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京东健康

找医生

高鹏

小儿实体肿瘤为什么要进行穿刺活检?

小儿实体肿瘤为什么要进行穿刺活检?

小儿肿瘤大体上分为两种:白血病和实体肿瘤。后者以肿块形式存在,有肉眼可见的各类形状(实体)。

 

常见的小儿实体肿瘤包括良性肿瘤(脂肪瘤、纤维瘤、血管瘤、淋巴管瘤、成熟畸胎瘤等)和恶性肿瘤(神经母细胞瘤、肝母细胞瘤、肾母细胞瘤、内胚窦瘤、恶性畸胎瘤、纤维肉瘤等)。根据不同生长部位,实体瘤的临床表现也各不相同。长在体表的肿瘤,常常因“容易触摸的体表包块”被发现,包块可能几年无明显变化,也可能短期迅速长大,甚至合并感染、破溃、出血。长在体腔(颅腔、胸腔、腹腔、盆腔)内的实体肿瘤就没那么容易被发现了。它们常常潜伏在孩子身体里,随着孩子的生长而壮大自己,当出现“占位效应”压迫周围器官、引起淋巴结转移、引起不明原因发热时,才会被家长关注,经过医院系统体检而被发现。

 

 
众所周知,实体肿瘤一旦被发现,首先考虑的是能否手术切除。然而,肿瘤的形成属于生物学行为,换句话说,肿瘤是“活的”,有自己的一套发生、发展规律。所以,仅靠手术进行机械性分割移除,并不能实现最理想的治疗效果。就目前来讲,医生们提出了小儿实体肿瘤的综合治疗概念,即根据肿瘤的病理分型判断肿瘤性质,采取相应的手段(单纯手术切除、手术前化疗、手术后化疗、手术后放疗、免疫及内分泌治疗)来对抗肿瘤,以期待最好的治疗效果。

 

 
俗话说,知己知彼,百战不殆。如何知道肿瘤的“脾气秉性”(病理分型)呢?传统医学会在手术中将肿瘤完整或部分切除,将病变组织送交病理医生做显微镜下的活组织病理检查,根据病理检查结果判断的肿瘤良恶性以及恶性程度、肿瘤分型等信息,采取相应的综合治疗方案。那么,能否在手术之前就知道肿瘤的这些特征性信息呢?现代医学为我们提供了“肿瘤穿刺活检技术”。
 

肿瘤穿刺活检技术是在影像学(超声/ CT)引导下以穿刺的形式进入肿瘤内部,获取肿瘤组织的一种方法,能够在不开刀取得肿瘤特征性信息的前提下实现精准、微创、无痛等优势。即便具备许多优势,很多家长仍有顾虑:穿刺会很疼吗?会刺激肿瘤生长吗?会有危险吗?会很准确吗?

 

 

答案是:穿刺活检技术已经是目前肿瘤综合诊疗过程中非常重要的一步。在穿刺前通常医生要通过查体、采血(看凝血指标和肿瘤标志物)、影像学(CT、MRI、超声)指定穿刺方案,穿刺过程中也会在超声/CT引导下,尽量避免重要器官和大血管、神经束的损伤,直达肿瘤中心,并采取多点多层次穿刺的方法,尽可能多地采集不同部位的肿瘤组

 

 

本文由作者上传,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如有相关事宜请联系jdh-hezuo@jd.com
本站内容仅供医学知识科普使用,任何关于疾病、用药建议都不能替代执业医师当面诊断,请谨慎参阅。
相关文章

