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问一答】之小儿心脏外科热点问题解答
发表人:
张宏涛
阅读量:
479人
对于准备接受小儿心脏外科手术的患儿家长来说,相关的问题可谓繁杂而细密,门诊往往无法详细解答。据此,我以自己目前的临床经验,总结了以下热点问题的【一问一答】,以供家长阅读。本文不提详尽的数据统计,尽量以通俗的文法说明一些实际问题。
1、小儿心外手术危险吗?
答:任何问题都讲究相对性。心脏手术基本都属于四级手术(最高等级),难度和风险自然相比很多普胸普外手术要高。但可以这么说,目前常见先心的手术成功率已经接近100%,风险很低,甚至很多时候比小儿恶性肿瘤手术风险都低。
具体来说,动脉导管未闭单纯直视下结扎的,房间隔缺损修补的,都属于小儿先心里“最”简单的,室间隔缺损修补是常规手术,风险很低。复杂先心里,法洛四联症风险也已很低。至于完全性肺静脉异位引流,大动脉转位等复杂先心,手术技术也已非常成熟,死亡率已经非常低。
但是切记,同样是房缺或者室缺,如果术前孩子心功能不全,支气管肺发育不良,甚至心衰,呼衰,那么手术风险自然也会增加。
总之,接受手术前,我们要直面风险,战略上藐视,战术上重视。
2、如何选择手术切口?
答:这也是所有家长都关注的问题。对于常见先心来说,比如房缺,室缺,简单法四,一些部分性肺静脉异位引流等,只要孩子术前状态良好,大部分可以安全接受右侧腋下小切口手术。具体来说,6月龄以上,侧切很安全,4-6个月之间,心功能良好,体重合适(5kg以上最保险),侧切比较安全。4个月以下,如果必须接受手术,正中开胸最合适。
接受高风险手术,安全性永远是第一位,切口次之。当然,随着医疗技术的进步,侧切的年龄体重下限在不停下探,但我们必须掌握原则,不能单纯为了侧切而侧切,但凡术中有意外,正中开胸的抢救方法更便捷,更安全。
当然,6月龄以上患儿,如果错过了最佳治疗时机,术前已经心功能不全,心脏明显扩大,合并肺炎等情况,那么侧切安全性会明显下降,这种时候保命比美容更重要。
比较特殊的是动脉导管未闭,早产儿、小婴儿需要结扎动脉导管的,多数是粗大PDA,影响心功能的,这种情况多数需要左侧开胸,切口比右侧腋下微创切口要长,当然,结扎手术其实比较简单。部分治疗延误的粗大动脉导管未闭患儿,合并二尖瓣关闭不全的,则可能需要正中开胸治疗。
总之,合适的时机手术,才能选择合适的手术切口。
3、不同切口的优缺点如何?
答:相比于侧切,正中开胸最大的弊端在于远期有胸骨畸形愈合可能,原理和骨折畸形愈合类似。比如鸡胸、漏斗胸,轻度的单纯影响外观的,不需要处理。严重的,未来可能需要胸外科手术矫形。不管如何注意胸骨的缝合,术后早期的固定带预防,胸骨畸形都有可能发生。
不管何种切口,疤痕都是必然存留的,只不过好的远期只残留“线状“痕迹,中等的”条状“瘢痕,最难看的是突起于皮肤的瘢痕,和缝合技术直接相关,也与愈合过程中有无感染相关。
4、如何预防或者尽量减轻瘢痕?
答:对于外科医生来说,自然是精进缝合技术。对于普通家长来说,我们的手段其实比较有限。
不管何种切口,待结痂脱落以后,尽早给予孩子使用祛疤类产品。想要祛疤效果好,坚持最重要。祛疤产品有疤痕贴类,凝胶类,前者是贴敷的,后者是外涂的。前者知名的有”美皮护“,后者”疤克“、”倍舒痕“。不管名字如何变,祛疤产品核心成分其实都是硅酮凝胶。
对于小儿心外的胸部切口来说,早期、持续用药,坚持最起码3个月到半年,效果才能良好。半途而废的,术后2年多才想起祛疤的,基本已经无效了。必要时的时候只能求助于整形外科。
5、如何预防胸骨畸形?
