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主页
  • 详情介绍
  • 患者评价
  • 问诊记录
暂无
暂无
眼科患友问诊
  • 青光眼手术你好具体咨询什么?这两者没什么关系***疼需要看看眼压是否还高牙痛和青光眼手术没关系即使是有积血也不会引起牙痛的建议看看口腔科,不会这个和缝线有关系不会,手术不会损伤神经可以吃,还是建议去看

    总交流次数

    57

    医生回复次数

    17
    患者:

    女 65岁

  • 宝宝六个月+,六个月的时候第一次添加米粉,是**的,因为一天拉三四次粑粑,所以刚吃完一罐,我就想着换你们*****试试。刚才第一次吃,放了150ml的温水,4勺米粉,吃完十分钟左右就吐了,是我冲调的问

    总交流次数

    31

    医生回复次数

    21
    患者:

    女 0

  • 人工服务,,,您好,感谢您体验京东育儿师咨询服务,我您有新生儿或儿童必备药品,或有关儿童生长发育相关问题的,需要京东平台为您准备,儿科专家及一对一服务及专属福利您好,在吗宝宝多大了适用6至12岁的宝宝

    总交流次数

    14

    医生回复次数

    10
    患者:

    女 0

  • 鼻炎,鼻塞。您好,我是耳鼻喉科医生,非常高兴由我为您提供医疗咨询服务您好看照片 鼻腔粘膜充血有鼻痒 打喷嚏 流鼻涕吗?还有其他的症状吗?孩子的情况考虑是鼻炎 过敏性鼻炎的可能性大孩子的情况多长时间了

    总交流次数

    44

    医生回复次数

    27
    患者:

    男 11岁

  • 频繁撒尿。。你好白天明显还是晚上明显看电视,玩耍会吗最近多久了嗯没事先锻炼膀胱功能看看可能功能性这个三四岁很常见-尿急时候让他适当憋尿,鼓励,奖励,转移注意力暂时不需要锻炼一段时间看看如果不能改善再进

    总交流次数

    32

    医生回复次数

    17
    患者:

    男 4岁

  • 四岁儿童,经常口腔溃疡,吃维生素片管用吗您好经常口腔溃疡吃维生素可以改善的吃*****我发给您这两种都可以的不客气的

    总交流次数

    9

    医生回复次数

    6
    患者:

    女 0

  • 痛风可以用吗 您好,非常高兴由我为您提供医疗咨询服务,请稍等,我正在详细阅读您的病情描述。不用于通风的这情况多久了之前医院检查过吗是痛风引起的吗那没事的可以用这个**的不客气 奥

    总交流次数

    17

    医生回复次数

    8
    患者:

    女 0

  • 便秘外加痔疮尊敬的PLUS会员您好,我是普通外科张医生,很高兴为您提供医疗咨询。您好,请问您有什么不适症状?有多久了?主要不适症状是什么呢?肛门口肿胀疼痛?还是出血呢?大便 几天一次?干硬么?是否有腹

    总交流次数

    25

    医生回复次数

    12
    患者:

    男 85岁

  • 你好,我亲人头部撞伤了,现在人在昭平县**医院,想去你们医院治疗,你好,我亲人头部撞伤了,现在人在昭平县**医院,想去你们医院治疗请问您有什么需要咨询的医学问题?这个**特别是病情比较复杂的情况下,需

    总交流次数

    6

    医生回复次数

    3
    患者:

    男 55岁

  • 你好,医生,苦胆草片和999感冒灵颗粒一起能吃吗?可以但是没必要吧那不好说啊体质虚没有症状那两个药就别吃了可以中医药调理一下那**就恢复了你吃的比较杂了肺气虚可能没必要吃这两种啊如果光出虚汗可以吃点中

    总交流次数

    37

    医生回复次数

    23
    患者:

    男 34岁

展开更多

眼科科普文章
  • 检查乙肝一般用查“两对半”,也叫乙肝五项, 包括 乙肝表面抗原(用HBSAg表示)、乙肝表面抗体(用抗-HBS表示)、e抗原(用HBeAg表示)、e抗体(用抗-HBe表示)、核心抗体(用抗-HBc表示) 。 如果第1、3、5项呈阳性(或+)者称为乙肝大三阳;第1、4、5项呈阳性(或+)者称为乙肝小三阳;如果五项均为阴性表明没有感染乙肝也没有抗体产生,如果第2项阳性其他阴性表明体内有乙肝抗体,一般不用担心感染乙肝,这也是一般打完乙肝疫苗的两对半结果。 如果是大三阳或小三阳,再检查肝功能,如果肝功能正常(各项指标均在正常范围内,主要是谷丙转氨酶正常),称为乙肝病毒携带者,如果肝功能不正常,则称为乙肝患者,一般来说乙肝病毒携带者不需要治疗,定期复查注意规律饮食作息等即可,大部分广告说可乙肝转阴都是骗人的。 乙肝患者必须要治疗,另外乙肝病毒携带者是不影响求学就业(特殊行业除外,如食品行业,幼教行业等)的,一般就业体检是不允许检查两对半的,但会检查肝功能,所以乙肝患者是过不了就业体检的。 乙肝病毒携带者一定要注意休息和早睡,这点我做的不好,每次熬夜或者不休息注意都会感觉肝区不舒服,平时没啥事,运动,饮食啥的不受影响。

