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京东健康

找医生

杨东亮

儿童,宝宝发热,发烧常用的物理退热方法

儿童,宝宝发热,发烧常用的物理退热方法

孩子发烧了怎么办?

盖两床被子,把汗捂出来就好了!

用酒精在额头、手心、脚心擦一擦,一会就退烧了!

殊不知这些生活中的‘退热小妙招’不仅起不到退热的效果,甚至会给孩子带来危及生命的风险。那关于儿童的物理降温哪些可用,哪些不可用呢?

1.先了解一下什么是发烧?

发烧是人体的自我保护机制之一,通常情况下,腋下温度超过37.2°C,耳温超过37.8°C,口腔温度超过37.5,肛门温度超过38.0°C定义为发烧。对于绝大多数3个月以上的宝宝以及成人而言,发烧本身并不危险,也不会烧坏脑袋或者导致死亡。因此,如果腋下温度不高于38.5°C以下,并且精神状态较好的情况下可不需要服用药物,选择正确的物理降温即可。

 

2.可用的物理降温方法

①多喝水。水分排泄的过程可以加速体内热量的排出,注意一定要少量多次地喝,不要一次喝太多,否则会增加肾脏的负担。不少家长会说,孩子发烧时,会浑身无力,情绪也不好,胃口也不好,就更不想喝水了。这里提供一些方法可供参考:对非常小的宝宝,家长可以使用药用滴管,像喂药一样去喂水,把滴管插到宝宝嘴里,往里面挤水,少量多次地喂;大一点的宝宝可以通过做游戏等方法鼓励多喝水。

 

②冷保暖、热脱衣。

要想让孩子更舒服点儿,就要帮孩子把体内的热量散发出去。可以适当给孩子少穿点衣服,让宝宝的热量更快地散发出来。由于宝宝新陈代谢比成人旺盛,刚入睡时容易出汗,被子应适当薄一些。但如果孩子是在体温上升期出现寒战怕冷的时候,就要注意给孩子多穿点衣服适当保暖。

③温水擦浴

温水擦拭孩子的额头、颈部、腋窝及腹股沟等大动脉流经部位可暂时降低体温。但很多发热的宝宝通常昏昏沉沉想睡觉,这个时候被擦来擦去会很不开心,反而可能哭闹、寒战。因此,如果孩子处于高热持续期或者体温下降期,也不排斥擦浴,这种方式可以用来辅助降温。

 

④退热贴

退热贴是家长们最常用的物理降温的方式之一,但其降温效果其实很有限,一般用于平台期或者体温下降期,不适宜用于体温上升期。除此之外,有些退热贴里添加了薄荷、冰片等清凉类物质,孩子可能并不喜欢这样的感觉。如果再对类似产品过敏,就更得不偿失了。

2.不可用的物理降温方法

①捂汗退烧。儿童汗腺不发达,中枢神经系统发育也不完善,通过‘捂热’不易达到‘发汗’,反而会因为不能散热导致热量在体内储积,导致体温升到比调定点更高,出现 41℃ 以上的超高热,1 岁以内的孩子更有‘捂热综合症’的危险:缺氧、高热、大汗、脱水、抽搐、昏迷和呼吸循环衰竭,严重时可致死。

 

②酒精擦拭退烧。酒精在人体皮肤上挥发的速度非常快,带走的热量也更多,但是大面积使用的话,反而会让孩子出现寒颤。婴幼儿的皮肤也非常稚嫩,角质层薄,黏膜血管丰富,酒精很容易透过皮肤被吸收,一些对酒精过敏的孩子可能会出现酒精过敏,更严重的可能导致孩子酒精中毒。

3.注意事项

①寒战期不做物理降温;

②(2)婴幼儿禁止使用冰枕;

③在物理降温的过程中,如果孩子再次畏寒、发冷,要停止物理降温。

4.需要及时就医的情况

①持续高热不退大于3天;

②呼吸状况差:剧烈咳嗽,呼吸频率快,呼吸困难,口唇发绀;

