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主页
  • 详情介绍
  • 患者评价
  • 问诊记录
暂无
暂无
整形外科患友问诊
  • 您好请问您有什么需要咨询的医学问题?系统分诊不对,我这是内分泌科~建议咨询妇科

    总交流次数

    6

    医生回复次数

    3
    患者:

    女 22岁

  • 我想买盐酸帕罗西汀肠溶片请稍等,我来开处方。处方已开好,您点击查看详情,选择预约购药,就可以直接购买。

    总交流次数

    7

    医生回复次数

    4
    患者:

    男 67岁

  • 右腿膝盖处疼痛,感觉很轴的样子,有时候疼的不能蹲,有时候长时间坐着,腿是打弯的,站起来,有点像轴死了的那种感觉,疼,有点站不住,活动一下会有改善,但是膝盖处还是肿胀的疼痛感您好请问这个情况多久了?以前

    总交流次数

    19

    医生回复次数

    10
    患者:

    男 40岁

  • 男科性障碍晚上好!非常高兴由我为您提供医疗咨询服务请您详细的描述一下您的症状好吗?嗯,有没有腰膝酸软,头晕乏力,失眠多梦的情况?嗯,您平时怕冷还是怕热?有没有手脚冰凉,遗精盗汗的情况?嗯,平时怕冷的多

    总交流次数

    86

    医生回复次数

    41
    患者:

    男 23岁

  • 精神分裂症呃好几年了您好,我是精神科吴医生!请问有什么能帮您呢?请拍一下这个病历的封皮(需要有患者名字等信息)等下可以的请问:1,目前病情是否稳定? 2,最

    总交流次数

    22

    医生回复次数

    11
    患者:

    女 26岁

  • 十四五岁的孩子觉得自己心理有问题怎么办你好都有什么症状抑郁症的症状:情绪低落,兴趣减退,精力下降,自卑,自杀,反应迟钝,不爱吃饭,不睡觉或者睡眠多! 这些症状有几点?

    总交流次数

    7

    医生回复次数

    3
    患者:

    男 15岁

  • 皮肤起疙瘩,痒多久了根据图片考虑是荨麻疹,这个和过敏有关,但是具体什么过敏不好说,这个起的快落的快,消退后不留痕迹,可以口服抗过敏药物这个也属于是过敏反应,但是具体什么东西过敏不好说,可以到医院查一个

    总交流次数

    22

    医生回复次数

    12
    患者:

    女 34岁

  • 可以开一剂增液承气汤吗?您好,我是主治医师邢书,很高兴由我为您提供咨询服务。您好,感谢您的信任!!!为了您的用药安全,请问您是否有药物过敏史?肝肾功能是否正常?是否有其他疾病史?是否正在服用药品?是否

    总交流次数

    35

    医生回复次数

    22
    患者:

    男 37岁

  • 鸡皮肤,很多你好多长时间了看照片考虑毛周角化症不用管它用药无效没有什么了,不用管它不客气

    总交流次数

    25

    医生回复次数

    7
    患者:

    男 18岁

  • 我女儿出生刚50天,肚脐眼有点突出,用这款能好吗?那可以总用可以的嗯,符合脐疝。可以用这个就需要咨询客服恩

    总交流次数

    18

    医生回复次数

    9
    患者:

    女 0

展开更多

整形外科科普文章
  • 作者:胡大一    来源:胡大一大夫公众号导  语希波克拉底说,“不要在病人身上做得过多”,要学会明智地选择,优化治疗方案。看到一位病人已经七八十岁了,虽然有心血管病,但毫无症状,你觉得他真的需要做支架吗?一个医生走向成熟的标志,是他知道什么时候应该“喊停”。我做心血管病医生已经四十几年了。刚做医生的那些年,全年见到的心肌梗死病人可能也就四五十个,而且绝大多数是老年人。可是做了十几二十年之后,我发现手里的病人变得越来越年轻。自己的技术好了,科技发展了,但病人怎么好像越治越“糟”了呢?现在好多医生,最大的成就感是来自于用支架把病人的血管打开,挽救一个个濒临死亡的生命。我母亲说,做医生是一项需要情感投入的事业有的病人,35岁第一次放支架,放完就把所有药物都停了,没有人提醒他应该怎么做。10年过去了,他又在同样的位置出现了血栓,医生赶紧又加上支架抢救回来。如此循环,我们很多人不是在“等待发病”,就是在“等待复发”。那么,让我们再看看芬兰这个国家。芬兰有一位帕斯卡医生,也是做心血管病的。上世纪70年代,帕斯卡医生不做临床,而转去做了预防。他选择了芬兰一个心血管病发病率最高的省份做示范并推广至全国。通过改变自然和社会环境,影响并改变人们的行为方式,11年后,芬兰的冠心病死亡率下降80,总死亡率下降50。我们看到,预防,绝不是乌托邦,是可以做到的。我们做医生的成就感,不应该仅仅来自于今天抢救了多少病人,而是我能够在怎样的程度上减少公众的发病几率。我曾亲身经历了SARS(非典)。大家知道,那时一个家庭里如果有一人染病,可能所有人都会遭殃。不仅如此,他有没有到过其他城市,接触过什么人,可能都特别关键。所以,疾病不单单是某个病灶、病毒的问题,还是个社会问题。你可能会说这是个个例,那么我们今天运动减少、城市污染、生活压力、垃圾食品……是不是都和心脏病、糖尿病甚至癌症相关呢?而且发病机制更是复杂。我母亲(注:2013感动中国十大年度人物、著名医生胡佩兰)曾经说过,做医生是一项需要情感投入的行业。什么意思呢?治病要看病情,还要看心情,要和他唠唠家常,他的什么事都要知道一点,久而久之,病人就变成了朋友。我建议年轻的医生都要学一点心理学,一方面有助于交流;另一方面,心理症状有的时候会表现在躯体上。医学最核心的有三个问题现在医学的提法很多,循证医学、精准医学、转化医学……但我觉得这个行业最核心的有三个问题,第一个是价值体系,第二是医学的目的,第三是社会责任感。一名医生对某个决策的价值判断来自于他对病人的同理心和责任心。希波克拉底说,“不要在病人身上做得过多”,要学会明智地选择,优化治疗方案。看到一位病人已经七八十岁了,虽然有心血管病,但毫无症状,你觉得他真的需要做支架吗?一个医生走向成熟的标志,是他知道什么时候应该“喊停”——你在手术中打开胸腔,啊,似乎和预想得完全不一样,短暂时间内找不到对的答案。这个时候,你是否宁愿承认自己的失败,关上胸腔,以免造成不能挽回的后果呢?没错,医学的最高目标是“救死扶伤”。但现实是,我们只是“有时在治愈”。从小,大家笃信的是知识可以改变命运。但使用知识的地方要对,不要孤注一掷地放在疾病的最后阶段,反而应该通过研究,获得某种疾病的致病证据,写成指南来培训医生。同时,把这样的健康知识传播开来,群防群治。只有公众参与到自己的健康管理中来,才能把知识转化成行为,把知识转化成提高公众健康的力量。现在,我们的整个医疗体系是一个被动式、碎片化、断裂的医疗服务链,医院和医生的执业模式是坐堂行医,等着病人来,而且很多来的人已经是病程的中后期了,这个阶段往往更需要很大的经济投入,而且每次病情的复发,疗效都会更差。