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京东健康

找医生

索晓华

爱的边界感

爱的边界感

当孩子不遵守约定,喜欢讨价还价,经常都在试探老父亲老母亲的底线,会让我们非常烦恼。孩子试探的这个底线其实就是我们内心的边界。那么在青少年咨询工作中,我还经常听孩子抱怨自己的父母,”我妈什么都管,我看什么书我和谁玩都要干涉,她就是女王,我就是她的奴隶一样。“ 还有孩子说我爸妈不许我写作业的时候关门,他们不在家的时候还要我在摄像头看得见的地方写作业等等。孩子好像已经习惯了和父母玩拉锯战或者猫捉老鼠的游戏,我们会教育孩子对自己的人生负责,但是不是有可能我们以爱之名先夺走了他对自己人生的主宰权呢?我们不许他自己的王国有城墙,有军队,把他变成只能执行我们政令,只能年年进贡的附属国,却又责怪这国家弱得一塌糊涂。听起来是不是有点儿不讲道理了呢?

 

 

爱的边界

 

爱是什么?很难定义。这里借用圣经里有一段话,也是我听过的对爱最好的诠释: “爱是恒久忍耐、又有恩慈。爱是不嫉妒,爱是不自夸,不张狂,不作害羞的事,不求自己的益处,不轻易发怒,不计算人的恶,不喜欢不义,只喜欢真理。凡事包容,凡事相信,凡事盼望,凡事忍耐。爱是永不止息。” 这里面不是对爱的歌颂,不是宣扬爱之无所不能,以爱之名作任何事都是对的,却恰恰在告诫世人,爱是有边界的,需要自我节制,有所为有所不为。 这让我想起一句经典的话剧台词 “喜欢就会放肆,爱就会克制”。

 

这个克制就是恪守彼此的边界,给彼此留出独立自主的空间。亲子之间,爱人之间,同事朋友之间都是需要边界的。我们都应该尊重他人的边界,更要守护自己的边界。说到这里我想起一个故事:

 

有个主人带着骆驼行走在沙漠中,晚上主人钻进搭好的帐篷准备休息。骆驼请求主人允许它把脑袋钻进帐篷里取暖,主人同意了。骆驼又要求把前腿伸进帐篷里,主人也同意了。骆驼继续要求将后腿也钻进来,主人还没来得及回答,骆驼已经迫不及待地将整个身体挤进了帐篷,并且一脚把主人给踢出去了。

 

你会觉得这个主人很蠢,还是骆驼很没良心?帐篷就是主人和骆驼的边界,从一开始,主人就不应该让骆驼逾越这个边界。一旦跨过,就会导致对方的“得寸进尺”,从而令到自己的权益和尊严受损。而这种恩将仇报的故事其实经常在我们的内心世界上演。如果父母总是对孩子的行为横加干涉,从走路的姿势到选择朋友,从写作业的时间到报考的专业,都要尽在掌握,都要给出意见,不允许孩子有自己的选择。那么其实父母就像那只入侵主人帐篷反客为主的骆驼。而孩子的心理空间则变得没有防卫任由别人侵入。

 

没有界限感的状态会逐渐泛化到生活中的各种人际关系层面,比如我们经常遇到在利益上爱占别人小便宜的人,在工作中不能承担责任的同事,或者正好相反的过度承担不会拒绝的人,以及事无巨细都要掌控的领导,其实他们都可能有一个共同的问题,就是缺乏自我的边界感。

 

我们该如何培养孩子的边界感?

 

1、亲子关系亲密有间,父母的放手与退出

 

在养育孩子的过程中父母和孩子应该保持距离,不要过多的“纠缠”在一起,规则感是从边界感来的。我们会发现中国是一个人情社会,规则总显得没那么被重视。家庭中更是这样,我爱你就要管着你,我就要替代你。但随着社会文化的发展,规则与秩序更多的被强调了。新一代的孩子们有更强烈的自我边界感,所以这个时候父母去尊重他们的隐私他们的自主性才能真正的培养出自尊自律的孩子。而在如此压力山大的生活中,为人父母守住自己的边界,让自己的时间、精力、情绪不过度的被孩子的事情消耗,也是生存必需啊,老母亲的口号第一条,是得先“活着”,保护好自己的边界就是保护自己的心脏,甚至我们需要把自己的边界再不断的外移一些,让自己的安静受保护的内在空间更宽敞一些吧。