  • 经常会有人问,我身边亲友患抑郁症了,该怎么办啊? 抑郁症是最常见的两种精神障碍之一,另一个是焦虑症。我国抑郁症患者高达5500多万人,也就是说,每23个人中,就有一位受这种障碍的困扰。多数人不了解抑郁症的相关知识,当身边人出现问题时,会手足无措,紧张、焦虑,想知道如何帮助他们才是合适的。 帮助抑郁症患者是一个很大的挑战,但如果你做好以下几方面的事,有助于他们从障碍中康复,同时平衡好自己的心态。识别抑郁症状如果你观察身边亲友,发现他们最近两周多、几乎每天、天天总是,有以下多个表现,他们可能患了抑郁症: • 情绪低落,悲伤,哭泣,感觉空虚或绝望。• 对曾经喜欢的活动,丧失兴趣或乐趣。• 失眠或嗜睡。• 体重突然增加或减轻,食欲改变。• 感到不安或烦躁(如走来走去或搓手)。• 反应很慢,思维、言语和运动迟缓。• 疲劳和缺乏精力,即使完成小任务也很费劲• 感觉无价值、内疚,执着于过去的失败,或为不是自己责任的事自责。• 难以集中精力或做出决定、记忆力下降。• 经常想死亡或自杀,有自杀意图,或做自杀计划。 上述症状越多,患抑郁症的可能性越大。鼓励及时就医尽快到医院找专科大夫进行诊断治疗,是改善抑郁症病情的关键一步。 一旦你感觉到亲友可能患抑郁症时,要鼓励他们及时就医:• 告知他们你观察到的情况,表达你的担心。• 向他们解释抑郁症是一种疾病,通过治疗病情会改善。• 建议到医院找擅长抑郁症的精神科大夫进行诊断、治疗。• 表达你愿意帮他们去挂号,陪同他们去治疗。 因为社会对精神障碍的误解和偏见,在鼓励亲友去专科医院诊断治疗时,你可能会遇到一些困难。 有时是你自己难以接受亲友患抑郁症的现实,担心他们去医院诊断,今后一辈子身上都会贴着抑郁症的标签,遭人歧视。 有时是亲友本人不了解抑郁症的症状,认为自己的负面情绪或状态是暂时的,过段时间就好了。还有人知道自己抑郁了,但羞于去医院看病,或认为靠自己的意志力就能克服。 出现这些情况时,你要提醒自己和亲友,抑郁症是一种精神障碍,不经过专业治疗,很少自己好转。警惕自杀风险抑郁症患者的自杀风险比较高。所以,身边亲友患抑郁症时,一定要警惕自杀风险。 出现以下迹象时,他们可能有自杀想法或行动:• 谈论自杀、死亡,或伤害自己。例如,常说“我不想拖累你们”。• 经常表达很绝望,或自责。• 做危险或自毁的事情,如鲁莽驾驶。• 归整东西,向身边人告别。•  寻求自杀方法。例如上网搜索自杀方法,购买并储存安眠药、碳等。• 情绪波动,例如一天情绪高涨,一天情绪低落。 采取行动保证他们的生命安全:• 询问自杀想法。直接询问他们是否有自杀念头、自杀计划,是否尝试过自杀?不用担心问他们这些问题会诱发自杀,只有了解清楚亲友的想法,才能更好地帮助他们。• 采取安全措施。一旦了解到他们有自杀可能,要建立一个安全环境。排除自杀工具,如锁好门窗、收好刀具和安眠药等。确保有人陪在他们身边。叮嘱他们有自杀冲动时,及时向你或其他亲友求助。• 寻求专家帮助。找精神专科大夫、心理治疗师、或拨打自杀热线,向专家请教该怎么办。

