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京东健康

找医生

刘宪光

面瘫了怎么办? ——周围性面瘫

面瘫了怎么办? ——周围性面瘫

什么是面瘫?面瘫又称面神经麻痹,是部分或全部面神经功能丧失,表现为面部表情肌运动功能障碍。

 

什么原因造成的面瘫?

  • 特发性面神经麻痹(又称贝尔面瘫)

     病因不明,目前认为病毒感染使面神经发生炎症所致。环境改变、损伤、代谢、精神心理因素均可导致发病。如贝尔面瘫常发生在局部受冷风吹或着凉后发生,也有学者认为机体疲劳和应激转态也容易出现面瘫。面神经肿胀、受压、局部血运障碍而发病。

  • 感染

病毒感染最常见,如 EB病毒、I型单纯疱疹病毒、带状疱疹病毒等,其中带状疱疹病毒最常见。

  • 外伤

造成面神经损伤原因有很多,如外伤性、物理性、化学性、医源性损伤等。颌面部外伤、腮腺手术损伤面神经等。

  • 肿瘤

起源于面神经周围或直接累及面神经的肿瘤,如颅内的肿瘤、听神经瘤、脑膜瘤等,颅外的肿瘤,主要发生于腮腺区的恶性肿瘤,腺样囊性癌最常见累及面神经。

  • 血管因素

面神经麻痹也见于小脑脑桥三角的动脉环位置改变,压迫面 -听神经束而出现面神经麻痹。此外,高血压、脑卒中、动脉瘤也可导致面瘫。

  • 神经系统疾病、先天性疾病、代谢性或系统性疾病

多发性硬化症、自身免疫性疾病、先天性面神经发育异常等可出现面神经麻痹,临床少见。

 

面瘫是怎样分类的?

临床上,根据面神经损伤部位的不同,分为中枢性和外周性面神经麻痹。

  • 中枢性面神经麻痹:

病损部位位于面神经核和大脑皮层之间,即当一侧皮质脑干束受损时,称为中枢性或核上面神经麻痹。

  • 周围型面神经麻痹:

是面神经运动纤维发生病变造成的面瘫,病变部位发生在脑桥下部、中耳或腮腺等部位。其特点是 1)病变侧全部表情肌瘫痪(眼睑闭合不全、不能皱眉、额纹消失、口周肌群瘫痪);2)可伴听觉改变,舌前2/3味觉消失,及唾液功能障碍。主要原因是由感染、肿瘤、外伤、血管因素等原因造成。临床上最多见是贝尔面瘫,其次是创伤性面瘫,腮腺肿瘤或听神经肿瘤的手术也可导致面瘫发生。

目前对周围性面瘫开展面神经功能训练有助于面瘫症状改善,但临床缺乏具体、统一的标准,这造成了临床上训练方法繁多、水平参差不齐的现状。本文对周围性面神经麻痹治疗方法进行描述,期待为周围性面瘫(贝尔面瘫)患者提供更优的治疗。

什么是贝尔面瘫?

贝尔面瘫 有部分和完全性面瘫之分,两侧面部均可发生,并有自限性。该病起病急,无自觉症状,可在数小时或 1-2天内达到完全性面瘫。大多患者睡前无异常,晨起后发现不能漱口或喝水。

典型表现:前额纹消失、不能皱眉,患侧口角下垂,健侧口角向上歪斜,不能紧密闭口,发生饮水漏水,鼓腮、吹起等障碍。上下眼睑不能闭合,睑裂扩大,闭合不全,结膜外露。用力闭眼时,眼球转向外上。由于不能闭眼,易患结膜炎。

其他周围性面瘫有哪些?

感染性面瘫 ,病毒感染所致的面瘫如带状疱疹病毒感染,除面瘫外,还会出现剧烈耳痛、耳鸣、神经性耳聋、眩晕并伴外耳道疱疹。耳部感染所致的面瘫还会出现耳痛、脓性分泌物、听力下降等

外伤性面瘫 :有明显创伤因素,根据损伤程度而不同,一般不会发生味觉、泪液、唾液、听觉等方面改变。

肿瘤导致面瘫 :颅内肿瘤面瘫伴神经听力下降,可伴脑神经受累。颅外肿瘤主要是腮腺肿瘤,受累腮腺和面神经出现功能障碍。

 

周围性面瘫发生了该怎么治疗?

