以一次看好病的,只有在与患者充分的沟通中才能发现问题,帮助一个患者制订最佳治疗方案往往需要几个月时间甚至更久。我从生物医学技术向双心、心脏康复五大处方的改变我学医从医50多年了,开始也是用单纯的生物医学技术,到1995年开始感悟双心,近几年学康复做康复又悟出五个处方,我看病是三步曲:1.问病情2.看心情3.谈谈生活工作和人生经历,有无压力,不顺心。我从母亲的精神理解了医者看的是病,救的是心,开的是药,给的是情。心脏康复五大处方的核心价值是“以患者为中心”的服务模式转变,与我最早推动心脏内外科室一体化,成立心血管中心一样,就是为了打破科室的壁垒,帮助患者选择最佳的治疗方案,提高医疗服务的质量与安全性。心脏康复中心融合心理、运动、营养、药物、戒烟五大处方,多学科的交叉,以患者为中心,而不是让患者一个科室一个科室地跑着看医生,真真正正地为患者提供全方位的医疗服务,指导患者养成健康生活方式。分享一位患者家属来信胡大一教授,我父亲是fc * 医院放射科主任(退休)。我也是 * 医院的外科医生。正如你和胡佩兰奶奶一样,同是医学世家。2008年父亲患肥厚性非梗阻型心肌病并快速心房颤动,在河南省内几大医院四处求治。后在 * 附院心内科住院治疗,在药物转复窦性心律无效的情况下,应用美托洛尔(倍他乐克)、地高辛、地尔硫䓬等药物降低心室率。但是新的问题出来了,心室率下降的同时出现多个大于3秒的长间歇,最长一次3.9秒。科主任组织全院专家组会诊,最后意见,安装起搏器,可继续加大降心率药物用量,或者做射频消融,但不能确定什么时间会复发。我们茫然了,这个病到底该怎么治?父亲又坚决反对安装起搏器。我们商议要么去北京吧,看看能不能做射频消融。父亲把原本准备新建房子的全部积蓄打在银行卡上,我们怀着沉重的心情坐上了北上列车。到了北京后我们先后去了顶尖的专科及综合的三家医院,多个知名专家匆匆看过病历资料后,部分专家建议放起搏器,部分专家建议做射频消融,我们问会复发吗,回答是会复发,一次不行就消两次,两次不行就三次。父亲一听吓坏了,消融个三四次不就完了吗。这可怎么办,病越看越迷茫,父亲整夜失眠,越来越憔悴。在那个我们全家都终生难忘的日子(2008年12月24日)我们在北大人民医院找到了您,胡大一主任,您详细看了我们带来的厚厚的病历资料,检查身体,耐心地听完父亲絮絮叨叨的病情陈述,仍然问父亲还有什么要说的、要问的吗。那么和蔼可亲,那么仔细倾听。我们找了那么多医生,还没有一个能像您那样专注地,耐心地听父亲把病情说完的。这也许就是您的与众不同吧。每个专家都很忙,其实你比其他专家更忙,但您更理解患者的心情,更尊重患者。您在父亲的病历本上写了停用地高辛、地尔硫䓬,不再用胺碘酮,不建议起搏、消融。应用美托洛尔、华法林。您说射频消融不适合我父亲,定会复发。3.9秒长间歇并不可怕,况且与地高辛等药物有关,不需要起搏器。恐怕当时国内也只有您敢那么果断,大胆地提出这样的治疗方案。从此我们有了治疗的方向,在父亲脸上我又看到了久违的笑容。一晃八年了,父亲在您的方案治疗下身体状况一切平稳,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患者的身体状况是检验医生治疗方案的标准。今天您老来了,带着胡佩兰奶奶和您的大爱精神来到了中原,来到了我们方城fc小县。父亲听说您要来,昨晚兴奋得一夜未眠。今天有幸在会场见到您,还是那么神清气爽,神采奕奕,您老讲了三个小时,也不见疲惫,讲到胡佩兰奶奶的事迹时,我们台下的人都落泪了。两代大医怎能不感动中国。您老已经由治已病上升至治未病的高度了。国人如果都能有幸听了您老的讲课,付诸以行动,何愁我们不能国富民强。会议中父亲几次想上台讲述您对患者的关爱,讲述父亲的感动,我没让他去,怕扰乱了会议秩序。会后您老本该休息了,又在会场为找您复诊的老患者耐心诊治,赠书,合影留念。您老离开了fc,又要去另外一个城市传播健康理念,传播大医精神。您辛苦了!我们一生都是您老忠实的粉丝,把您的大医精神传播!——fc * 医院 ***世界心脏联盟工作内容已经全面向预防康复转变为实现2025年心血管病70岁前过早死亡㓕少百分之25,世界心脏联盟把重点放在3个方面:1.心血管病二级预防(心脏康复)2.控制高血压3.控烟根据已有的研究证据与数据做理论推算,在二级预防中戒烟加上阿司匹林,β受体阻滞剂、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和他汀可使心血管病事件相对危险降低90,高血压患者使用三种不同类别降压药 半剂量将收缩压下降15mmHg(毫米汞柱),联合他汀将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下降1mmol/L(毫摩尔每升)可使心血管事件相对风险下降60,降压与降胆固醇的分别效果为下降45~30,控烟可使心血管事件相对危险下降50,如把三项工作都做好,全人群的心血管事件相对危险下降65~70。