 

2、给予孩子独立的心理和物理空间

 

一般我们在孩子两三岁的时候就可以让他独自睡觉了,即使条件不允许有独立的房间,也应该有她自己的小床。听朋友说她的孩子在上的蒙特梭利幼儿园,厕所每一个隔间都是有门帘的,三岁的小朋友习惯了上厕所就拉上它,回家上厕所也自然的掩上门,满四岁她连上公共厕所也要把她娘拒之门外,而父母一直都尊重她这样的行为。对于我听到的一些青春期孩子的父母尚且不允许他们关上自己的房门;偷看他们的手机、日记等,这真的是一种赤裸裸的强盗行为。

 

心理的空间在于尊重孩子的思想,给予他们自主的权利。行为的规范可以靠共同制定的规则,什么可以做,什么不可以做,什么是你想做的,什么是父母的需要,发生冲突了可以商量,平衡协调。而不是让父母的意志完全凌驾于孩子的意志之上。

 

3、我的身体不可侵害

 

帮孩子建立起身体的边界,不要对孩子动手。经常挨打的孩子会习惯于被欺负而不反抗,或主动的侵犯别人的身体边界。

多让孩子在与同龄人的嬉戏中通过肢体的碰撞了解人与人之间的身体界限,包括如何对待比他弱小的孩子。亦可以清楚的告诉他哪些地方除了父母任何其他人不可以碰,万一遇到如何推开如何告知爸爸妈妈,有意识的强化身体界限的概念。

 

4、教会孩子尊重自己的需求,感受,和想法。

 

不需要将他人的需求感受想法看得比自己的更重要。比如说我的咨询个案中有一对母女,母亲很强势,对女儿的每一件事情都要插手。女儿的男友甚至会觉得不是在和她恋爱,和她相处首先要考虑其母亲的感受。女儿为孝顺听话,一直在母女关系中做牺牲者。那么这个女孩其实已经失去了自己的边界,一切以母亲的需要为重,被别人的想法左右,女孩牺牲了自己的主权,只是因为对失去依赖的恐惧,无法长大,无法获得幸福。只是母亲的附属品。

 

所以我们要允许孩子说“不”,妈妈希望孩子陪自己上街,但他想和朋友去踢球,这是可以接受的。不要用情感绑架孩子,让他们委曲求全,而不能做自己。比如孩子画了一幅画,问爸爸“好看吗?”爸爸说“很好看,你为什么喜欢画画?”。孩子说:“因为爸爸喜欢我的画”爸爸一定很开心,但这个时候不妨告诉孩子,你做这件事一定是因为你自己喜欢做,而不是为了讨父母的欢心。而孩子要取得好成绩,要当企业家,要学习钢琴都不该是因为父母的期待,而是源于自己内心的渴望。

 

教给他们如何说“不”,心理学家科胡特有一句名言“不含敌意的坚决”,很适合用来对他人说不。比如说孩子要买一样不太合理的玩具,你如何拒绝?是指责教训孩子真是不懂事乱花钱,还是平和的不加评判的坚决的告诉孩子妈妈知道你很想要,可是妈妈不是万能的,不可能所有你想要的东西都能买来满足你。

    

最后要说的是,比教育的方法更重要更有效的是自己的身体力行,做一个有自我边界的父母,自然会培养出一个有自我边界的,独立自主可以为自己人生负责的孩子。

 

本文由作者上传,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如有相关事宜请联系jdh-hezuo@jd.com
本站内容仅供医学知识科普使用,任何关于疾病、用药建议都不能替代执业医师当面诊断,请谨慎参阅。
相关文章