周围性面瘫的治疗根据不同的病因采取不同治疗手段。包括保守治疗和手术治疗两个方面。

  • 保守治疗

主要有药物、理疗、中医针灸等。

       贝尔面瘫:

起病 1-2周为急性期,此阶段以控制组织水肿、改善血运循环,减少神经受压。

治疗采用糖皮质激素联合抗病毒药物。

糖皮质激素:地塞米松 10mg,静滴7-10天或者口服泼尼松30mg/d,连续5天,逐渐减量,疗程共10-14天。

抗病毒药物:阿昔洛韦或利巴韦林口服或静滴。

同时,给予神经营养药物,如维生素 B1和B12,神经生长因子。

此阶段可做理疗如超短波透热疗法,红外线照射或激光治疗。也可局部热敷、按摩等。

此阶段不宜针刺、电针等治疗,以免面肌痉挛。

贝尔面瘫患者还应注意保护眼睛,防止结膜炎,注意患侧眼睛遮挡。

病毒性面瘫:

治疗主要应用糖皮质激素和阿昔洛韦等,还需应用止痛药物,若出现细菌性感染表现,应使用抗菌素和神经营养药物。

外伤性面瘫:

急性期应用糖皮质激素、抗炎和神经营养药物。

急性期过后是恢复期,应尽快使神经传导功能恢复加强肌收缩。此阶段继续给予神经营养药物,配合面部电刺激、点按摩等。同时进行面神经功能训练。大多数患者 1-3个月可完全恢复。       6个月不恢复者药物治疗效果差。

2年面瘫不恢复者按完全性面瘫处理。

  • 手术治疗:

肿瘤、外伤、手术意外等因素造成的面神经损伤可通过手术治疗纠正。

手术治疗包括:面神经减压治疗、面神经吻合治疗、神经游离移植、面神经横跨移植等。对于无法神经吻合和神经移植的病例可整形手术治疗。

 

贝尔面瘫的预后怎么样?

贝尔面瘫恢复期 1-4个月。轻者多无神经变性,2-3周开始恢复,1-2个月痊愈。对于神经变性者,恢复期可延长至3-6个月。判断面瘫预后方法有肌电图与电兴奋性测验。

贝尔面瘫的预防 :防止面部特别是耳后区受风寒,如夏季睡觉、乘车时受空调冷风吹袭。

 

附:面神经功能训练

面神经功能训练的应用基础   

面神经是第七对脑神经,是由运动神经、感觉神经以及副交感神经纤维组成的混合性神经。运动神经纤维是面神经的主要成分,起于脑桥下部网状结构腹外侧部的面神经核,支配面部表情肌、颈阔肌、镫骨肌、二腹肌后腹和茎突舌骨肌。感觉神经纤维由味觉纤维和一般躯体感觉纤维组成,味觉纤维主要支配舌前 2/3的味蕾,一般躯体感觉纤维则主要传导外耳道、外耳门周围及小部分耳后皮肤的痛、温、触觉冲动。副交感纤维分别支配舌下腺、下颌下腺、泪腺、腭及鼻腔黏膜的腺体。

面神经以茎乳孔为界,可分为面神经管段和颅外段。面神经管段主要分支为岩大神经、镫骨肌神经和鼓索神经。面神经颅外段主干进入腮腺前可分为耳后神经、二腹肌分支、茎突舌骨肌支;进入腮腺后可分为颞支、颧支、颊支、下颌缘支、颈支。