  • 作者:胡大一    来源:胡大一大夫公众号导  语希波克拉底说,“不要在病人身上做得过多”,要学会明智地选择,优化治疗方案。看到一位病人已经七八十岁了,虽然有心血管病,但毫无症状,你觉得他真的需要做支架吗?一个医生走向成熟的标志,是他知道什么时候应该“喊停”。我做心血管病医生已经四十几年了。刚做医生的那些年,全年见到的心肌梗死病人可能也就四五十个,而且绝大多数是老年人。可是做了十几二十年之后,我发现手里的病人变得越来越年轻。自己的技术好了,科技发展了,但病人怎么好像越治越“糟”了呢?现在好多医生,最大的成就感是来自于用支架把病人的血管打开,挽救一个个濒临死亡的生命。我母亲说,做医生是一项需要情感投入的事业有的病人,35岁第一次放支架,放完就把所有药物都停了,没有人提醒他应该怎么做。10年过去了,他又在同样的位置出现了血栓,医生赶紧又加上支架抢救回来。如此循环,我们很多人不是在“等待发病”,就是在“等待复发”。那么,让我们再看看芬兰这个国家。芬兰有一位帕斯卡医生,也是做心血管病的。上世纪70年代,帕斯卡医生不做临床,而转去做了预防。他选择了芬兰一个心血管病发病率最高的省份做示范并推广至全国。通过改变自然和社会环境,影响并改变人们的行为方式,11年后,芬兰的冠心病死亡率下降80,总死亡率下降50。我们看到,预防,绝不是乌托邦,是可以做到的。我们做医生的成就感,不应该仅仅来自于今天抢救了多少病人,而是我能够在怎样的程度上减少公众的发病几率。我曾亲身经历了SARS(非典)。大家知道,那时一个家庭里如果有一人染病,可能所有人都会遭殃。不仅如此,他有没有到过其他城市,接触过什么人,可能都特别关键。所以,疾病不单单是某个病灶、病毒的问题,还是个社会问题。你可能会说这是个个例,那么我们今天运动减少、城市污染、生活压力、垃圾食品……是不是都和心脏病、糖尿病甚至癌症相关呢?而且发病机制更是复杂。我母亲(注:2013感动中国十大年度人物、著名医生胡佩兰)曾经说过,做医生是一项需要情感投入的行业。什么意思呢?治病要看病情,还要看心情,要和他唠唠家常,他的什么事都要知道一点,久而久之,病人就变成了朋友。我建议年轻的医生都要学一点心理学,一方面有助于交流;另一方面,心理症状有的时候会表现在躯体上。医学最核心的有三个问题现在医学的提法很多,循证医学、精准医学、转化医学……但我觉得这个行业最核心的有三个问题,第一个是价值体系,第二是医学的目的,第三是社会责任感。一名医生对某个决策的价值判断来自于他对病人的同理心和责任心。希波克拉底说,“不要在病人身上做得过多”,要学会明智地选择,优化治疗方案。看到一位病人已经七八十岁了,虽然有心血管病,但毫无症状,你觉得他真的需要做支架吗?一个医生走向成熟的标志,是他知道什么时候应该“喊停”——你在手术中打开胸腔,啊,似乎和预想得完全不一样,短暂时间内找不到对的答案。这个时候,你是否宁愿承认自己的失败,关上胸腔,以免造成不能挽回的后果呢?没错,医学的最高目标是“救死扶伤”。但现实是,我们只是“有时在治愈”。从小,大家笃信的是知识可以改变命运。但使用知识的地方要对,不要孤注一掷地放在疾病的最后阶段,反而应该通过研究,获得某种疾病的致病证据,写成指南来培训医生。同时,把这样的健康知识传播开来,群防群治。只有公众参与到自己的健康管理中来,才能把知识转化成行为,把知识转化成提高公众健康的力量。现在,我们的整个医疗体系是一个被动式、碎片化、断裂的医疗服务链,医院和医生的执业模式是坐堂行医,等着病人来,而且很多来的人已经是病程的中后期了,这个阶段往往更需要很大的经济投入,而且每次病情的复发,疗效都会更差。世界卫生组织曾指出,当前医学所经历的迷失,有时不在于手段,而在于目的。所以我想再强调一遍预防的重要性。近几年,我们常说医疗机会的公平性、健康权益的公平性。怎样才能真正做到公平?控烟,治污,为公众作健康宣讲……让所有公民都能享有疾病预防的环境。而在这个过程中,政府和相关机构理应承担主要的牵头作用,但这并不意味着,医生就可以免责。我自己做了几十年的健康教育。其实,真正做好健康教育是非常深的学问,你得懂科学,还得能把科学说得很通俗、有趣味、有实效,而且要处处坚守公益。年轻医生要有这样的观念,就是要为健康服务业出力,要有建设“健康4S店”的意识。什么意思呢?像对待车一样地对待公众。没有生病、没有具体需求的时候,要能实施个性化的服务,根据每个人分析他的社会行为方式,提供运动、饮食等建议,让他们少得病,晚得病;对已经患病的人群,要追踪管理,帮助他康复,并且预防复发。这样一个主动服务的“健康4S店”,还要能培养教育患者的家属,发挥他们自我管理健康的主动性和能力。对于医学,结果最重要我常常觉得,做很多事,只有懂得背后的哲学道理才能成事,医学更是如此。比如共性和个性,事物之间存在的普遍联系等,这些都是最朴素的哲学思想。你看,我们在学校读的医书都是共性的,但在实际中,老百姓来看病可都是个性的,每个人都不一样。有的人发病在胸部,有的在咽喉,有的还会跑到腹部。此外我们在门诊,病人来来往往,我们常常只能根据第一面来进行诊断。但疾病之复杂,初次印象和描述很容易片面,所以我们要经过长期的追踪,有时要长达3年、5年甚至更久以后,才能看出病情发生了哪些变化,变化的规律是什么。正因为忽视了随访和追踪,我们曾经出现过很多误诊。比如患者出现胸疼、呼吸困难,就一定是左心衰竭,或者心绞痛吗?这是有待商榷的。我想说的是,对很多学科来说,结果相对于过程更重要。而对于医学,结果很重要,但作为医生要想提高医术,必须还要重视过程。很多医生曾医治过许多病人,但全都只是量的积累,没有质的飞越,这说明他并不善于观察和联想。医学有一个很重要的特点,就是它会出现很多的综合征,即一个人症状上会有很多表现,但实际是由某一个特定疾病引起的。但是,也许碍于科技的发展,也许是一些别的因素产生了干扰,你在某个时间点就是查不出确切的病因。比如我们现在说的预激综合征,它是医学团队经过了几十年的病例追踪和调研,从开始的联想到推测再到证实,现在已经能做到对其进行无创开刀治疗了。因此,做临床医生,不要死读书,要像个侦察员一样,依靠实践,敢于联想。遇到病例,不要熟视无睹,要留下资料勤于回访,捕捉细节。从“手中无剑,心中无剑”到“手中有剑,心中有剑”最后,我想借用“华山论剑”的桥段,和大家分享一下我一路走来的感想。我记得自己刚从医学院毕业时的状态,可以用“手中无剑,心中无剑”来形容。那时候,医疗超声不会做,腔镜不会做,技术方面乏善可陈;而对科研、对创新、对医学的理解也都几乎是空白的。后来,会看病了,也掌握了很多技术;但是学术思想方面还是很弱,所以叫“手中有剑,心中无剑”。第三个阶段呢,不但技术上越来越得心应手,也有更多的时间去做学术和创新,这时是“手中有剑,心中有剑”。而最近这些年,我产生了很多对医学的反思,想我们现代医学未来该怎么发展、怎样创新;反而手上对具体的开刀、用药有了节制。所以,这可以叫“手中无剑,心中有剑”。或许到未来,我还会再进入另外一个境界,皓月当空,风平浪静,即“手中无剑,心中无剑”。但对于所有的年轻人来说,前面几个阶段能够有担当,肯努力,才能抵达最后海阔天空的境地。我祝福大家。

