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京东健康

找医生

张怀礼

幻听妄想被“说”没了,并不是“精神分裂症”患者万事大吉的起点

幻听妄想被“说”没了,并不是“精神分裂症”患者万事大吉的起点

药物治疗可以消除幻听等精神症状,但也不是绝对的,有些患者即使用药物治疗,幻觉、妄想也难以消失。

在家长的要求下,最近在网络平台上,接待过几例精神分裂症患者,药物治疗数月甚至数年,幻听症状仍有残留,有的从来就没有消失过。

通过语音视频咨询了两三次,患者的幻听消失了,家长以为从此就万事大吉了,我每次都强调了,今天幻听消失,不是说明天、后天、以后就一定不会出现了,幻听产生的背后有其复杂的动力因素。在动因没有消除的情况下,随时都有可能再次重现的可能。

患者的幻听被我“说”没了,不是说精神分裂症这个问题就万事大吉了,如果说康复过程要走100步,幻听的暂时消失,只是表示康复走好了第1步,还有99步的路途还没有开始呢!指望通过几次网络咨询就将幻听、妄想、行为障碍等若干年积累形成的问题彻底解决,我真的没有这个能力,还是另寻能力强、水平高的专家吧。

精神分裂症这个疾病有其复杂的发病过程,虽然至今没有完全阐明发病机制,但是除了药物治疗之外,对精神分裂症的康复而言,家庭还是有很多工作可以做的。

精神分裂症康复是以月、季、年为时间单位的,在短期内将问题彻底解决,既不现实也不可能,求胜心切,有害无益。

即使幻听目前消失,但是并不稳定,如果遇到环境的刺激影响,或是情绪状态的明显波动,幻听就有可能出现,如果情绪和心理状态如果重新被破坏了,内心担心的焦虑恐惧对象就会重新活跃,患者的臆想与现实的区分能力就会明显下降,注意力会重新聚集到原来关注的对象和内容上面,外界不相关的信号经听觉输入大脑后,被错误的“程序”编译成患者担心的内容,于是幻听复现了。

一个人的情绪波动,往往与现实环境的复杂变化有密切关系,患者用自身过往经历形成的局限性经验去解决环境问题,当发现事情没有按照自己臆想的心理剧本去发展,就会产生无力感、无助感、挫败感等形形式式的焦虑、恐惧和担心。

我们每天都要去完成环境提出来的要求和任务,如果持续无法完成环境中的变化因素的应对,叠加的压力水平会不断增高,最终超出患者承受的心理极限,引发了更大范围的心理机制失灵,出现了明显的精神崩溃。

一旦患者精神崩溃,那么问题就不会仅仅局限于幻觉、妄想症状了,日常的三餐饮食,每天的睡眠休息,都会受到影响,接踵而来的学习工作压力,患者的行为活动,有可能全线崩溃,如果走到这一步,往往都要住院治疗了。

不低估人的心理承受能力,也不要高估自己的心理极限,很多人的心理天花板不在无限遥远的天空,就在头顶不远的上方,所以,不要轻视压力效应的叠加和积累可能带来的严重破坏性。

当一个患者的心理安全感得到修复,找到了自我存在的价值,并接受了自我的平凡和不完美,并且这种新的思想真正融入灵魂和生命,并能够自动化地出现在患者生命中的每一天,这时患者才算真正完成了自我的心理建设和心理修复,精神分裂症才能真正地从此远离你。

以上是我的个人体会和心得,勿找我要所谓的双盲研究报告,如果认为值得一看,就取其之长吧,如果你认为是无稽之谈,那我完全同意你,我也很少写精神分裂症的文章了,被怼的机会也不多了。

盐城心理医生张怀礼,专注心理治疗的的精神科砖家,分享有温度的的精神科知识。

本文由作者上传,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如有相关事宜请联系jdh-hezuo@jd.com
本站内容仅供医学知识科普使用,任何关于疾病、用药建议都不能替代执业医师当面诊断,请谨慎参阅。
相关文章