文章 小儿卵巢肿瘤~家有女宝要注意

小儿卵巢肿瘤临床上并不多见,较多发生在幼儿年龄段以上的孩子,偶见于新生儿或婴儿。80%都是良性的。最常见的是畸胎瘤,多为良性,生长缓慢,有恶变倾向。其次是滤泡囊肿,有分泌功能,临床上家长常因孩子第二性征过早出现而就诊,通常伴有性激素水平异常增高。卵巢的恶性生殖细胞肿瘤包括卵黄囊瘤、无性细胞瘤和混合型肿瘤,特点为生长迅速、多为实质性、突破包膜向周围组织器官浸润生长、延血管或淋巴管转移。 卵巢肿瘤早期在临床上多无明显症状。家长们常常因摸到孩子肚子里有个滚来滚去的包(活动度良好的腹部包块),或者性早熟(第二性征提前出现)来就诊,通过查体和影像学检查(彩超、CT)发现。如突然发现剧烈腹痛,合并恶心呕吐、发热、白细胞增高,很可能出现了卵巢肿瘤的“蒂扭转”,严重者可危及生命,需要紧急手术处理。 由于卵巢肿瘤缺乏典型症状,加上孩子哭闹不配合查体,临床上往往要借助彩超、CT、磁共振等影像学检查辅助诊断。肿瘤标记物如Ca125、甲胎蛋白(AFP)、癌胚抗原(CEA)、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β-HCG)和性激素对综合评价卵巢肿瘤也有重要意义。 手术切除是卵巢肿瘤治疗的首选方案。良性肿瘤多选择保留卵巢的“肿瘤剔除术”,恶性肿瘤需要切除肿瘤本身、患侧附件、周围浸润组织及区域淋巴结,并辅助术后化疗。传统手术采用开放式做法,取下腹部横纹处横切口(类似于剖宫产切口),寻找肿瘤并提出体外处理。腹腔镜技术的逐渐成熟,为切除肿瘤的同时实现创伤控制和微创提供了更多选择。完全腹腔镜下卵巢肿瘤的切除,以及腹腔镜辅助下经脐部将肿瘤提出腹腔处理,均可实现术中微创和术后“隐瘢痕”效果。让孩子恢复更快,瘢痕更小,更美观。 卵巢良性肿瘤预后理想,恶性肿瘤跟肿瘤的具体病理分型、临床分期和对化疗的敏感程度有关。因此卵巢肿瘤患者治疗后应定期复查影影像学检查、肿瘤标志物以及性激素水平,跟踪随访治疗效果。

高鹏

副主任医师

哈尔滨市儿童医院

167 人阅读
查看详情

文章 小孩子淋巴结肿大是怎么回事?

“可怕”的淋巴结 很多宝妈们经常会发现自己的宝贝脖子上、大腿根等部位有一个或几个小包包,有的小如米粒,有的大如蚕豆,就医时被告知为淋巴结,结果,慌了:淋巴结是个什么鬼?这东西有什么用?摸着淋巴结会不会很危险啊?好吧,别慌,今天我们来聊聊“可怕”的淋巴结。 淋巴结遍布我们的全身,主要集中于体表(颈部、枕部、耳后、腹股沟)或体腔(腹腔、胸腔、纵膈),是一种正常的免疫器官,负责滤过淋巴液、清除其中的细菌和异物、产生淋巴细胞和抗体,对肿瘤细胞也有拦截、清除或示警作用。由此可见,淋巴结并不可怕,它们是卫士,保卫人体不受细菌、病毒或者肿瘤的侵袭。 人体各部位组织器官产生的淋巴液会就近汇入附近的“区域淋巴结”,当有病原体或肿瘤细胞侵入时,这些区域卫士就会被激活、变大、功能增强,从而及时清除这些对人体有害的入侵者。当侵袭力过于强大,区域淋巴结无法阻挡时,病变将随着淋巴管道进入更深层次的二级淋巴结、三级淋巴结,从而引起一场由局部战斗扩散到全身的战争。 由此我们可以了解到,区域淋巴结不会无缘无故的增大,一定是人体某处受到了侵害,这些卫士在一边战斗、一边向我们示警。那么,什么样的淋巴结需要我们警惕、关注和处理呢?首先,多个散在的、无痛的、活动度良好的、像黄豆粒大小的淋巴结,属于正常范围,即便可以摸到也不必紧张,不需要特别处理,因为小孩子体表脂肪比较薄,常常可以在颈部、耳后、枕部(后脑勺)、腋下和腹股沟区摸到。第二,刚才我们已经谈到了,区域淋巴结负责保卫工作,那么常见的感染途径附近(呼吸道、消化道、泌尿道)的淋巴结常常会因为病原体的侵袭而被激活变大,临床上我们可以摸到肿大的淋巴结,单一或多个、大如蚕豆或几个淋巴结融合在一起,炎症明显的局部皮肤还会有红肿和触痛。这时候我们需要针对感染源进行治疗,同时可以考虑用乳酸依沙吖啶溶液对肿大的淋巴结进行湿敷(我常推荐一次半小时,一天五六次),多数可以达到治疗效果。如果炎症强烈,形成脓肿,就需要外科医生切开引流处理了。第三,遇到单一的、质地硬的、直径超过2cm的、保守治疗一个月无效或短期内迅速增大的,建议将淋巴结切除做病理检查,明确淋巴结的性质和肿大原因,来排除一些不常见但后果严重的疾病(结核、肿瘤转移、白血病等)。

