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1月,英国胃肠病学会发布了更新版的Barrett食管诊断及处理指南(以下简称新指南),对2005年版指南进行了修订。新指南基于2012年12月前已发表的所有相关英文文献,旨在解决Barrett食管领域的争议问题,包括定义、筛查、诊断、监测、异型增生的病理分级、异型增生的处理,以及早期肿瘤的治疗适应证等。
新指南中,Barrett食管的定义被修改为:内镜下食管远端Z线的任何部分上移,且高于GOJ≥1cm,活组织检查证实有柱状上皮的化生。相比之下,旧指南的定义要求上移长度≥3cm。
对于不伴异型增生的Barrett食管患者,新指南延长了内镜监测的时间间隔,并根据病变长度和是否伴有肠上皮化生进行了细分。例如,对于病变长度<75px且伴有肠上皮化生的患者,建议每3-5年行1次内镜检查;对于病变长度≥75px的患者,建议每2-3年行1次内镜检查。
新指南还强调了家族史在Barrett食管癌变风险评估中的重要性,并将高风险年龄从45岁提高到50岁。同时,新指南肯定了p53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在异型增生诊断中的重要性,并推荐使用高分辨率内镜和染色内镜等新技术进行监测和诊断。
对于高度异型增生患者,新指南将内镜治疗作为首选治疗方法,而非手术治疗。内镜治疗包括内镜下射频消融术和内镜下切除术等,适用于伴有高度异型增生或早期食管腺癌的患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