答:假如您的孩子必须正中开胸手术,那么术后头三个月是预防胸骨畸形愈合的关键期。通俗来说,伤筋动骨一百天。术后早期,切口愈合满意,心肺功能良好后,我们可以尽早给患儿穿戴胸骨固定板,固定板的位置一定要准确压迫在胸骨位置,如有移位,随时调整。
术后头三月内,尽量让患儿平卧睡觉,理论上胸骨板可以24小时穿戴,但实际中,我们可以在孩子吃奶的时候适当松开或者取下,或者孩子有呼吸道感染,呼吸困难时取下。睡觉时尤其避免长时间侧卧,怀抱孩子时避免对胸骨挤压,最好是一手抱背,一手托臀。活动时减少爬行,适当的扩胸运动可以改善胸骨结构及心肺功能。
低龄的孩子,术后也可以给补充钙剂,促进骨骼愈合。
总的来说,正中开胸总有概率遗留畸形,但小儿相比成人,骨骼的可塑性还是更强的,一些患儿的胸骨轻度畸形会在术后1-2年内会逐渐平复。
6、术前家属需要准备哪些东西?
答:住院时只需要日常生活用品即可。术前会根据患儿年龄,准备术后早期用品,比如纸尿裤、宽松衣服、毛巾纸巾湿巾等。具体到我们科来说,我们有详尽的准备物品列表,家长按照名单准备即可。
7、孩子的手术是如何进行的呢?
这个涉及比较专业的问题,三言两语无法说清。大概来说,孩子在进入手术室以后,首先进行麻醉,安睡后进行气管插管、深静脉穿刺置管等有创操作,之后外科医生开始手术。不管切口如何,大部分小儿先心手术都需要涉及体外循环,心脏停跳。结束手术后,部分患儿可以在手术室”快通道“拔除气管插管,大部分患儿需要返回监护室,观察数小时后拔管。心肺功能差的,则需要持续呼吸机辅助一段时间。
8、室缺、房缺是如何修补的?是一次性根治么?
答:是一次性根治。如果缺损较小,我们可以直接缝合。如果缺损偏大,则需要用组织补片修补,通俗来说,就是”打补丁“式一针一线缝好。
补片一般可选自体心包补片、牛/猪心包补片、涤纶片,我们科最常用牛心包补片,安全有效,无排异反应。
9、补片难道不会随着心脏长大,不够用么?
答:不会。补片在术后三个月到半年内会“内皮化”,与周围心内膜完全融合。通俗来说,就是周围心内膜会像爬山虎一样布满补片,最终封闭。其实内科的封堵器原理也类似,远期都会内皮化。
10、术后孩子需要在监护室呆多久?
答:一切顺利的,术后需要在ICU监护3天左右。当然,每个医院情况都不太一样,部分医院转出更早,但彼时患儿基本身上都有引流管、持续输注的药物、深静脉置管等,家长护理难度会大些。最安全的还是孩子身上基本没有重要管路,心肺功能稳定后转出。
如果孩子术后病重,那么在ICU呆的时间会更长。
11、孩子一个人在监护室呆着,哭闹怎么办?
答:很多家长都顾虑这个问题。的确,接受这样的手术,分离之痛也是一大难关。但切记,治病才是我们首先需要关注的问题,面对疾病,理性应该战胜感性。
至于哭闹,低龄的孩子术后早期不哭闹是骗人。陌生的环境,身上管路的疼痛,一些有创的操作,都会让患儿恐惧、疼痛而哭闹。我们需要做的是合适的药物镇静镇痛,耐心的安抚和交流。大部分科室现在都注重人文关怀,具体到我们科室来说,监护室有玩具和ipad等供孩子使用,分离和手术的伤痛,多数在术后1-2天内缓和。
很多时候,孩子的适应能力远比我们想象的要强。比孩子还焦虑的,其实是家长。
ICU外的家长,一味的焦虑和担忧并无帮助,此时更应该做的,是好好休息,做好接回孩子后的护理准备工作。对于小婴儿来说,从监护室出来的那天起,才是家长更该焦虑和忙碌的时候。
12、手术后需要恢复多久?
