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要忽视最平凡的崴脚,避免出现经常崴脚!
发表人:
吴阳
阅读量:
681人
崴脚是骨科、急诊最常见的损伤,占运动损伤的第一位,可以说90%的人一生中都有过崴脚经历。崴脚后伴随而来就是肿胀和疼痛,很多人第一反应是活动活动脚踝,若没有疼痛或只是轻微疼痛,就不在意了。即使到了医院,医生说要制动(即禁止活动、多休息),很多人也认为是小题大做。
殊不知,崴脚后如不立即有效固定、制动,受伤的韧带会在异常位置修复,减弱维持踝关节稳定的力量,致使崴脚会像一个“老朋友”一样时不时来一次,这种情况专业的称呼叫做“习惯性崴脚”。另外还有人会落下踝关节疼的毛病,早期可能是韧带撕裂处疼,但由于踝关节长期不正常受力,将导致创伤性关节炎。
据相关数据统计:
踝关节扭伤的患者中有40%会发展成为习惯性崴脚;
踝关节扭伤的复发率为42%;
约有47%的踝关节扭伤患者报告在相同的踝关节发生重复性扭伤;
在运动员人群中更为可怕,相关研究发现专业运动员踝关节扭伤的复发率高达70—80%。
回想下,自己当时的处理方法是不是正确?为了让大家能够多关注足踝健康,能够在崴脚时采取正确的应对措施以便更好的促进损伤的恢复和避免后遗症的产生,以下内容一定要知道!(愿大家都少发生或不发生崴脚)
为何一次崴脚后会“经常崴脚?”
很多人认为,关节扭伤后,损伤的韧带没有长好,韧带松弛,所以踝关节不稳了。真正的原因其实并不止这么简单!
一方面:功能性不稳
在人体的肌肉、肌腱、关节囊及韧带上,布满了大量的本体感受器。在不同状态(运动或静止)时产生感觉,它可以感受我们的肌肉、肌腱、韧带的张力变化,以及关节伸展程度,空间位置变化(本体感觉),将信息反馈给大脑,使人体感受到身体在空间的位置、姿势、运动的变化等。调节肌肉运动,参与保护稳定,避免受伤。
而有过崴脚经历的人,踝关节连接大脑的“本体感受器”也会受损,当再次发生崴脚时,感受器无法及时将信息传递给大脑,致使身体不能快速做出保护性动作,于是再次崴脚就发生了。
另一方面:结构性不稳
有过崴脚经历后,踝关节周围的软组织不同程度的都会受到损伤,而严重的崴脚不仅仅损伤了软组织,连韧带也发生了不同程度的拉伤或者断裂。如若后续保养不当,韧带会持续松弛,关节也会不稳,就像用力过猛的皮筋失去了它原本的弹性,稍受外力作用即可再次发生崴脚。
远离崴脚风险,从生活点滴做起!
01
在日常生活中,注意路况,在高低不同的路面上行走容易发生脚扭伤,尽量避免在出行时选择这类路径,如果无法避免,请提高注意力,走路不要玩手机或者进行其他分散注意力的行为动作,尤其是老年人更要注意出行安全。
02
穿高跟鞋是诱发崴脚的重要原因,要尽量少穿高跟鞋走不平坦的路,高跟鞋的高度不宜过高:45°的鞋,可使整个脚掌受力均匀,不超过3cm的鞋子也可以减少崴脚的发生。
03
选择合适的用具,在活动时最好选择较好的鞋子、防护工具等,如打篮球时选择有保护脚腕作用的鞋子,老年人或有需要的人群,根据自身实际情况选择拐杖或轮椅。
温馨提示:崴脚经过紧急处理后,最好及时就医检查,以免韧带松弛使踝关节不稳定,导致踝关节脱位等不良后果。脚扭伤后短期内切忌按摩,因为按摩只会加重韧带撕裂和毛细血管损伤,造成更多的内出血,从而影响愈合。
本文由作者上传,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如有相关事宜请联系jdh-hezuo@jd.com
本站内容仅供医学知识科普使用,任何关于疾病、用药建议都不能替代执业医师当面诊断,请谨慎参阅。
相关文章
文章 晨起跟腱痛,一定要当心
典型的跟腱断裂多发生在无对抗的情况下,伤者会感觉到后脚跟被人从后面踢了一脚或者被描述为被人用棍子打了一下。从上述视频中我们可以看到,伤者在受伤后下意识的回头看身后是否有人踢了自己。 这在我们的日常运动中这是比较容易起争执的点,很多时候可能我们在野球场会误认为是背后球员偷袭自己导致自己受伤,其实大部分情况下并不是这样。 跟腱是小腿最强壮的肌肉,由腓肠肌和比目鱼肌腱向下合并而成为跟腱,呈面状止于跟骨结节后方。跟腱的主要功能是跖屈踝关节(也就是我们常说的“踮脚尖”),维持踝关节平衡,参与跑跳、行走等动作。 跟腱长约15cm,自上而下逐渐变窄增厚,跟腱在承受张力的情况下,较常断裂的部位多位于跟骨结节上方3-6cm最窄(也是较常损伤的部位)。有学者认为这一部位血供较差,同时属于腱腹交界区,导致1)跟腱腱病易罹患部位,2)应力较为集中,使得其容易导致断裂。 典型的跟腱的断裂发生在小腿猛烈收缩时,由于高速离心收缩,最大张力被施加在跟腱上,在背屈活动的末端导致跟腱断裂/撕裂。当我们在跑步时,跟腱要最高需要承受我们身体重量12.5倍的力量。当跟腱的延展长度大于其整体的4%时,相应肌腱将会出现损伤,当大于8%时,可能就会导致相应肌腱的断裂。 有文献发现,高达97%的跟腱自发性断裂患者其组织学检查都存在这腱病(tendinosis)的表现。 而跟腱腱病的主要表现就是晨起或者刚开始活动时的跟腱疼痛不适,当活动一段时间后,疼痛反而减轻。 因此,如果你有明显的跟腱晨起疼痛不适,1)请谨慎运动,2)每天进行适度的跟腱拉伸,3)如果症状得不到明显的缓解,建议到正规医院就诊治疗。
吴阳
主治医师
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
1593
人阅读
查看详情
文章 运动的好处那么多,是不是锻炼越久越好啊?
