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孩子不遵守约定,喜欢讨价还价,经常都在试探老父亲老母亲的底线,会让我们非常烦恼。孩子试探的这个底线其实就是我们内心的边界。那么在青少年咨询工作中,我还经常听孩子抱怨自己的父母,”我妈什么都管,我看什么书我和谁玩都要干涉,她就是女王,我就是她的奴隶一样。“ 还有孩子说我爸妈不许我写作业的时候关门,他们不在家的时候还要我在摄像头看得见的地方写作业等等。孩子好像已经习惯了和父母玩拉锯战或者猫捉老鼠的游戏,我们会教育孩子对自己的人生负责,但是不是有可能我们以爱之名先夺走了他对自己人生的主宰权呢?我们不许他自己的王国有城墙,有军队,把他变成只能执行我们政令,只能年年进贡的附属国,却又责怪这国家弱得一塌糊涂。听起来是不是有点儿不讲道理了呢?
爱的边界
爱是什么?很难定义。这里借用圣经里有一段话,也是我听过的对爱最好的诠释: “爱是恒久忍耐、又有恩慈。爱是不嫉妒,爱是不自夸,不张狂,不作害羞的事,不求自己的益处,不轻易发怒,不计算人的恶,不喜欢不义,只喜欢真理。凡事包容,凡事相信,凡事盼望,凡事忍耐。爱是永不止息。” 这里面不是对爱的歌颂,不是宣扬爱之无所不能,以爱之名作任何事都是对的,却恰恰在告诫世人,爱是有边界的,需要自我节制,有所为有所不为。 这让我想起一句经典的话剧台词 “喜欢就会放肆,爱就会克制”。
这个克制就是恪守彼此的边界,给彼此留出独立自主的空间。亲子之间,爱人之间,同事朋友之间都是需要边界的。我们都应该尊重他人的边界,更要守护自己的边界。说到这里我想起一个故事:
有个主人带着骆驼行走在沙漠中,晚上主人钻进搭好的帐篷准备休息。骆驼请求主人允许它把脑袋钻进帐篷里取暖,主人同意了。骆驼又要求把前腿伸进帐篷里,主人也同意了。骆驼继续要求将后腿也钻进来,主人还没来得及回答,骆驼已经迫不及待地将整个身体挤进了帐篷,并且一脚把主人给踢出去了。
你会觉得这个主人很蠢,还是骆驼很没良心?帐篷就是主人和骆驼的边界,从一开始,主人就不应该让骆驼逾越这个边界。一旦跨过,就会导致对方的“得寸进尺”,从而令到自己的权益和尊严受损。而这种恩将仇报的故事其实经常在我们的内心世界上演。如果父母总是对孩子的行为横加干涉,从走路的姿势到选择朋友,从写作业的时间到报考的专业,都要尽在掌握,都要给出意见,不允许孩子有自己的选择。那么其实父母就像那只入侵主人帐篷反客为主的骆驼。而孩子的心理空间则变得没有防卫任由别人侵入。
没有界限感的状态会逐渐泛化到生活中的各种人际关系层面,比如我们经常遇到在利益上爱占别人小便宜的人,在工作中不能承担责任的同事,或者正好相反的过度承担不会拒绝的人,以及事无巨细都要掌控的领导,其实他们都可能有一个共同的问题,就是缺乏自我的边界感。
我们该如何培养孩子的边界感?