面神经损伤的病理变化 主要是面神经水肿,髓鞘或轴突有不同程度的变性。

面神经功能训练的适应证及禁忌证

适应证: 周围性面瘫患者。

禁忌证: 生命体征不稳定、急性感染期、活动性出血期的患者;精神疾病、严重心脑血管疾病等不能配合的患者。

面神经功能训练时机

根据病情选择合适的训练时机,原则上应尽早开展面神经功能训练。根据面神经损伤的时期,分为急性期、恢复期和后遗症期。

1) 急性期 (≤15 d)。急性期患者患侧面肌张力低下,呈向下、向外松弛状态。此阶段以改善面部血液循环,强化残存肌肉功能,预防肌肉萎缩。

2) 恢复期 (16 d~6 个月)。在面神经损伤恢复阶段,患侧面肌的主动收缩可诱发神经冲动的产生,兴奋运动神经,促进神经功能的恢复,故患侧面肌有轻微自主运动时即可开始面肌主动运动。随着患侧面肌肌力的逐渐增强,可适当用手进 行 抗阻运动。

3) 后遗症期 (>6 个月)。暂时性面瘫患者训练至面瘫症状消失,永久性面瘫患者可长期坚持训练。

手术后面瘫的患者应给予面神经功能康复训练治疗至少 6个月,但手术创面未愈合、水肿未消退时禁做抗阻运动。对于训练后面瘫加重者或1个月后复评面神经功能没有改善,应转到相应专科治疗。

面神经功能训练方法

面神经功能训练是以诱发患者表情肌群的主动运动为目的的康复治疗手段,最终达到恢复面

部对称性、面部肌肉的自主控制,并抑制异常联带运动的治疗目标,具有痛苦小、易于实施、 患 者易接受等优点。训练时,需根据患者的病情选择合适的训练动作、调整训练频率。当患者接受

专业指导掌握方法后可自行对镜练习。训练方法一般从辅助运动到主动运动,最后发展到抗阻运 动,必要时可以 3种方法结合使用。训练宜循序渐进、以肌肉酸胀为宜,不可盲目用力,同时也要注意两侧面肌的协调性,避免健侧过度活动,患侧过度牵拉。训练过程中需密切关注患者主诉,如果发生伤口出血、疼痛、面部肿胀等异常情况,应及时终止训练,并给予处理。

辅助运动  

患侧面部肌肉尚不能进行主动运动或主动运动达不到预期效果时,可辅助患侧面肌,以协助完成指定动作。

  • 辅助抬眉:同侧食指放在眉毛中段上方向上推起。
  • 辅助闭眼:同侧食指水平放在下眼睑下 2~3 cm 处眼睑轻轻向上推。
  • 辅助耸鼻:同侧食指置于鼻唇沟,向鼻根处上推。
  • 辅助微笑:同侧食指和中指放在颞部,大拇指置于患侧嘴角处并向外上方牵拉至双侧嘴角对称。
  • 辅助努嘴:单侧食指和大拇指捏合上下嘴唇向前拉,让双侧口唇趋于对称。

6) 辅助鼓腮:同侧食指和大拇指捏合上下嘴唇鼓气,并 使 之 不 漏 气。

主动运动

  • 抬眉:嘱患者将双侧眉目上提,锻炼枕额肌额腹。
  • 闭眼:嘱患者轻轻闭上双眼,不能完全闭合者轻轻按摩眶下缘 10 次,然后再用力闭合双眼。

3) 耸鼻:用力收缩压鼻肌、提上唇肌,完成耸鼻动作。

4) 示齿:嘱患者口角向两侧同时运动,收缩颧大肌、颧小肌、提口角肌及笑肌,露出牙齿,避免只向一侧用力及习惯性偏向。

5) 努嘴:收缩口轮匝肌,用力向前嘟嘴。

6) 鼓腮:收缩口轮匝肌、扩张颊肌,闭合口唇 做 鼓 气 动 作。

抗阻运动  

待患者面肌肌力相对提升至能够抗重力时,可以为患者制定主动运动结合抗阻运动的训练方案。此方法可使用食指、中指的指腹向面肌运动的反方向加力,使面肌对抗手指力量进行收缩,随着肌力的增加,逐渐增加阻抗力量,每个训练动作均做到最大限度,依次训练相关肌肉。

