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们常说,药物是把双刃剑“是药三分毒”!药物既能治病,亦能致病,多多少少都会产生不良反应。但由于个体差异,所表现的状态、程度也不一样;个别精神疾病、心理障碍患者服药后,部分不良反应其实可能只是心理反应,不必过多担心,切不可因噎废食。
对于精神分裂症患者而言,抗精神分裂症药物的不良反应,往往是困扰患者、不能坚持遵医嘱治疗、即患者用药依从性差的主要原因。那么抗精神分裂症药物都会有哪些不良反应呢?
抗精神分裂症药物的
常见副作用主要有以下几个
1、运动系统的副作用
这类副反应就是因为原本正常的调节运动功能的多巴胺系统,由于药物作用,变得功能下降了,从而产生运动方面的异常。
具体表现有:
-
肌肉僵硬;
-
肢体颤抖;动作缓慢;
-
嘴唇等部位不由自主地缓慢运动,做类似于咂嘴的动作;
-
有时,用药后短时间内突然出现四肢向后、向外痉挛性地伸展;
-
由于脸部的肌肉僵硬,也可能出现面部没有表情,就跟戴着一张面具一样。
2、内分泌改变
泌乳素增高、月经紊乱、性激素异常都是抗精神分裂症药物常见的不良反应,不过并不是每个人服药后都会产生这些不良反应。换药一种药物可能这些反应就会减轻很多。
3、「阴性症状」加重
精神分裂症病人原本认知和情感的多巴胺通路功能已经低下了,而典型的药物,能进一步恶化这种情况。
症状主要表现为:
-
对很多事情都没有快感体验;
-
情感体验消失了,显得对人特别冷淡,没有人情味;
-
意志力病态地降低,甚至连洗脸刷牙的意志力都没有了,更没有对自己将来的计划和打算;
-
记忆力、解决问题的能力变差,所以,难以维持原来复杂的学习和工作。
4、过度镇静
过度镇静一般有无力、嗜睡这类表现,情况多见于药物治疗一开始,在之后伴随服药的日常化后,会逐渐产生耐受性,一般较常产生于药物种类中的典型抗精神病药低效价类和氯氮平,当然,很多时候与剂量及个体反应也有关系。
5、粒细胞缺乏
较少见,药物所致粒细胞减少症的发生率为 0.1%~0.7%,以氯氮平所致的比率为高,属变态免疫反应。早期诊断,及时处理,预后多数良好,严重者而又处理不当者可能造成死亡。
6、恶性综合征
恶性综合征是一种罕见但非常严重的抗精神病药不良反应,主要表现为高热(体温高达40度以上),肌肉强直、意识障碍、自主神经紊乱等等。产生这种不良反应的机制包括服药剂量的骤增骤减、多种抗精神病药物合用、注射用药等等,发生率低于0.5%,但是一旦发生此类用药不良反应,死亡率可高达20%。因此服药时一定要遵循医生医嘱,不可擅自停药或者加量。如果发生相应症状需要及时去医院进行就诊处理。
7、其他副作用
由于药物除了作用于 D2 受体,也会对其他受体有作用。
比如:
-
药物作用于「组胺受体」,就会引起困倦嗜睡;
-
药物作用于「乙酰胆碱 M 受体」,会引起看东西模糊、流口水、便秘等。
此外,这类药物的副作用还包括皮疹,过敏反应、头晕、体位性低血压、心脏副作用、体重增加等。同时,由于药物在体内的代谢过程需要肝脏和肾脏的参与,不同的药物对肝肾功能的负担,也各有不同。
既然药物副作用这么大,
在使用此类药物的时候
我们应该注意什么?
① 注意饮食和药物影响:在日常生活中,如吸烟、饮酒、某些事物以及某些药物(如抗癫痫药、激素和利福平等)可以加速肝脏分解药物,从而降低抗精神病药物的血药浓度,达不到临床的用药效果。所以要减少或避免这些不利因素对药物的相互作用。
② 不能随便减药甚至停药:尽可能地避免因减药或停药导致的病情反复;防止在没有医师指导下擅自超剂量使用药物,导致药物中毒等不良事件。
总之,服用抗精神分裂症药物,只有部分患者可能会出现一种或多种不良反应,但是因担心不良反应就放弃服药治疗那就得不偿失了。一定要遵循医生医嘱,按时足量足疗程服药,切不可擅自停药或者增减药量。如果发生相应症状,就要及时去医院进行咨询就诊处理。
文章 说说便秘那些事
郑茂春
主治医师
汕头大学精神卫生中心
文章 精神障碍患者康复过程中,家属可以做些什么?
郑茂春
主治医师
汕头大学精神卫生中心
文章 抗精神分裂症药物的不良反应知多少?
郑茂春
主治医师
汕头大学精神卫生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