高鹏

副主任医师

哈尔滨市儿童医院

159 人阅读
查看详情

文章 警惕!新生儿腹胀的可能性之一~先天性巨结肠

作为一名新生儿外科医生,无论是在门诊还是病房会诊,甚至日常生活中,总会遇到被“不省心”的宝宝折磨得痛苦不堪的爸爸妈妈们的咨询,比如“大夫,我家孩子怎么肚子那么大啊?”,“大夫,你帮我看看我家宝宝肚子那么胀正常吗?”等等。其实,新生儿腹壁肌肉发育相对薄弱,肚子看起来略大,像“小青蛙”也算正常现象。然而,过度腹胀却提示着宝宝正处于疾病状态,需要引起我们格外的关注和警惕。 引起新生儿腹胀的原因很多,比如宝宝对食物某些成分不耐受引起的消化不良,比如宝宝过度哭闹引起的肠道积气,或者肠道感染引起的“中毒性肠麻痹”或者称为“动力性肠梗阻”等等。这些症状在经过查明病因,调整饮食,控制感染等有效行为后,几乎都会得到明显改善。然而,有一种先天性疾病,也会造成明显的腹胀现象,而且越来越严重,甚至需要通过更详细复杂的诊断才能查明真相,需要手术才可能解决问题。这种疾病就是今天咱们聊聊的主题:先天性巨结肠。 先天性巨结肠,又叫何氏彭病,属于先天性疾病,有遗传倾向。它的病理原因,是直肠或结肠的肠壁神经元发育不良,导致这段肠道持续收缩、痉挛,没有舒张功能。虽然它给我们的直观感受是结肠的“巨大”,但真正的病变却在肠道的痉挛段,而不是变大的结肠。所以说,变大的结肠只是因为痉挛段的梗阻被“憋大”的,也是被误会的受害者。 这个疾病最常见的症状就是排便不通畅和腹胀。这两个症状出现的主次和先后,跟宝宝的月龄和疾病严重程度有关。多数患儿会因为直肠和结肠的痉挛而出现排大便和排气不通畅而引起的明显腹胀!尤其是新生儿,排胎便延迟2-3天,肚子鼓得像球一样,腹壁上的静脉都被撑得更为明显。如果这时候有专业的儿外科医生为宝宝做肛门指检,会看到有大量恶臭味的粪便和气体瞬间排出来。当巨结肠合并了小肠结肠炎,宝宝们(尤其是新生儿)会突然出现严重的腹胀、高烧、呕吐、腹泻症状,这是很危险的状况!他们会因为脱水和酸中毒而引起休克,死亡率很高,尤其需要大人们重视,及时就医! 作为一名新生儿外科医生,无论是在门诊还是病房会诊,甚至日常生活中,总会遇到被“不省心”的宝宝折磨得痛苦不堪的爸爸妈妈们的咨询,比如“大夫,我家孩子怎么肚子那么大啊?”,“大夫,你帮我看看我家宝宝肚子那么胀正常吗?”等等。其实,新生儿腹壁肌肉发育相对薄弱,肚子看起来略大,像“小青蛙”也算正常现象。然而,过度腹胀却提示着宝宝正处于疾病状态,需要引起我们格外的关注和警惕。 引起新生儿腹胀的原因很多,比如宝宝对食物某些成分不耐受引起的消化不良,比如宝宝过度哭闹引起的肠道积气,或者肠道感染引起的“中毒性肠麻痹”或者称为“动力性肠梗阻”等等。这些症状在经过查明病因,调整饮食,控制感染等有效行为后,几乎都会得到明显改善。然而,有一种先天性疾病,也会造成明显的腹胀现象,而且越来越严重,甚至需要通过更详细复杂的诊断才能查明真相,需要手术才可能解决问题。