③循环功能差:面色苍白,手足冰冷,血压低,皮肤花斑纹等;

④精神状态差:精神萎靡,反应迟钝,嗜睡,躁动、惊厥等;

⑤消化道症状重:严重呕吐、腹泻,出现脱水表现。

⑥小于3个月婴儿。

本文由作者上传,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如有相关事宜请联系jdh-hezuo@jd.com
本站内容仅供医学知识科普使用,任何关于疾病、用药建议都不能替代执业医师当面诊断,请谨慎参阅。
相关文章

文章 哺乳期能吃​「头孢​」吗?需要停哺乳吗?

随着大众对抗微生物药物使用的关注度增加,有许多哺乳期妈妈就有了这样的疑问:吃了抗微生物药物(抗生素)还能哺乳么?今天我们就一起来解开这个疑惑。 一、哺乳期药物安全分级 与药物妊娠期分级一样,哺乳期药物同样有国际标准的安全分级。一般分为五个等级,其中,L1~L2 级药物都是相对安全,母亲用药期间可以正常哺乳: L1 最安全,即大量哺乳期女性用药后未见婴儿副作用,对婴儿的危害轻微; L2 较安全,即有限数量的哺乳期女性用药研究后,未见证据或极少证据表明对婴幼儿有害; L3 中等安全,即没有哺乳期女性的用药对照数据,但是婴儿出现不良反应的可能性存在,或者对照研究仅显示轻微的副作用,需要权衡利弊后使用; L4 可能危险,即有明确证据显示对婴儿有副作用,但是哺乳期女性用药后利大于弊; L5 禁忌,即有明确证据证实对婴儿有明显危害,或者对母婴的风险均较高。 另外,评价药物在哺乳期的安全性,还可以使用相对婴儿剂量(RID)这一数据,即每公斤体重乳汁中摄入的药物的剂量占母体摄入量的比例,一般小于 10% 为相对安全。 二、药物分泌进入乳汁的影响因素 药物的乳汁分泌受到药物分子量、药物脂溶性和蛋白结合率等因素的影响。分子量小于 200,弱碱性、脂溶性高、蛋白结合率低的药物相对容易通过乳汁分泌,进入婴儿消化道吸收的量就相对偏高。多数抗微生物药物分子量大,自乳汁的排出量少,婴儿最终的暴露量较低,可以暂不停止哺乳,根据药物的代谢动力学特点进行避开药物在乳汁中的峰浓度时间哺乳即可。 三、哺乳期可用的抗生素推荐 一般情况下,孕期能使用的抗微生物药物对哺乳期女性而言也是相对安全的,首选阿莫西林、头孢类抗微生物药物。 上述药物过敏,可以考虑更换为克林霉素(仅有注射剂),但该药物不推荐用于出生 1 月内的新生儿乳母;也可以考虑红霉素类药物,如红霉素、阿奇霉素、琥乙红霉素等,但因该类药物本身脂溶性强,相对更容易分布于乳汁中,特殊情况确实需要使用的,尽量采取错峰哺乳的方式,避开乳汁峰浓度时间。 四、不推荐哺乳期使用的抗生素 有部分抗微生物药物可能对婴幼儿有不良反应,如氯霉素、四环素类、磺胺类、氨基糖苷类、喹诺酮类、甲硝唑类药物,需要在哺乳期禁用或避免使用。如必须使用以上几类药物时,需要暂停哺乳,可定时挤出乳汁丢弃,在最后一次用药药物 5~7 个半衰期后恢复哺乳。 五、哺乳期使用抗微生物药物的注意事项 母亲静脉给药后,其血浆药物浓度即刻达到峰值;口服给药后一般需要经过消化道的吸收,服药后 30~60 分钟达到血浆药物浓度峰值。乳汁中的药物达峰时间则相应延后,一般比血浆峰值晚 30~120 分钟,且一般无法达到血浆峰浓度。因此,可以选择在哺乳后立即静脉给药,或在口服药物后立即哺乳,并尽可能延长下一次哺乳的时间间隔,以减少乳汁中的药物存储。 最后但是也很重要的是:在使用阿莫西林或头孢类药物期间,需要注意观察婴儿是否有出现过敏、呕吐或腹泻等不良反应,此类反应可能与婴儿机体本身对药物的特异性敏感度有关,即使摄入药物剂量偏低,也可能出现,此时应暂停母乳喂养,及时就医诊治。

