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京东健康

福建省厦门市加强医疗器械监管

福建省厦门市加强医疗器械监管

福建省厦门市作为东南沿海重要的经济和医疗中心,一直以来都非常重视医疗器械的监管工作。近年来,厦门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在医疗器械监管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为保障人民群众的健康安全做出了积极贡献。

一、严格医疗器械产品注册管理

厦门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对医疗器械产品注册进行了严格的审查和监管,确保所有上市医疗器械的产品质量和安全。通过对29个一类医疗器械注册产品进行清查核实,未发现任何弄虚作假行为,规范了10个注册产品的名称、规格型号及产品说明书,杜绝了非医疗器械产品纳入医疗器械管理,进一步规范了医疗器械产品注册工作。

二、开展专项检查,确保医疗器械安全

针对西安西京人工心肺体外循环管道事件,厦门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对全市46家经营该产品企业进行了摸底调查及监督检查,督促经营企业开展自查自纠并上报自查报告,未发现非法产品和不良事件,确保了医疗器械的安全使用。

三、加强日常监管,规范企业行为

厦门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对56家生产企业和60家经营企业进行了监督检查,责令23家次生产行为和35家次经营行为不规范的企业限期整改,督促56家生产企业和224家进行了自查自纠,建立了动态监管档案,摸清了全市49家高风险医疗器械经营企业的基本情况,提高了企业的质量管理意识,规范了企业行为。

四、加大打击违法行为的力度

厦门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制订了涉嫌医疗器械案件移送单,并将日常检查中发现的1家无证经营、6家擅自变更经营地址和1个广告违法行为移送稽查处,严厉打击医疗器械违法行为。

五、探索有效监管机制,推动信息化建设

为了强化动态监管和跟踪监管,厦门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创新日常监管机制、加快信息化建设,在进一步完善《医疗器械经营企业管理系统》软件功能的基础上,大力推动医疗器械经营企业规范化管理,并在45家医疗器械经营企业试运行,为确保今年在全市推广经营高风险医疗器械产品企业使用管理软件打下了基础。

六、推行GMP,提升企业质量管理水平

厦门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将整顿规范医疗器械生产企业管理与推动医疗器械GMP检查相结合,督促企业加大硬软件的建设,帮助企业建立规范有效的质量管理体系,不断提高企业的自身素质,推动医疗器械行业整体发展。

京东健康出品,未经授权,不得二次转载。授权及合作事宜请联系jdh-hezuo@jd.com
本站内容仅供医学知识科普使用,任何关于疾病、用药建议都不能替代执业医师当面诊断,请谨慎参阅。
相关文章

文章 打新冠疫苗时护士操作不当,会不会感染艾滋病?

那天,阳光明媚,我却心情沉重。我,一个健康的人,怎么就突然成了疫苗注射的受害者呢? 事情是这样的,我前一天在学校里接种了新冠疫苗。护士操作时,不小心把装有疫苗的药瓶掉进了装有医疗废物的垃圾桶里。然后,她竟然又捡起来给我打针!我当时就懵了,这操作,靠谱吗? 我回到家,越想越觉得不安。艾滋病,这个可怕的名词,在我脑海中挥之不去。我上网查了查,发现这种情况确实存在感染风险。我焦虑得一夜没睡好,第二天一大早就去了京东互联网医院。 医生是个和蔼的中年人,他听了我的描述后,安慰我说:“盖子是密封的,是经过严格消毒处理过的。你也不要太紧张,多饮水,多休息。” 我问他:“那,有没有感染的可能性?”医生沉思了一会儿,说:“那倒也不一定。不过,你放心,我们会密切观察你的身体状况。” 接下来的几天,我每天都按时去京东互联网医院检查。医生和护士都很关心我,每次看到我,都会微笑着问我:“感觉怎么样?” 那天,我忍不住问医生:“您觉得,我会有事吗?”医生看着我,微笑着说:“放心吧,你这么年轻,身体又好,不会有事的。” 那一刻,我突然觉得,自己好像找到了依靠。我开始积极配合治疗,每天按时吃药,按时复查。 终于,在经过一段时间的治疗后,我的身体状况恢复了正常。我长舒了一口气,感谢京东互联网医院,感谢那些关心我的医生和护士。 现在,我已经完全康复了。每当我想起那段经历,我都会感慨万分。我想,这就是生活吧,总会有一些意想不到的事情发生。但只要我们保持乐观的心态,勇敢面对,就一定能够战胜一切。 想问问大家,有没有出现过类似的情况呢?如果有的话,你们又是怎么应对的呢?