  • 抗阻抬眉:嘱患者做抬眉的同时,将食指放在患侧眉弓外上方枕额肌额腹处,从头顶向眉弓方向给予适当的阻力。
  • 抗阻闭眼:嘱患者做闭眼动作的同时,将食指与中指指腹轻放于患侧上、下眼睑眼轮匝肌处,给予闭眼相反的阻力。
  • 抗阻耸鼻:嘱患者做耸鼻动作的同时,将食指指腹放于患侧鼻唇沟提上唇鼻翼肌、鼻肌处,自鼻根向鼻唇沟方向给予适当的阻力。
  • 抗阻示齿:嘱患者做示齿动作的同时,将食指、中指放于患侧嘴角上方的颧大肌、颧小肌处,向内下方给予适当的阻力。
  • 抗阻努嘴:嘱患者做努嘴动作的同时,将食指、中指放于患侧上下唇外侧口轮匝肌处,向嘴角方向给予适当的阻力。

6) 抗阻鼓腮:嘱患者鼓腮的同时,双手食指、中指指腹放于面颊颊肌处,稍用力按压,以嘴角不漏气为宜。

面神经功能训练频率  

每种动作保持 3~5 s,放松休3 s,重复 15~20 次。每天 3~5 组。

面神经功能其他训练方法

肌肉能量训练技术、多种感觉刺激疗法、镜像疗法、 VR 体感疗法等。

面神经功能训练评价方法

首次面神经功能训练前、住院患者出院时、训练后每 2~4 周,进行一次评价。

主观评价

主观评价系统简单、快捷,便于临床使用。评估时应根据患者的病情选择合适的评价系统。常见的主观评价系统 Sunnybrook 分级系统包括静态、随意及联带运动三个部分,通过5个不同的表情对面神经运动分别进行评分,随意运动对称性评分减去静态对称性评分和联带运动评分最终得出综合评分。SFGS对面神经功能的细微变化更加敏感,适合各种程度的单侧面瘫观察。主观评价系统一般采用现场实时评估,假如采用面部录像评价时,应包括以下 10 个表情画面:静态、轻闭唇微笑、露齿大笑、抬眉、轻闭眼、用力闭眼、鼓腮、呲牙、皱鼻及显露鼻底,其中静态动作保持5s,9个动态动作连续重复3次并保持5s。

客观评价

可采用基于视觉信息的客观评价系统。必要时可根据病情进行实验室检验、影像学检查、面神经电生理检查。

患者自我评价

面瘫后患者的自我评估也是临床评估的重要方面。 1)FaCE 量表。FaCE 量表是一种临床应用最多,能有效区分面瘫患者和健康人群生活质量的自我评估量表,有助于发现患者面部抽动、紧张、疼痛等方面的表现,甚至可以发现微小的联带动作。2)面部残疾指数量表,是一种关于日常行为的、规范的、简要的问卷,可根据面神经肌肉功能有关的躯体残疾和社会心理状态的变化,对残疾程度和疗效进行评价的量表,更适用于门诊患者。3)综合活动评估问卷,是一种简单的、能对面部表情相关的面部综合活动进行自我评估的患者评分工具,有助于医生判断联带运动的严重程度。

健康教育

面瘫通常需要多学科合作治疗,而且面神经功能的恢复是一个漫长而复杂的过程,因此,健

康教育在治疗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1) 指导患者正确自我管理,制定合理的康复训练计划及预期目标。

2) 督促患者持续进行面神经功能训练,训练后应定期来院评估训练及恢复情况,必要时转诊相 应专科治疗。

3) 帮助患者树立信心,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一旦出现较严重的心理问题应及时就诊。