答:年长儿,比如6月龄以上的,术后一般5-10天出院。小婴儿、心功能不全,肺炎等恢复慢的,术后一般7-14天左右。至于复杂先心,术后恢复期因人而异。
13、术后需要复查多久?
答:大部分根治性先心术后,一般术后头一年内需要密切随访几次,我们一般要求,出院后一个月、三个月、半年和一年来随访复查。恢复正常的,之后无需定期随访。
至于部分复杂畸形,或者涉及瓣膜成形的,甚至可能需要二次手术的,那么至少一年复查一次。
14、术后孩子多久能正常运动?
答:术前已经会走路的患儿,出院时都是走路出院。出院后头一个月避免过量运动,年长儿三月内避免体育活动,三月后循序渐进恢复体育锻炼,六月后基本一切如常。
部分家长舍不得孩子,觉得孩子接受了先心手术,各方面小心呵护,不让多动。其实不然,适当的康复运动对心肺功能都是有利的,捧在手心反而不利于孩子成长。
我们的目标是让孩子健康快乐成长,不是背着“先心病术后”的帽子小心翼翼活一辈子。
15、室间隔缺损,何时必须手术?
答:一言以蔽之,以医生专业意见为准。判断手术时机,永远是专业问题,不能迷信网络传言和道听途说。
具体来说,手术时机必须结合孩子年龄、心功能、缺损部位、是否有并发症、是否影响发育等多种因素来决定。
①关于缺损部位,流出道型室间隔缺损,干下型、双动脉瓣下、嵴内等,均无法自愈,建议早期手术(安全年龄是6月龄以上),避免出现主动脉瓣脱垂等并发症。我们偶尔会碰上治疗延误的患儿,本来只是单纯修补室缺即可,但来的时候已经出现中-重度的主动脉瓣脱垂,那么手术中还得修复瓣膜,手术方式也可能得改为正中开胸。这都是手术延误的恶果。
膜周部位缺损,小-中型缺损有一定自愈率,2岁以后自愈概率逐年下降,6-8mm以上等大型缺损,罕见自愈的。当然,我们偶尔也能在门诊看见个别”奇迹“,但奉劝家长不要迷信这种”幸存者偏差“,奇迹出现了自然皆大欢喜,但伴随奇迹的,更多的是延误治疗导致的肺动脉压力增高,个别孩子很早就出现器质性肺高压,失去手术和治疗机会。对于这样的孩子,我们见一个,惋惜一个。所以,医生判断自愈概率很低的,都建议早期手术。
流入道缺损,很多时候会影响三尖瓣,判断自愈概率极低的,瓣膜反流加重的,也建议早期手术。
②同等大小缺损,对不同孩子影响程度的确有差异。如果我们观察到孩子生长发育落后,容易频繁呼吸道感染,甚至反复肺炎的,那么这种也建议早期手术。
16、室间隔缺损,能等到什么时候?
答:这依然是个专业问题。结合第15项,我们需结合缺损大小、部位、患儿发育等情况来综合评估。总的来说,小-中型缺损,不影响发育的,膜周及肌部的缺损,可以等到2岁以后,甚至3-5岁。个别患儿仅仅1-2mm缺损但是始终无法自愈的,可以终身持续随访,或者年长甚至成年以后选择介入手术。
17、室间隔缺损,可以选择介入封堵么?