世界卫生组织曾指出,当前医学所经历的迷失,有时不在于手段,而在于目的。所以我想再强调一遍预防的重要性。近几年,我们常说医疗机会的公平性、健康权益的公平性。怎样才能真正做到公平?控烟,治污,为公众作健康宣讲……让所有公民都能享有疾病预防的环境。而在这个过程中,政府和相关机构理应承担主要的牵头作用,但这并不意味着,医生就可以免责。我自己做了几十年的健康教育。其实,真正做好健康教育是非常深的学问,你得懂科学,还得能把科学说得很通俗、有趣味、有实效,而且要处处坚守公益。年轻医生要有这样的观念,就是要为健康服务业出力,要有建设“健康4S店”的意识。什么意思呢?像对待车一样地对待公众。没有生病、没有具体需求的时候,要能实施个性化的服务,根据每个人分析他的社会行为方式,提供运动、饮食等建议,让他们少得病,晚得病;对已经患病的人群,要追踪管理,帮助他康复,并且预防复发。这样一个主动服务的“健康4S店”,还要能培养教育患者的家属,发挥他们自我管理健康的主动性和能力。对于医学,结果最重要我常常觉得,做很多事,只有懂得背后的哲学道理才能成事,医学更是如此。比如共性和个性,事物之间存在的普遍联系等,这些都是最朴素的哲学思想。你看,我们在学校读的医书都是共性的,但在实际中,老百姓来看病可都是个性的,每个人都不一样。有的人发病在胸部,有的在咽喉,有的还会跑到腹部。此外我们在门诊,病人来来往往,我们常常只能根据第一面来进行诊断。但疾病之复杂,初次印象和描述很容易片面,所以我们要经过长期的追踪,有时要长达3年、5年甚至更久以后,才能看出病情发生了哪些变化,变化的规律是什么。正因为忽视了随访和追踪,我们曾经出现过很多误诊。比如患者出现胸疼、呼吸困难,就一定是左心衰竭,或者心绞痛吗?这是有待商榷的。我想说的是,对很多学科来说,结果相对于过程更重要。而对于医学,结果很重要,但作为医生要想提高医术,必须还要重视过程。很多医生曾医治过许多病人,但全都只是量的积累,没有质的飞越,这说明他并不善于观察和联想。医学有一个很重要的特点,就是它会出现很多的综合征,即一个人症状上会有很多表现,但实际是由某一个特定疾病引起的。但是,也许碍于科技的发展,也许是一些别的因素产生了干扰,你在某个时间点就是查不出确切的病因。比如我们现在说的预激综合征,它是医学团队经过了几十年的病例追踪和调研,从开始的联想到推测再到证实,现在已经能做到对其进行无创开刀治疗了。因此,做临床医生,不要死读书,要像个侦察员一样,依靠实践,敢于联想。遇到病例,不要熟视无睹,要留下资料勤于回访,捕捉细节。从“手中无剑,心中无剑”到“手中有剑,心中有剑”最后,我想借用“华山论剑”的桥段,和大家分享一下我一路走来的感想。我记得自己刚从医学院毕业时的状态,可以用“手中无剑,心中无剑”来形容。那时候,医疗超声不会做,腔镜不会做,技术方面乏善可陈;而对科研、对创新、对医学的理解也都几乎是空白的。后来,会看病了,也掌握了很多技术;但是学术思想方面还是很弱,所以叫“手中有剑,心中无剑”。第三个阶段呢,不但技术上越来越得心应手,也有更多的时间去做学术和创新,这时是“手中有剑,心中有剑”。而最近这些年,我产生了很多对医学的反思,想我们现代医学未来该怎么发展、怎样创新;反而手上对具体的开刀、用药有了节制。所以,这可以叫“手中无剑,心中有剑”。或许到未来,我还会再进入另外一个境界,皓月当空,风平浪静,即“手中无剑,心中无剑”。但对于所有的年轻人来说,前面几个阶段能够有担当,肯努力,才能抵达最后海阔天空的境地。我祝福大家。