4) 指导患者注意保暖,尽量避免空调或冷风直接吹面部,洗脸时应使用温水,出门佩戴口罩。

5) 饮食宜清淡,忌辛辣刺激、油腻及生冷食物。

6) 餐后保持口腔清洁。患侧颊肌乏力者可先用纱布包裹食指清洁齿颊之间残留的食物,用手

指捏住嘴角进行鼓腮式漱口,然后再常规清洁口腔。

7) 眼睑闭合不全者需做好眼部护理,避免用手揉眼,适当减少用眼时间。外出佩戴太阳眼镜,

避免阳光及灰尘的刺激。白天可用滴眼液湿润眼睛,夜间眼药膏涂眼后用手指协助闭合上下眼睑

并用无菌方纱或眼罩覆盖,以缓解和预防眼睛干燥,防止角膜损伤。

8) 进行适度的体育锻炼,但避免过度疲劳。

 

 

本文由作者上传,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如有相关事宜请联系jdh-hezuo@jd.com
本站内容仅供医学知识科普使用,任何关于疾病、用药建议都不能替代执业医师当面诊断,请谨慎参阅。
相关文章

文章 什么是口腔癌的免疫检查点抑制剂治疗?

头颈部肿瘤是全球范围内第七大常见的恶性肿瘤,在我国头颈部肿瘤占全身肿瘤的 5% , 其中 , 头颈部鳞癌占所有头颈部恶性肿瘤的 90%,包括唇和口腔癌、喉癌、鼻腔癌、副鼻窦癌、鼻咽癌、口咽癌以及下咽癌等。由于头颈部复杂的解剖生理结构,使得头颈部鳞癌成为一组极具异质性的恶性肿瘤。 在所有头颈部鳞癌中,超过 60%的患者初诊时为局部晚期(Ⅲ~Ⅳ期,除外M1),在经过综合治疗之后,仍有40%~60%的患者最终会出现局部复发或远处转移,5年生存率不到50%。 近些年广泛应用的 EXTREME方案 ( 顺铂、 5-FU、西妥昔单抗 ) 为患者提供了新的治疗手段,成为复发 或 转移头颈部鳞癌标准一线治疗方案。然而 EXTREME方案获益仍然有限,较单纯化疗仅提高 2.7个月的总生存 , 且需要每周进行治疗,同时伴随着输液反应和皮肤反应等不良反应,严重降低了患者生活质量。 免疫检查点抑制剂的出现,打破了复发 /转移 口腔癌 的治疗瓶颈。 2019年,KEYNOTE-048研究结果改变了复发 / 转移 口腔癌 的治疗模式,奠定了帕博利珠单抗在复发转移 口腔癌 一线治疗中的地位。 受 KEYNOTE-048研究结果的鼓舞, 免疫检查点抑制剂 在局部晚期 口腔癌 新辅助治疗的研究也在进一步开展。以 免疫检查点抑制剂 为基础的综合治疗已然成为 口腔癌 治疗的新模式。 注: KEYNOTE-048研究 是一项针对复发 /转移头颈部鳞癌患者Ⅲ期临床研究,旨在评估 帕博利珠单抗 单药以及联合化疗(顺铂 +5-FU)一线治疗疗效的研究。 1 免疫检查点及 免疫检查点抑制剂 的抗癌作用及机制 免疫检查点是机体免疫系统用于减少不必要的自我免疫反应的遗传抑制性途径,在调节机体免疫应答平衡状态中发挥重要作用,其广泛表达于免疫细胞和肿瘤细胞的表面。 细胞毒性 T淋巴细胞是介导抗肿瘤免疫应答的核心角色,它能识别肿瘤细胞表达的肿瘤特异性抗原,从而杀伤肿瘤。