  • “重度”脂肪肝吓坏了多少人,医生说:真没必要 最常见的体检套餐中往往包含有腹部超声,随之出具的报告就可能出现“脂肪肝”的诊断,往往前面还有一些表示严重程度的形容词,如“轻度”,“中度”,“重度”。 近日,在美国执业的华裔医师@罗祎明医生痛斥这种做法,称之为“不靠谱”,并认为“超声报告上所谓的脂肪肝程度完完全全无法用于代表脂肪肝的严重程度,给患者或医生带来了极大的误导”。 让我们来看看他说的有没有道理吧。  -1-脂肪肝的养成▼肝脏是人体的营养中转站,吃下去的食物被消化吸收后顺着血管到达肝脏,经过肝细胞的处理,转变为其他器官能够利用的物质,再输送到全身。若吸收的脂肪超过了肝脏的处理能力,便会沉积在肝细胞内。 绝大多数脂肪肝只是良性的脂肪堆积,只有少数患者会有脂肪肝肝炎,这部分患者的脂肪堆积的细胞招来了自身免疫系统的攻击,引发炎症,造成肝脏纤维化,最终走上肝硬化这条不归路。根据目前统计的数据,脂肪性肝炎患者 15 年内肝硬化发生率高达 15~25。 “是否有炎症,需要高度专业的判断。将这部分情况不是特别良性的患者区分出来是一个至关重要也是对专业要求非常高的事情。@罗祎明医生除了影响肝脏自身的功能外,脂肪肝不仅损害肝脏,还常常伴随代谢综合征、2 型糖尿病和冠心病的发病率显著增高。如果仅从这个角度提示体检人群,发生脂肪肝了,要注意生活方式了,也是一件有收益的事情。 但由于这个疾病越来越普及,很多生意人打起了它的主意,在电视上、网上卖一些茶啊保健品啊,号称能防治脂肪肝;一些医疗机构也拿着“重度脂肪肝”的诊断去开药,让患者定期复查复诊,打着慢病管理的旗号,让患者往往花了很多钱,却糊里糊涂。 人们的误解除了担惊受怕、花冤枉钱之外,还可能造成病情延误。因为即使是轻度的脂肪沉积,也可能存在炎症,那么其实也是非常需要注意和干预的,如果看到轻度就放松了警惕,将造成严重后果。 -2-真正重要的脂肪肝指标▼ 就像罗医生说的那样,超声报告中所谓的“轻度”、“重度”只是超声对于脂肪堆积程度的一个判断,并非病情描述,也不反映人们实际需要的干预措施,可以说这个轻度重度的描述与真正的严重程度毫无意义,真正的严重程度应该结合临床症状和其他检查结果加以判断。 根据我国指南,查出脂肪肝后,真正需要评估的是定量肝脂肪变、纤维化程度,有无代谢和心血管危险因素及并发症、有无肝脏炎症损伤以及是否合并其他原因的肝病,应在有经验的专科医生指导下进行。 相应地,我们真正需要关注的控制指标包括体重指数(BMI = 体重/身高的平方),腰围,血压,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血糖等等,这些指标的糟糕才应该引起我们的重视。 这也是对于真正中、重度脂肪肝患者,医生会根据具体情况开一些药预防糖脂代谢紊乱和动脉硬化,甚至需要手术减肥。 所以我们不能被超声报告写的“轻度”“重度”迷惑,它不能真正反映肝脏健康情况。 -3-真正需要警惕的肝脏杀手▼ (1) 警惕饮酒超量。男性每天饮用40度以下的白酒75g就算超标(女性每天50g),就会对肝脏造成损伤。 (2) 警惕化学产品,包括皮肤可能接触的农药等,包括化学药品和中草药。特别强调中草药并不是纯天然无毒副作用的,有医院发布数据,中草药导致的药物性肝损伤占所有的药物性肝损伤的20。 (3) 肝病早预防,肝癌高危人群遵医嘱筛查肝癌。该打疫苗的打疫苗,注意个人卫生和性生活卫生。 (4) 警惕长期缺乏锻炼,饮食不健康。-4-脂肪肝治疗:平台认证,精选好评医生▼https://m.healthjd.com/s/doctorList/1?querySentence=E88482E882AAE8829D

  • 尖锐湿疣治疗后多久可以要小孩:尖锐湿疣是一种常见的性病,有很多患者都以为患有尖锐湿疣就不可以生育了,其实只要尖锐湿疣完全治好后就没有传染性,不影响怀孕和生育。医生指出患者经正规治疗后,如果症状消失,一年后不复发,即可考虑结婚、生育。 尖锐湿疣的患者年龄一般在 19--22 岁,它主要由性交接触而传播。通常如果该病在没有治好之前,一般医生都建议不要小孩。因为它的复发性很大,而且妇女妊娠期发生尖锐湿疣后其治疗往往较为困难,对于要求生产的孕妇尖锐湿疣处理更是棘手。 而且在治疗尖锐湿疣时要考虑孕妇及胎儿两方面,即在考虑治疗时要考虑所用药物或物理治疗等治疗的安全性,特别是要考虑所用疗法对胎儿和孕妇有无影响。因此如果您想要生个健康的宝宝,那么就得治好以后再说。而且加上湿疣可直接或间接传染给孩子,伴侣和他人,因此医生告诫人们一定要增强自身安全和健康意识,一旦发现病毒湿疣,必须早检查,早治疗。 目前,临床上治疗 hpv 的一些传统疗法如: 激光 冷冻 手术 存在治疗不完全、疗程较长、易留疤痕等弊端。其中,难以突破的就是治疗后 hpv 反复复发的难题。传统疗法主要是去除表面的疣体,并没有真正去除患者体内的毒素,就像割韭菜一样,把韭菜的根儿留下了,很快就会长出新的来。所以,治疗 hpv 关键在于铲除患者体内的毒素是关键! 得了尖锐湿疣千万不能吃辛辣刺激性的食物: 辣椒:辣椒属一年或有限多年生草本植物。茎近无毛或微生柔毛,分枝稍之字形折曲。辣椒素使心率增加、血循环加快,所以对有高血压和心脏病的人特别不利,有可能引发冠心病急性发作与脑卒中。辣椒素是通过肾脏排泄的,过多的辣椒素会刺激肾细胞,造成肾功能损害。因此辣椒也是尖锐湿疣患者的谨记。 大蒜:大蒜又叫蒜头、大蒜头、胡蒜、葫、独蒜、独头蒜,是蒜类植物的统称。有浓烈的蒜辣气,味辛辣,有刺激性气味,尖锐湿疣患者千万不要吃,因为大蒜有些“副作用”。吃完大蒜胃酸分泌会增多,辣素会刺激胃黏膜。 葱:葱起源于半寒地带,喜冷凉不耐炎热。葱含有蛋白质、碳水化合物等多种维生素及矿物质,对人体有很大益处。但是尖锐湿疣患者千万不要吃,因为葱的挥发油等有效成分,具有刺激身体汗腺,达到发汗散热之作用,对尖锐湿疣病情不利。