小王最近迷上了锻炼,因为他在网上听说,锻炼可以强身健体,因为有研究表明每天30-60分钟,低中等强度训练,能使人在流感季节所经历的患病天数降低至少40%。这可乐坏了小王,现在每天不是在健身就是在去健身房的路上,但是每天超过4个多小时的锻炼却让小王住进了医院,稍微的天气变化就让他感冒、发烧,这实在是让他匪夷所思。 早在2006年,来自美国的David C. Nieman就发现适度运动30-45分钟,免疫反应会持续增加。但持续运动超过3小时,免疫反应就开始走下坡路。超过3.5小时,即诱发免疫抑制。这一结果被发表在Journal of Sports Sciences杂志上,里面特别指出,超常规运动量后可能会出现免疫功能暂时性下降,就其原因,可能是超常规运动造成应激激素(如皮质醇等)分泌,导致血压、胆固醇等水平纷纷升高,免疫系统被抑制。此时,细菌、病毒等病原体就会趁虚而入。这也是为什么小王没有反而出现更容易感冒的原因。 我们对于运动,提倡规律、适度,每周有规律的运动能有有效提高免疫力及心肺功能。对于大多数普通人来说,锻炼的时间对身体的影响不大的,早上,下午,晚上都行,这的根据你的工作休息时间而定,当然一般饭前半小时、饭后1~2小时,睡前1小时不要锻炼。
吴阳
主治医师
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
1188
人阅读
查看详情
文章 术后拄拐术语多,到底你知道多少?
下肢手术后很多时候我们需要拐杖或者助步器进行术后的早期康复锻炼,但是面对很多的医生专业术语,我们可能会很迷茫,什么事接触性负重,什么又是不分负重? 今天就给大家普及下具体他们有什么样的含义: 不负重(Nonweight Bearing, NWB):这比较容易懂,就是患肢不任何力,保持患肢离开地面。 接触性负重(Touch-Down Weight Bearing,TDWB):这指的是脚可以在休息的时候触地(但是重心还是在健康的肢体,主要是为了偶尔保持平衡触地),行走的时候禁止触地。 脚趾触负重(Toe-Touch Weight Bearing,TTWB):指的是脚趾在保持平衡时可以轻触地,临床上与TDWB类似但是比它稍微能多吃一点力,犹如在脚趾处有个鸡蛋的感觉。 腿重负重(Weight Of Leg Weight Bearing,WOLWB):相当于患侧可以承受单侧腿的重量,一般来说是自身体重的10-30%。 部分负重(partial weight bearing):可以将身体不分体重分担到患肢上(约占自身体重的30-50%),这时候一般可以进行开始练习重心转移,但是还不能脱拐。 可耐受的负重(Weight Bearing As Tolerated,WBAT):将大部分体重甚至所有的重量分担到患侧(即自身体重的50-100%),只要患侧能承受即可。 完全负重(full weight bearing):脱拐,正常行走,患侧可以100%负重。
吴阳
主治医师
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
1019
人阅读
查看详情
相关问诊
跑步后脚痛,扁平足,左脚痛,右脚无不适,需更换跑鞋和加强训练吗?患者男性34岁
就诊科室:运动医学科
总交流次数:16
医生建议:扁平足导致的症状,建议更换支撑性跑鞋,加强足底肌肉训练,如症状持续,请及时就医。生活上注意足部休息和保暖,避免长时间站立或行走。
吴阳
主治医师
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
查看详情
距骨软骨损伤两年,一厘米左右,寻求治疗建议。患者男性49岁
就诊科室:运动医学科
总交流次数:56
医生建议:距骨软骨损伤可考虑保守治疗或微创治疗,PRP治疗可能有效,需根据具体情况选择。生活上注意休息,避免过度运动。
吴阳
主治医师
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
查看详情
行动受限,不动不疼,活动后肿胀,怀疑骨裂。患者女性55岁
就诊科室:运动医学科
总交流次数:31
医生建议:骨裂可能需要手术,建议先静养,注意避免剧烈运动,加强营养,保持良好休息。如需进一步诊疗,请前往医院就诊。
吴阳
主治医师
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
查看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