活化的T淋巴细胞表面表达有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相关蛋白和程序性死亡蛋白1(PD-1 ) 等免疫检查点,它们与配体结合后,会向 T细胞传递“停止”信号而抑制T细胞的抗肿瘤免疫反应。许多肿瘤细胞可通过过表达程序性死亡蛋白配体 1 (PD-L1) 等逃避T细胞介导的免疫杀伤作用而形成免疫逃逸。 免疫检查点抑制剂 则可通过与免疫检查点结合以解除肿瘤细胞和 T细胞之间的受体-配体相互作用,使T细胞能被有效活化,从而恢复机体免疫功能以达到抗肿瘤的效果。 2 免疫检查点抑制剂 在复发 /转移 口腔癌 中的治疗 在大型 Ⅲ期对照研究 KEYNOTE-048 中,对比标准的EXTREME方案,帕博利珠单抗单药或联合含铂化疗方案均能显著延长综合阳性评分>20和 综合阳性评分 >1复发 / 转移头颈部鳞癌患者的 总生存 和中位缓解时间,但免疫单药的客观缓解率较 EXTREME 方案更低,免疫联合化疗组则相似。 在不良反应方面,免疫联合化疗组与 EXTREME方案相当,免疫单药组显著低于EXTREME组。4年的延长随访结果显示,帕博利珠单抗单药或联合化疗方案仍能够改善 综合阳性评分 >1和 综合阳性评分 >20 的患者的长期生存率 。 复发 /转移 口腔癌 免疫检查点抑制剂 一线治疗的推荐对于无局部治疗适应证的复发 /转移头颈部鳞癌患者,推荐进行系统性的全身治疗方案。 对于 综合阳性评分 >1,临床症状较轻,且肿瘤进展较慢的患者,推荐帕博利珠单抗单药治疗方案:即帕博利珠单抗 200 mg 静脉滴注,第 1 天,21 d 为一个周期,维持治疗至疾病进展或发生不可耐受的不良反应。 对于 综合阳性评分 >1,临床症状明显,且肿瘤进展较快的患者,在体力状态良好(体力活动状态评分≤1)且铂耐受的情况下,推荐帕博利珠单抗联合铂类和氟尿嘧啶作为一线治疗方案:顺铂100 mg·m −2 静脉滴注,第 1天(或卡铂 AUC=5 静脉滴注,第1天),氟尿嘧啶 1 000 mg·m −2 静脉滴注,第 1~4天,21d为一个周期,4~6周期后,帕博利珠单抗单药继续维持治疗至疾病进展或发生不可耐受的不良反应。 3)对于PD-L1阴性的患者,可选择EX‐TREME方案或帕博利珠单抗联合铂类和氟尿嘧啶作为一线治疗方案。EXTREME方案:西妥昔单抗 400 mg·m −2 第 1周) , 250 mg·m - 2 (后续每周),静脉滴注,每周 1次,铂类药物及氟尿嘧啶用法同前,4~6周期,化疗结束后继续给予西妥昔单抗维持治疗,直至疾病进展或出现不可耐受的不良反应。 如何应对 免疫检查点抑制剂 治疗过程中的肿瘤超进展 ? 肿瘤超进展是 免疫检查点抑制剂 治疗恶性肿瘤后肿瘤体积不减反增,较治疗前发展更快,在治疗后第一次评估时肿瘤生长速度的变化较治疗前超过 50%。无论哪种类型的肿瘤,在接受 免疫检查点抑制剂 治疗过程中,均有可能出现超进展。头颈部鳞癌的超进展发生率相对较高,可达 29%,肿瘤超进展的发生与较差预后显著相关,中位生存时间不超过3个 月 。 研究发现,老年患者基线评估时远处转移病灶数目 >2个、局部区域复发等容易发生超进展 , 前期接受过放疗的局部区域复发患者更容易发生超进展。 