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主页
  • 详情介绍
  • 患者评价
  • 问诊记录
上睑下垂矫正、活动义眼座植入、眼窝狭窄成形、内眦畸形复位、泪道阻塞再通和眼表修复重建等整形手术;尤其专注于眼眶骨折修复、眼球内陷复位、眼眶畸形矫正和眼眶肿瘤摘除等眼眶手术,先天性小眼球与无眼球整复以及双重睑和眼袋等美容手术
范先群教授,上海交通大学副校长,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院长,上海市眼眶病眼肿瘤重点实验室主任,长江学者特聘教授,中国工程院院士。 致力于眼科临床和科研工作30余年,主攻眼肿瘤和眼眶病。兼任中国抗癌协会眼肿瘤专委会主任委员、中国医师协会眼科分会副会长、亚太眼肿瘤眼病理学会主席、第六届亚太眼整形外科学会主席、英国皇家眼科学院Fellow和爱丁堡皇家外科学院荣誉Fellow。第一或通讯作者发表SC I论文200多篇,第一完成人两次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荣获何梁何利科技进步奖、亚太眼科科学院首届创新者奖。
眼科患友问诊
  • 前年在*主任这住过一个月院,现在一直吃芮达,每天一粒,规格6毫*|国内外研究结果******副反应少,对认知功能影响小,安全性和耐受性良好若不适,就服用之前的药物,一切依据患者的感受为主。有症状原因

    总交流次数

    10

    医生回复次数

    3
    患者:

    男 13岁

  • 皮肤科专家在线问诊|你好怎么了看看图片有感觉吗过敏了9为了您的用药安全,请问您是否有药物过敏史,肝肾功能异常或其他病史吗?是否在备孕哺乳期或怀孕中?可以抹点*****口服******,每天一片这个不好说,接触的,吃的都可

    总交流次数

    39

    医生回复次数

    19
    患者:

    女 31岁

  • 心身科|你好

    总交流次数

    2

    医生回复次数

    1
    患者:

    男 17岁

展开更多

眼科科普文章
  • 1、把老人要使用的重要物品,长期放在家里的同一个安全的位置; 2、老人出门必须带上小卡片(可以做出塑封的防水),写上姓名、疾病、要吃的药、家人的联系方式; 3、买一个药品分装盒,写好服用时间、剂量,避免遗漏或者过量服用; 4、家里要安装扶手、防滑垫等防止摔倒的措施; 5、有条件的,可以帮老人参加阿尔茨海默病患者的综合训练; 6、做好长期照护的身心准备; 7、多学习相关知识,帮着家人做好科学决策; 8、出现外伤、其他慢性病等要及时就医; 9、注意平衡营养,详见:这样吃,轻松远离老年痴呆 10、做一些有社交属性的运动,如球类、广场舞,注意要达到稍微出汗的强度,用以改善心情和保持关节肌肉以及心脏的健康。