  • 检查乙肝一般用查“两对半”,也叫乙肝五项, 包括 乙肝表面抗原(用HBSAg表示)、乙肝表面抗体(用抗-HBS表示)、e抗原(用HBeAg表示)、e抗体(用抗-HBe表示)、核心抗体(用抗-HBc表示) 。 如果第1、3、5项呈阳性(或+)者称为乙肝大三阳;第1、4、5项呈阳性(或+)者称为乙肝小三阳;如果五项均为阴性表明没有感染乙肝也没有抗体产生,如果第2项阳性其他阴性表明体内有乙肝抗体,一般不用担心感染乙肝,这也是一般打完乙肝疫苗的两对半结果。 如果是大三阳或小三阳,再检查肝功能,如果肝功能正常(各项指标均在正常范围内,主要是谷丙转氨酶正常),称为乙肝病毒携带者,如果肝功能不正常,则称为乙肝患者,一般来说乙肝病毒携带者不需要治疗,定期复查注意规律饮食作息等即可,大部分广告说可乙肝转阴都是骗人的。 乙肝患者必须要治疗,另外乙肝病毒携带者是不影响求学就业(特殊行业除外,如食品行业,幼教行业等)的,一般就业体检是不允许检查两对半的,但会检查肝功能,所以乙肝患者是过不了就业体检的。 乙肝病毒携带者一定要注意休息和早睡,这点我做的不好,每次熬夜或者不休息注意都会感觉肝区不舒服,平时没啥事,运动,饮食啥的不受影响。

  • 经常会有人问,我身边亲友患抑郁症了,该怎么办啊? 抑郁症是最常见的两种精神障碍之一,另一个是焦虑症。我国抑郁症患者高达5500多万人,也就是说,每23个人中,就有一位受这种障碍的困扰。多数人不了解抑郁症的相关知识,当身边人出现问题时,会手足无措,紧张、焦虑,想知道如何帮助他们才是合适的。 帮助抑郁症患者是一个很大的挑战,但如果你做好以下几方面的事,有助于他们从障碍中康复,同时平衡好自己的心态。识别抑郁症状如果你观察身边亲友,发现他们最近两周多、几乎每天、天天总是,有以下多个表现,他们可能患了抑郁症: • 情绪低落,悲伤,哭泣,感觉空虚或绝望。• 对曾经喜欢的活动,丧失兴趣或乐趣。• 失眠或嗜睡。• 体重突然增加或减轻,食欲改变。• 感到不安或烦躁(如走来走去或搓手)。• 反应很慢,思维、言语和运动迟缓。• 疲劳和缺乏精力,即使完成小任务也很费劲• 感觉无价值、内疚,执着于过去的失败,或为不是自己责任的事自责。• 难以集中精力或做出决定、记忆力下降。• 经常想死亡或自杀,有自杀意图,或做自杀计划。 上述症状越多,患抑郁症的可能性越大。鼓励及时就医尽快到医院找专科大夫进行诊断治疗,是改善抑郁症病情的关键一步。 一旦你感觉到亲友可能患抑郁症时,要鼓励他们及时就医:• 告知他们你观察到的情况,表达你的担心。• 向他们解释抑郁症是一种疾病,通过治疗病情会改善。• 建议到医院找擅长抑郁症的精神科大夫进行诊断、治疗。• 表达你愿意帮他们去挂号,陪同他们去治疗。 因为社会对精神障碍的误解和偏见,在鼓励亲友去专科医院诊断治疗时,你可能会遇到一些困难。 有时是你自己难以接受亲友患抑郁症的现实,担心他们去医院诊断,今后一辈子身上都会贴着抑郁症的标签,遭人歧视。 有时是亲友本人不了解抑郁症的症状,认为自己的负面情绪或状态是暂时的,过段时间就好了。还有人知道自己抑郁了,但羞于去医院看病,或认为靠自己的意志力就能克服。 出现这些情况时,你要提醒自己和亲友,抑郁症是一种精神障碍,不经过专业治疗,很少自己好转。警惕自杀风险抑郁症患者的自杀风险比较高。所以,身边亲友患抑郁症时,一定要警惕自杀风险。 出现以下迹象时,他们可能有自杀想法或行动:• 谈论自杀、死亡,或伤害自己。例如,常说“我不想拖累你们”。• 经常表达很绝望,或自责。• 做危险或自毁的事情,如鲁莽驾驶。• 归整东西,向身边人告别。•  寻求自杀方法。例如上网搜索自杀方法,购买并储存安眠药、碳等。• 情绪波动,例如一天情绪高涨,一天情绪低落。 采取行动保证他们的生命安全:• 询问自杀想法。直接询问他们是否有自杀念头、自杀计划,是否尝试过自杀?不用担心问他们这些问题会诱发自杀,只有了解清楚亲友的想法,才能更好地帮助他们。• 采取安全措施。一旦了解到他们有自杀可能,要建立一个安全环境。排除自杀工具,如锁好门窗、收好刀具和安眠药等。确保有人陪在他们身边。叮嘱他们有自杀冲动时,及时向你或其他亲友求助。• 寻求专家帮助。找精神专科大夫、心理治疗师、或拨打自杀热线,向专家请教该怎么办。