文章 梦--来自潜意识的邮件

早上起床你还在翻看《周公解梦》吗?还在为梦到了不好的事情而感到晦气吗?在你想这些的时候,你正在错过一封来自潜意识的密信哦~~! 弗洛伊德认为,梦最主要的意义在于梦是梦者愿望的表达,这经过或许是曲折的,间或有许多动人的故事,梦中的情景仿佛一幕现代派风格的荒诞剧或者一个最难解的斯芬克斯之谜一样。梦是你潜意识的舞台,它没法告诉你下周彩票的中奖号码,但它是你了解自己的重要途径。你潜意识中的一切欲望与情感都在梦中粉墨登场,上演着一出似是而非的戏梦人生。如果你想解读潜意识传递给你的密信,想要看懂自己梦中的故事,希望可以借此捷径重新认识自己,释放自己的内在力量,就来和我们一起循着一些前人留下的智慧足迹,并找到属于自己梦境的那册独特密码本,让那些隐喻之下的真实慢慢展开。 抛砖引玉:我的一个梦 从我自己的一个梦说起吧。这个梦有些纷杂,我只说其中印象最深刻的一个片段:我当时站在窗前,看到距离很近的对面楼上掉下来一只狗,我看到它被与我同一层的窗口的遮阳棚阻挡了一下,那只黄色的狗努力想要抓住什么,但还是很快掉落下去了,我当时似乎能感到它内心的恐惧和挣扎,我低头看着狗坠下去,楼似乎很高,下落了很久,我很揪心有点不敢看了,想一定摔得很惨吧。但感觉下落了很久却始终没有着地,我正有点奇怪,探头往下看,这狗在离地面有点距离的地方停止了下落,然后慢慢的开始上升,直到又升到了和我平齐的高度,我都惊呆了,这时大约在上面一两层的窗口探身出一个男人,对着狗说:嘿嘿,怕了吧?!谁叫你昨天淘气闯祸的。。。。男人还在絮叨教训这只狗,这时我看到原来狗身上帮着两条绳子,这个男人用绳子吊着这只狗,扔下去是为了吓唬狗的。男人还在说“看你敢不敢了”之类的话,我看到捆在狗身上的绳子突然断裂了一根,紧接着是另一根,狗这回真的掉下去了,摔在地上,我看到狗还在痛苦的挣扎,但血已经流了出来。看的我心里好难受,我看向那个男人,他显然也愣住了,但好像自我解嘲似的,“呸”的吐了一口口水,说“笨狗,是你自找的,活该!” 各位听完我这梦有何感想呢?呵呵,是不是磨刀霍霍想给我分析一下了呢?如果有机会到真的很想听听大家的分析,我相信每一个人都可以是一个热心的业余心理学家。据我所知民间给人解梦一般有两个套路,一种是周公李公式的玄幻套路;一种是把自己的主观想法甚至潜意识的部分强加到别人身上,这样做有一个专业术语叫做投射。不喜欢大仙或赤脚医生的做法,那么我们想探索自己的梦该怎么做呢?最好当然就是告诉你的心理咨询师,和他一起用专业的方式解读你的梦,分析你的潜意识,其实专业的解梦也并不是一个神秘的过程,真正有意义的部分是在理解梦的过程中,你和咨询师一起梳理你的过去和现在在梦里的显现,在你与咨询师的对话互动中去尝试与自己潜意识的对话。当然,如果暂时没法走第一条路,不要着急,还有第二条路,那就只有三个字:靠~自~己!如果你不想被别的大仙铁嘴搞得六神无主,也不想被赤脚医生乱下手术刀,又一时半会儿找不到专业人士,那就只有靠自己了,毕竟比起别人你是最了解你自己的人了啦!怎么做呢?我来抛砖引玉做个现身说法吧。 解梦初体验,follow me! 1、生活线索 刚才我讲的那个梦,醒来之后也觉得无厘头和隐隐不爽,我的潜意识到底想跟我说什么呢?做个自由联想吧!怎么做?别想太多,就是自由的联想就好啦。我先想到过两天要参加一个重要考试(555,有点不吉利,看来还是不能免俗),最近复习得累很焦虑。因为自己有拖延症,对于重要的考试和工作总要拖到很晚才开始着手,经常搞得自己很焦虑很痛苦,但大部分的结果又都能在超低空滑翔越过deadline后安全降落。你能体会那种感觉吗?之前有多痛苦之后就有多快乐! 以上是我联想到的过去与当下的经验的线索,做梦的时机总会给我们很多启示,最近发生了什么?与梦是否有联系? 当然这种联系的意义不在于预兆吉凶啦!而是你对此生活事件的一些隐含态度、观念、需要、情绪。。。。。。经过探索也许你会看到自己内心真正的想要的是什么?在白天想不明白的事情,夜晚会在梦中呈现答案。 2、情绪线索 然后再说说另一条很重要的线索---情绪。梦里的事情可能是不合逻辑的,但情绪经常是真切的清晰的。我在梦里的情绪有紧张、焦虑、担心、遗憾,看到狗的遭遇有一种心有戚戚焉的感觉,好惨好疼啊(与狗深切滴共情 )。看到那个男人不觉的气愤而是替他觉得沮丧、后悔、对他玩过火的羞愧、无法面对这种后果只能推卸责任的脆弱感同身受。同时我悻悻的想“还好我没拿我家猫这么玩儿”。 梦里记忆深刻且非清晰的部分是狗被绳子吊着,绳子断裂的画面。这不正是一个隐喻吗?命悬一线、千钧一发、deadline啊! 梦里的每个人都是你自己的一部分,每种关系都是你与重要他人的关系 在梦里我即是旁观者也被别人的下场警示着;又是牵绳的男人,以为自己能把控操纵命运,但控制过度就是失控。总结一下,我的潜意识在告诉我,别玩过火了,老整这么悬乎的事儿,不是每一次都能绝处逢生,完美着陆的!我的考试结果,可能就是那只狗,到底摔死了没有还不知道呢! 如果我们长期的记录自己的梦,探索自己的梦的涵义,可能会更多的了解自己。梦里有很多现实中被压抑的情绪情感、未完成的情结,有时甚至在对你传递一些身体的信息。梦会帮助你接纳自己,更好的整合自己。

