抽动障碍是起病于儿童期,以抽动为主要临床表现的神经精神疾病。其发病是遗传、生物、心理和环境等因素相互作用的综合结果,确切病因和发病机制不清,中枢神经递质失衡,纹状体多巴胺活动过度或突触后多巴胺受体超敏感为其发病机制的关键环节。抽动症的发病近年有增多趋势,其临床表现多样,共患病复杂。
一、临床特征
- 一般特征:起病年龄 2~21 岁,以 5~10 岁最多见。病情通常在 10 一 12 岁最严重;男性明显多于女性,男女之比为 3—5: 1。
- 抽动:为一种不自主、无目的、快速、刻板的肌肉收缩。抽动的表现复杂多样。其中运动性抽动是指头面部、颈肩、躯干及四肢肌肉不自主、突发、快速收缩运动;发声性抽动实际上是口鼻、咽喉及呼吸肌群的收缩,通过鼻、口腔和咽喉的气流而发声。运动性抽动或发声性抽动可进一步分为简单和复杂两类,有时二者不易分清。与其他运动障碍不同,抽动是在运动功能正常的情况下发生,且非持久性存在。
- 病初抽动症状通常从面部开始,逐渐发展到头、颈、肩部肌肉,而后波及躯干及上、下肢。抽动形式也可以从一种形式转变为另一种形式,不断有新的抽动形式出现。抽动频度和强度在病程中呈现明显的波动性,新的抽动症状可以取代旧的抽动症状,或叠加在旧的抽动症状之上。病程较长的患儿,有时在出现抽动或发声后,迅速做一另外动作企图掩饰,使得临床表现更加复杂。抽动症状常常时好时坏,可暂时或长期自然缓解,也可因某些诱因而加重或减轻。常见加重抽动的因素包括紧张、焦虑、生气、惊吓、兴奋、疲劳、伴发感染、被人提醒等。常见减轻抽动的因素包括注意力集中、放松、情绪稳定等旧 1。40%~55%的患儿于运动性抽动或发声性抽动之前有身体局部不适感,称为感觉性抽动,被认为是先兆症状(前驱症状),年长儿尤为多见,包括压迫感、痒感、痛感、热感、冷感或其他异样感。运动性抽动或发声性抽动很可能与对局部不适感的缓解相关。
- 共患病:大约半数患儿共患一种或多种心理行为障碍,包括注意缺陷多动障碍、学习困难、强迫障碍、睡眠障碍、情绪障碍、自伤行为、品行障碍、暴怒发作等。其中共患注意缺陷多动障碍最常见,其次是强迫障碍。共患病的发生存在性别差异,通常注意缺陷多动障碍、学习困难、品行障碍和暴怒发作的发生男性较多,而强迫障碍和自伤行为的发生则女多于男。共患病进一步增加了疾病的复杂性和严重性,影响患儿学习、社会适应能力、个性及心理品质的健康发展,给治疗和管理增添诸多困难。
治疗原则是药物治疗和心理行为治疗并重,注重治疗的个体化。中西医结合治疗,取得较好效果。
文章 孤独症是一种严重危害儿童健康的神经发育障碍性疾病,那到底什么是孤独症?
牛曾
主治医师
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文章 什么是抽动障碍?有什么特点,怎么治疗呢?
牛曾
主治医师
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文章 孤独症和自闭症是一回事吗?
牛曾
主治医师
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孩子受惊吓后入睡困难、睡眠浅、情绪化、哭闹,咨询关于牛黄抱龙丸的用药问题。患者女性11岁
就诊科室:中医儿科
总交流次数:22
牛曾
主治医师
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孩子血常规检查显示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怀疑是缺铁性贫血。患者男性12岁
就诊科室:中医儿科
总交流次数:11
牛曾
主治医师
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宝宝夜间眼周和额头肿胀,白天好转,怀疑过敏。患者男性1岁
就诊科室:中医儿科
总交流次数:56
牛曾
主治医师
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