  • 中国疾控中心昨日(14日)发布2023年6月猴痘疫情监测情况。2023年6月2日至6月30日,中国内地(不含港澳台)新增报告106例猴痘确诊病例,其中广东省报告48例、北京市报告45例、江苏省报告8例、湖北省报告2例、山东省报告2例和浙江省报告1例,无重症、死亡病例。 疫情呈现以下特点:一是绝大多数病例为男男性行为人群,主要通过男男性接触传播。二是其他接触方式传播风险低,除性接触以外的绝大多数密切接触者未发生感染。三是大部分病例就诊时发现,少数病例为密切接触者追踪筛查发现。四是绝大多数病例临床表现典型,主要为发热、疱疹、淋巴结肿大等症状,无重症、死亡病例。 本轮猴痘疫情主要通过男男性行为人群密切接触传播 本轮猴痘疫情主要通过哪些途径传播?是否会造成大范围的传播?国家疾控局今天邀请中国疾控中心相关负责人进行了解读。 中国疾控中心卫生应急中心副主任 施国庆:本轮猴痘疫情主要通过男男性行为人群之间的密切接触传播,我国内地6月份报告的106例病例均为男性,101例明确为男男性行为人群,其中96例明确发病前21天有男男性接触史,猴痘主要局限于男男性行为人群和通过性接触传播,与新冠、流感等呼吸道传染病传播速度相比,猴痘的传播速度比较慢,但也可能出现局部的聚集性疫情。根据6月份病例的密切接触者的流调结果,除性接触以外的密切接触者370多人,其中仅有一个人因与确诊病例同床居住感染,所以提示其他接触方式传播风险较低。 专家介绍,猴痘病毒主要经黏膜和破损皮肤侵入人体,通过广泛宣传普及防治知识,提高公众防护意识,及时有效采取预防措施,能极大地减少感染风险,有效控制疫情扩散。 猴痘疑似病例和确诊病例应隔离治疗 中国疾控中心相关负责人表示,目前我国猴痘疑似病例和确诊病例原则上应及时转运到医疗机构进行隔离治疗。 中国疾控中心卫生应急中心副主任 施国庆:病人的临床表现好转,病变部位结痂,经过评估可以转为居家隔离治疗,直至这个结痂部位自然脱落解除隔离治疗。对于一些病情较轻且具有居家隔离治疗条件的患者,经过临床和疾控机构的共同评估可以直接采取居家隔离治疗的方式。居家隔离期间病人要单人单间居住,要避免与家人有皮肤黏膜的接触,要对污染物进行消毒,尽量不要外出,如果必须外出的话,要穿上长衣长裤,戴上口罩,不要到人群密集的场所,不要与其他人有皮肤黏膜的接触。 中国疾控中心相关负责人介绍,猴痘病例的密切接触者不需要集中隔离,疾控机构判定密切接触者后 ,会指导他做好自我健康监测,健康监测期限为最后接触病例之日起21天,密切接触者自我健康监测期间可以正常生活和工作,要避免与他人发生性接触,避免捐献血液等,坚持每天做好体温测量和症状监测,出现不适症状应当及时前往医疗机构就诊。 中国疾控中心卫生应急中心副主任 施国庆:从境外回国不需要提供(猴痘)核酸检测的证明,预防控制主要是采取健康教育宣传干预,加强重点人员出入境人员医疗机构的监测,这样可以及时发现病例,对病例进行隔离治疗,对他的密切接触者进行追踪管理。 专家:猴痘重症率低 多数可痊愈 有公众担心猴痘感染后出现的疱疹是否会留下永久疤痕,国家疾控局邀请的专家表示,目前从全球来看,总体上重症率低,如果没有继发细菌感染,疱疹多数可以痊愈。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佑安医院感染综合科主任医师 李侗曾:猴痘是由猴痘病毒引起的一种人畜共患病,是一种传染病,它的病毒叫猴痘病毒,属于正痘病毒,和以前的天花病毒、牛痘病毒、制作天花疫苗的痘苗病毒都是同一个属,它引起的症状主要是发热、皮疹、疱疹、淋巴结肿大,这些皮疹疱疹有可能会痒痛。如果我们出现了不明原因的发热疱疹、淋巴结肿大,尤其是和曾经有类似症状的人密切接触以后,出现这些症状,应该及时就医。 专家表示,目前国外已有猴痘疫苗上市使用,国内猴痘疫苗正在研发中,目前尚无可用于预防猴痘的疫苗,在治疗上主要是采取对症治疗,防治继发感染。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佑安医院感染综合科主任医师 李侗曾:从2022年5月份开始以来的全球的猴痘病例,发现他的重症率死亡率还是非常低的,目前来看需要住院的比例大概在6左右,需要进入重症监护室的大概在1‰左右。猴痘病例绝大多数是可以痊愈的,但是如果他的疱疹比较深,比较大,治疗又不及时,有可能会留下瘢痕,或者在一定时间内会有色素沉着。对于绝大多数免疫功能正常的人群,在(猴痘)一阳之后他会获得一个持久的免疫力,通常是不会发生二次感染的。 如何预防猴痘感染?避免与猴痘样密切症状者密切接触 如何预防猴痘感染?戴口罩有用吗?专家对公众做出提示。 中国疾控中心卫生应急中心副主任 施国庆:猴痘的预防措施主要是避免直接接触感染者皮肤或者黏膜以及病例的污染物,猴痘的疑似病例和确诊病例外出时需要戴口罩,其他人群无需戴口罩,不要与猴痘样症状患者密切接触,特别是性接触,避免与啮齿类动物和灵长类动物直接接触,要加强个人的手卫生。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佑安医院感染综合科主任医师 李侗曾:首先是尽量避免和有皮疹、疱疹症状的人发生密切的皮肤接触。另外我们如果是说像医护人员和确诊病例、疑似病例进行接触,尤其是采集标本的时候,还是要戴上口罩。 (来源:央视新闻客户端)