  • 来源:公众号 胡大一大夫医患双方都不应过度痴迷先进技术德国莱比锡医院的外科专家曾做过一个很有说服力的实验:他们将100位冠状动脉狭窄达到75的患者分成两组,一组手术,另一组不手术,每天锻炼身体,一年后,手术组的康复率70,而没有做手术组的康复率却达到88。今年我接诊一位东北53岁男性患者,有持续性胸痛8年,医院病例记录长达20年,每次发作持续数日,最短半至一天,运动中无不适。不吸烟,无高血压,血糖、血脂、正常,冠状动脉造影:LAD(左前降支)中段肌桥,其他血管无狭窄。该院留学博士用机器人为患者做了搭桥。术后患者症状非但不减轻,反而显著恶化加重,两周12次看急诊,濒死感。这个患者真需要搭桥吗?我看是过度追求新的生物医学技术。当下的医学模式迫切需要从生物医学模式转向社会—生物—心理医学模式,回归人文。曾有患者轻度心房颤动,我建议做心脏康复,但患者经济状况良好,一心想根治,执意手术,国内的医院做完,又到国外的医院做,最终都失败,结果整个人从此性情大变。后又找到我,我告诉他,即使手术失败了,心脏也还是不错的,可以通过合理的生活方式加合理药物调整,不影响正常生活,通过几次心脏康复运动后,该患者重新露出笑容。充分的医患沟通,长期的随访是看好病的基本功。医疗不应该只有刀片、药片、支架和起搏器。最基本的是需要有效的沟通,看病不是修机器,不是简单地看几个检查结果、几个数据就可以轻易诊断清楚,没有医生可以一次看好病的,只有在与患者充分的沟通中才能发现问题,帮助一个患者制订最佳治疗方案往往需要几个月时间甚至更久。我从生物医学技术向双心、心脏康复五大处方的改变我学医从医50多年了,开始也是用单纯的生物医学技术,到1995年开始感悟双心,近几年学康复做康复又悟出五个处方,我看病是三步曲:1.问病情2.看心情3.谈谈生活工作和人生经历,有无压力,不顺心。我从母亲的精神理解了医者看的是病,救的是心,开的是药,给的是情。心脏康复五大处方的核心价值是“以患者为中心”的服务模式转变,与我最早推动心脏内外科室一体化,成立心血管中心一样,就是为了打破科室的壁垒,帮助患者选择最佳的治疗方案,提高医疗服务的质量与安全性。心脏康复中心融合心理、运动、营养、药物、戒烟五大处方,多学科的交叉,以患者为中心,而不是让患者一个科室一个科室地跑着看医生,真真正正地为患者提供全方位的医疗服务,指导患者养成健康生活方式。分享一位患者家属来信胡大一教授,我父亲是fc * 医院放射科主任(退休)。我也是 * 医院的外科医生。正如你和胡佩兰奶奶一样,同是医学世家。2008年父亲患肥厚性非梗阻型心肌病并快速心房颤动,在河南省内几大医院四处求治。后在 * 附院心内科住院治疗,在药物转复窦性心律无效的情况下,应用美托洛尔(倍他乐克)、地高辛、地尔硫䓬等药物降低心室率。但是新的问题出来了,心室率下降的同时出现多个大于3秒的长间歇,最长一次3.9秒。科主任组织全院专家组会诊,最后意见,安装起搏器,可继续加大降心率药物用量,或者做射频消融,但不能确定什么时间会复发。我们茫然了,这个病到底该怎么治?父亲又坚决反对安装起搏器。我们商议要么去北京吧,看看能不能做射频消融。父亲把原本准备新建房子的全部积蓄打在银行卡上,我们怀着沉重的心情坐上了北上列车。到了北京后我们先后去了顶尖的专科及综合的三家医院,多个知名专家匆匆看过病历资料后,部分专家建议放起搏器,部分专家建议做射频消融,我们问会复发吗,回答是会复发,一次不行就消两次,两次不行就三次。父亲一听吓坏了,消融个三四次不就完了吗。这可怎么办,病越看越迷茫,父亲整夜失眠,越来越憔悴。在那个我们全家都终生难忘的日子(2008年12月24日)我们在北大人民医院找到了您,胡大一主任,您详细看了我们带来的厚厚的病历资料,检查身体,耐心地听完父亲絮絮叨叨的病情陈述,仍然问父亲还有什么要说的、要问的吗。那么和蔼可亲,那么仔细倾听。我们找了那么多医生,还没有一个能像您那样专注地,耐心地听父亲把病情说完的。这也许就是您的与众不同吧。每个专家都很忙,其实你比其他专家更忙,但您更理解患者的心情,更尊重患者。您在父亲的病历本上写了停用地高辛、地尔硫䓬,不再用胺碘酮,不建议起搏、消融。应用美托洛尔、华法林。您说射频消融不适合我父亲,定会复发。3.9秒长间歇并不可怕,况且与地高辛等药物有关,不需要起搏器。恐怕当时国内也只有您敢那么果断,大胆地提出这样的治疗方案。从此我们有了治疗的方向,在父亲脸上我又看到了久违的笑容。一晃八年了,父亲在您的方案治疗下身体状况一切平稳,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患者的身体状况是检验医生治疗方案的标准。今天您老来了,带着胡佩兰奶奶和您的大爱精神来到了中原,来到了我们方城fc小县。父亲听说您要来,昨晚兴奋得一夜未眠。今天有幸在会场见到您,还是那么神清气爽,神采奕奕,您老讲了三个小时,也不见疲惫,讲到胡佩兰奶奶的事迹时,我们台下的人都落泪了。两代大医怎能不感动中国。您老已经由治已病上升至治未病的高度了。国人如果都能有幸听了您老的讲课,付诸以行动,何愁我们不能国富民强。会议中父亲几次想上台讲述您对患者的关爱,讲述父亲的感动,我没让他去,怕扰乱了会议秩序。会后您老本该休息了,又在会场为找您复诊的老患者耐心诊治,赠书,合影留念。您老离开了fc,又要去另外一个城市传播健康理念,传播大医精神。您辛苦了!我们一生都是您老忠实的粉丝,把您的大医精神传播!——fc * 医院 ***世界心脏联盟工作内容已经全面向预防康复转变为实现2025年心血管病70岁前过早死亡㓕少百分之25,世界心脏联盟把重点放在3个方面:1.心血管病二级预防(心脏康复)2.控制高血压3.控烟根据已有的研究证据与数据做理论推算,在二级预防中戒烟加上阿司匹林,β受体阻滞剂、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和他汀可使心血管病事件相对危险降低90,高血压患者使用三种不同类别降压药 半剂量将收缩压下降15mmHg(毫米汞柱),联合他汀将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下降1mmol/L(毫摩尔每升)可使心血管事件相对风险下降60,降压与降胆固醇的分别效果为下降45~30,控烟可使心血管事件相对危险下降50,如把三项工作都做好,全人群的心血管事件相对危险下降65~70。