  • 作者:胡大一    来源:胡大一大夫公众号导  语希波克拉底说,“不要在病人身上做得过多”,要学会明智地选择,优化治疗方案。看到一位病人已经七八十岁了,虽然有心血管病,但毫无症状,你觉得他真的需要做支架吗?一个医生走向成熟的标志,是他知道什么时候应该“喊停”。我做心血管病医生已经四十几年了。刚做医生的那些年,全年见到的心肌梗死病人可能也就四五十个,而且绝大多数是老年人。可是做了十几二十年之后,我发现手里的病人变得越来越年轻。自己的技术好了,科技发展了,但病人怎么好像越治越“糟”了呢?现在好多医生,最大的成就感是来自于用支架把病人的血管打开,挽救一个个濒临死亡的生命。我母亲说,做医生是一项需要情感投入的事业有的病人,35岁第一次放支架,放完就把所有药物都停了,没有人提醒他应该怎么做。10年过去了,他又在同样的位置出现了血栓,医生赶紧又加上支架抢救回来。如此循环,我们很多人不是在“等待发病”,就是在“等待复发”。那么,让我们再看看芬兰这个国家。芬兰有一位帕斯卡医生,也是做心血管病的。上世纪70年代,帕斯卡医生不做临床,而转去做了预防。他选择了芬兰一个心血管病发病率最高的省份做示范并推广至全国。通过改变自然和社会环境,影响并改变人们的行为方式,11年后,芬兰的冠心病死亡率下降80,总死亡率下降50。我们看到,预防,绝不是乌托邦,是可以做到的。我们做医生的成就感,不应该仅仅来自于今天抢救了多少病人,而是我能够在怎样的程度上减少公众的发病几率。我曾亲身经历了SARS(非典)。大家知道,那时一个家庭里如果有一人染病,可能所有人都会遭殃。不仅如此,他有没有到过其他城市,接触过什么人,可能都特别关键。所以,疾病不单单是某个病灶、病毒的问题,还是个社会问题。你可能会说这是个个例,那么我们今天运动减少、城市污染、生活压力、垃圾食品……是不是都和心脏病、糖尿病甚至癌症相关呢?而且发病机制更是复杂。我母亲(注:2013感动中国十大年度人物、著名医生胡佩兰)曾经说过,做医生是一项需要情感投入的行业。什么意思呢?治病要看病情,还要看心情,要和他唠唠家常,他的什么事都要知道一点,久而久之,病人就变成了朋友。我建议年轻的医生都要学一点心理学,一方面有助于交流;另一方面,心理症状有的时候会表现在躯体上。医学最核心的有三个问题现在医学的提法很多,循证医学、精准医学、转化医学……但我觉得这个行业最核心的有三个问题,第一个是价值体系,第二是医学的目的,第三是社会责任感。一名医生对某个决策的价值判断来自于他对病人的同理心和责任心。希波克拉底说,“不要在病人身上做得过多”,要学会明智地选择,优化治疗方案。看到一位病人已经七八十岁了,虽然有心血管病,但毫无症状,你觉得他真的需要做支架吗?一个医生走向成熟的标志,是他知道什么时候应该“喊停”——你在手术中打开胸腔,啊,似乎和预想得完全不一样,短暂时间内找不到对的答案。这个时候,你是否宁愿承认自己的失败,关上胸腔,以免造成不能挽回的后果呢?没错,医学的最高目标是“救死扶伤”。但现实是,我们只是“有时在治愈”。从小,大家笃信的是知识可以改变命运。但使用知识的地方要对,不要孤注一掷地放在疾病的最后阶段,反而应该通过研究,获得某种疾病的致病证据,写成指南来培训医生。同时,把这样的健康知识传播开来,群防群治。只有公众参与到自己的健康管理中来,才能把知识转化成行为,把知识转化成提高公众健康的力量。现在,我们的整个医疗体系是一个被动式、碎片化、断裂的医疗服务链,医院和医生的执业模式是坐堂行医,等着病人来,而且很多来的人已经是病程的中后期了,这个阶段往往更需要很大的经济投入,而且每次病情的复发,疗效都会更差。世界卫生组织曾指出,当前医学所经历的迷失,有时不在于手段,而在于目的。所以我想再强调一遍预防的重要性。近几年,我们常说医疗机会的公平性、健康权益的公平性。怎样才能真正做到公平?控烟,治污,为公众作健康宣讲……让所有公民都能享有疾病预防的环境。而在这个过程中,政府和相关机构理应承担主要的牵头作用,但这并不意味着,医生就可以免责。我自己做了几十年的健康教育。其实,真正做好健康教育是非常深的学问,你得懂科学,还得能把科学说得很通俗、有趣味、有实效,而且要处处坚守公益。年轻医生要有这样的观念,就是要为健康服务业出力,要有建设“健康4S店”的意识。什么意思呢?像对待车一样地对待公众。没有生病、没有具体需求的时候,要能实施个性化的服务,根据每个人分析他的社会行为方式,提供运动、饮食等建议,让他们少得病,晚得病;对已经患病的人群,要追踪管理,帮助他康复,并且预防复发。这样一个主动服务的“健康4S店”,还要能培养教育患者的家属,发挥他们自我管理健康的主动性和能力。对于医学,结果最重要我常常觉得,做很多事,只有懂得背后的哲学道理才能成事,医学更是如此。比如共性和个性,事物之间存在的普遍联系等,这些都是最朴素的哲学思想。你看,我们在学校读的医书都是共性的,但在实际中,老百姓来看病可都是个性的,每个人都不一样。有的人发病在胸部,有的在咽喉,有的还会跑到腹部。此外我们在门诊,病人来来往往,我们常常只能根据第一面来进行诊断。但疾病之复杂,初次印象和描述很容易片面,所以我们要经过长期的追踪,有时要长达3年、5年甚至更久以后,才能看出病情发生了哪些变化,变化的规律是什么。正因为忽视了随访和追踪,我们曾经出现过很多误诊。比如患者出现胸疼、呼吸困难,就一定是左心衰竭,或者心绞痛吗?这是有待商榷的。我想说的是,对很多学科来说,结果相对于过程更重要。而对于医学,结果很重要,但作为医生要想提高医术,必须还要重视过程。很多医生曾医治过许多病人,但全都只是量的积累,没有质的飞越,这说明他并不善于观察和联想。医学有一个很重要的特点,就是它会出现很多的综合征,即一个人症状上会有很多表现,但实际是由某一个特定疾病引起的。但是,也许碍于科技的发展,也许是一些别的因素产生了干扰,你在某个时间点就是查不出确切的病因。比如我们现在说的预激综合征,它是医学团队经过了几十年的病例追踪和调研,从开始的联想到推测再到证实,现在已经能做到对其进行无创开刀治疗了。因此,做临床医生,不要死读书,要像个侦察员一样,依靠实践,敢于联想。遇到病例,不要熟视无睹,要留下资料勤于回访,捕捉细节。从“手中无剑,心中无剑”到“手中有剑,心中有剑”最后,我想借用“华山论剑”的桥段,和大家分享一下我一路走来的感想。我记得自己刚从医学院毕业时的状态,可以用“手中无剑,心中无剑”来形容。那时候,医疗超声不会做,腔镜不会做,技术方面乏善可陈;而对科研、对创新、对医学的理解也都几乎是空白的。后来,会看病了,也掌握了很多技术;但是学术思想方面还是很弱,所以叫“手中有剑,心中无剑”。第三个阶段呢,不但技术上越来越得心应手,也有更多的时间去做学术和创新,这时是“手中有剑,心中有剑”。而最近这些年,我产生了很多对医学的反思,想我们现代医学未来该怎么发展、怎样创新;反而手上对具体的开刀、用药有了节制。所以,这可以叫“手中无剑,心中有剑”。或许到未来,我还会再进入另外一个境界,皓月当空,风平浪静,即“手中无剑,心中无剑”。但对于所有的年轻人来说,前面几个阶段能够有担当,肯努力,才能抵达最后海阔天空的境地。我祝福大家。