  • 如何发现胎儿发育不好呢? 怀孕之后,你会不会担心孩子发育不好呢?下面教你几个小方法,让你充分了解孩子的发育 1.观察怀孕早期hcg翻倍,孕酮的情况,如果翻倍不好,或者是孕酮太低,常常提示宝宝发育不 2.做超声检查 正常情况下,孕囊的形状是圆形或者是椭圆形的,如果孕囊形状不规则,张力差,月经周期非常规律的女性8周还看不到胎心。提示胚胎发育不好,再有就是胎儿的大小小于实际孕周两周以上也提示发育异常。这个小方法你了解了吗?

  • 1、把老人要使用的重要物品,长期放在家里的同一个安全的位置; 2、老人出门必须带上小卡片(可以做出塑封的防水),写上姓名、疾病、要吃的药、家人的联系方式; 3、买一个药品分装盒,写好服用时间、剂量,避免遗漏或者过量服用; 4、家里要安装扶手、防滑垫等防止摔倒的措施; 5、有条件的,可以帮老人参加阿尔茨海默病患者的综合训练; 6、做好长期照护的身心准备; 7、多学习相关知识,帮着家人做好科学决策; 8、出现外伤、其他慢性病等要及时就医; 9、注意平衡营养,详见:这样吃,轻松远离老年痴呆 10、做一些有社交属性的运动,如球类、广场舞,注意要达到稍微出汗的强度,用以改善心情和保持关节肌肉以及心脏的健康。