答:合适的年纪体重,合适的缺损部位,可以选择介入封堵。最合适封堵的是肌部缺损,其次膜周。流出道型均需外科手术。
至于选择介入还是手术,实事求是的说,自然是各说各家好。我这里不做站队,只讲两种方式优缺点。
外科手术需要开刀,涉及体外循环和心脏停跳,可能涉及出血等并发症,恢复相对慢,但好处是直视下修补确切,不存留封堵器这类金属异物,压迫损伤传导束造成近远期心律失常的概率更低。
介入封堵无切口,恢复快,但患儿可能需要接受较长时间辐射、终身存留封堵器异物,压迫传导束造成心律失常,极端情况下封堵器移位甚至脱落。
总的来说,各有优劣,家长需理性选择。
后续问题陆续增加中。。。如有疑问,可在评论区提问,后续解答。
本文由作者上传,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如有相关事宜请联系jdh-hezuo@jd.com
本站内容仅供医学知识科普使用,任何关于疾病、用药建议都不能替代执业医师当面诊断,请谨慎参阅。
相关文章
文章 【一问一答】之小儿心脏外科热点问题解答
对于准备接受小儿心脏外科手术的患儿家长来说,相关的问题可谓繁杂而细密,门诊往往无法详细解答。据此,我以自己目前的临床经验,总结了以下热点问题的【一问一答】,以供家长阅读。本文不提详尽的数据统计,尽量以通俗的文法说明一些实际问题。 1、小儿心外手术危险吗? 答:任何问题都讲究相对性。心脏手术基本都属于四级手术(最高等级),难度和风险自然相比很多普胸普外手术要高。但可以这么说,目前常见先心的手术成功率已经接近100%,风险很低,甚至很多时候比小儿恶性肿瘤手术风险都低。 具体来说,动脉导管未闭单纯直视下结扎的,房间隔缺损修补的,都属于小儿先心里“最”简单的,室间隔缺损修补是常规手术,风险很低。复杂先心里,法洛四联症风险也已很低。至于完全性肺静脉异位引流,大动脉转位等复杂先心,手术技术也已非常成熟,死亡率已经非常低。 但是切记,同样是房缺或者室缺,如果术前孩子心功能不全,支气管肺发育不良,甚至心衰,呼衰,那么手术风险自然也会增加。 总之,接受手术前,我们要直面风险,战略上藐视,战术上重视。 2、如何选择手术切口? 答:这也是所有家长都关注的问题。对于常见先心来说,比如房缺,室缺,简单法四,一些部分性肺静脉异位引流等,只要孩子术前状态良好,大部分可以安全接受右侧腋下小切口手术。具体来说,6月龄以上,侧切很安全,4-6个月之间,心功能良好,体重合适(5kg以上最保险),侧切比较安全。4个月以下,如果必须接受手术,正中开胸最合适。 接受高风险手术,安全性永远是第一位,切口次之。当然,随着医疗技术的进步,侧切的年龄体重下限在不停下探,但我们必须掌握原则,不能单纯为了侧切而侧切,但凡术中有意外,正中开胸的抢救方法更便捷,更安全。 当然,6月龄以上患儿,如果错过了最佳治疗时机,术前已经心功能不全,心脏明显扩大,合并肺炎等情况,那么侧切安全性会明显下降,这种时候保命比美容更重要。 比较特殊的是动脉导管未闭,早产儿、小婴儿需要结扎动脉导管的,多数是粗大PDA,影响心功能的,这种情况多数需要左侧开胸,切口比右侧腋下微创切口要长,当然,结扎手术其实比较简单。部分治疗延误的粗大动脉导管未闭患儿,合并二尖瓣关闭不全的,则可能需要正中开胸治疗。 总之,合适的时机手术,才能选择合适的手术切口。 3、不同切口的优缺点如何? 答:相比于侧切,正中开胸最大的弊端在于远期有胸骨畸形愈合可能,原理和骨折畸形愈合类似。比如鸡胸、漏斗胸,轻度的单纯影响外观的,不需要处理。