肿瘤超进展可能与肿瘤相关抗原表达水平降低、抗原呈递能力减弱、肿瘤微环境中调节性 T细胞、T淋巴细胞的耗竭、白细胞介素-10 分泌增多及 M2 型 巨噬细胞、骨髓来源的抑制性细胞、致癌基因通 路的激活等相关。 就当前的研究而言,区分 免疫检查点抑制剂 导致的肿瘤超进展与肿瘤本身的生物学特性导致的肿瘤进展仍是一大难题,目前是根据治疗前后影像学检查的肿瘤生长动力学情况来进行区分 , 一种方法是从三维角度评估肿瘤体积的变化,即肿瘤的生长速率;另一种是从二维角度评估靶病灶最大径的变化,即靶病变最长直径的变化,评估肿瘤体积变化的准确性要优于评估肿瘤最长直径的变化。 如何处理 免疫检查点抑制剂 治疗过程中的肿瘤超进展 在 免疫检查点抑制剂 治疗前,需向患者说明发生超进展的风险,以及预防、监测和处理的方法,做到让患者心中有数。 在 免疫检查点抑制剂 治疗中确定发生肿瘤超进展后,立即转为解救治疗,治疗方案包括化疗和靶向治疗等,具体治疗方案见复发 /转移头颈部鳞癌后线治 疗方案推荐。 如何评价 免疫检查点抑制剂 治疗过程中的疗效 虽然大部分对 免疫检查点抑制剂 有效的患者表现为肿瘤消退,但也有少部分患者表现为假性进展。假性进展是指靶病灶在首次免疫治疗后影像学评估时呈增长趋势(或伴随新发病灶出现 ), 但在随后的评估中靶病灶保持稳定、缩小或消失的现象。 研究表明, 1%~5% 头颈部鳞癌患者接受 免疫检查点抑制剂 治疗后会发生假性进展。评估肿瘤病灶对 免疫检查点抑制剂 的疗效反应,应该结合肿瘤病灶在 免疫检查点抑制剂 治疗过程中具体的生物学行为进行综合 评 价。特别是在区分假性进展和超进展时,全面而准确的评价显得尤为重要。 推荐 免疫检查点抑制剂 治疗期间,每 3 个月进行一次疗效评价。头颈部肿瘤患者需行血液学检查(血常规、肝肾功、电解质、心肌酶谱、甲状腺功能等)及影像学评检查[头颈部增强核磁共振 (MRI)、胸部平扫薄层计算机 断层扫描 (CT) 和腹部彩 超等],尤其需要重视首次基线评价,有条件或者必要时可行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显像检查,以作为后续疗效评价的参考。 2 ) 如 免疫检查点抑制剂 治疗过程中出现明确的病灶进展或严重不良反应,应立即停止 免疫检查点抑制剂 并及时处理;出现临床完全缓解,且无严重不良反应发生,建议继续接受治疗至满 2年或出现进展;当影像学检查提示疾病为稳定,但有向进展状态发展的迹象时,可继续进行治疗,直至下次评估证实为确定性进展时停止。 如何处理 免疫检查点抑制剂 治疗复发 /转移 口腔癌的相关不良反应。 在各项临床研究中均有报道,目前发现的 免疫检查点抑制剂相关不良反应 包括免疫性肺炎、肠炎、甲状腺功能亢进、甲状腺功能减退、心肌炎、肾炎、肝炎等。目前的研究表明,绝大多数 免疫检查点抑制剂相关不良反应 发生在 免疫检查点抑制剂 治疗期间,也有一些研究发现免疫治疗后的数月甚至数年内,依然会有 免疫检查点抑制剂相关不良反应 的发生。 推荐在开始免疫检查点抑制剂治疗后,每个月评估患者对治疗的耐受性和不良反应发生的情况,若患者有明显不良反应发生倾向,则需每周进行评价。