索晓华

二级心理咨询师

京东健康心理咨询团队

594 人阅读
查看详情

文章 爱的边界感

当孩子不遵守约定,喜欢讨价还价,经常都在试探老父亲老母亲的底线,会让我们非常烦恼。孩子试探的这个底线其实就是我们内心的边界。那么在青少年咨询工作中,我还经常听孩子抱怨自己的父母,”我妈什么都管,我看什么书我和谁玩都要干涉,她就是女王,我就是她的奴隶一样。“ 还有孩子说我爸妈不许我写作业的时候关门,他们不在家的时候还要我在摄像头看得见的地方写作业等等。孩子好像已经习惯了和父母玩拉锯战或者猫捉老鼠的游戏,我们会教育孩子对自己的人生负责,但是不是有可能我们以爱之名先夺走了他对自己人生的主宰权呢?我们不许他自己的王国有城墙,有军队,把他变成只能执行我们政令,只能年年进贡的附属国,却又责怪这国家弱得一塌糊涂。听起来是不是有点儿不讲道理了呢? 爱的边界 爱是什么?很难定义。这里借用圣经里有一段话,也是我听过的对爱最好的诠释: “爱是恒久忍耐、又有恩慈。爱是不嫉妒,爱是不自夸,不张狂,不作害羞的事,不求自己的益处,不轻易发怒,不计算人的恶,不喜欢不义,只喜欢真理。凡事包容,凡事相信,凡事盼望,凡事忍耐。爱是永不止息。” 这里面不是对爱的歌颂,不是宣扬爱之无所不能,以爱之名作任何事都是对的,却恰恰在告诫世人,爱是有边界的,需要自我节制,有所为有所不为。 这让我想起一句经典的话剧台词 “喜欢就会放肆,爱就会克制”。 这个克制就是恪守彼此的边界,给彼此留出独立自主的空间。亲子之间,爱人之间,同事朋友之间都是需要边界的。我们都应该尊重他人的边界,更要守护自己的边界。说到这里我想起一个故事: 有个主人带着骆驼行走在沙漠中,晚上主人钻进搭好的帐篷准备休息。骆驼请求主人允许它把脑袋钻进帐篷里取暖,主人同意了。骆驼又要求把前腿伸进帐篷里,主人也同意了。骆驼继续要求将后腿也钻进来,主人还没来得及回答,骆驼已经迫不及待地将整个身体挤进了帐篷,并且一脚把主人给踢出去了。 你会觉得这个主人很蠢,还是骆驼很没良心?帐篷就是主人和骆驼的边界,从一开始,主人就不应该让骆驼逾越这个边界。一旦跨过,就会导致对方的“得寸进尺”,从而令到自己的权益和尊严受损。而这种恩将仇报的故事其实经常在我们的内心世界上演。如果父母总是对孩子的行为横加干涉,从走路的姿势到选择朋友,从写作业的时间到报考的专业,都要尽在掌握,都要给出意见,不允许孩子有自己的选择。那么其实父母就像那只入侵主人帐篷反客为主的骆驼。而孩子的心理空间则变得没有防卫任由别人侵入。 没有界限感的状态会逐渐泛化到生活中的各种人际关系层面,比如我们经常遇到在利益上爱占别人小便宜的人,在工作中不能承担责任的同事,或者正好相反的过度承担不会拒绝的人,以及事无巨细都要掌控的领导,其实他们都可能有一个共同的问题,就是缺乏自我的边界感。 我们该如何培养孩子的边界感? 1、亲子关系亲密有间,父母的放手与退出 在养育孩子的过程中父母和孩子应该保持距离,不要过多的“纠缠”在一起,规则感是从边界感来的。我们会发现中国是一个人情社会,规则总显得没那么被重视。家庭中更是这样,我爱你就要管着你,我就要替代你。但随着社会文化的发展,规则与秩序更多的被强调了。