  • 胰腺癌其实发病率并不高,大概在恶性肿瘤中排在6~7位,但是死亡率却位居榜首,5年生存率仅为5。本病多发于中老年人,男性高于女性。 为什么胰腺癌的死亡率如此可怕呢,与胰腺癌发病隐匿,发现晚有很大关系。 胰腺体积很小,解剖位置比较深,又与胃及十二指肠、胆总管邻近。胰腺癌早期症状以反复上腹不适、胀满纳差、恶心呕吐、腹泻或便秘等为主,缺乏特异性,实验室检查也没有特异性的指标物,常规X线检查也很难发现,很容易被误诊为“胃病”。 胰腺癌有两种,一种是起于胰腺导管,一种是起于胰腺的内分泌细胞。前者五年生存率仅5,后者进展较缓,也是乔布斯所患癌症,他确诊之后生存了8年。 那胰腺癌的早期症状到底有哪些呢? 1 近期出现不能解释的腹痛 上腹疼痛是大多数胰腺癌患者的首发症状。位置多见于上腹部、脐周或右上腹,性质为绞痛,阵发性或持续性,进行性加重的钝痛,大多向腰背部放射,卧位及晚间加重,坐、立、前倾位或走动时疼痛可减轻。 这跟胰腺的位置有关,前面我们说胰腺比较深,它在胃的后面,我们第一、第二腰椎前面。所以疼痛会向腰背部放射,如果压迫可能会加剧疼痛。 2 黄疸 如果是胰头癌肿黄疸较多见而且出现较早。 3 体重突然明显下降 约90的患者都出现体重减轻,我们回顾一下另一个因为胰腺癌去世的名人,苹果公司创始人乔布斯,就可以发现这种消瘦是非常迅速而且显著的。 消瘦原因除了所有癌症都会带来的消耗,如食欲不振、焦虑、失眠之外,还有胰腺作为同时调控内分泌和外分泌的器官出现障碍导致的消化和吸收障碍。 如果出现饭量减少、没有胃口,饭后消化不好,总是想吐的话,就要高度警惕。 消化不良 如果近期出现了原因不明的消化不良,做钡餐检查了消化道一切正常的话,要马上去排查可能的胰腺问题。 脂肪泻 胰腺的外分泌部分会负责我们脂肪的消化,如果胰腺出现问题,会导致大量的脂肪类物质无法在大便中消化吸收,从大便中排出,导致大便色淡,量多,油脂状或泡沫状,常浮于水面,并且恶臭无比。 注意,如果伴有出血症状的话,大便也可能是黑色的。 4 血糖突然升高 突发糖尿病而又没有相应的高危因素时应该警惕,因为胰腺的内分泌部分就是胰岛,分泌胰岛素、胰高血糖素等调控血糖的激素。如果突然发生血糖异常,可能是胰腺出了问题。 以下这些因素都可能增加胰腺癌的发病率: 1 遗传因素 家族中1人患胰腺癌,其他人患癌几率会增至一般人群的4倍; 家族中2人患胰腺癌,其他人患癌几率会增至一般人群的12倍; 家族中3人患胰腺癌,其他人患癌几率会增至一般人群的40倍。 2 不良的饮食习惯 高脂肪、高热量、高盐以及熏烤、煎炸、腌制类食品,不仅是心脑血管的高危因素,也是胰腺癌的高危因素。 3 长期接触致癌化学物质,如β-萘胺、苯等 4 吸烟,吸烟将增加患胰腺癌的几率至一般人群的2~2.5倍 5 内分泌紊乱 这个病因可能发生在年轻人、绝经期后的女性和有自然流产史的女性身上,导致他们的发病率增高。 如果伴有以上因素,而您又满足大于40岁,突然出现了上腹部的一些非特异性的消化道症状,或患有慢性胰腺炎,或者进行过部分胃切除,或者突发糖尿病,建议您去进行胰腺癌的筛查,并规律复查体检。 有责任心地生活, 才能更自由 有问题,点我进入三甲名医专场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 皮炎是一类皮肤病的简称,是组织病理学诊断,本身只说明存在皮肤炎症,因此“皮炎”不宜在临床上单独作为疾病诊断使用,一定要有特定的修饰词,如脂溢性皮炎、手部皮炎等。 湿疹是形态学描述而非病因 湿疹的英文名称eczema源于希腊文ekzin,至今已经有几百年的历史。湿疹原意是水沸出的意思,说明本病容易流水,有渗出倾向。我国传统医学中没有湿疹一词,此类疾病多归于“风”“疮”“癣”等等,比如“绣球风”“四弯风”“奶癣”等,有30多种。我国现代医学中的“湿疹”系由英文意译而来,完全是一个描述性诊断。临床上,凡是具备了瘙痒、红斑、丘疹、水疱、脱屑、肥厚等特点,有渗出及融合倾向的皮疹,均可以拟诊为湿疹。 因此,湿疹是形态学描述性名称,而非病因学诊断,许多临床上初步诊断为湿疹的皮肤病,最后可能是接触性皮炎、食物或药物导致的皮炎,或是感染引起的皮炎、特应性皮炎或者根本不是湿疹皮炎,而可能是疥疮、真菌感染或淋巴瘤等其他貌似湿疹的皮肤病。根据笔者的一项研究,在临床表现类似湿疹而做病理检查的患者中有近1/3 是其他皮肤病。 接触性皮炎与皮炎湿疹的关联 临床上,“湿疹”与“皮炎”常常如下使用。在某种特定的皮炎没有得到明确诊断前暂时诊断为湿疹。比如接触性皮炎、特应性皮炎等特定皮炎在未能明确诊断以前多被诊断为湿疹。如果这些患者经过查找病因,发现是由接触外界某些物质引起的接触性皮炎,则应诊断为接触性皮炎。同样,最初诊断为湿疹的患者,在疾病发展过程中出现了典型的特应性皮炎特点,符合了特应性皮炎的诊断标准则应该诊断为特应性皮炎。但在特指的情况下,皮炎与湿疹可以共用,如脂溢性皮炎又称为脂溢性湿疹,特应性皮炎又称为特应性湿疹等。 在国际疾病分类ICD-10在皮炎与湿疹条目下包括的疾病中,很多是病因不甚清楚的皮炎,比如特应性皮炎,被认为是不能够治愈的一种皮炎湿疹。而接触性皮炎是能够明确病因,非常可能根治的一种皮炎。非常遗憾的是,接触性皮炎的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不仔细检查难以诊断,漏诊非常常见

