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京东健康

找医生

曹忠凤

不痛不痒当心蜱虫感染,引起发热伴血小板综合征

不痛不痒当心蜱虫感染,引起发热伴血小板综合征

炎炎夏日,蚊虫日益增多,蜱虫也进入繁殖高峰期,人们参加户外活动时遭遇蜱虫叮咬的情况时有发生。近期全国各地出现多例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的患者。关于蜱虫叮咬事件每年会有很多报道,“夺命蜱虫”不可小觑。专家提醒,在这个季节里,在外露营以及玩耍时,儿童身上若有突发的“小黑点”或者“肉痣”,家长们需要格外注意!因为对于儿童这类免疫抵抗力比较弱的人群被蜱虫叮咬后极易引起严重症状甚至可能会发生死亡。

认识蜱虫蜱虫俗称草爬子、狗豆子,分为硬蜱和软蜱,通常喜欢蛰伏在草丛、植物上或寄宿于宠物、牲畜等动物皮毛间。每年的4月至9月是蜱虫活跃期。它们尤其喜欢叮咬人类皮肤较薄又容易被忽视的部位,如头皮、耳后、腋下、腹股沟、脚踝下方、脚趾间等部位。蜱虫口器复杂,长着一些“倒刺”,可埋在人体皮肤中吸血,难以直接取下,吸血时间可以长达数天。不吸血时,蜱虫个头如芝麻粒大小,附着在人体或动物皮肤表面,宛如一个“小黑痣”。吸血后,虫体可增大数十倍甚至百倍。

蜱虫叮咬后的危害蜱虫叮咬的危害并非吸血这么简单,而在于其吸血过程中所传播的疾病。

在自然界中,蜱虫是仅次于蚊子的第二大自然疫源性疾病的传播媒介,其携带的病原体可以超过上百种,包括83种病毒、31种细菌和32种原虫,向人及牛羊狗猫等畜类传播多种传染病每年4-10月是蜱媒疾病的高发期。我国近年来流行较为广泛的几种蜱媒传染病有: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蜱虫病)、森林脑炎、莱姆病、斑点热等。其中蜱虫病在我国最为常见。

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是由新型布尼亚病毒引起的急性传染病,蜱是其主要传播媒介。“发热伴”全年均可发病,但蜱虫在4-10月最为活跃,有该病流行,多见于山区和丘陵地带的农村地区。大部分患者感染后,会出现发热症状,体温多达38℃以上,少数可达40℃,并伴有畏寒、头痛、乏力、全身酸痛等症状,发病初期常常被误作“感冒”。部分患者还会出现腹痛、腹胀、腹泻、恶心等症状,少数患者病情危重,会出现意识障碍、肺出血等,甚至因多器官衰竭而死亡,病死率可达10%以上。如不及时治疗可严重危及生命。

蜱虫叮咬应该如何预防呢?1.家长带儿童外出时避免在蜱虫栖息地停留、坐卧:如森林、草丛、灌木丛等;如去郊外草地、森林等地区,最好穿浅色的长裤和长袖,并把裤腿塞进袜口,佩戴帽子等,尽量减少裸露部位;

2.家长和儿童在暴露的皮肤上使用含避蚊胺(DEET)的驱虫喷雾剂。需要注意的是,2个月以下的新生儿不应使用任何驱蚊虫剂,可使用蚊帐物理遮挡;3.家长和儿童从郊外草地、森林等地区回来后,要注意检查衣服和身体各部位,尤其是腋窝、腹股沟、头发、耳后等部位,以及随行携带的物品,以确保没有蜱虫附着;4.有宠物的家庭,要注意宠物驱虫的管理,注意宠物是否被蜱虫叮咬。

蜱虫叮咬应蜱虫叮咬后应该怎么办呢?一旦发现有蜱已叮咬皮肤,应尽快前往村卫生室(诊所)或医院请医生将蜱取出或自行取出,但不可用手直接碾碎或拔取,切勿生拉硬拽以免拽伤皮肤或将蜱的头部留在皮肤内,宜用尖头镊子等工具贴近皮肤夹住蜱口腔部,垂直拔取。取出后,再用碘酒或酒精做局部消毒处理,并自我观察身体状况两周。一旦出现发热、恶心、腹泻、食欲不振等疑似症状或虫咬伤口体征,应及早就医,并告知医生相关暴露史。

 

推荐项目

项目名称临床意义血常规通过检测血液细胞的计数及不同种类细胞、成分的分类来反映身体状况,如:贫血、感染、血液系统疾病、物理化学因素损伤等。生化常规/生化全套检查肝脏代谢功能,肾脏功能是否正常、血脂浓度及空腹血糖情况,及时发现潜在疾病。

本文由作者上传,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如有相关事宜请联系jdh-hezuo@jd.com
本站内容仅供医学知识科普使用,任何关于疾病、用药建议都不能替代执业医师当面诊断,请谨慎参阅。
相关文章