新一代的孩子们有更强烈的自我边界感,所以这个时候父母去尊重他们的隐私他们的自主性才能真正的培养出自尊自律的孩子。而在如此压力山大的生活中,为人父母守住自己的边界,让自己的时间、精力、情绪不过度的被孩子的事情消耗,也是生存必需啊,老母亲的口号第一条,是得先“活着”,保护好自己的边界就是保护自己的心脏,甚至我们需要把自己的边界再不断的外移一些,让自己的安静受保护的内在空间更宽敞一些吧。 2、给予孩子独立的心理和物理空间 一般我们在孩子两三岁的时候就可以让他独自睡觉了,即使条件不允许有独立的房间,也应该有她自己的小床。听朋友说她的孩子在上的蒙特梭利幼儿园,厕所每一个隔间都是有门帘的,三岁的小朋友习惯了上厕所就拉上它,回家上厕所也自然的掩上门,满四岁她连上公共厕所也要把她娘拒之门外,而父母一直都尊重她这样的行为。对于我听到的一些青春期孩子的父母尚且不允许他们关上自己的房门;偷看他们的手机、日记等,这真的是一种赤裸裸的强盗行为。 心理的空间在于尊重孩子的思想,给予他们自主的权利。行为的规范可以靠共同制定的规则,什么可以做,什么不可以做,什么是你想做的,什么是父母的需要,发生冲突了可以商量,平衡协调。而不是让父母的意志完全凌驾于孩子的意志之上。 3、我的身体不可侵害 帮孩子建立起身体的边界,不要对孩子动手。经常挨打的孩子会习惯于被欺负而不反抗,或主动的侵犯别人的身体边界。 多让孩子在与同龄人的嬉戏中通过肢体的碰撞了解人与人之间的身体界限,包括如何对待比他弱小的孩子。亦可以清楚的告诉他哪些地方除了父母任何其他人不可以碰,万一遇到如何推开如何告知爸爸妈妈,有意识的强化身体界限的概念。 4、教会孩子尊重自己的需求,感受,和想法。 不需要将他人的需求感受想法看得比自己的更重要。比如说我的咨询个案中有一对母女,母亲很强势,对女儿的每一件事情都要插手。女儿的男友甚至会觉得不是在和她恋爱,和她相处首先要考虑其母亲的感受。女儿为孝顺听话,一直在母女关系中做牺牲者。那么这个女孩其实已经失去了自己的边界,一切以母亲的需要为重,被别人的想法左右,女孩牺牲了自己的主权,只是因为对失去依赖的恐惧,无法长大,无法获得幸福。只是母亲的附属品。 所以我们要允许孩子说“不”,妈妈希望孩子陪自己上街,但他想和朋友去踢球,这是可以接受的。不要用情感绑架孩子,让他们委曲求全,而不能做自己。比如孩子画了一幅画,问爸爸“好看吗?”爸爸说“很好看,你为什么喜欢画画?”。孩子说:“因为爸爸喜欢我的画”爸爸一定很开心,但这个时候不妨告诉孩子,你做这件事一定是因为你自己喜欢做,而不是为了讨父母的欢心。而孩子要取得好成绩,要当企业家,要学习钢琴都不该是因为父母的期待,而是源于自己内心的渴望。 教给他们如何说“不”,心理学家科胡特有一句名言“不含敌意的坚决”,很适合用来对他人说不。比如说孩子要买一样不太合理的玩具,你如何拒绝?是指责教训孩子真是不懂事乱花钱,还是平和的不加评判的坚决的告诉孩子妈妈知道你很想要,可是妈妈不是万能的,不可能所有你想要的东西都能买来满足你。 最后要说的是,比教育的方法更重要更有效的是自己的身体力行,做一个有自我边界的父母,自然会培养出一个有自我边界的,独立自主可以为自己人生负责的孩子。