  • 作者:胡大一    来源:胡大一大夫公众号导  语希波克拉底说,“不要在病人身上做得过多”,要学会明智地选择,优化治疗方案。看到一位病人已经七八十岁了,虽然有心血管病,但毫无症状,你觉得他真的需要做支架吗?一个医生走向成熟的标志,是他知道什么时候应该“喊停”。我做心血管病医生已经四十几年了。刚做医生的那些年,全年见到的心肌梗死病人可能也就四五十个,而且绝大多数是老年人。可是做了十几二十年之后,我发现手里的病人变得越来越年轻。自己的技术好了,科技发展了,但病人怎么好像越治越“糟”了呢?现在好多医生,最大的成就感是来自于用支架把病人的血管打开,挽救一个个濒临死亡的生命。我母亲说,做医生是一项需要情感投入的事业有的病人,35岁第一次放支架,放完就把所有药物都停了,没有人提醒他应该怎么做。10年过去了,他又在同样的位置出现了血栓,医生赶紧又加上支架抢救回来。如此循环,我们很多人不是在“等待发病”,就是在“等待复发”。那么,让我们再看看芬兰这个国家。芬兰有一位帕斯卡医生,也是做心血管病的。上世纪70年代,帕斯卡医生不做临床,而转去做了预防。他选择了芬兰一个心血管病发病率最高的省份做示范并推广至全国。通过改变自然和社会环境,影响并改变人们的行为方式,11年后,芬兰的冠心病死亡率下降80,总死亡率下降50。我们看到,预防,绝不是乌托邦,是可以做到的。我们做医生的成就感,不应该仅仅来自于今天抢救了多少病人,而是我能够在怎样的程度上减少公众的发病几率。我曾亲身经历了SARS(非典)。大家知道,那时一个家庭里如果有一人染病,可能所有人都会遭殃。不仅如此,他有没有到过其他城市,接触过什么人,可能都特别关键。所以,疾病不单单是某个病灶、病毒的问题,还是个社会问题。你可能会说这是个个例,那么我们今天运动减少、城市污染、生活压力、垃圾食品……是不是都和心脏病、糖尿病甚至癌症相关呢?而且发病机制更是复杂。我母亲(注:2013感动中国十大年度人物、著名医生胡佩兰)曾经说过,做医生是一项需要情感投入的行业。什么意思呢?治病要看病情,还要看心情,要和他唠唠家常,他的什么事都要知道一点,久而久之,病人就变成了朋友。我建议年轻的医生都要学一点心理学,一方面有助于交流;另一方面,心理症状有的时候会表现在躯体上。医学最核心的有三个问题现在医学的提法很多,循证医学、精准医学、转化医学……但我觉得这个行业最核心的有三个问题,第一个是价值体系,第二是医学的目的,第三是社会责任感。一名医生对某个决策的价值判断来自于他对病人的同理心和责任心。希波克拉底说,“不要在病人身上做得过多”,要学会明智地选择,优化治疗方案。看到一位病人已经七八十岁了,虽然有心血管病,但毫无症状,你觉得他真的需要做支架吗?一个医生走向成熟的标志,是他知道什么时候应该“喊停”——你在手术中打开胸腔,啊,似乎和预想得完全不一样,短暂时间内找不到对的答案。这个时候,你是否宁愿承认自己的失败,关上胸腔,以免造成不能挽回的后果呢?没错,医学的最高目标是“救死扶伤”。但现实是,我们只是“有时在治愈”。从小,大家笃信的是知识可以改变命运。但使用知识的地方要对,不要孤注一掷地放在疾病的最后阶段,反而应该通过研究,获得某种疾病的致病证据,写成指南来培训医生。同时,把这样的健康知识传播开来,群防群治。只有公众参与到自己的健康管理中来,才能把知识转化成行为,把知识转化成提高公众健康的力量。现在,我们的整个医疗体系是一个被动式、碎片化、断裂的医疗服务链,医院和医生的执业模式是坐堂行医,等着病人来,而且很多来的人已经是病程的中后期了,这个阶段往往更需要很大的经济投入,而且每次病情的复发,疗效都会更差。