生命之光传递者

46 人阅读
查看详情

文章 在线问诊中的二次感染问题:如何预防和管理

二次感染:在线问诊中的一个重要问题 在当前的医疗环境中,二次感染是一个日益严重的问题。随着互联网医院和线上问诊的兴起,许多人开始关注这些平台是否会增加二次感染的风险。二次感染是指在一次感染后,患者又被同一种或不同种的病原体感染。这种情况可能会导致更严重的健康问题,甚至是死亡。 首先,我们需要明确的是,互联网医院和线上问诊本身并不会直接导致二次感染。这些平台主要是通过视频、语音或文字等方式为患者提供远程医疗服务。然而,在使用这些服务时,仍然需要注意一些关键点,以避免可能的二次感染。 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 无论是在线还是线下,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是预防二次感染的基础。患者应该经常洗手,尤其是在接触可能被污染的物品或表面后。同时,避免触摸眼睛、鼻子和嘴巴等易感染部位也非常重要。 正确使用医疗设备和工具 如果需要使用医疗设备或工具(如血压计、血糖仪等)进行自我监测,患者应该确保这些设备和工具是干净的,并且按照说明书正确使用。对于一些可以重复使用的设备,应该在每次使用前进行消毒。 遵循医生的建议和处方 在线问诊的患者应该严格遵循医生的建议和处方。不要随意更改药物的剂量或使用方法,也不要在未经医生同意的情况下停止使用药物。这些行为可能会增加二次感染的风险。 及时报告症状变化 如果患者在使用在线医疗服务期间出现了新的或加重的症状,应该立即向医生报告。及时的沟通可以帮助医生更好地评估病情并采取适当的措施,以防止二次感染的发生。 总的来说,互联网医院和线上问诊可以为患者提供便利和高效的医疗服务,但同时也需要患者自身的努力来预防二次感染。通过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正确使用医疗设备和工具、遵循医生的建议和处方以及及时报告症状变化,患者可以有效地降低二次感染的风险。

健康百科

66 人阅读
查看详情

文章 河北邢台不法医疗机构派医托 专到正规医院拉客

河北邢台不法医疗机构派医托现象揭秘 近年来,随着医疗市场的不断扩大,一些不法医疗机构为了谋取非法利益,采取各种手段欺骗患者。其中,派医托到正规医院门口拉客的现象在河北邢台尤为严重。 医托通常利用患者求医心切的心理,编造各种感人的病愈故事,声称自己就是通过这些方法治好的。他们往往以低价或免费治疗为诱饵,诱使患者前往他们推荐的非法医疗机构或非法行医者那里就诊。 这种恶劣的行为不仅严重扰乱了医疗市场的秩序,还让患者承受了巨大的经济损失和健康风险。为了提高患者的就医安全,有关部门和正规医疗机构都在积极采取措施打击医托,规范医疗市场。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医托行骗手段: 编造病愈故事:医托们往往会编造各种感人的病愈故事,以此吸引患者的注意力。 低价或免费治疗:医托们以低价或免费治疗为诱饵,诱使患者前往他们推荐的医疗机构。 谎称专家号已满:医托们会以专家号已满为由,诱使患者前往他们推荐的非法医疗机构。 虚假宣传:医托们会通过虚假宣传手段,夸大医疗机构或非法行医者的实力。 隐瞒真相:医托们会隐瞒医疗机构或非法行医者的真实情况,让患者误入歧途。 面对如此猖獗的医托,患者们应该提高警惕,避免上当受骗。在就医时,一定要选择正规的医疗机构,不要轻信他人的推荐。同时,患者们也可以通过以下途径举报医托: 拨打当地卫生监督所电话进行举报。 向当地公安机关报案。 通过媒体曝光。 只有全社会共同努力,才能有效打击医托,还医疗市场一片晴朗的天空。