索晓华

二级心理咨询师

京东健康心理咨询团队

593 人阅读
查看详情

文章 当我们准备分开,该如何告诉孩子

父母决定分手了,要怎么面对孩子的问题呢?在离婚率越来越高的当今社会,这是一个很现实的问题。当婚姻已不可挽回,我们希望可以把对孩子的伤害降到最低。不用担心,只要父母共同努力,这是完全可以做到的。 (一)“都是因为你!”----- 不应让孩子背负的枷锁 记得小的时候每次父母吵架,我都会胆战心惊的躲在自己的房间里,直到妈妈来到我的房间一边检查我的作业,一边痛心疾首的说:“要不是为了你,我们早就离了,你还不好好学习!”我们这一代人的父母离婚还并不多见,即使有很多矛盾但还是会一起生活到老。我现在想想,“为了孩子才不离婚”的话也多半是一句对于自己没有勇气去面对婚姻问题的借口。而当时小小的我是真的相信的,内心的惶恐不安与羞愧愤怒是无法消化亦无法言说的。以至于相当一段时间里,我无法专心学习,成绩一落千丈,却又觉得自己这样真是罪该万死一样。每次他们“开战”我都恨不得自己消失掉,他们就能解脱了。这样的虐心戏码估计很多人都并不陌生,甚至在我咨询的成年及青少年来访者口中,还在不断的听到类似的故事。 其实在我青春期的时候,就曾冲到又吵得说要离婚的父母中间大喊,“你们快点离了吧!”也曾在老妈泪眼汪汪的和我哭诉我爸的各种“罪状”时冷静的劝她,“你要是这么讨厌我爸,你们就离婚吧!不要说为了我才不离,你们俩这样我更痛苦!”还记得老妈当时被我吓到一般的表情,不过她从此再没有那样说了。 千万不要说出“都是因为你”这样的虐心台词!因为孩子天然就会相信父母之间的事儿都与自己有关,是自己不够好,不够乖,你们才会吵架,你们才会分开,你们都不想要我了。这便是孩子的心声,你真的舍得再对他补刀吗?! 当父母自认为婚姻的不幸“都是为了孩子”所做的牺牲,我相信他们是很爱孩子的,但似乎他们以一个爱的名义给自己画地为牢,也绑架了孩子的心灵。背负着对父母愧疚,用整个童年来见证父母不快乐婚姻的孩子,更难拥有幸福的能力。所以不妨承认我们对分离的害怕对未来的焦虑,然后对自己负起责任,勇敢的去面对,去解决问题。这才是我们应该示范给孩子的人生态度。 (二)“都是你爸(妈)的错”----- 不要互相指责 父母之间的“战争”经常把孩子卷入当中,让孩子站在自己的阵线,用孩子打击对方等。让深爱着父母的孩子,被迫划分敌友,甚至被逼上阵,这真是一件很残忍的事情。 小时候父母吵完架,老妈总是要和我数落一通老爸的不是,还美其名曰“女儿是妈的小棉袄不跟你说跟谁说呢”,然后拉我跟她同仇敌忾,我当时被老妈成功的“挑拨离间”了,经常对老爸横眉冷对恶声恶气的。可是从小老爸就是最宠着我的,看到他对我忍气吞声的样子,我觉得仿佛自己的内心都分裂了。 父母双方对于孩子是同等重要的,会内化成孩子内心男性的部分和女性的部分。就好像阴阳平衡,孩子内心的两个部分要平衡,要整合,他的心灵就是健康的,他就会自信、自尊。比如妈妈总是说爸爸不好,孩子的内心爸爸的那一部分就会出问题,无论他是否真的去否定爸爸,他都可能会否定自己内在和爸爸有关的一部分,对于男孩是内心男性的部分。就好像孩子的内心有一块画布,父母分别会在上面画上一部分图案,父母相互指责攻击就好像去对方的图案上抹黑,最后孩子内心的画布就变得很不美丽,而这块画布将决定他看到的自己以及世界是什么样子。 父母彼此认同与和解对于孩子未来的亲密关系有重要的影响。我记得有次与老妈聊天抱怨对男人的失望,她居然感叹道“像你爸这样的好男人还真是不多啊。”