  • 越来越多的年轻女孩子在体检中被查出,“多囊卵巢综合征”或“卵巢多囊样变化”。然后去网上搜索,多囊卵巢到底是什么回事?有什么影响?应该怎么办?但在网络信息中,甚至是一些医生问答网站中,由于医生专业范围、专业水平等原因,会有一些比较局限、片面的观点和结论,让女孩子们越看越焦虑。下面我就我在诊疗过程中遇到的最多的一些错误论断,进行一个辟谣。 1 多囊卵巢综合征不一定要吃达英-35达英-35的作用是抗雄激素,并能控制月经周期。如果单纯雄激素升高,但月经周期正常、没有生育问题,可以暂时不用达英-35。如果有高雄激素的症状,不管合并或不合并月经问题,都可以吃达英-35。如果要求生育,在促排卵之前有高雄或卵泡过多,可以用达英-35将升高的雄激素或LH降至正常再促排卵。 2 多囊卵巢综合征要怀孕不一定要促排卵多囊卵巢综合征有可能不排卵,有可能稀发排卵,也有可能正常排卵。有正常排卵的可以自然妊娠,不需要促排卵;稀发排卵的也有可能自然妊娠,只是机会较少,如果怀不上也可以促排卵;不排卵想要怀孕的才要促排卵。 3 多囊卵巢综合征怀孕后不一定会流产多囊卵巢综合征往往合并有一些内分泌问题,比如:雄激素升高、泌乳素升高、胰岛素抵抗和甲状腺功能不正常等,这些问题不解决,怀孕后有可能引起流产和胚胎停育。如果没有问题,或者在调整解决这些不正常因素后再怀孕,将减少流产的几率。 4 多囊卵巢综合征怀孕后不一定要保胎保胎不是一个明确的医学术语,在现代医学中类似的操作就是用雌激素、孕激素等相关药物去增加妊娠顺利的几率。如果是做试管婴儿,是需要黄体支持的。如果是自然怀孕,没必要进行所谓“保胎”操作。常有人说是孕酮低导致流产,所以常常要求补充孕激素。其实到底是孕酮低导致流产还是要流产导致孕酮低,是无法分清的。如果是前者,补充孕激素可能有效,如果是后者,补充再多孕激素也无效。因此,自然怀孕没有症状不需要保胎。如果有先兆流产或者有前次流产的病史,可以保胎。多囊卵巢综合征的患者也是同样的情况。 总之,医学上没有那么多“一定”,每个人的情况都不一样,需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点击下面医生名片即可咨询

  • 看过战狼2的人,肯定对吴京和非洲朋友斗酒的场面印象深刻。吴京喝完几大杯啤酒,又闷头灌一整瓶中国白酒,最后非洲朋友举手投降。吴京酒尽兴处,想起自己的未婚妻龙小云,不禁泪下,铁汉柔情表现得非常到位,是战狼中比较感人的一个片段。 但电影终归是电影,从健康的角度说,吴京啤酒+白酒这样的斗酒,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肝病中心主任彭劼表示,每天喝酒超过20克,3到5年之后,就会患酒精性肝病。酒精肝没有明显症状,很多人发现的时候已经是肝硬化。酒精性肝病造成的损害是不可逆的,一旦变成酒精性肝硬化,再来医院治疗,为时已晚,剩下的选择往往只有换肝了 每天2两白酒 4周后肝脏就会损伤 一天喝2两白酒,4周下来肝脏就会脂肪变性,就是平常我们所说的脂肪肝。如果连续喝上2个月,肝脏就会出现明显的损害,转氨酶就会高。但是等你出现症状不舒服的时候,可能要半年,甚至三五年的时间 对国人来说,就算是每天喝酒超过20克,持续3—5年以上就可能出现酒精性肝病。20克的酒精量仅仅相当一两五十度的白酒。如果你每天喝一两白酒,持续三五年以上,那么基本就有可能会得酒精性肝病。 酒精肝损害不可逆 加大肝癌风险 酒精进入人体后,主要在肝脏进行分解代谢,酒精对肝细胞的毒性使肝细胞对脂肪酸的分解和代谢发生障碍,引起肝内脂肪沉积而造成酒精性脂肪肝。饮酒越多,酒精性脂肪肝也就越严重,进而引起酒精性肝纤维化、肝硬化、甚至肝癌的发生。如果肝炎患者,再大量酗酒,酒精和病毒协同作用,将会大大加快加重肝硬化的形成和发展,促进肝癌的发生。 酒精性肝病造成的损害是不可逆的,一旦变成酒精性肝硬化,再来医院治疗,为时已晚,剩下的选择往往只有换肝了,因为已经形成酒精性肝硬化的肝脏是没有办法再修复的。 遗憾的是,酒精肝平时没有特异的症状,但是人们对此并不重视。酒精肝早期没有明显的症状。很多患者常常在有症状的时候才前往医院,这时候很多已经是肝硬化失代偿,到了晚期肝硬化。 爱喝酒的人注意这些护肝窍门 喝酒是现代社交应酬不可避免的一种方式,很多人的生意都是在酒桌上完成的。那么喝酒应该怎么保护肝脏? 1、尽量戒酒 酒精对肝细胞有较强的毒性,酒精可直接影响蛋白、脂肪的代谢功能,从而降低肝脏的解毒能力,导致酒精性脂肪肝。一旦出现酒精肝,无论处于疾病的哪个阶段,在治疗过程中及疾病康复后,必须绝对禁止饮酒。 2。合理饮食 应以多食素食,谷类为主,粗细搭配,宜清淡,忌油腻,富营养,易消化为原则。多吃蔬菜水果,常吃奶类、豆类,并注意补充含维生素B、C、K及叶酸类较多的食物,如新鲜的水果蔬菜。 3、半年查一次肝功能 大概每半年就要去医院检查一次肝功能,通过抽血、B超等影像学检查,看看你的肝脏是否正常是否健康,看看长期的饮酒对肝脏有没有造成明显的损伤。如果有明显的损伤,就要及时进行医疗上的干预措施来处理酒精性肝病。