  • “重度”脂肪肝吓坏了多少人,医生说:真没必要 最常见的体检套餐中往往包含有腹部超声,随之出具的报告就可能出现“脂肪肝”的诊断,往往前面还有一些表示严重程度的形容词,如“轻度”,“中度”,“重度”。 近日,在美国执业的华裔医师@罗祎明医生痛斥这种做法,称之为“不靠谱”,并认为“超声报告上所谓的脂肪肝程度完完全全无法用于代表脂肪肝的严重程度,给患者或医生带来了极大的误导”。 让我们来看看他说的有没有道理吧。  -1-脂肪肝的养成▼肝脏是人体的营养中转站,吃下去的食物被消化吸收后顺着血管到达肝脏,经过肝细胞的处理,转变为其他器官能够利用的物质,再输送到全身。若吸收的脂肪超过了肝脏的处理能力,便会沉积在肝细胞内。 绝大多数脂肪肝只是良性的脂肪堆积,只有少数患者会有脂肪肝肝炎,这部分患者的脂肪堆积的细胞招来了自身免疫系统的攻击,引发炎症,造成肝脏纤维化,最终走上肝硬化这条不归路。根据目前统计的数据,脂肪性肝炎患者 15 年内肝硬化发生率高达 15~25。 “是否有炎症,需要高度专业的判断。将这部分情况不是特别良性的患者区分出来是一个至关重要也是对专业要求非常高的事情。@罗祎明医生除了影响肝脏自身的功能外,脂肪肝不仅损害肝脏,还常常伴随代谢综合征、2 型糖尿病和冠心病的发病率显著增高。如果仅从这个角度提示体检人群,发生脂肪肝了,要注意生活方式了,也是一件有收益的事情。 但由于这个疾病越来越普及,很多生意人打起了它的主意,在电视上、网上卖一些茶啊保健品啊,号称能防治脂肪肝;一些医疗机构也拿着“重度脂肪肝”的诊断去开药,让患者定期复查复诊,打着慢病管理的旗号,让患者往往花了很多钱,却糊里糊涂。 人们的误解除了担惊受怕、花冤枉钱之外,还可能造成病情延误。因为即使是轻度的脂肪沉积,也可能存在炎症,那么其实也是非常需要注意和干预的,如果看到轻度就放松了警惕,将造成严重后果。 -2-真正重要的脂肪肝指标▼ 就像罗医生说的那样,超声报告中所谓的“轻度”、“重度”只是超声对于脂肪堆积程度的一个判断,并非病情描述,也不反映人们实际需要的干预措施,可以说这个轻度重度的描述与真正的严重程度毫无意义,真正的严重程度应该结合临床症状和其他检查结果加以判断。 根据我国指南,查出脂肪肝后,真正需要评估的是定量肝脂肪变、纤维化程度,有无代谢和心血管危险因素及并发症、有无肝脏炎症损伤以及是否合并其他原因的肝病,应在有经验的专科医生指导下进行。 相应地,我们真正需要关注的控制指标包括体重指数(BMI = 体重/身高的平方),腰围,血压,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血糖等等,这些指标的糟糕才应该引起我们的重视。 这也是对于真正中、重度脂肪肝患者,医生会根据具体情况开一些药预防糖脂代谢紊乱和动脉硬化,甚至需要手术减肥。 所以我们不能被超声报告写的“轻度”“重度”迷惑,它不能真正反映肝脏健康情况。 -3-真正需要警惕的肝脏杀手▼ (1) 警惕饮酒超量。男性每天饮用40度以下的白酒75g就算超标(女性每天50g),就会对肝脏造成损伤。 (2) 警惕化学产品,包括皮肤可能接触的农药等,包括化学药品和中草药。特别强调中草药并不是纯天然无毒副作用的,有医院发布数据,中草药导致的药物性肝损伤占所有的药物性肝损伤的20。 (3) 肝病早预防,肝癌高危人群遵医嘱筛查肝癌。该打疫苗的打疫苗,注意个人卫生和性生活卫生。 (4) 警惕长期缺乏锻炼,饮食不健康。-4-脂肪肝治疗:平台认证,精选好评医生▼https://m.healthjd.com/s/doctorList/1?querySentence=E88482E882AAE8829D