严重的,未来可能需要胸外科手术矫形。不管如何注意胸骨的缝合,术后早期的固定带预防,胸骨畸形都有可能发生。 不管何种切口,疤痕都是必然存留的,只不过好的远期只残留“线状“痕迹,中等的”条状“瘢痕,最难看的是突起于皮肤的瘢痕,和缝合技术直接相关,也与愈合过程中有无感染相关。 4、如何预防或者尽量减轻瘢痕? 答:对于外科医生来说,自然是精进缝合技术。对于普通家长来说,我们的手段其实比较有限。 不管何种切口,待结痂脱落以后,尽早给予孩子使用祛疤类产品。想要祛疤效果好,坚持最重要。祛疤产品有疤痕贴类,凝胶类,前者是贴敷的,后者是外涂的。前者知名的有”美皮护“,后者”疤克“、”倍舒痕“。不管名字如何变,祛疤产品核心成分其实都是硅酮凝胶。 对于小儿心外的胸部切口来说,早期、持续用药,坚持最起码3个月到半年,效果才能良好。半途而废的,术后2年多才想起祛疤的,基本已经无效了。必要时的时候只能求助于整形外科。 5、如何预防胸骨畸形? 答:假如您的孩子必须正中开胸手术,那么术后头三个月是预防胸骨畸形愈合的关键期。通俗来说,伤筋动骨一百天。术后早期,切口愈合满意,心肺功能良好后,我们可以尽早给患儿穿戴胸骨固定板,固定板的位置一定要准确压迫在胸骨位置,如有移位,随时调整。 术后头三月内,尽量让患儿平卧睡觉,理论上胸骨板可以24小时穿戴,但实际中,我们可以在孩子吃奶的时候适当松开或者取下,或者孩子有呼吸道感染,呼吸困难时取下。睡觉时尤其避免长时间侧卧,怀抱孩子时避免对胸骨挤压,最好是一手抱背,一手托臀。活动时减少爬行,适当的扩胸运动可以改善胸骨结构及心肺功能。 低龄的孩子,术后也可以给补充钙剂,促进骨骼愈合。 总的来说,正中开胸总有概率遗留畸形,但小儿相比成人,骨骼的可塑性还是更强的,一些患儿的胸骨轻度畸形会在术后1-2年内会逐渐平复。 6、术前家属需要准备哪些东西? 答:住院时只需要日常生活用品即可。术前会根据患儿年龄,准备术后早期用品,比如纸尿裤、宽松衣服、毛巾纸巾湿巾等。具体到我们科来说,我们有详尽的准备物品列表,家长按照名单准备即可。 7、孩子的手术是如何进行的呢? 这个涉及比较专业的问题,三言两语无法说清。大概来说,孩子在进入手术室以后,首先进行麻醉,安睡后进行气管插管、深静脉穿刺置管等有创操作,之后外科医生开始手术。不管切口如何,大部分小儿先心手术都需要涉及体外循环,心脏停跳。结束手术后,部分患儿可以在手术室”快通道“拔除气管插管,大部分患儿需要返回监护室,观察数小时后拔管。心肺功能差的,则需要持续呼吸机辅助一段时间。 8、室缺、房缺是如何修补的?是一次性根治么? 答:是一次性根治。如果缺损较小,我们可以直接缝合。如果缺损偏大,则需要用组织补片修补,通俗来说,就是”打补丁“式一针一线缝好。 补片一般可选自体心包补片、牛/猪心包补片、涤纶片,我们科最常用牛心包补片,安全有效,无排异反应。 9、补片难道不会随着心脏长大,不够用么? 答:不会。补片在术后三个月到半年内会“内皮化”,与周围心内膜完全融合。通俗来说,就是周围心内膜会像爬山虎一样布满补片,最终封闭。其实内科的封堵器原理也类似,远期都会内皮化。 10、术后孩子需要在监护室呆多久? 答:一切顺利的,术后需要在ICU监护3天左右。当然,每个医院情况都不太一样,部分医院转出更早,但彼时患儿基本身上都有引流管、持续输注的药物、深静脉置管等,家长护理难度会大些。最安全的还是孩子身上基本没有重要管路,心肺功能稳定后转出。 如果孩子术后病重,那么在ICU呆的时间会更长。 