  • 1、保守治疗 如果患者年龄较小,没有出现明显的排便困难、腹胀等症状,可以在医生的指导下通过保守治疗来缓解,如口服乳果糖口服液、多潘立酮片等药物促进排便,还可以通过扩肛来缓解。 2、药物治疗 如果患者出现明显的便秘和腹胀,可以遵医嘱通过开塞露、乳果糖口服液等药物来缓解,还可以遵医嘱服用枸橼酸莫沙必利片、乳酸菌素片等药物促进胃肠道蠕动。 3、手术治疗 如果患者的病情比较严重,出现排便困难、腹胀、呕吐等症状,应及时去医院进行手术治疗,如肠造瘘术、根治性手术等。 除此之外,还可以通过中医治疗来缓解,建议患者注意饮食清淡,多吃新鲜的蔬菜和水果,避免食用辛辣刺激性食物。注意多休息,避免过度劳累。如果患者出现不适症状,建议及时去医院就诊,并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针对性治疗。

  • 母乳喂养建立起的亲子关系是妈妈与宝宝之间最温暖的回忆。虽说母乳喂养再久都不嫌累,可总有不得不结束的一天,这一天到来时,妈妈应该如何帮助自己和宝宝科学平稳地共同度过“难关”?来听听特邀儿保专家叶芳博士的建议吧!专家简介叶芳,医学博士,儿童保健医生,毕业于北京大学医学部,现就职于卫生部中日友好医院。主要负责儿童常见病的诊治,各月龄儿童体检,免疫接种咨询等。擅长儿童营养性疾病的诊治及幼儿智力早期开发,母乳喂养及辅食添加指导,儿童疾病预防等。 断奶是一个让人揪心的过程。为了全面了解这一过程,本文将按照以下顺序进行介绍:什么是断奶→为什么要断奶→什么时候断奶→什么时候不要断奶→重点介绍如何断奶WHAT 断奶是什么?断奶的真正定义是在宝宝饮食中开始引入辅食,逐步脱离母乳的过程。也就是说,从给宝宝添加第一种母乳以外的食物开始,宝宝就进入了断奶的阶段。断奶分两类:自然离奶和计划断奶。自然离奶是根据宝宝的生长发育过程逐步进行断奶,也叫做宝宝主导的断奶,是宝宝主动脱离母乳的过程。当宝宝逐渐接受越来越多、越来越丰富的辅食,同时仍给予母乳喂养,通常在2-4岁之间宝宝可以完全断奶。计划断奶是妈妈根据情况决定开始断奶,也叫做妈妈主导的断奶。考虑计划断奶的主要因素包括:休完产假回到职场、母乳不足、哺乳体验不佳或患有不宜哺乳的疾病、再次怀孕等。WHY 为什么要断奶?宝宝4-6个月开始,体内的铁储存已经耗尽,而母乳中铁含量较低使得需要额外给予宝宝含铁食物以保证铁的摄入;宝宝一岁左右开始,母乳已经不能为其生长发育提供足够的蛋白质,因此需要添加包括肉、鱼、蛋黄、豆腐、奶酪等富含蛋白质的食物。延迟辅食添加的时间可导致宝宝出现缺铁性贫血和其他微量营养素缺乏。因此,宝宝需要逐步接受包括配方奶、辅食在内的其他食物,进入逐步脱离母乳(断奶)的阶段。WHEN 什么时候断奶?对于断奶,国内外没有一个明确推荐的时间段。通常认为在13-15月龄或3岁左右,是普遍意义上断奶的最佳时机,即错过1岁半-2岁半这个自我意识和独占欲增长的小高峰阶段,同时该时期宝宝的短期记忆力明显增强,能长时间寻找妈妈而不容易转移注意力。即便有规律可言,断奶也是一件非常个人的事情,即每个家庭、每个妈妈和每个宝宝,都有适合自己的断奶时间。WHEN NOT 什么时候不要断奶?湿疹—国内外研究结果都表明,纯母乳喂养可减少婴儿早期的皮肤湿疹和过敏。如果因添加辅食或配方奶导致少量湿疹,为避免湿疹严重,应恢复部分母乳并推迟断奶时间。宝宝生病—如果宝宝正在生病,应当坚持母乳喂养,适当推迟断奶的时间。生活环境出现较大转变—当家庭出现一些变化(如近期搬家、装修等引起家庭环境变化),应当推迟断奶的时间,待宝宝逐渐适应周围环境后再行断奶。how 如何断奶?母乳喂养不是非黑即白的关系,妈妈可以选择哺乳和断奶二者之间的灰色地带—逐步断奶、偶尔满足宝宝的强烈需求进行哺乳。一般来说,每天进行3-4次哺乳,奶量会有一定程度的降低。每天仅哺乳2次,奶量会更少。每天仅哺乳一次,奶量几乎会降到0。断奶的首要前提是:保证宝宝的健康成长。根据宝宝的月龄不同,需要关注的重点也不同。以下按照月龄不同进行断奶的介绍。0-6月龄宝宝给6月龄内的宝宝断奶,妈妈需要完成两个重点任务。1、逐步适应奶瓶逐步适应奶瓶就是依次将母乳减量,用奶瓶代替哺乳,避免突然断奶。