  • 冠心病是一种常见的心脑血管疾病,它高发于患有高血压、高血脂、肥胖的老年人群体中。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心血管内科的陈筱潮教授告诉我们,冠心病是一种慢性疾病,目前要完全治愈有一定难度。因此医生多主张确诊为冠心病的病人应长期随访和服药。 冠心病患者饮食应清淡 运动注意别太激烈 陈筱潮教授介绍到,冠心病的饮食控制是非常重要的。因为冠心病患者多有高脂血症、糖尿病、高血压等基础性疾病。因此从饮食结构上应避免太油腻、胆固醇高、盐分高的食品,尽量多食用清淡的蔬菜。 而在运动方面,陈筱潮教授提醒已经确诊为冠心病的患者,尽量不要做太剧烈的运动,更要避免竞争性、对抗性的运动,比如足球、篮球等。建议冠心病病人多做有氧运动,包括散步、游泳等,有助于疾病的治疗。 冠心病可提前预知 运动后胸闷要尽快检查 陈筱潮教授提醒家庭医生在线网友,冠心病的自我监测是非常重要的。对于有冠心病危险因素的人,如肥胖、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或者家族中有冠心病发病史、家族史的人群,要特别注意自我防范。陈筱潮教授为大家提供了一个简单的自我判别方法,方便大家初步的检测冠心病的早期风险。如果经过一定量的运动觉得胸闷或者有胸前绞痛的症状,这就高度提示有冠心病的可能性,特别是存在以上几种冠心病危险因素的人群,要尽快就医,以免耽误病情。 冠心病应常备急救药 发病第一时间打120 冠心病的患者以及家属都应重视患者的急救工作。如果已确诊为冠心病,陈筱潮教授建议患者们家中备用一些急救的药物,最常见的是硝酸甘油片、救心丹等等。一旦自己出现心绞痛发作的情况,应第一时间将药物按医生的建议服用,一般建议放在舌头底部含服,这样起效更快。如果一粒药物还不能解决症状,就需要马上含服第二粒药物。 不少患有冠心病的老人在心绞痛发作的时候都会第一时间打电话给自己的亲人,希望亲人能送自己去医院。但陈筱潮教授建议,这样其实可能耽误急救的时间。如果家中只有患者一个人时,最好的急救方法是马上拨打120,告诉急救医生自己的住址或者自己所在的地点,以及具体的症状。这样才能最大程度的赢得抢救时间,比给家人第一时间到达发病现场更有意义。

  • 有关胆囊结石的常见疑问如下

  • 每逢过年走亲戚,总要被各种七大姑八大姨唠叨,学生问学习,毕业问对象,结婚的问孩子,有孩子问孩子上学。先不要嫌老妈老婶老姨姥姥唠叨,他们可能是进入了更年期。那么更年期的女人如何保养呢?咱们往下看。 一、正常生育和哺乳 专家指出,那些 30 岁前生育过子女,哺乳期较长的女人,往往更年期来的较晚。一般女人首次怀孕、首次生育年龄越大,更年期到来的就越早;而哺乳期越长,排卵就越少,卵巢功能越好,更年期则越晚。 二、维持正常的体重 在现在以瘦为美的社会,很多女性盲目减肥,结果导致卵巢功能早衰,更年期提前出现。因此,专家提醒,推迟女人更年期应注意维持正常的体重,最好保持身材在正常范围内偏胖。女人在正常生活中,要注意摄入充足的营养物质,让身体储备一定的脂肪,从而保证雌激素分泌正常。 三、要尽量远离香烟 研究发现,每天吸烟多于 10 支的女性有 40会过早进入更年期。吸烟的女人容易失去雌激素,雌激素减少不仅使皮肤粗糙,皱纹早现,而且平均绝经期提前 3~4 年。绝经后的骨质疏松现象也更严重。所以,想要推迟更年期的到来,一定要尽量远离香烟。除了自己要戒烟之外,还要远离有人吸烟的环境,以免被动吸烟而受害。 四、多吃大豆食品 多食大豆食品,由于大豆食品含有丰富的植物雌激素,对于女性延迟更年期的到来具有很大帮助。因此,女性要在缓解心理压力、保证饮食多样化的同时,多吃大豆食品,以延迟更年期,减轻更年期症状。 五、多吃新鲜蔬果 新鲜蔬果,新鲜蔬果含有的维生素 c,能够有效遏止自由基的猖獗活动,保护女性身体,延迟更年期的到来。所以,女性要想阻挡衰老的脚步,就要多吃新鲜蔬果,补充体内的维生素。 六、积极生活 对于所有女性来说,更年期是不可逆转的自然发展规律,应该泰然处之。不少女性惴惴然想得太多,以致人未老而心先老。良好的情绪,可以提高和协调大脑皮层和神经系统的兴奋性,充分发挥身体潜能,使人精神饱满、精力充沛、食欲增强、睡眠安稳、生活充满活力。这对提高抗病能力、促进健康、适应更年期的变化大有裨益。 更年期是女人进入老年期的一种过渡,它的主要表现为因为卵巢的衰退导致的雌激素分泌量下降,女人会出现一系列的神经内分泌系统和植物神经系统功能失调症状,很容易引发生理和心理上疾病,甚至于精神障碍。女性进入更年期之后,可适当看喜剧,缓解更年期的心理压力。做子女的更应该进行良好沟通,尽力调节母亲焦躁的情绪。