世界卫生组织曾指出,当前医学所经历的迷失,有时不在于手段,而在于目的。所以我想再强调一遍预防的重要性。近几年,我们常说医疗机会的公平性、健康权益的公平性。怎样才能真正做到公平?控烟,治污,为公众作健康宣讲……让所有公民都能享有疾病预防的环境。而在这个过程中,政府和相关机构理应承担主要的牵头作用,但这并不意味着,医生就可以免责。我自己做了几十年的健康教育。其实,真正做好健康教育是非常深的学问,你得懂科学,还得能把科学说得很通俗、有趣味、有实效,而且要处处坚守公益。年轻医生要有这样的观念,就是要为健康服务业出力,要有建设“健康4S店”的意识。什么意思呢?像对待车一样地对待公众。没有生病、没有具体需求的时候,要能实施个性化的服务,根据每个人分析他的社会行为方式,提供运动、饮食等建议,让他们少得病,晚得病;对已经患病的人群,要追踪管理,帮助他康复,并且预防复发。这样一个主动服务的“健康4S店”,还要能培养教育患者的家属,发挥他们自我管理健康的主动性和能力。对于医学,结果最重要我常常觉得,做很多事,只有懂得背后的哲学道理才能成事,医学更是如此。比如共性和个性,事物之间存在的普遍联系等,这些都是最朴素的哲学思想。你看,我们在学校读的医书都是共性的,但在实际中,老百姓来看病可都是个性的,每个人都不一样。有的人发病在胸部,有的在咽喉,有的还会跑到腹部。此外我们在门诊,病人来来往往,我们常常只能根据第一面来进行诊断。但疾病之复杂,初次印象和描述很容易片面,所以我们要经过长期的追踪,有时要长达3年、5年甚至更久以后,才能看出病情发生了哪些变化,变化的规律是什么。正因为忽视了随访和追踪,我们曾经出现过很多误诊。比如患者出现胸疼、呼吸困难,就一定是左心衰竭,或者心绞痛吗?这是有待商榷的。我想说的是,对很多学科来说,结果相对于过程更重要。而对于医学,结果很重要,但作为医生要想提高医术,必须还要重视过程。很多医生曾医治过许多病人,但全都只是量的积累,没有质的飞越,这说明他并不善于观察和联想。医学有一个很重要的特点,就是它会出现很多的综合征,即一个人症状上会有很多表现,但实际是由某一个特定疾病引起的。但是,也许碍于科技的发展,也许是一些别的因素产生了干扰,你在某个时间点就是查不出确切的病因。比如我们现在说的预激综合征,它是医学团队经过了几十年的病例追踪和调研,从开始的联想到推测再到证实,现在已经能做到对其进行无创开刀治疗了。因此,做临床医生,不要死读书,要像个侦察员一样,依靠实践,敢于联想。遇到病例,不要熟视无睹,要留下资料勤于回访,捕捉细节。从“手中无剑,心中无剑”到“手中有剑,心中有剑”最后,我想借用“华山论剑”的桥段,和大家分享一下我一路走来的感想。我记得自己刚从医学院毕业时的状态,可以用“手中无剑,心中无剑”来形容。那时候,医疗超声不会做,腔镜不会做,技术方面乏善可陈;而对科研、对创新、对医学的理解也都几乎是空白的。后来,会看病了,也掌握了很多技术;但是学术思想方面还是很弱,所以叫“手中有剑,心中无剑”。第三个阶段呢,不但技术上越来越得心应手,也有更多的时间去做学术和创新,这时是“手中有剑,心中有剑”。而最近这些年,我产生了很多对医学的反思,想我们现代医学未来该怎么发展、怎样创新;反而手上对具体的开刀、用药有了节制。所以,这可以叫“手中无剑,心中有剑”。或许到未来,我还会再进入另外一个境界,皓月当空,风平浪静,即“手中无剑,心中无剑”。但对于所有的年轻人来说,前面几个阶段能够有担当,肯努力,才能抵达最后海阔天空的境地。我祝福大家。