文章 秋冬季传染病

诺如病毒胃肠炎诺如病毒高发时期为10月至次年3月。诺如病毒传染力强,容易在学校、托幼机构引起胃肠炎暴发。常见症状主要为恶心、呕吐、腹痛、腹泻和发热等。 预防措施 饮食卫生:不喝生水,海鲜食物煮熟煮透,生熟食物要分开; 手卫生:饭前便后洗手,可以按照“七步洗手法”做好手卫生(“内-外-夹-弓-大-立-腕”); 日常防护:做好日常通风及环境清洁工作; 避免接触及现场处置:避免与患者亲密接触,班级内如有同学呕吐,应在老师的指导下立即离开现场,减少感染诺如病毒的可能; 做好消毒工作:现场处理人员做好个人防护后,对患者呕吐物或粪便污染的环境和物品使用规定浓度含氯制剂进行消毒。 手足口病手足口病是由多种肠道病毒感染引起的传染病,常表现为口腔内颊部、舌、软腭、硬腭、口唇内侧、手足心、肘、膝、臀部等部位出现小米粒或绿豆大小、周围发红的灰白色小疱疹或红色丘疹。 预防措施 勤洗手:让孩子养成饭前便后洗手、不吮吸手指的习惯; 环境消毒:对孩子可能会接触的物品和活动区域进行消毒,孩子的日常衣物以及床单被套勤洗、勤换、勤晒; 避免接触:避免孩子与患者接触,少带孩子出入人群密集、空气不流通的公共场所。 室内通风:在手足口病的高发期,室内要多通风; 接种疫苗:有条件的情况下可以选择接种EV71疫苗。流行性感冒流行性感冒主要是通过打喷嚏、咳嗽过程中的飞沫进行传播。常见的病症为突然发热,畏寒,头痛头晕伴随着全身乏力酸痛等,部分患者还会出现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等症状。 预防措施 接种疫苗:在流感高发季节来临前可以选择接种流感疫苗; 做好个人防护:正确佩戴口罩,流感流行季节减少聚集,尽量不到人群密集,空气不流通的场所; 做好个人卫生:正确洗手,做好手卫生; 通风:保持室内空气流通,每天开窗通风不少于2次,每次不少于30分钟;补充营养,加强锻炼:注意多补充鱼、肉、蛋、奶等营养价值较高的食物,多吃新鲜蔬菜和水果,多喝水。加强锻炼,规律作息,提高自身抵抗力。 水痘水痘是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冬春两季多发。以皮肤、黏膜上分批出现的斑疹、丘疹、疱疹和结痂并伴有较轻的全身症状为特征。 预防措施 室内通风:经常开窗通风,保持室内空气新鲜、流通; 做好个人卫生: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勤洗手,避免与急性期水痘患者接触; 避免聚集:疾病流行期间尽量不去人员密集和环境密闭的地方活动; 病例隔离:水痘患者立即隔离并及时就医; 接种疫苗:接种水痘疫苗是预防水痘最重要的措施。如果健康状况和经济能力允许,易感人群可以选择接种水痘疫苗。

曹忠凤

主治医师

肥东新安医院

71 人阅读
查看详情

文章 甲流传染性

甲流的传染性很强,其主要通过飞沫方式传播、且人群普遍易感,对于免疫力低下者,极易引起二次感染。 甲流一般在感染病毒 14 天后没有传染性。潜伏期为 1-7 天,患者以无症状感染者在潜伏期具有传染性,从潜伏期到发病后 3 天传染性较强,发病后 5 天传染明显减弱,发病后 7 天基本上没有传染性。 甲流主要通过感染者咳嗽、打喷嚏等呼吸道传播。还可通过直接接触患者的体液、被感染的物品、呼吸道分泌物等传播。 甲流的传染性较强,人群普遍易感,其中老年人、儿童、慢性病等抵抗力低下者,更易发生感染,需要格外引起重视。 预防 勤洗手,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 睡眠充足,多饮水,保持身体健康。 室内勤开窗通风,少去人多聚集地。 生熟分开烹饪,温度 71 度以上,可杀灭甲型 H1N1 流感病毒。 注意咳嗽礼仪,咳嗽打喷嚏用纸巾遮住包裹丢弃垃圾袋。 家中常备药物(退热药、感冒药、抗病毒药物)等。 提前接种流感疫苗加以预防。 家庭日常用品洒精消毒。

曹忠凤

主治医师

肥东新安医院

653 人阅读
查看详情

文章 甲流症状及预防

甲流初期和普通感冒类似,例如发热、流涕、咳嗽、轻微咳痰、咽喉肿痛,及消化道症状恶心、呕吐、腹泻等,甲流往往会突发高烧并发惊厥,伴随肺炎、中耳炎,败血症等等,严重时会危及生命。 甲流是一种流感 H1N1,它的传播途径。除了人与人接触传播,还有气溶胶及禽类感染传播。有报道甲流曾全球大规模流行过。 预防策略注意个人卫生习惯,不吃生冷食物,海鲜,勤洗手,开窗通风,规范佩戴口罩,充足睡眠,勤于锻炼,加强营养及时接种流感疫苗等。

曹忠凤

主治医师

肥东新安医院

673 人阅读
查看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