1、亲子关系亲密有间,父母的放手与退出
在养育孩子的过程中父母和孩子应该保持距离,不要过多的“纠缠”在一起,规则感是从边界感来的。我们会发现中国是一个人情社会,规则总显得没那么被重视。家庭中更是这样,我爱你就要管着你,我就要替代你。但随着社会文化的发展,规则与秩序更多的被强调了。新一代的孩子们有更强烈的自我边界感,所以这个时候父母去尊重他们的隐私他们的自主性才能真正的培养出自尊自律的孩子。而在如此压力山大的生活中,为人父母守住自己的边界,让自己的时间、精力、情绪不过度的被孩子的事情消耗,也是生存必需啊,老母亲的口号第一条,是得先“活着”,保护好自己的边界就是保护自己的心脏,甚至我们需要把自己的边界再不断的外移一些,让自己的安静受保护的内在空间更宽敞一些吧。
2、给予孩子独立的心理和物理空间
一般我们在孩子两三岁的时候就可以让他独自睡觉了,即使条件不允许有独立的房间,也应该有她自己的小床。听朋友说她的孩子在上的蒙特梭利幼儿园,厕所每一个隔间都是有门帘的,三岁的小朋友习惯了上厕所就拉上它,回家上厕所也自然的掩上门,满四岁她连上公共厕所也要把她娘拒之门外,而父母一直都尊重她这样的行为。对于我听到的一些青春期孩子的父母尚且不允许他们关上自己的房门;偷看他们的手机、日记等,这真的是一种赤裸裸的强盗行为。
心理的空间在于尊重孩子的思想,给予他们自主的权利。行为的规范可以靠共同制定的规则,什么可以做,什么不可以做,什么是你想做的,什么是父母的需要,发生冲突了可以商量,平衡协调。而不是让父母的意志完全凌驾于孩子的意志之上。
3、我的身体不可侵害
帮孩子建立起身体的边界,不要对孩子动手。经常挨打的孩子会习惯于被欺负而不反抗,或主动的侵犯别人的身体边界。
多让孩子在与同龄人的嬉戏中通过肢体的碰撞了解人与人之间的身体界限,包括如何对待比他弱小的孩子。亦可以清楚的告诉他哪些地方除了父母任何其他人不可以碰,万一遇到如何推开如何告知爸爸妈妈,有意识的强化身体界限的概念。
4、教会孩子尊重自己的需求,感受,和想法。
不需要将他人的需求感受想法看得比自己的更重要。比如说我的咨询个案中有一对母女,母亲很强势,对女儿的每一件事情都要插手。女儿的男友甚至会觉得不是在和她恋爱,和她相处首先要考虑其母亲的感受。女儿为孝顺听话,一直在母女关系中做牺牲者。那么这个女孩其实已经失去了自己的边界,一切以母亲的需要为重,被别人的想法左右,女孩牺牲了自己的主权,只是因为对失去依赖的恐惧,无法长大,无法获得幸福。只是母亲的附属品。
所以我们要允许孩子说“不”,妈妈希望孩子陪自己上街,但他想和朋友去踢球,这是可以接受的。不要用情感绑架孩子,让他们委曲求全,而不能做自己。比如孩子画了一幅画,问爸爸“好看吗?”爸爸说“很好看,你为什么喜欢画画?”。孩子说:“因为爸爸喜欢我的画”爸爸一定很开心,但这个时候不妨告诉孩子,你做这件事一定是因为你自己喜欢做,而不是为了讨父母的欢心。而孩子要取得好成绩,要当企业家,要学习钢琴都不该是因为父母的期待,而是源于自己内心的渴望。
教给他们如何说“不”,心理学家科胡特有一句名言“不含敌意的坚决”,很适合用来对他人说不。比如说孩子要买一样不太合理的玩具,你如何拒绝?是指责教训孩子真是不懂事乱花钱,还是平和的不加评判的坚决的告诉孩子妈妈知道你很想要,可是妈妈不是万能的,不可能所有你想要的东西都能买来满足你。
最后要说的是,比教育的方法更重要更有效的是自己的身体力行,做一个有自我边界的父母,自然会培养出一个有自我边界的,独立自主可以为自己人生负责的孩子。
文章 梦--来自潜意识的邮件
索晓华
二级心理咨询师
京东健康心理咨询团队
文章 爱的边界感
索晓华
二级心理咨询师
京东健康心理咨询团队
文章 当我们准备分开,该如何告诉孩子
索晓华
二级心理咨询师
京东健康心理咨询团队
索晓华
二级心理咨询师
临床心理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