杨东亮

临床药师-副主任药师

京东互联网医院药师团队

508 人阅读
查看详情

文章 哺乳期,背奶妈妈可以吃中药吗?

喜获宝宝后,很多妈妈都会出现了这样或那样的不适,很有可能要面临一边喂奶,一边要吃药的问题。其中一些妈妈怕西药会影响到宝宝的安全,选择服用中药。那么,哺乳期妈妈到底能不能服用中药?中药一定就安全吗? 哺乳期妈妈是可以服用中药的,但安不安全需要看分类! 1.哪些药物可以可以用? 药食同源或药食两用的中药(卫生部有药食同源药品目录),或全部由这种中药组成的中成药,如山药、山楂、蒲公英、夏枯草、健胃消食片等。 2.哪些药物谨慎用? 如川乌、大青叶、大黄、木通、马兜铃、天南星、木鳖子、白附子、朱砂、全蝎、硫黄、番泻叶、薄荷、蟾酥、干漆、土鳖虫、千金子、天仙子、水蛭、附子、闹羊花、草乌、雄黄、麝香、花椒等药物应在医师或药师指导下谨慎使用,一旦出现问题应及时停止用药。 3.哪些药物禁止用? 如巴豆、砒霜、乌头、铅粉、马钱子、红大戟、轻粉、斑蝥、芫花、玄明粉、麦芽、蜈蚣等会对人体产生一定的毒性作用,还有一些已知的对某一脏器有毒性的药物,如黄药子对肝脏的毒性等。这些多为剧毒药物,或药性作用峻猛之品,或者副作用较强的药物,哺乳期妈妈应‘绝对禁止’使用。 4.还需要注意 炒麦芽、芒硝、薄荷、花椒等药物具有回乳退乳作用,哺乳妈妈不可轻易服用。

杨东亮

临床药师-副主任药师

京东互联网医院药师团队

523 人阅读
查看详情

文章 奈玛特韦/利托那韦 您想要了解的药物相互作用,都在这里啦!

该制剂包含两个药物: ---奈玛特韦(SARS-CoV-2主要蛋白酶Mpro,也称为3CLpro或Nsp5蛋白酶抑制剂) ---利托那韦(HIV-1蛋白酶抑制剂和药物代谢酶细胞色素P450(CYP)3A4抑制剂) 奈玛特韦和利托那韦均是CYP3A4的底物,利托那韦通过不可逆地抑制CYP3A4酶,提高奈玛特韦的血浆浓度,从而增强抗病毒作用。利托那韦是一种有效的CYP3A4抑制剂,也是CYP1A2、CYP2B6、CYP2C9、CYP2C19的诱导剂。此外,利托那韦也抑制转运蛋白P-糖蛋白(P-gp)和乳腺癌耐药蛋白(BCRP),导致某些药物(例如直接口服抗凝药)的肠道吸收增加。利托那韦还抑制肝摄取转运蛋白有机阴离子转运多肽(OATP)1B1和1B3,导致他汀类药物的血浆浓度增加。 鉴于此,在使用奈玛特韦/利托那韦时必须考虑药物相互作用问题,尤其是对于慢性病或合并用药的患者。因为药物代谢酶CYP3A4覆盖多种药物底物,任何潜在的诱导或抑制效应均会影响该药的有效性与安全性。现将药物相互作用列表如下。

杨东亮

临床药师-副主任药师

京东互联网医院药师团队

521 人阅读
查看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