  • 女性乳腺是由皮肤、纤维组织、乳腺腺体和脂肪组成的,乳腺癌是发生在乳腺腺上皮组织的恶性肿瘤。乳腺癌中99发生在女性,男性仅占1。 乳腺并不是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重要器官,原位乳腺癌并不致命;但由于乳腺癌细胞丧失了正常细胞的特性,细胞之间连接松散,容易脱落。癌细胞一旦脱落,游离的癌细胞可以随血液或淋巴液播散全身,形成转移,危及生命。 目前乳腺癌已成为威胁女性身心健康的常见肿瘤。全球乳腺癌发病率自20世纪70年代末开始一直呈上升趋势。美国8名妇女一生中就会有1人患乳腺癌。中国不是乳腺癌的高发国家,但不宜乐观,近年我国乳腺癌发病率的增长速度却高出高发国家1~2个百分点。 据国家癌症中心和卫生部疾病预防控制局2012年公布的2009年乳腺癌发病数据显示:全国肿瘤登记地区乳腺癌发病率位居女性恶性肿瘤的第1位,女性乳腺癌发病率(粗率)全国合计为42.55/10万,城市为51.91/10万,农村为23.12/10万。 乳腺癌已成为当前社会的重大公共卫生问题。自20世纪90年代全球乳腺癌死亡率呈现出下降趋势;究其原因,一是乳腺癌筛查工作的瘤之一。早期乳腺癌往往不具备典型的症状和体征,不易引起重视,常通过体检或乳腺癌筛查发现。以下为乳腺癌的典型体征。 1.乳腺肿块 80的乳腺癌患者以乳腺肿块首诊。患者常无意中发现乳腺肿块,多为单发,质硬,边缘不规则,表面欠光滑。大多数乳腺癌为无痛性肿块,仅少数伴有不同程度的隐痛或刺痛。 2.乳头溢液 非妊娠期从乳头流出血液、浆液、乳汁、脓液,或停止哺乳半年以上仍有乳汁流出者,称为乳头溢液。引起乳头溢液的原因很多,常见的疾病有导管内乳头状瘤、乳腺增生、乳腺导管扩张症和乳腺癌。单侧单孔的血性溢液应进一步检查,若伴有乳腺肿块更应重视。 3.皮肤改变 乳腺癌引起皮肤改变可出现多种体征,最常见的是肿瘤侵犯了连接乳腺皮肤和深层胸肌筋膜的Cooper韧带,使其缩短并失去弹性,牵拉相应部位的皮肤,出现“酒窝征”,即乳腺皮肤出现一个小凹陷,像小酒窝一样。若癌细胞阻塞了淋巴管,则会出现“橘皮样改变”,即乳腺皮肤出现许多小点状凹陷,就像橘子皮一样。乳腺癌晚期,癌细胞沿淋巴管、腺管或纤维组织浸润到皮内并生长,在主癌灶周围的皮肤形成散在分布的质硬结节,即所谓“皮肤卫星结节”。 4.乳头、乳晕异常 肿瘤位于或接近乳头深部,可引起乳头回缩。肿瘤距乳头较远,乳腺内的大导管受到侵犯而短缩时,也可引起乳头回缩或抬高。乳头湿疹样癌,即乳腺Paget’s病,表现为乳头皮肤瘙痒、糜烂、破溃、结痂、脱屑、伴灼痛,以致乳头回缩。 5.腋窝淋巴结肿 大医院收治的乳腺癌患者1/3以上有腋窝淋巴结转移。初期可出现同侧腋窝淋巴结肿大,肿大的淋巴结质硬、散在、可推动。随着病情发展,淋巴结逐渐融合,并与皮肤和周围组织粘连、固定。晚期可在锁骨上和对侧腋窝摸到转移的淋巴结。乳腺癌的早期发现、早期诊断,是提高疗效的关键。应结合患者的临床表现及病史、体格检查、影像学检查、组织病理学和细胞病理学检查(在有条件的医院),进行乳腺癌的诊断与鉴别诊断。多数患者是自己无意中发现乳腺肿块来医院就诊的,少数患者是通过定期体检或筛查被发现乳腺肿物或可疑病变。可触及肿块可采用针吸活检或手术切除活检明确诊断。若临床摸不到肿块是靠影像学检查发现可疑病变,可借助影像学检查定位进行活检,病理学检查是乳腺癌诊断是金标准。 乳腺位于人体表面,照理诊断并不困难,但就目前我国医院统计的资料来看,早期病例仍占少数,哪些原因延误了乳腺癌的早期诊断呢? 1.女性朋友对医学科普知识了解不够,对乳腺癌的临床特点尚不认识,日常生活中缺少对这一疾病的警惕性。 2.早期乳腺癌大多是无痛性肿物,身体可以无任何不适,既不影响生活,也不影响工作。 3.少数妇女受陈旧观念的束缚,思想守旧,羞于查体,不愿意去医院检查乳腺。 4.图一时的省事,方便,听信了个别人的无稽之谈,或过于迷信某个仪器的诊断,放松了警惕,不再进一步检查。 5.有些人读过一些瘤的书籍或受周围人的影响,患了恐癌症,害怕自己患乳腺癌而不敢去医院检查,且不知身陷误区,患不患乳腺癌不取决于去不去医院。去看医生可以排除乳腺癌,解除心理压力,一旦确诊为乳腺癌,也是早期发现,能及时治疗。 6.生活节奏快,工作繁忙,一个个新问题的出现,忙于应对,顾不上自己的身体健康,即使有不适,也没时间去医院,随便对付一下。以上这些错误做法造成不少乳腺癌患者延误了早诊的时机。女性乳腺是由皮肤、纤维组织、乳腺腺体和脂肪组成的,乳腺癌是发生在乳腺腺上皮组织的恶性肿liu。