这种疾病就是今天咱们聊聊的主题:先天性巨结肠。 先天性巨结肠,又叫何氏彭病,属于先天性疾病,有遗传倾向。它的病理原因,是直肠或结肠的肠壁神经元发育不良,导致这段肠道持续收缩、痉挛,没有舒张功能。虽然它给我们的直观感受是结肠的“巨大”,但真正的病变却在肠道的痉挛段,而不是变大的结肠。所以说,变大的结肠只是因为痉挛段的梗阻被“憋大”的,也是被误会的受害者。 这个疾病最常见的症状就是排便不通畅和腹胀。这两个症状出现的主次和先后,跟宝宝的月龄和疾病严重程度有关。多数患儿会因为直肠和结肠的痉挛而出现排大便和排气不通畅而引起的明显腹胀!尤其是新生儿,排胎便延迟2-3天,肚子鼓得像球一样,腹壁上的静脉都被撑得更为明显。如果这时候有专业的儿外科医生为宝宝做肛门指检,会看到有大量恶臭味的粪便和气体瞬间排出来。当巨结肠合并了小肠结肠炎,宝宝们(尤其是新生儿)会突然出现严重的腹胀、高烧、呕吐、腹泻症状,这是很危险的状况!他们会因为脱水和酸中毒而引起休克,死亡率很高,尤其需要大人们重视,及时就医! 因为腹胀和排便不畅的现象,以及肛门指检,我们从临床上可以考虑先天性巨结肠存在的可能性,更需要一些辅助检查加以验证。x线平片和彩超可以看到以远端肠道梗阻为主的影像,经肛门做结肠造影则可以明确病变所在的位置和具体形态,还有直肠肛管测压可以检测到发生病变的远端肠管压力的变化。直肠粘膜活检虽然是有创检查,却可以通过活检组织的病理观察,明确拿到肠道神经元发育情况的直接证据,这些检查均对诊断巨结肠意义重大。 关于治疗,初期可以通过洗肠、扩肛或者口服缓泻药缓解症状,但手术治疗仍然是解决本病的主要方式。手术的选择上,当患儿身体状况差(消瘦、重症感染、脱水等),无法直接做根治性手术时,一般会选择结肠造瘘这种姑息性手术方式,目的是“速战速决”,将近端结肠“改道”在腹壁上,迅速缓解腹胀、积便和肠道感染的问题,挽救生命。在此基础上再寻找机会做根治性手术。 除此之外,只要身体条件允许,我们都会选择根治性手术,一次性解决问题。根治性手术方式有很多,核心思路就是切除病变肠管和重建健康肠管与肛门之间的连接。值得一提的是,随着医学技术的发展,腹腔镜外科的优势也在巨结肠手术中提现得淋漓尽致。比起单纯经肛门拖出治疗巨结肠手术,腹腔镜技术的优势体现在精准和减少术后并发症上,从而逐渐成为该领域的佼佼者。目前,越来越多的医生和病人选择腹腔镜手术方式。而将来的人工智能机器人是否能在此领域令人眼前一亮,同样值得期待。 结肠造影可清晰地看到远端病变肠管狭窄(狭窄段),近端代偿肠管扩张(扩张段)以及两者之间的过渡肠管(移行段) 经肛门拖出的病变肠管(狭窄段)以及代偿增厚的正常肠管(扩张段) 腹腔镜下处理病变结肠系膜 腹腔镜下处理直肠腹膜反折位置

高鹏

副主任医师

哈尔滨市儿童医院

165 人阅读
查看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