11、孩子一个人在监护室呆着,哭闹怎么办? 答:很多家长都顾虑这个问题。的确,接受这样的手术,分离之痛也是一大难关。但切记,治病才是我们首先需要关注的问题,面对疾病,理性应该战胜感性。 至于哭闹,低龄的孩子术后早期不哭闹是骗人。陌生的环境,身上管路的疼痛,一些有创的操作,都会让患儿恐惧、疼痛而哭闹。我们需要做的是合适的药物镇静镇痛,耐心的安抚和交流。大部分科室现在都注重人文关怀,具体到我们科室来说,监护室有玩具和ipad等供孩子使用,分离和手术的伤痛,多数在术后1-2天内缓和。 很多时候,孩子的适应能力远比我们想象的要强。比孩子还焦虑的,其实是家长。 ICU外的家长,一味的焦虑和担忧并无帮助,此时更应该做的,是好好休息,做好接回孩子后的护理准备工作。对于小婴儿来说,从监护室出来的那天起,才是家长更该焦虑和忙碌的时候。 12、手术后需要恢复多久? 答:年长儿,比如6月龄以上的,术后一般5-10天出院。小婴儿、心功能不全,肺炎等恢复慢的,术后一般7-14天左右。至于复杂先心,术后恢复期因人而异。 13、术后需要复查多久? 答:大部分根治性先心术后,一般术后头一年内需要密切随访几次,我们一般要求,出院后一个月、三个月、半年和一年来随访复查。恢复正常的,之后无需定期随访。 至于部分复杂畸形,或者涉及瓣膜成形的,甚至可能需要二次手术的,那么至少一年复查一次。 14、术后孩子多久能正常运动? 答:术前已经会走路的患儿,出院时都是走路出院。出院后头一个月避免过量运动,年长儿三月内避免体育活动,三月后循序渐进恢复体育锻炼,六月后基本一切如常。 部分家长舍不得孩子,觉得孩子接受了先心手术,各方面小心呵护,不让多动。其实不然,适当的康复运动对心肺功能都是有利的,捧在手心反而不利于孩子成长。 我们的目标是让孩子健康快乐成长,不是背着“先心病术后”的帽子小心翼翼活一辈子。 15、室间隔缺损,何时必须手术? 答:一言以蔽之,以医生专业意见为准。判断手术时机,永远是专业问题,不能迷信网络传言和道听途说。 具体来说,手术时机必须结合孩子年龄、心功能、缺损部位、是否有并发症、是否影响发育等多种因素来决定。 ①关于缺损部位,流出道型室间隔缺损,干下型、双动脉瓣下、嵴内等,均无法自愈,建议早期手术(安全年龄是6月龄以上),避免出现主动脉瓣脱垂等并发症。我们偶尔会碰上治疗延误的患儿,本来只是单纯修补室缺即可,但来的时候已经出现中-重度的主动脉瓣脱垂,那么手术中还得修复瓣膜,手术方式也可能得改为正中开胸。这都是手术延误的恶果。 膜周部位缺损,小-中型缺损有一定自愈率,2岁以后自愈概率逐年下降,6-8mm以上等大型缺损,罕见自愈的。当然,我们偶尔也能在门诊看见个别”奇迹“,但奉劝家长不要迷信这种”幸存者偏差“,奇迹出现了自然皆大欢喜,但伴随奇迹的,更多的是延误治疗导致的肺动脉压力增高,个别孩子很早就出现器质性肺高压,失去手术和治疗机会。对于这样的孩子,我们见一个,惋惜一个。所以,医生判断自愈概率很低的,都建议早期手术。 流入道缺损,很多时候会影响三尖瓣,判断自愈概率极低的,瓣膜反流加重的,也建议早期手术。 ②同等大小缺损,对不同孩子影响程度的确有差异。如果我们观察到孩子生长发育落后,容易频繁呼吸道感染,甚至反复肺炎的,那么这种也建议早期手术。 16、室间隔缺损,能等到什么时候? 答:这依然是个专业问题。结合第15项,我们需结合缺损大小、部位、患儿发育等情况来综合评估。总的来说,小-中型缺损,不影响发育的,膜周及肌部的缺损,可以等到2岁以后,甚至3-5岁。