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腔黏膜黑色素瘤是一种发生于口腔黏膜的高度恶性的实体瘤,5年生存率约20%,严重危害人类健康,是我国常见的黑色素瘤亚型之一。口腔黏膜黑色素瘤约占头颈部黑色素瘤的30%。好发于中老年人,中位年龄55岁左右。80%以上口腔黏膜黑色素瘤发生于硬腭、上颌牙龈,其次颊粘膜、唇粘膜口底等部位。该病的致病因素不明,可能原因有不良修复义齿刺激、吸烟、机械损伤以及家族史等。
口腔黏膜黑色素瘤临床表现有那些?
口腔黏膜黑色素瘤临床上主要有2种类型:斑片型和结节型。
斑片型表现为黑色病变范围较大,表面平坦,与周围黏膜基本平齐,边缘轮廓不规则,颜色主要为黑色或灰色,病变周围散在黑色或灰色斑点。
结节型又分为两种,一种全部呈外生性结节,表面可见破溃,颜色呈相对均匀的深黑或蓝黑色。另一种有平坦成分,病变的某个部位呈现界限分明的肿瘤结节。
病变发展迅速,通常1-3个月病变迅速发展。
口腔黏膜黑色素瘤转移性特别强,颈部转移率高达70%,远处转移率达40%,从而导致预后极差。
一种非常少见的无色素性黑色素瘤,约占全部口腔黏膜黑色素瘤不足10%,确诊只能通过病理诊断。
口腔黏膜黑色素瘤是怎么诊断的?
典型的临床表现和体格检查是口腔黏膜黑色素瘤诊断的最基本手段,影像学和实验室检查是口腔黏膜黑色素瘤必要辅助诊断方法。其中病理学检查是该病诊断的金标准。
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包括S-100、SOX10、HMB-45、Melan-A和PNL2等,是口腔黏膜黑色素瘤诊断和鉴别诊断的重要辅助手段。
1、临床症状:
临床症状基本遵循ABCDE原则:
A:非对称
B:边缘不规则
C:颜色改变
D:直径大于5mm
E:隆起
随诊病变进一步发展,会出现卫星灶、溃疡、出血、牙齿松动、区域淋巴结转移等。
2、影像学检查
检查项目包括:区域淋巴结B超、增强CT和MRI检查。根据临床症状,可行全身骨扫描、或PET-CT检查。
3、活检(适用于全部口腔黏膜黑色素瘤)
对于疑似病变早期,建议完整切除。
对于病变范围大,或者已明确转移者,可采用冷冻活检,不推荐直接切取活检。
4、实验室检查
除常规实验室检查外,还应检测LDH(乳酸脱氢酶),研究显示LDH越高,预后越差。
口腔黏膜黑色素瘤怎么治疗?
1、冷冻治疗:
利用液氮对病变部位进行冷冻处理。
2、手术切除:
对原发灶扩大切除,总的原则广泛切除病获取阴性边缘,至少在肿瘤边缘外1.5~2.0cm外设计切缘。对于重要邻近组织器官,切除边界不刻意追求宽度和深度,可配合冷冻治疗确定边缘安全性。当病变邻近骨组织时,通常骨的切除范围距肿瘤至少边缘2cm。
颈部淋巴清扫术:对于临床诊断颈部淋巴结阳性者,在原发灶基本得到控制的基础上,应行区域淋巴清扫术。
3、辅助治疗
对于口腔黏膜黑色素瘤,术后辅助治疗是必须的。
辅助治疗包括辅助化疗和辅助干扰素治疗。
辅助化疗:一线治疗推荐达卡巴嗪、替莫唑胺联合治疗。
4、放射治疗
口腔黏膜黑色素瘤对放疗不敏感,不推荐原发灶行放射治疗。对于口腔黏膜黑色素瘤的颈部转移灶,可将放疗作为辅助治疗手段。
5、对于复发性或转移性口腔黏膜黑色素瘤治疗
(1)靶向治疗:伊马替尼、CDK4抑制剂、BRAF抑制剂、抗血管生成性靶向药
(2)免疫治疗:PD-1单药或者PD-1联合抗血管靶向治疗。
口腔黏膜黑色素瘤怎么随访?
口腔黏膜黑色素瘤需要终生随访。
随访时间:
第一年,每1-3个月随访一次;
第二年,每2-4个月随访一次;
第3-5年,每4-6个月随访一次,
5年以上,每6-12个月随访一次。
随访内容:体格检查和影像学检查
体格检查:重点检查部位是原发灶附近黏膜和颈部淋巴结。对于可疑黏膜色素痣或黑斑,可早期冷冻治疗或手术切除。
影像学检查:原发部位增强CT或MRI检查,区域淋巴结B超、增强CT、胸部X线或CT。根据临床症状,行全身骨扫描及PET-CT检查。
文章 什么是口腔癌的免疫检查点抑制剂治疗?
刘宪光
主治医师
山东省口腔医院
文章 什么是口腔颌面部肿瘤的“无瘤”原则?
刘宪光
主治医师
山东省口腔医院
文章 认识硝基咪唑三兄弟 ——甲硝唑、替硝唑、奥硝唑
刘宪光
主治医师
山东省口腔医院
我舌头中间位置有个小肿块,最近两天才出现,不疼不痒。请问这是什么情况?患者男性39岁
就诊科室:颌面外科
总交流次数:11
刘宪光
主治医师
山东省口腔医院
牙痛伴随淋巴肿大,询问病因及治疗方案。患者男性23岁
就诊科室:颌面外科
总交流次数:11
刘宪光
主治医师
山东省口腔医院
混合瘤,无头晕发热,备孕中,想了解病情和手术时机。患者女性33岁
就诊科室:颌面外科
总交流次数:16
刘宪光
主治医师
山东省口腔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