  • 中国疾控中心昨日(14日)发布2023年6月猴痘疫情监测情况。2023年6月2日至6月30日,中国内地(不含港澳台)新增报告106例猴痘确诊病例,其中广东省报告48例、北京市报告45例、江苏省报告8例、湖北省报告2例、山东省报告2例和浙江省报告1例,无重症、死亡病例。 疫情呈现以下特点:一是绝大多数病例为男男性行为人群,主要通过男男性接触传播。二是其他接触方式传播风险低,除性接触以外的绝大多数密切接触者未发生感染。三是大部分病例就诊时发现,少数病例为密切接触者追踪筛查发现。四是绝大多数病例临床表现典型,主要为发热、疱疹、淋巴结肿大等症状,无重症、死亡病例。 本轮猴痘疫情主要通过男男性行为人群密切接触传播 本轮猴痘疫情主要通过哪些途径传播?是否会造成大范围的传播?国家疾控局今天邀请中国疾控中心相关负责人进行了解读。 中国疾控中心卫生应急中心副主任 施国庆:本轮猴痘疫情主要通过男男性行为人群之间的密切接触传播,我国内地6月份报告的106例病例均为男性,101例明确为男男性行为人群,其中96例明确发病前21天有男男性接触史,猴痘主要局限于男男性行为人群和通过性接触传播,与新冠、流感等呼吸道传染病传播速度相比,猴痘的传播速度比较慢,但也可能出现局部的聚集性疫情。根据6月份病例的密切接触者的流调结果,除性接触以外的密切接触者370多人,其中仅有一个人因与确诊病例同床居住感染,所以提示其他接触方式传播风险较低。 专家介绍,猴痘病毒主要经黏膜和破损皮肤侵入人体,通过广泛宣传普及防治知识,提高公众防护意识,及时有效采取预防措施,能极大地减少感染风险,有效控制疫情扩散。 猴痘疑似病例和确诊病例应隔离治疗 中国疾控中心相关负责人表示,目前我国猴痘疑似病例和确诊病例原则上应及时转运到医疗机构进行隔离治疗。 中国疾控中心卫生应急中心副主任 施国庆:病人的临床表现好转,病变部位结痂,经过评估可以转为居家隔离治疗,直至这个结痂部位自然脱落解除隔离治疗。对于一些病情较轻且具有居家隔离治疗条件的患者,经过临床和疾控机构的共同评估可以直接采取居家隔离治疗的方式。居家隔离期间病人要单人单间居住,要避免与家人有皮肤黏膜的接触,要对污染物进行消毒,尽量不要外出,如果必须外出的话,要穿上长衣长裤,戴上口罩,不要到人群密集的场所,不要与其他人有皮肤黏膜的接触。 中国疾控中心相关负责人介绍,猴痘病例的密切接触者不需要集中隔离,疾控机构判定密切接触者后 ,会指导他做好自我健康监测,健康监测期限为最后接触病例之日起21天,密切接触者自我健康监测期间可以正常生活和工作,要避免与他人发生性接触,避免捐献血液等,坚持每天做好体温测量和症状监测,出现不适症状应当及时前往医疗机构就诊。 中国疾控中心卫生应急中心副主任 施国庆:从境外回国不需要提供(猴痘)核酸检测的证明,预防控制主要是采取健康教育宣传干预,加强重点人员出入境人员医疗机构的监测,这样可以及时发现病例,对病例进行隔离治疗,对他的密切接触者进行追踪管理。 专家:猴痘重症率低 多数可痊愈 有公众担心猴痘感染后出现的疱疹是否会留下永久疤痕,国家疾控局邀请的专家表示,目前从全球来看,总体上重症率低,如果没有继发细菌感染,疱疹多数可以痊愈。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佑安医院感染综合科主任医师 李侗曾:猴痘是由猴痘病毒引起的一种人畜共患病,是一种传染病,它的病毒叫猴痘病毒,属于正痘病毒,和以前的天花病毒、牛痘病毒、制作天花疫苗的痘苗病毒都是同一个属,它引起的症状主要是发热、皮疹、疱疹、淋巴结肿大,这些皮疹疱疹有可能会痒痛。如果我们出现了不明原因的发热疱疹、淋巴结肿大,尤其是和曾经有类似症状的人密切接触以后,出现这些症状,应该及时就医。 专家表示,目前国外已有猴痘疫苗上市使用,国内猴痘疫苗正在研发中,目前尚无可用于预防猴痘的疫苗,在治疗上主要是采取对症治疗,防治继发感染。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佑安医院感染综合科主任医师 李侗曾:从2022年5月份开始以来的全球的猴痘病例,发现他的重症率死亡率还是非常低的,目前来看需要住院的比例大概在6左右,需要进入重症监护室的大概在1‰左右。猴痘病例绝大多数是可以痊愈的,但是如果他的疱疹比较深,比较大,治疗又不及时,有可能会留下瘢痕,或者在一定时间内会有色素沉着。对于绝大多数免疫功能正常的人群,在(猴痘)一阳之后他会获得一个持久的免疫力,通常是不会发生二次感染的。 如何预防猴痘感染?避免与猴痘样密切症状者密切接触 如何预防猴痘感染?戴口罩有用吗?专家对公众做出提示。 中国疾控中心卫生应急中心副主任 施国庆:猴痘的预防措施主要是避免直接接触感染者皮肤或者黏膜以及病例的污染物,猴痘的疑似病例和确诊病例外出时需要戴口罩,其他人群无需戴口罩,不要与猴痘样症状患者密切接触,特别是性接触,避免与啮齿类动物和灵长类动物直接接触,要加强个人的手卫生。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佑安医院感染综合科主任医师 李侗曾:首先是尽量避免和有皮疹、疱疹症状的人发生密切的皮肤接触。另外我们如果是说像医护人员和确诊病例、疑似病例进行接触,尤其是采集标本的时候,还是要戴上口罩。 (来源:央视新闻客户端)

  • 如何发现胎儿发育不好呢? 怀孕之后,你会不会担心孩子发育不好呢?下面教你几个小方法,让你充分了解孩子的发育 1.观察怀孕早期hcg翻倍,孕酮的情况,如果翻倍不好,或者是孕酮太低,常常提示宝宝发育不 2.做超声检查 正常情况下,孕囊的形状是圆形或者是椭圆形的,如果孕囊形状不规则,张力差,月经周期非常规律的女性8周还看不到胎心。提示胚胎发育不好,再有就是胎儿的大小小于实际孕周两周以上也提示发育异常。这个小方法你了解了吗?

