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物性肝病是一种常见的肝脏疾病,其临床表现、生化检查和病理改变与病毒性肝炎相似。
许多药物可以引起非特异性肝炎,临床症状轻微或缺如,仅有血清转氨酶的增高。停药后,病情可完全缓解,病理上不遗留任何持久性病变。例如,异烟肼引起的肝炎,停药后病情即可缓解。
急性药物性肝炎在黄疸出现前1~2天有乏力、食欲不振、尿色深、肝肿大并有压痛等症状。病程中无发热。轻症者可无黄疸,严重者可出现暴发性肝衰竭,并发肝性脑病而死亡。据资料统计,约20%的暴发性肝衰竭是由药物引起的,药物性肝衰竭的死亡率达10%~50%。慢性活动性药物性肝炎起病隐匿,有乏力、食欲不振、肝脾肿大等症状。部分病人可有肝外表现,如关节炎、皮肤粘膜病变、闭经等。血清转氨酶、胆红素增高,凝血酶原活动度降低,γ球蛋白增高,抗核抗体、平滑肌抗体、Coomb's试验阳性,可找到LE细胞。严重者可出现亚急性肝坏死的表现,如黄疸进行性加深,症状加重,肝脏缩小、出血倾向、腹水、肝性脑病和肝肾综合征等。部分病可发展为肝硬化,表现为门脉高压症、腹水等。
药物性脂肪肝轻者仅表现为无症状的血清转氨酶增高。慢性脂肪肝(如门冬酰胺酶所致)可表现为肝肿大、血清转氨酶、胆红素和碱性磷酸酶轻至中度增高,白蛋白下降,凝血酶原活动度下降。部分药物可引起酒精样肝硬化。急性脂肪肝主要见于大剂量静脉滴注四环素的妊娠妇女。临床表现为脂肪肝,肾功能损害和胰腺炎。一般连续用药3~5天以上出现厌食、恶心、呕吐、上腹痛、肝肿大和中度到探度的黄疸。凝血酶原活动度明显下降,偶有血糖过低,血尿素氮增高。病死率高达75%。
药物性淤胆肝与其它原因所致者相似,起病隐匿,有黄疸、皮肤瘙痒、粪色变浅等症状。血清转氨酶仅轻度增高,直接胆红素、碱性磷酸酶、胆固醇、γ-GT可增高。临床上常见两种类型:胆淤型,以甲基睾丸酮最常见,黄疸一般在用药后3~4个月内出现,口服避孕药一般在给药后1~2个月内出现,黄疸轻,停药后很快消失;胆淤伴炎症型,以氯丙嗪为代表,黄疸发生率约1%,与剂量无关,常伴有变态反应的表现。少数病人迁延不愈呈慢性淤胆型肝炎,其中部分可发展为胆汁性肝硬化。表现为黄疸渐进,持续数周至1年以上,伴严重瘙痒、皮肤黄疣、肝脾肿大、大便色浅、出血倾向和吸收不良综合征等。与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相似,但黄疸出现较早。
以过敏反应表现为主的药物性肝病,常有发热、皮疹、浅表淋巴结肿大、嗜酸性粒细胞增加及其它过敏反应的表现,如心肌炎、间质性肾炎等,肝实质损害轻或缺如,停药后病情易恢复,再次用药时复发。部分病人可出现肝脏嗜酸性肉芽肿,起病隐匿,仅在肝活检、剖腹或尸检时发现。
文章 北京东城区中医内科:互联网医院线上问诊,中医专家为您解疑答惑
中医养生之道
文章 传统藏药阿拉坦五味丸:揭秘其成分与功效
健康百科
文章 黄柏胶囊:传统中药的现代应用与注意事项
健康饮食指南
文章 中医智慧:护肝宁片如何助力肝脏健康
绿色医疗倡导者
文章 探寻垂盆草片:传统中药在现代生活中的应用与价值
医疗趋势观察站
25岁女性面黄、掉发、记忆力下降,询问是否可以使用某维生素补充剂并如何调整生活习惯。
就诊科室:中医内科
总交流次数:1
患者总胆红素32,询问茵栀黄口服液的使用情况和注意事项。
就诊科室:中医内科
总交流次数:31
宝宝鼻尖发黄,吃亲舒一段奶粉4个月,蛋白过敏,是否需要换三段奶粉?
就诊科室:小儿呼吸科
总交流次数:59
冯海桃
副主任医师
天脊医院
宝宝3周大,黄疸未消退,出现腹泻和哭闹不止的症状,家长担心黄疸影响大脑发育并询问如何选择益生菌制剂。
就诊科室:中医内科
总交流次数:23
47岁女性患者面部出现暗黄、痣、斑和扁平疣,询问是否可以用药治疗?
就诊科室:中医内科
总交流次数:2
裴书飞
副主任医师
消化内科
南阳市中心医院
兰永廷
主任医师
消化内科
淄博市中心医院
郭予斌
主治医师
消化内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