个别患儿仅仅1-2mm缺损但是始终无法自愈的,可以终身持续随访,或者年长甚至成年以后选择介入手术。 17、室间隔缺损,可以选择介入封堵么? 答:合适的年纪体重,合适的缺损部位,可以选择介入封堵。最合适封堵的是肌部缺损,其次膜周。流出道型均需外科手术。 至于选择介入还是手术,实事求是的说,自然是各说各家好。我这里不做站队,只讲两种方式优缺点。 外科手术需要开刀,涉及体外循环和心脏停跳,可能涉及出血等并发症,恢复相对慢,但好处是直视下修补确切,不存留封堵器这类金属异物,压迫损伤传导束造成近远期心律失常的概率更低。 介入封堵无切口,恢复快,但患儿可能需要接受较长时间辐射、终身存留封堵器异物,压迫传导束造成心律失常,极端情况下封堵器移位甚至脱落。 总的来说,各有优劣,家长需理性选择。 后续问题陆续增加中。。。如有疑问,可在评论区提问,后续解答。
张宏涛
住院医师
首都儿科研究所附属儿童医院
478
人阅读
查看详情
文章 【一问一答】之卵圆孔未闭
1、问:卵圆孔未闭属于先天性心脏病么? 答:三岁以内算是卵圆孔未闭(PFO)的生理性闭合期,在此期间,我们可以视其为“正常”,而超过三岁,则真正定义为“卵圆孔未闭”,属于先天性心脏病的一种,经常可持续至成人期。 2、问:卵圆孔未闭常见么? 答:非常常见。在成人中,大约 25%-30%存在 PFO,只不过很多人并不常规筛查心脏彩超而已。 3、问:卵圆孔未闭到底多大年龄能闭合? 答:多数情况下,伴随着新生儿出生后的第一声啼哭,卵圆孔便会功能性闭合,真正达到解剖性闭合一般需要 5-7 个月,快则一周,而多数在 2 岁内闭合(也有人说 1 岁内)。超过三岁则闭合率下降,不过,随着年龄增长,PFO 患病率可逐步下降,30 岁之前大概 34%,30-80 岁时 25%,80 岁以上则为 20%。 而对于有房间隔缺损,室间隔缺损等先心病的患儿,其 PFO 闭合时间则会延迟。 4、问:卵圆孔未闭是如何发生的? 答:卵圆孔是胎儿期正常存在的循环通路,出生后”废弃“。简单理解,它就像心脏左右心房之间的一扇门,胎儿期保持开放,出生后应该关闭,最终彻底与四周墙壁融合。而卵圆孔未闭则表示这扇门没有会化为墙壁。不过不用紧张,卵圆孔大部分时候仍然保持”紧闭房门“的状态,或者轻微开启导致的少量左向右分流。不过有一点不好,这扇门在受到”暴力“作用下会逆向开启,比如咳嗽,尖叫,便秘等增加胸腔压力的动作,此时心房间血液分流方向会变成右向左。 5、问:卵圆孔未闭的大小会变化么? 答:会。随着年纪增长,心脏的增大,PFO 大小也会随之增大。10 岁前平均大小 3.4mm,成年人大概平均 4.9mm,90 岁以上则为 5.8mm。 6、问:卵圆孔未闭与房间隔缺损是同一个病么? 答:非也。正如前面比喻,PFO 类似房门,门是正常的,完整的,只不过门可以开启。而房间隔缺损则代表这扇门是破损的,有洞的,这种自然是明显的异常心脏畸形。这两者在发病机制上完全不同,但如果房间隔缺损的位置正好在卵圆窝,且比较小,那么引起的心房间左向右分流表现是一致的。只不过,少量的左向右分流,对血流动力学没有影响,对心脏功能,对生长发育,都没什么影响。说人话就是,没啥事儿。 7、问:卵圆孔未闭会遗传么? 答:有一定遗传因素。研究发现,早产、家族遗传及父母吸烟暴露等因素可导致 PFO 患病率增加。不过有个有趣的现象,在 PFO 患者的姐妹中,77%的概率会合并 PFO,而无 PFO 人群的姐妹中,这个概率为 25%,男性中则不存在这种现象。 