  • 杨松,医学博士,副主任医师,北京大学副教授,北京肝病学会青委会副主任委员,主持我国16部肝病指南共识文件撰写。点击跟医生交流→ https://m.healthjd.com/s/EvaluationManage/DoctorDetail?doctorId=194110237171

  • 近日,进入流感高发期,不少宝贝因为年龄小、抵抗力较差,纷纷中招,幼儿园和小学都变成了流感“重灾区”。流感病毒传染性极强,各大医院的儿科门诊也是天天爆满。前几日,杭州某医院凌晨5点多,竟有300名小朋友在排队等待就诊! 小儿流感突然袭来,不少爸妈不知道该如何帮宝贝预防、治疗。看着孩子受罪,当父母的也是急得团团转。不过各位爸妈先别急,小编这就教你们“对症下药”。 不要错把“流感”当“普通感冒”普通感冒的一般症状是咽痛,喷嚏,流涕,鼻塞,咳嗽等,通常情况下无发热症状,即使发热也只有低热的症状。而流行性感冒的症状是高烧,头痛,乏力。高烧可达39摄氏度到41摄氏度,同时会伴随全身的肌肉酸痛。更严重的是,小儿流感如果不及时治疗,就很有可能引起并发症,并发症严重时,甚至会导致死亡! Q:流感病毒的传播途径有哪些?A:流感病毒主要通过空气中的飞沫、易感者与感染者之间的接触或与被污染物品的接触而传播。 Q:宝宝得了流感,不积极治疗会引起哪些并发症?A:专家表示,儿童流感可引起肺炎、心肌炎、心包炎、脑脊髓炎等严重疾病。所以,小朋友一旦有了流感症状,爸妈千万不可以疏忽大意! Q:该如何预防小儿流感?1.保持室内空气流通,流感高峰期避免去人群聚集场所2.常洗手,避免脏手接触口、眼、鼻3. 秋冬气候多变,注意加减衣服4. 加强锻炼,提高身体抗病能力5. 及时接种流感疫苗流感高发期,如果小朋友出现了流感症状,一定要及时看医生。儿科活动期间,看病限时低至一元!为了孩子健康,快来咨询医生吧!

  • 第一、尖锐湿疣患者在治疗后,不要过早的恢复性生活。 尖锐湿疣患者在治疗期间,一定要杜绝性生活,并且在此时性伴侣,也需要到医院做详细的检查,以便及时的排除性伴侣,被感染尖锐湿疣的可能,以免出现尖锐湿疣患者,在治疗后进行性生活时,出现交叉感染的情况。 第二、尖锐湿疣患者,在进行尖锐湿疣的治疗后,需要保持个人卫生清洁。 尖锐湿疣患者在治疗以后,一定要对局部损害的护理,应该随时注意保持清洁和干燥,以免再次感染尖锐湿疣疾病,而且,尖锐湿疣患者,还要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以便从根本上,做好尖锐湿疣的预防,杜绝尖锐湿疣的发生。 第三、尖锐湿疣患者,要避免感冒。 尖锐湿疣患者在治疗以后,一定要注意预防感冒、受凉、劳累等等。因为,尖锐湿疣患者进行治疗以后,身体正处于恢复期,如果此时感冒、过度劳累、受寒的话,此时很容易导致身体免疫力下降,进而引起病菌的再次感染,容易导致尖锐湿疣的复发。 第四、尖锐湿疣患者要养成养好饮食习惯。 不良的饮食习惯,是导致尖锐湿疣复发的原因之一,尤其是吸烟、饮酒,抽烟、饮酒等的呢不良习惯,会降低人体免疫力,导致尖锐湿疣的发生。尖锐湿疣治疗很麻烦,而且,尖锐湿疣患者在治好以后,容易再次复发。