  • 胰腺癌其实发病率并不高,大概在恶性肿瘤中排在6~7位,但是死亡率却位居榜首,5年生存率仅为5。本病多发于中老年人,男性高于女性。 为什么胰腺癌的死亡率如此可怕呢,与胰腺癌发病隐匿,发现晚有很大关系。 胰腺体积很小,解剖位置比较深,又与胃及十二指肠、胆总管邻近。胰腺癌早期症状以反复上腹不适、胀满纳差、恶心呕吐、腹泻或便秘等为主,缺乏特异性,实验室检查也没有特异性的指标物,常规X线检查也很难发现,很容易被误诊为“胃病”。 胰腺癌有两种,一种是起于胰腺导管,一种是起于胰腺的内分泌细胞。前者五年生存率仅5,后者进展较缓,也是乔布斯所患癌症,他确诊之后生存了8年。 那胰腺癌的早期症状到底有哪些呢? 1 近期出现不能解释的腹痛 上腹疼痛是大多数胰腺癌患者的首发症状。位置多见于上腹部、脐周或右上腹,性质为绞痛,阵发性或持续性,进行性加重的钝痛,大多向腰背部放射,卧位及晚间加重,坐、立、前倾位或走动时疼痛可减轻。 这跟胰腺的位置有关,前面我们说胰腺比较深,它在胃的后面,我们第一、第二腰椎前面。所以疼痛会向腰背部放射,如果压迫可能会加剧疼痛。 2 黄疸 如果是胰头癌肿黄疸较多见而且出现较早。 3 体重突然明显下降 约90的患者都出现体重减轻,我们回顾一下另一个因为胰腺癌去世的名人,苹果公司创始人乔布斯,就可以发现这种消瘦是非常迅速而且显著的。 消瘦原因除了所有癌症都会带来的消耗,如食欲不振、焦虑、失眠之外,还有胰腺作为同时调控内分泌和外分泌的器官出现障碍导致的消化和吸收障碍。 如果出现饭量减少、没有胃口,饭后消化不好,总是想吐的话,就要高度警惕。 消化不良 如果近期出现了原因不明的消化不良,做钡餐检查了消化道一切正常的话,要马上去排查可能的胰腺问题。 脂肪泻 胰腺的外分泌部分会负责我们脂肪的消化,如果胰腺出现问题,会导致大量的脂肪类物质无法在大便中消化吸收,从大便中排出,导致大便色淡,量多,油脂状或泡沫状,常浮于水面,并且恶臭无比。 注意,如果伴有出血症状的话,大便也可能是黑色的。 4 血糖突然升高 突发糖尿病而又没有相应的高危因素时应该警惕,因为胰腺的内分泌部分就是胰岛,分泌胰岛素、胰高血糖素等调控血糖的激素。如果突然发生血糖异常,可能是胰腺出了问题。 以下这些因素都可能增加胰腺癌的发病率: 1 遗传因素 家族中1人患胰腺癌,其他人患癌几率会增至一般人群的4倍; 家族中2人患胰腺癌,其他人患癌几率会增至一般人群的12倍; 家族中3人患胰腺癌,其他人患癌几率会增至一般人群的40倍。 2 不良的饮食习惯 高脂肪、高热量、高盐以及熏烤、煎炸、腌制类食品,不仅是心脑血管的高危因素,也是胰腺癌的高危因素。 3 长期接触致癌化学物质,如β-萘胺、苯等 4 吸烟,吸烟将增加患胰腺癌的几率至一般人群的2~2.5倍 5 内分泌紊乱 这个病因可能发生在年轻人、绝经期后的女性和有自然流产史的女性身上,导致他们的发病率增高。 如果伴有以上因素,而您又满足大于40岁,突然出现了上腹部的一些非特异性的消化道症状,或患有慢性胰腺炎,或者进行过部分胃切除,或者突发糖尿病,建议您去进行胰腺癌的筛查,并规律复查体检。 有责任心地生活, 才能更自由 有问题,点我进入三甲名医专场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 皮炎是一类皮肤病的简称,是组织病理学诊断,本身只说明存在皮肤炎症,因此“皮炎”不宜在临床上单独作为疾病诊断使用,一定要有特定的修饰词,如脂溢性皮炎、手部皮炎等。 湿疹是形态学描述而非病因 湿疹的英文名称eczema源于希腊文ekzin,至今已经有几百年的历史。湿疹原意是水沸出的意思,说明本病容易流水,有渗出倾向。我国传统医学中没有湿疹一词,此类疾病多归于“风”“疮”“癣”等等,比如“绣球风”“四弯风”“奶癣”等,有30多种。我国现代医学中的“湿疹”系由英文意译而来,完全是一个描述性诊断。临床上,凡是具备了瘙痒、红斑、丘疹、水疱、脱屑、肥厚等特点,有渗出及融合倾向的皮疹,均可以拟诊为湿疹。 因此,湿疹是形态学描述性名称,而非病因学诊断,许多临床上初步诊断为湿疹的皮肤病,最后可能是接触性皮炎、食物或药物导致的皮炎,或是感染引起的皮炎、特应性皮炎或者根本不是湿疹皮炎,而可能是疥疮、真菌感染或淋巴瘤等其他貌似湿疹的皮肤病。根据笔者的一项研究,在临床表现类似湿疹而做病理检查的患者中有近1/3 是其他皮肤病。 接触性皮炎与皮炎湿疹的关联 临床上,“湿疹”与“皮炎”常常如下使用。在某种特定的皮炎没有得到明确诊断前暂时诊断为湿疹。比如接触性皮炎、特应性皮炎等特定皮炎在未能明确诊断以前多被诊断为湿疹。如果这些患者经过查找病因,发现是由接触外界某些物质引起的接触性皮炎,则应诊断为接触性皮炎。同样,最初诊断为湿疹的患者,在疾病发展过程中出现了典型的特应性皮炎特点,符合了特应性皮炎的诊断标准则应该诊断为特应性皮炎。但在特指的情况下,皮炎与湿疹可以共用,如脂溢性皮炎又称为脂溢性湿疹,特应性皮炎又称为特应性湿疹等。 在国际疾病分类ICD-10在皮炎与湿疹条目下包括的疾病中,很多是病因不甚清楚的皮炎,比如特应性皮炎,被认为是不能够治愈的一种皮炎湿疹。而接触性皮炎是能够明确病因,非常可能根治的一种皮炎。非常遗憾的是,接触性皮炎的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不仔细检查难以诊断,漏诊非常常见