乳腺癌中99发生在女性,男性仅占1。乳腺并不是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重要器官,原位乳腺癌并不致命;但由于乳腺癌细胞丧失了正常细胞的特性,细胞之间连接松散,容易脱落。癌细胞一旦脱落,游离的癌细胞可以随血液或淋巴液播散全身,形成转移,危及生命。目前乳腺癌已成为威胁女性身心健康的常见肿liu。全球乳腺癌发病率自20世纪70年代末开始一直呈上升趋势。美国8名妇女一生中就会有1人患乳腺癌。中国不是乳腺癌的高发国家,但不宜乐观,近年我国乳腺癌发病率的增长速度却高出高发国家1~2个百分点。据国家癌症中心和卫生部疾病预防控制局2012年公布的2009年乳腺癌发病数据显示:全国肿liu登记地区乳腺癌发病率位居女性恶性肿liu的第1位,女性乳腺癌发病率(粗率)全国合计为42.55/10万,城市为51.91/10万,农村为23.12/10万。乳腺癌已成为当前社会的重大公共卫生问题。自20世纪90年代全球乳腺癌死亡率呈现出下降趋势;究其原因,一是乳腺癌筛查工作的开展,使早期病例的比例增加;二是乳腺癌综合治疗的开展,提高了疗效。乳腺癌已成为疗效最佳的实体肿liu之一。早期乳腺癌往往不具备典型的症状和体征,不易引起重视,常通过体检或乳腺癌筛查发现。以下为乳腺癌的典型体征。1.乳腺肿块80的乳腺癌患者以乳腺肿块首诊。患者常无意中发现乳腺肿块,多为单发,质硬,边缘不规则,表面欠光滑。大多数乳腺癌为无痛性肿块,仅少数伴有不同程度的隐痛或刺痛。2.乳头溢液非妊娠期从乳头流出血液、浆液、乳汁、脓液,或停止哺乳半年以上仍有乳汁流出者,称为乳头溢液。引起乳头溢液的原因很多,常见的疾病有导管内乳头状liu、乳腺增生、乳腺导管扩张症和乳腺癌。单侧单孔的血性溢液应进一步检查,若伴有乳腺肿块更应重视。3.皮肤改变乳腺癌引起皮肤改变可出现多种体征,最常见的是肿liu侵犯了连接乳腺皮肤和深层胸肌筋膜的Cooper韧带,使其缩短并失去弹性,牵拉相应部位的皮肤,出现“酒窝征”,即乳腺皮肤出现一个小凹陷,像小酒窝一样。若癌细胞阻塞了淋巴管,则会出现“橘皮样改变”,即乳腺皮肤出现许多小点状凹陷,就像橘子皮一样。乳腺癌晚期,癌细胞沿淋巴管、腺管或纤维组织浸润到皮内并生长,在主癌灶周围的皮肤形成散在分布的质硬结节,即所谓“皮肤卫星结节”。4.乳头、乳晕异常肿liu位于或接近乳头深部,可引起乳头回缩。肿liu距乳头较远,乳腺内的大导管受到侵犯而短缩时,也可引起乳头回缩或抬高。乳头湿疹样癌,即乳腺Paget’s病,表现为乳头皮肤瘙痒、糜烂、破溃、结痂、脱屑、伴灼痛,以致乳头回缩。5.腋窝淋巴结肿大医院收治的乳腺癌患者1/3以上有腋窝淋巴结转移。初期可出现同侧腋窝淋巴结肿大,肿大的淋巴结质硬、散在、可推动。随着病情发展,淋巴结逐渐融合,并与皮肤和周围组织粘连、固定。晚期可在锁骨上和对侧腋窝摸到转移的淋巴结。乳腺癌的早期发现、早期诊断,是提高疗效的关键。应结合患者的临床表现及病史、体格检查、影像学检查、组织病理学和细胞病理学检查(在有条件的医院),进行乳腺癌的诊断与鉴别诊断。多数患者是自己无意中发现乳腺肿块来医院就诊的,少数患者是通过定期体检或筛查被发现乳腺肿物或可疑病变。可触及肿块可采用针吸活检或手术切除活检明确诊断。若临床摸不到肿块是靠影像学检查发现可疑病变,可借助影像学检查定位进行活检,病理学检查是乳腺癌诊断是金标准。【乳腺位于人体表面,照理诊断并不困难,但就目前我国医院统计的资料来看,早期病例仍占少数,哪些原因延误了乳腺癌的早期诊断呢?】 1.女性朋友对医学科普知识了解不够,对乳腺癌的临床特点尚不认识,日常生活中缺少对这一疾病的警惕性。2.早期乳腺癌大多是无痛性肿物,身体可以无任何不适,既不影响生活,也不影响工作。3.少数妇女受陈旧观念的束缚,思想守旧,羞于查体,不愿意去医院检查乳腺。4.图一时的省事,方便,听信了个别人的无稽之谈,或过于迷信某个仪器的诊断,放松了警惕,不再进一步检查。5.有些人读过一些肿liu的书籍或受周围人的影响,患了恐癌症,害怕自己患乳腺癌而不敢去医院检查,且不知身陷误区,患不患乳腺癌不取决于去不去医院。去看医生可以排除乳腺癌,解除心理压力,一旦确诊为乳腺癌,也是早期发现,能及时治疗。6.生活节奏快,工作繁忙,一个个新问题的出现,忙于应对,顾不上自己的身体健康,即使有不适,也没时间去医院,随便对付一下。以上这些错误做法造成不少乳腺癌患者延误了早诊的时机。