8、卵圆孔未闭需要治疗么? 答:这也是门诊家长们最多问到的一个问题。先说结论,PFO 的治疗存在争议,对其研究也在一直进步,所以关于它的治疗没有绝对对错。说人话就是,治疗很简单,效果不一定明确。 大部分 PFO 患者可以终身保持无症状,因此无需治疗。但正如前述,一些特殊动作会导致 PFO 逆向分流,而此逆向分流可能与偏头痛、隐源性脑卒中、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减压病有关。说通俗点,这类人群可能不适合去玩潜水、举重,且可能在儿童期、青春期或者成年后发作不明原因的偏头痛。 有研究显示,约 5%的缺血性卒中系卵圆孔未闭所致,有 40%~56%的隐源性卒中存在卵圆孔未闭。卵圆孔未闭患者的偏头痛患病率高于普通人群,为 16%~64%。近年来一些中心提倡对这类患者进行防治性介入封堵治疗,部分患者效果显著,但也有一些患者术后头痛没有减轻,甚至恶化。 一个有趣的现象是,做完介入封堵的患者,术后需要服用阿司匹林半年左右,而我们知道,阿司匹林在治疗偏头痛方面也是”老药“了。 所以,治疗需要严格掌握适应症,在排除所有可能导致偏头痛的其它因素后,如果患者的卵圆孔比较大、检查中发现右向左分流量大,属于高危 PFO,且症状特别明显,此时或许选择介入封堵治疗更合适些。 当然,以上是作为一名心脏外科医生的考量,而真正施行介入封堵的为心内科医生,所以他们话语权更大。门诊上碰到偏头痛的青少年,如果合并卵圆孔未闭,我们多数会建议去大的心脏中心就诊,确定是否需要治疗。 8、家长能做些什么促进卵圆孔闭合么? 答:好吃好喝供着就行,没啥可做的。 9、卵圆孔未闭如何诊断? 答:超声心动检查,即心脏彩超,金标准是经食道超声心动和右心声学造影。大部分婴幼儿只需普通超声心动即可。 以上即为关于卵圆孔未闭的一些常见问题及解答,如有疑问,请评论区留言。
张宏涛
住院医师
首都儿科研究所附属儿童医院
165
人阅读
查看详情
相关问诊
我的孩子在玩耍时呼吸幅度比正常大,心跳也快,睡着后就恢复正常。最近喝奶的时间也变长了,想知道这是什么情况?患者男性1个月4天
就诊科室:小儿心胸外科
总交流次数:63
医生建议:孩子的症状可能是由于室间隔缺损引起的,需要密切关注孩子的吃奶情况和呼吸急促情况。一般来说不会影响生命,但如果室间隔缺损比预期大很多,可能会导致心功能进一步恶化。手术可以根治室间隔缺损,手术费用一般在6~8万元之间。手术后孩子的生长发育通常不会受到影响。
张宏涛
主治医师
首都儿科研究所附属儿童医院
查看详情
孩子心脏彩超报告显示严重心脏病,需尽快手术,担心手术风险和费用。患者女性3个月
就诊科室:小儿心胸外科
总交流次数:62
医生建议:疾病:儿童心脏病,建议尽快手术以调整心功能。重点:手术风险较高,需谨慎考虑。生活建议:注意休息,保持良好心态,为手术做好充分准备。
张宏涛
主治医师
首都儿科研究所附属儿童医院
查看详情
患儿房间隔缺损较大,医生建议尽早进行外科手术修补,因缺损较大、位置特殊,介入封堵风险较高。家长咨询手术相关事宜。患者女性2岁9个月
就诊科室:小儿心胸外科
总交流次数:18
医生建议:建议:房间隔缺损较大患者首选外科手术修补。因介入封堵风险较高,不建议采用。患者应尽早手术,以免影响生长发育。术后注意恢复,按时服药,定期复诊。
张宏涛
住院医师
首都儿科研究所附属儿童医院
查看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