  • “重度”脂肪肝吓坏了多少人,医生说:真没必要 最常见的体检套餐中往往包含有腹部超声,随之出具的报告就可能出现“脂肪肝”的诊断,往往前面还有一些表示严重程度的形容词,如“轻度”,“中度”,“重度”。 近日,在美国执业的华裔医师@罗祎明医生痛斥这种做法,称之为“不靠谱”,并认为“超声报告上所谓的脂肪肝程度完完全全无法用于代表脂肪肝的严重程度,给患者或医生带来了极大的误导”。 让我们来看看他说的有没有道理吧。  -1-脂肪肝的养成▼肝脏是人体的营养中转站,吃下去的食物被消化吸收后顺着血管到达肝脏,经过肝细胞的处理,转变为其他器官能够利用的物质,再输送到全身。若吸收的脂肪超过了肝脏的处理能力,便会沉积在肝细胞内。 绝大多数脂肪肝只是良性的脂肪堆积,只有少数患者会有脂肪肝肝炎,这部分患者的脂肪堆积的细胞招来了自身免疫系统的攻击,引发炎症,造成肝脏纤维化,最终走上肝硬化这条不归路。根据目前统计的数据,脂肪性肝炎患者 15 年内肝硬化发生率高达 15~25。 “是否有炎症,需要高度专业的判断。将这部分情况不是特别良性的患者区分出来是一个至关重要也是对专业要求非常高的事情。@罗祎明医生除了影响肝脏自身的功能外,脂肪肝不仅损害肝脏,还常常伴随代谢综合征、2 型糖尿病和冠心病的发病率显著增高。如果仅从这个角度提示体检人群,发生脂肪肝了,要注意生活方式了,也是一件有收益的事情。 但由于这个疾病越来越普及,很多生意人打起了它的主意,在电视上、网上卖一些茶啊保健品啊,号称能防治脂肪肝;一些医疗机构也拿着“重度脂肪肝”的诊断去开药,让患者定期复查复诊,打着慢病管理的旗号,让患者往往花了很多钱,却糊里糊涂。 人们的误解除了担惊受怕、花冤枉钱之外,还可能造成病情延误。因为即使是轻度的脂肪沉积,也可能存在炎症,那么其实也是非常需要注意和干预的,如果看到轻度就放松了警惕,将造成严重后果。 -2-真正重要的脂肪肝指标▼ 就像罗医生说的那样,超声报告中所谓的“轻度”、“重度”只是超声对于脂肪堆积程度的一个判断,并非病情描述,也不反映人们实际需要的干预措施,可以说这个轻度重度的描述与真正的严重程度毫无意义,真正的严重程度应该结合临床症状和其他检查结果加以判断。 根据我国指南,查出脂肪肝后,真正需要评估的是定量肝脂肪变、纤维化程度,有无代谢和心血管危险因素及并发症、有无肝脏炎症损伤以及是否合并其他原因的肝病,应在有经验的专科医生指导下进行。 相应地,我们真正需要关注的控制指标包括体重指数(BMI = 体重/身高的平方),腰围,血压,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血糖等等,这些指标的糟糕才应该引起我们的重视。 这也是对于真正中、重度脂肪肝患者,医生会根据具体情况开一些药预防糖脂代谢紊乱和动脉硬化,甚至需要手术减肥。 所以我们不能被超声报告写的“轻度”“重度”迷惑,它不能真正反映肝脏健康情况。 -3-真正需要警惕的肝脏杀手▼ (1) 警惕饮酒超量。男性每天饮用40度以下的白酒75g就算超标(女性每天50g),就会对肝脏造成损伤。 (2) 警惕化学产品,包括皮肤可能接触的农药等,包括化学药品和中草药。特别强调中草药并不是纯天然无毒副作用的,有医院发布数据,中草药导致的药物性肝损伤占所有的药物性肝损伤的20。 (3) 肝病早预防,肝癌高危人群遵医嘱筛查肝癌。该打疫苗的打疫苗,注意个人卫生和性生活卫生。 (4) 警惕长期缺乏锻炼,饮食不健康。-4-脂肪肝治疗:平台认证,精选好评医生▼https://m.healthjd.com/s/doctorList/1?querySentence=E88482E882AAE8829D

  • 前段时间,有一位67岁的女士在家人的陪伴下,过来找我看片子,她几个月前参加了一次体检,发现了肺部有一处片状阴影,当时接诊的医生和放射科的报告都考虑首先考虑是肺感染,也给她进行了抗炎治疗,抗炎之后再复查CT,这片影子和之前没有什么变化。 我仔细阅读她带过来的片子,这处病灶位于左肺上叶,是一处混合磨玻璃影像,抗炎后没有变化,高度怀疑是肺癌,我动员她做手术,把这处病灶切掉。她在我这里办理了住院,我给她做了微创手术,最终的病理显示是浸润性的肺腺癌。 有些肺癌会伪装成肺感染的样子,如果大家不在意,觉得就是一片感染,不再复查,几年之后就有可能发展到比较晚。因此,如果大家胸部CT报告里面出现了局限性的炎症,也要定期的复查,最好找经验丰富的肺外科医生看看片子,听听他们专业的意见,不要把病耽误了。

展开更多

快速问医生

输入你想提问的内容
提交

扫码关注医生

关注杨坤医生,方便随时提问

杨坤
杨坤
主治医师

已认证

内江市第一人民医院 整形外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