  • 啊更年期综合征(climacteric syndrome,CLS)又称绝经期综合征(menopausal syndrome)是妇科常见病,据统计,2010年中国约有1.6亿更年期女性,每年有超过1.2亿女性深受CLS的困扰。[3]更年期通常表现为各种精神和身体症状,如潮热、睡眠障碍、抑郁或认知功能障碍,约80的更年期妇女受到这些症状的影响。在这些女性中,约70的人可能有与未来神经功能下降有关的症状。性激素,尤其是雌激素,已被证明具有神经保护作用,因此这些激素的浓度下降可能会导致神经退行性疾病的发生。尽管绝经期症状的严重程度在女性人群中差别很大,但至少对一些患者开具雌激素处方被描述为“适当和必要的”。 老年痴呆是老年期常见的一组慢性进行性精神衰退性疾病,表现为认知功能下降、语言功能减退、情感和行为障碍等,其中阿尔兹海默症最为常见。随着我国老年人口的不断增加,老年痴呆的发病率也随之增高。 尽管更年期激素疗法能明显缓解更年期症状,但关于此类疗法对痴呆症风险的影响在流行病学证据上并不一致。使用各种认知和放射测量的小型研究表明,激素治疗有益。然而,最大的激素治疗随机对照试验,妇女健康倡议记忆研究(WHIMS)报告称,雌激素和孕激素联合治疗的使用者患痴呆症的风险增加。一个较小的试验ELITE-Cog,报道没有证据表明使用激素治疗对大脑功能有益或有害。两项基于国家注册的芬兰观察性研究也为激素治疗使用者患阿尔兹海默症的风险提供了相互矛盾的结果。第一个显示长期使用雌激素的风险降低,并且与长期使用雌激素-孕激素无关,而第二个显示使用或不使用孕激素的雌激素治疗风险均增加。然而,现有的研究都有一系列的弱点,包括规模、数据可用的时间、所涵盖的治疗范围的局限性或方法等问题。 近日,英国一项大型病例对照研究报告[1]称,只要不是长期暴露在激素替代疗法中,患痴呆症的风险总体上不会增加。 研究简介: 诺丁汉大学的高级研究员Yana Vinogradova博士和他的同事在对两个英国初级保健数据库(QResearch和CPRD GOLD)中的70多万名妇女进行嵌套病例对照研究后,于9月29日在英国医学杂志网发表了研究结果,以澄清过去20年有关更年期激素替代疗法相关的痴呆风险的不同发现。 研究分析了1998至2020年期间被诊断患有痴呆症的118501名55岁及以上女性和497416名年龄和一般情况相匹配但没有痴呆症记录的对照组女性的绝经期激素治疗(MHT)处方。如果女性在进入研究之前有痴呆症或痴呆症相关处方的记录,则将其排除在外。 病例的平均年龄为83.5岁,平均治疗时间为16年,首次获得处方时平均年龄为67.7岁,这比大多数女性开始MHT时要晚的多。相关因素如家族史、吸烟、饮酒、既往疾病和其他处方药都被考虑在内。 总体而言,16291(14)名痴呆症病例和68726(14)名对照者在诊断前长达3年的时间暴露于MHT。 在调整了潜在的混杂因素后,研究人员发现无论激素类型、应用、剂量或治疗持续时间如何,激素治疗与痴呆风险之间均没有整体关联。 然而,对确诊为阿尔兹海默症的痴呆病例的分析显示,雌激素和黄体酮治疗的风险略有增加。在使用联合疗法5-9年的患者(OR 1.11,95CI 1.04-1.20)和10年或10年以上的患者(OR 1.11,95CI 1.04-1.20)中,发展为阿尔兹海默症的风险增加。这种风险随着暴露的逐年增加而逐渐增加,5-9年使用的风险平均增加11,10年或以上使用的风险平均增加19,分别相当于每10000名妇女年增加5例和7例。 结论: 1、Vinogradova博士:更年期激素疗法或MHT对于需要它的女性通常是安全的,随着更年期激素治疗的持续时间的延长,阿尔兹海默病的发展和增加的风险相关性很小。这些风险关联只有在长期使用MHT的情况下,才符合与乳腺癌风险相关的发现。 2、这些发现也与之前的生物学推测一致,即雌激素与孕激素结合可能对衰老的大脑产生有害影响,但我们也不能完全排除我们研究中的其它可能因素。例如,一些实际上是患有类似于更年期症状的早期阿尔兹海默症的女性可能比其它女性继续接受更年期治疗的时间长。 相关讨论: 1、Jill M.Rabin博士:首先,长期服用复合激素疗法的女性还存在其他健康问题,比如患乳腺癌的风险增加。第二,建议保留子宫的女性使用黄体酮,以抵消雌激素对子宫内膜可能导致的过度生长的潜在影响。然而,孕酮有全身效应,因为它抵消雌激素,潜在的降低其对神经系统的益处。她补充说,这项分析与其他生物学研究是同步的。证明了雌激素对大脑可能具有神经保护作用,尤其是在年轻女性中。新绝经期女性的血管系统内皮和内膜增厚更少,血流和氧合更好,总体上血管损伤更少。雌激素对这些相对年轻的、刚刚绝经的女性可能有助于稳定血管和神经系统。另一方面,80岁以上的人接受雌激素治疗可能会对随着年龄和时间而受损的神经血管有一定的好处。较大年龄的妇女雌激素受体较少,一般来说,还有其他合并症。 2、Pauline M.Maki博士和JoAnn E.Manson:目前的研究在MHT启动时的队列年龄较大,无法解决“时间假设”的重要问题,即较早开始激素治疗可能比较晚使用,对阿尔兹海默症提供更大的保护作用。 3、尽管目前的观察结果并没有改变MHT不应用于预防痴呆的建议,但它们有助于将痴呆症的发现与患者的情况联系起来。 4、研究者表示该试验和其他研究相比有一定的优势和劣势。即具有代表一般人群的非常大的样本和研究设计。但同时可能缺乏一些老年女性在索引日期之前的可用数据。 参考文献: [1] Diana Swift,No Increase in Dementia With Menopausal HRT,Medscape Medical News,October 01,2021. [2]Yana Vinogradova,Tom Dening,Julia Hippisley-Cox,Use of menopausal hormone therapy and risk of dementia:nested case-control studies using QResearch and databases.BMJ 2021;374 [3]马堃,陈燕霞,中西医治疗围绝经期综合征策略的探讨[J]中国中药杂志,2015,40(20):3899-3906 京东健康互联网医院医学中心 内容不得侵犯第三方的合法知识产权,若产生相关纠纷,作者需自行承担。 作者介绍:王伟 内蒙古兴安盟乌兰浩特市人民医院硕士,为患者提供专业的用药指导,同时为临床医护人员提供最佳用药参考。

展开更多

快速问医生

输入你想提问的内容
提交

扫码关注医生

关注余国勇医生,方便随时提问

余国勇
余国勇
主治医师

已认证

汉中市中心医院 关节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