远程医疗新视界

105 人阅读
查看详情

文章 黑美容机构暴利美容针乱象

在追求美丽的道路上,许多人选择了注射美容针来改善容貌。然而,近年来,一些非法美容机构利用暴利销售假冒伪劣的美容针剂,给消费者带来了极大的安全隐患。本文将为您揭示美容针乱象背后的真相,并为您提供正确的美容针注射知识。 首先,让我们了解一下美容针。美容针是一种注射到皮肤下,用以改善皱纹、提升面部轮廓等的美容方法。然而,由于美容针剂的质量参差不齐,一些非法美容机构为了追求利润,使用假冒伪劣的美容针剂,给消费者带来了极大的风险。 据央视报道,一家名为“蔓姿国际抗衰老会所”的非法美容机构,其网站上宣称拥有美容大赛裁判、国际美雕专家等头衔。然而,会所老板承认,他们销售的美容针剂价格高昂,且利润可观。更令人担忧的是,这些针剂竟然是“三无产品”,即无生产日期、无生产厂家、无生产批号,存在极大的安全隐患。 那么,如何避免成为美容针乱象的受害者呢?首先,选择正规的美容机构非常重要。正规的美容机构拥有合法的营业执照和医疗许可证,其使用的针剂也是经过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批准的正规产品。其次,在注射前,要充分了解美容针的成分、作用和可能出现的副作用。最后,注射后要密切观察自身情况,如出现不适要及时就医。 此外,我国政府也在加大对非法美容机构的打击力度。近年来,多地公安和卫生监督部门联合开展专项执法行动,查处了一批非法美容机构,为消费者维权提供了有力支持。 总之,美容针虽然可以改善容貌,但消费者在选择美容机构时一定要谨慎,避免成为美容针乱象的受害者。

医疗新知速递

110 人阅读
查看详情

文章 进口医疗器械市场攀升 国产医疗器械为何没有“话语权”

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发展,医疗器械在疾病诊断和治疗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然而,尽管进口医疗器械产品在中国市场逐年增多,国产医疗器械却未能占据应有的“话语权”。 许多医院在选择医疗器械时,更倾向于采购进口产品。正如北京朝阳区某三甲医院一位医生所言:“进口的医疗器械在技术方面和清晰度上都要比国内的好。” 从2012年的数据来看,我国医疗器械进口额为124.72亿美元,同比增长14.56%。其中,31个品种进口额达到亿元规模,主要涉及通用诊疗设备、彩色超声波诊断仪、康复用具、X线断层检查仪、内镜、医用导管、核磁共振成像装置等高附加值产品。 然而,我国医疗器械市场普遍存在高端品牌稀缺的问题。在高端医疗器械市场中,国外企业几乎全面占据。国产医疗器械主要以中低端为主,市场增量有限。 中投顾问医药行业研究员张祥光指出,我国医疗器械采购招标政策执行不严,许多单位明文规定只采购进口产品。此外,国内医疗器械使用寿命和产品质量与国外企业存在差距,导致医院更倾向于采购进口产品。 中研普华医疗设备行业研究员许玲妮认为,进口医疗器械工艺精细,质量优良,在监测、治疗等方面具有优势。而我国医疗器械科研技术尚未达到国际化水平,严重阻碍了我国医疗器械产业的发展。 值得注意的是,过度依赖进口医疗器械也导致患者检查等费用不断攀升。近年来,进口医疗器械设备出现故障等质量问题的事件也屡见不鲜。 针对国产医疗器械“长不大”的问题,张祥光认为,医院对国产医疗器械的不信任、技术沉淀不足、利益驱动等因素都是原因。他建议狠抓质量管理体系,提高产品性能,加强研发,缩小与国际水平的差距。 许玲妮则建议加大本土品牌宣传,提高消费者对国产品牌的信赖度。

健康管理专家

116 人阅读
查看详情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