我当时真是哭笑不得,回想在感情的路上我似乎都是带着妈妈对爸爸的不认可,不断的去追寻又不断的去否定。妈为什么你不早点这样说啊,你这一句话便能驱散我内心深处那片遮蔽日光的乌云。 (三)重要的是你的情绪 孩子对于父母的情绪最是敏感,父母之间关系的紧张,即使我们小心的掩饰都往往瞒不过孩子的心灵感应,我们的一颦一笑,他虽不能准确的解码出其中的信息,但会直觉的感到家里有什么地方不对!他会感到焦虑和不安,会用他的方式努力去解决,而这些方式往往就是孩子的各种问题行为或身心疾病。你以为隐瞒就可以没有伤害,但你的情绪却根本藏不住。白百合那样好的演员也没有办法在真实的生活中一直演下去。从你们开始频繁的争吵相互指责开始,直到你们不再争吵变得冷漠目光疏离,孩子一直身在其中,艰难的自处着,挣扎着想要帮你们修补。如果你们已经决定分开才是给彼此解脱,那么也请给孩子解脱。用安全方式的让他明白发生了什么,而不是一直让他生活在对“秘密”的焦虑不安中。 心理学中的很多实验告诉我们,孩子的情绪是习得的。比如婴儿没有见过蛇,看到蛇他会抓起来玩儿,而当他看到母亲看到蛇恐惧的表情,他再看到蛇也会躲避或吓得大哭。有时孩子摔倒了,可能他不是很疼,他抬起头来看大人,大人们笑笑扶他起来给他拍拍土他便自己笑着跑开了,如果大人惊恐紧张的拉着他问有没有摔伤,他很可能就会配合着大人的表情大哭起来。 所以首先最重要的是你用什么情绪去说。坦诚的态度,和缓的语气,稳定的目光,都会给予孩子一个抱持性的氛围。用孩子不能理解的直白的语言告知或回避、决口不提都往往是父母没有处理好自己的情绪,而无论你怎么说孩子都会接收到你的情绪,感到害怕、被抛弃。 然后你需要传递的内容是:1)让他知道,父母分开了,以后不住在一起了,但他依旧可以经常见到另外一方,你们永远是爱他的父母。2)告诉他你们的分开是因为大人自己的问题,并不是他的原因。 对于年龄越小的孩子我们传递的安定的情绪能更大程度的安抚他。主要的任务是保护他内心的稳定性,帮助他理解及接受、适应生活的变化。可以用游戏、故事等方式让她明白父母分离是怎样一回事,做出保证定期的来看望、陪伴孩子。 对于5、6岁甚至更大的孩子可能会更复杂一些,他们会有更多的倾向性的情绪,作为父母需要帮助他处理情绪,慢慢接受这个事实,给予内心的缓冲时间,开始时可以给出一些温和的模糊的信息,不要一下切断他内心所有的期待。 对于十岁以上的孩子基本是什么都瞒不了他们了,再美丽的谎言都会适得其反。所以父母要做的是尽快处理好自己内心的伤痛,然后再去承担起作为成年人的责任,真诚的求得孩子的理解与接纳吧。 总结一下: 1、 父母分开了但依旧需要和解,在孩子面前互相补台。 2、 告诉孩子你们依然爱他,他并没有失去爸爸或妈妈,这一切不是他的错。 3、 最重要的是你的情绪,用坦诚温和的态度会让他感到安全。 最后当然是希望天下的孩子都拥有一个温暖的家,一对爱他且相爱的父母。但生活总有遗憾,我们只能勇敢的去面对不完美的世界。单亲家庭也可以培养出健康快乐的孩子。为了孩子未来的幸福,我们应该让他们可以看到父母的相爱,然后他们会相信爱情;即使父母不再相爱,也可以让他看到父母对婚姻的尊重,对彼此的尊重,他依旧可以自尊自爱,可以去信任。而父母也无需为了孩子放弃再度寻找自己的幸福,因为你自己是幸福的,才能让孩子相信他也是可以幸福的,才能教会他幸福的能力。

索晓华

二级心理咨询师

京东健康心理咨询团队

597 人阅读
查看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