文章 从小培养孩子这4种能力,将来可以大大减少父母为孩子的操心

昨天心理门诊来了五家孩子初诊,其中初三的3个,还有一个被骗百万的成人。要想你的孩子未来健康,适应社会,从小就要训练他的四种心理能力: 1.感知能力, 对周围环境,他人的刺激信号及自我内部信号及时准确反应。 2.区分能力。己与非己,想象与现实,合法与违法,圈内与圈外等,能与不能,界线淸楚。 3.选择能力。面对期待和诱惑,能有效取舍目标,什么都想要的人,最终会庸人自扰。抓主要,抓主流,抓关键,盯能得到的。大脑如机场跑道,容纳数量有限,被琐事占了,正事就失去位置。 4.坚持能力。很多事情,很多任务都是长途,不象游戏短视频可以及满足。分析阻碍,自我赋能,坚持不懈才有可能到达终点,实现目标。 上述4种能力是一个孩子未来适应社会变化,实现人生愿景,回报社会和人民的关键能力,从小就要通过预设各种生活场景,来有意识训练,小时候多费心,长大以后,父母会少费力。 一定要在生活场景中进行,不是唠叨和说教。

张怀礼

主任医师

射阳县第三人民医院

638 人阅读
查看详情

文章 对于精神分裂症而言,退而求次,才是人生的最佳选项

如果孩子或自己已成为精神分裂症、双相情感障碍中的一员,那么退而求次,就变成人生的最佳选项。 大多数精神分裂症、双相情感障碍往往都会伴随人的终生,曾经的梦想、愿景都将被改写,变成难以企及的地平线。如果仍以病前的梦想作为追求的目标,往往会给自己带来更多的挫败,这是自身综合特质和社会环境共同影响的结果,极少数可以涅槃重生的个例除外。 这时候无论为家长也好,还是患者自身也好,就需要在现实基础上建立自己的第二选择,那就是立足于现状,在此基础上活出自己的最佳状态,成为精神分裂症、双相情感障碍这个群体里少数中的一员,你同样也是人生赢家。 任何事情都有三种以上的解决方案,天时,地利,人和。天时,就是用时间来换空间,斗转星移,曾经的痛苦和苍桑渐渐成为浮云。 同样换了一种环境,也可以给生命带来新的活力。最重要的是换个角度看人生,放下与自己的斗争,活出真实的自己,同样可以绽放精彩。 对精神分裂症、双相情感障碍患者,影响最大的不是病情本身,而是没有学会放过自己,一直在执念飞驰的人生之路上迷茫地游走,始终找不到方向 ,无法落叶生根! 盐城心理医生张怀礼,专注心理治疗的的精神科砖家,分享有温度的的精神科知识,写给那些真正需要的读友。

张怀礼

主任医师

射阳县第三人民医院

665 人阅读
查看详情

文章 “精神分裂症”觉得自己有点“冤”

有些精神障碍患者,以自己患病为由,不吃正餐只吃外卖,不想扫地洗衣做饭,甚至连房间脏乱不堪,这些现象在生活中并不少见。 对于患者的这些问题,家长往往因为孩子患病而迁就,即使家长有要求,孩子也常以生病没力气为理由拒绝。 除了少数严重精神衰退的精神分裂症、双相情感障碍患者,大多数精障患者并没有丧失这些基本的能力,正常吃饭、扫扫拖地、整理房间的能力还是正常的,非不能也,是不为也。 绝大多数精神分裂症、双相情感障碍患者,经过了药物控制,即使幻觉妄想等认知、行为障碍并未完全消失,但是基本的生活能力并没有丧失,即使无法完成需要复杂脑力的活动,但完全可以胜任近于本能的简单义务。 什么问题都让“精神分裂症”、“双相情感障”这两货病背上这“锅”,它俩心里一定觉得有点“冤”。 愿意积极乐观生活,积极履行生活义务,勇敢面对各种环境变化的精神障碍患者,他们未来的康复能力,大概率要超过逃避义务、回避困难、自我封闭的患者! 精神分裂症患者也好,双相情感障碍也罢,与没有患者的人群一样,每天都得去面对和完成自己的生存和发展任务,只是任务的侧重点不同而已。 患病者要比非患者面临的课题更多,不仅每天要面对新的发展任务,还要去完成非患者所不存在的问题,不但要去完成“新课”,还要补“旧课”,自然需要比非患者付出更多的辛苦和努力。 保持正常的生活节奏,尽可能去完成可胜任的义务,这是从患者走向康复的起点。 盐城心理医生张怀礼,专注心理治疗的的精神科砖家,分享有温度的的精神科知识,写给那些真正需要的读友。

张怀礼

主任医师

射阳县第三人民医院

633 人阅读
查看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