  • 少年儿童肥胖问题愈发明显 洋洋(化名)尽管只有5岁大,但体重却已经达到86斤,哪怕是配上1.2米的身高,也是个标准的“小胖墩”。究其原因,就是管不住嘴,还迈不开腿——饿了就吃,幼儿园吃了回家还要继续吃,却基本上“零运动”。 与洋洋遭遇的超重问题相比,11岁的小刚(化名)的问题更严重。1.6米高的他,体重已达148斤。更令他郁闷的还有外形问题:明明是个男孩子,胸部却比一般的女生都大。为了避免同学的嘲笑,他基本上走路都不敢抬头挺胸。 “一点都不挑食,尤其喜欢吃米饭,越长越胖。”小刚的妈妈意识到问题,赶紧带他就诊。一查才发现,外形问题仅仅是冰山一角:除了超重,小刚被发现有较严重的脂肪肝,胸部过大则是出现了乳腺增生的问题。 两个小朋友的超重问题尚能通过营养、运动处方改善和控制,15岁的小花(化名)作为一名极重度肥胖患者,只能通过外科减重手术解决由肥胖带来的一系列问题。因为家长的过度溺爱,小花每天的进食数量只能用“不计其数”形容,到青春期时体重已经高达194斤,血糖、肝功、胆固醇等指标无一正常…… “肥胖低龄化的趋势近年来非常明显。”有医生表示,门诊收诊的低龄肥胖患者大幅增加,其中以10岁左右的少年儿童为主,最小年龄仅5岁。不但吃得好,连咀嚼都有人代劳 宝宝嫌苹果太硬,家长用勺子刮成苹果泥喂;宝宝觉得青菜咬不动,家长干脆切成碎末拌在饭中。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饮食结构本就变得愈加精细,儿童大多以软性、甜性食物为主。现在连咀嚼都少了。长此以往,食物对颌骨发育刺激不够,导致乳牙根难以吸收,形成滞留。本应萌出的恒牙,只能‘退后’,在乳牙后排长出来。 家长应循序渐进地给孩子吃一些硬度适中、可撕咬的食物。比如多吃些甘蔗、苹果、玉米等耐嚼食物,保持对乳牙良好刺激,促使乳牙按时脱落。 “越帮越忙”:爸妈盲目帮娃减肥适得其反 未成年人和青少年超重可能会引起生长周期缩短,发育时间提前等不良后果;同时,容易导致成年疾病低龄化,甚至脂肪肝、高血压、高血脂和2型糖尿病的发病率增加,可能是正常体重儿童患病的数倍乃至十几倍。此外,由肥胖引发的不良情绪也是日益凸显。 但对于超重,如果不采取正确的处置方法只能“帮倒忙”。例如洋洋的母亲,为了阻止孩子发胖,竟然停了他的肉食和牛奶,同时还要求小朋友每天超负荷运动。但结果是,洋洋不仅没有减肥,反而经常膝盖酸痛难忍。 对于超重的小朋友,既要注意不能影响生长发育期的成长,又不能在超重的情况下用不科学的运动方式和运动量进行锻炼,否则会对孩子尚未发育成熟的关节造成负面的影响。 以小花为例,肥胖问题已经无法单纯通过饮食、康复锻炼等手段解决,而是需要外科减重手术。经过手术治疗,3个月后的她,体重减掉50斤,异常的指标逐步回归于正常范围之内。因为明显的变化,她的性格也发生了明显的变化,从自卑逐渐走向开朗。 想要真正遏制肥胖,首先需要找到原因,其中可能涉及内分泌代谢、营养、神经内科、康复、呼吸等多个学科,家长们切忌自行“开方处置”。 儿童超重有没有遗传因素、原发病因?如何控制饮食,如何开展运动?

展开更多

快速问医生

输入你想提问的内容
提交

扫码关注医生

关注范先群医生,方便随时提问

范先群
范先群
主任医师

已认证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 眼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