2、观察宝宝对配方奶有无不适应部分 6月龄内的宝宝肠道屏障功能还未发育完全,从母乳过渡到配方奶时有可能会出现一定的不适应。如果出现以下症状,可以咨询医生意见,为宝宝更换最适合的奶粉:宝宝口唇周围发红;面部、身体皮肤出现散在的红色小疙瘩;大便带血丝;大便发绿;肚子鼓鼓的,放屁较多;大便中奶瓣等,都在提示对配方奶中的部分物质过敏或不消化,或喂奶方式有问题。 另外需要观察宝宝是否出现脱水症状:前囟凹陷、嘴唇发干、哭闹时没有眼泪、皮肤没有弹性等。当宝宝出现一个症状时需要恢复部分母乳喂养,出现两个以上症状时需要立即送往医院就诊。6-12月龄宝宝除了以上提到的断奶技巧外,对于6-12月龄的宝宝,还需注意适当延迟每次哺乳的时间。当宝宝提出要求时,不要绝对拒绝,答应他会在某项活动之后再哺乳,尽可能通过讲故事、外出活动、玩游戏等分散宝宝的注意力。增加与除妈妈以外其他人的互动,等到宝宝与其他照顾者熟悉之后,就可以由他来喂奶瓶和辅食了。如果妈妈还在哺乳,每次哺乳时要逐渐缩短时间。可以试着用一个计时器,当设定时间结束时,就要停止哺乳。一段时间后,当宝宝意识到时间一到就不能吃奶了,但每天还能吃到妈妈的奶,几次之后就会接受这一现实了。这个阶段可以给宝宝添加少量水或果汁,但建议每日包括水、果汁在内的饮水量不超过120ml,以免影响吃奶量。1岁以上宝宝给1岁之后的宝宝断奶难度较大,随着月龄的增大,此阶段的母乳对于宝宝来说,不再仅仅是营养来源,更是安全感的来源和与妈妈情感交流的重要方式。断奶阶段要注意:1、不要主动提供也不要一味拒绝当宝宝一再要求哺乳,可以哺乳一次,但不要每次想吃奶时都满足他。2、规律给宝宝喂辅食和水尽可能减少宝宝饿和渴的感觉,要知道,此时期的宝宝大多是因为无聊、困倦、舒适等原因,而非饥饿,会要求妈妈哺乳,因此当宝宝出现以上这些情况后,分情况想办法来代替哺乳,例如:当宝宝感到无聊时,可以给他一块小点心(如磨牙棒、婴儿饼干、或自制胡萝卜条等)来分散注意力,或带他进行户外活动;在平时的哺乳时间不断地向他介绍能带来安全感的新食物,新玩具(如毛绒玩具)等。要注意,分散宝宝注意力的时候尽量选择与之前哺乳时不同的地方。大部分宝宝在每天早上起床后或每晚入睡时,对于母乳的需求特别强烈。如果你的宝宝属于其中一个,可以在这一时间段进行哺乳。3、给宝宝直接使用杯子喝奶4、尽可能多与宝宝进行亲密接触但要尽量避免像以往哺乳那样抱着宝宝,否则会给宝宝带来错觉,以为妈妈要开始哺乳了。可以试着竖抱宝宝,并增加皮肤的直接接触。 还有想问的?点此和叶芳医生直接交流↓↓↓↓

  • 1、坚持有规律的作息时间,在周末不要睡的太晚,如果你周六睡的晚周日起的晚,那么周日晚上就可能会失眠。 2、睡前勿猛吃猛喝。在睡觉前大约两个小时吃少量的晚餐,不要喝太多的水,因为晚上不断上厕所就会影响睡眠质量,晚上不要食富含油脂或辛辣的食物,因为这些食物也会影响睡眠。 3、睡前远离尼古丁和咖啡,建议睡前八小时不要喝咖啡。 4、选择锻炼时间。下午锻炼是帮助睡眠的最佳时间,而且规律的身体锻炼能够提高夜间的失眠质量。 5、大睡要放在晚间。白天打盹可能会导致晚间的睡眠时间被剥夺。白天的睡眠时间严格控制在一个小时以内。且不能在下午三点后还睡觉。 6、保持安静。关掉电视、收音机、手机,因为安静对提高睡眠质量非常有益。 7、睡前洗澡。睡觉之前的热水澡有助于你放松肌肉,可令你睡的更好。 8、不要依赖安眠药,在服用安眠药之前一定要咨询医生,建议服用安眠药不要超过四周。 9、适当的建立“睡眠仪式”。“睡眠仪式”可依据个人的喜好或繁或简。轻轻的舒展身体或听听音乐或看看不具恐怖色彩的书,不管选择哪种方式,坚持做一件事,直至成为你身体夜间休息的暗示。 失眠的治疗需要首先明确病因,有的是情绪变化引起的,有的是身体的疾病引起的……等等。因此 不是每一个失眠者,可以从上述方法中得以恢复,具体情况需要具体分析,可以寻求专业的心理医生帮助。

展开更多

快速问医生

输入你想提问的内容
提交

扫码关注医生

关注李霁云医生,方便随时提问

李霁云
李霁云
住院医师

已认证

内江市第一人民医院 眼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