刘宪光

主治医师

山东省口腔医院

81 人阅读
查看详情

文章 什么是口腔颌面部肿瘤的“无瘤”原则?

手术治疗是治疗口腔颌面部肿瘤主要和有效方法,适用于良性肿瘤和恶性肿瘤。对可能有颈淋巴结转移的恶性肿瘤,还应施行颈淋巴清扫术。 口腔颌面部恶性肿瘤手术失败的主要原因为局部复发和(或)远处转移 。因此,在手术中应严格遵守“无瘤”操作原则 : 切除肿瘤手术在正常组织内进行 ; 避免切破肿瘤,污染手术野 ; 防止挤压瘤体,以免播散 ; 应行整体切除,不宜分块挖除 ; 对肿瘤外露部分应以纱布覆盖、缝包 ; 表面溃疡者,可采用电灼或化学药物处理,避免手术过程中污染种植 ; 缝合前应用大量低渗盐水及化学药物(5%mg氨芥)做冲洗湿敷 ; 创口缝合时必须更换手套及器城 ; 为了防止肿瘤扩散,还可采用电刀,也可于术中及术后应用静脉或区域性动脉注射化学药物。

刘宪光

主治医师

山东省口腔医院

79 人阅读
查看详情

文章 认识硝基咪唑三兄弟 ——甲硝唑、替硝唑、奥硝唑

口腔内定植大量以细菌为主的微生物群落,与人体的健康和疾病密切相关, 口腔微生物组成非常复杂, 细菌 种类达 200多种,成人口腔中平均500-1000亿细菌存在。口腔独特的解剖结构为微生物群落提供生长环境。在龋齿、牙龈炎、牙周炎、冠周炎、干槽症、牙源性感染等病变部位,发现大量厌氧菌,如具核梭杆菌、牙龈卟啉单胞菌等。 甲硝唑、替硝唑、奥硝唑均属于硝基咪唑类药物,分别为第一代、第二代、第三代。硝基咪唑类药物具有很强的抗厌氧菌活性,临床可用于各种厌氧菌的感染, 是口腔科最常用的药物之一 。 主要成分和作用机理: 甲硝唑: 甲基 -5-硝基咪唑-1-乙醇; 抑制细菌的脱氧核糖核酸的合成,干扰细菌的生长、繁殖,导致细菌死亡。 替硝唑 : 甲基 -1-[2-(乙基磺酰基)乙基]-5-硝基-1H咪唑 作用于细菌的代谢过程,促使细菌死亡。 奥硝唑: (3-氯-2-羟丙基)-2-甲基-5-硝基咪唑-1-乙醇 通过分子中的硝基,在无氧环境还原成氨基或自由基,与细胞成分相互作用,致微生物死亡。 临床用途 : 甲硝唑广泛用于治疗或预防厌氧菌引起的感染,如口腔、腹腔、消化道、下呼吸道、皮肤及软组织、骨和关节等部位的厌氧菌感染。 对需氧菌或兼性需氧菌无效。 替硝唑和甲硝唑用途相似,主要用于治疗厌氧菌引起的感染。对微需氧菌、幽门螺杆菌也有一定的抗菌作用。替硝唑局部应用效果明显,如浓替硝唑含漱液用于牙龈炎、智齿冠周炎等。 奥硝唑适应症与替硝唑相似。作为第三代硝基咪唑类药物,对口腔溃疡继发感染及滴虫性阴道炎的效果, 预防和治疗各种术后厌氧菌感染, 奥硝唑疗效总体优于甲硝唑和替硝唑。 药物吸收特点 : 甲硝唑口服吸收快而完全,生物利用度>80%。食物可减缓其吸收,但不减少吸收量。 替硝唑口服吸收快而完全,2-3小时血药浓度即可达到峰值,生物利用度高于甲硝唑。 奥硝唑口服吸收快,2小时后血药浓度即可达峰值。生物利用度达90%。 药效持续时间 : 甲硝唑口服后消除半衰期约8.4小时。一般需要每日给药3次 。 替硝唑口服后消除半衰期约12.7小时。一般需要每日给药1-2次。 奥硝唑口服后消除半衰期约14.4小时。一般需要每日给药1-2次。 药效持续时间:奥硝唑>替硝唑>甲硝唑 用药禁忌: 甲硝唑: 有活动性中枢神经系统疾患和血液病者禁用, 替硝唑: 对吡咯类药物过敏者或有活动性中枢神经系统疾患和血液病者禁用, 奥硝唑: 有活动性中枢神经系统疾患和血液病者禁用。 药物相互作用: 甲硝唑: 可以增强华法林等抗凝药物的作用;与土霉素合用可干扰甲硝唑治疗阴道滴虫的作用。 替硝唑: 可以抑制华法林等抗凝药物的代谢,加强其作用;与苯妥英钠、苯巴比妥等合用,促进其代谢,使血药浓度下降;与西咪替丁合用,抑制其代谢,延长药物半衰期;与土霉素合用可干扰甲硝唑治疗阴道滴虫的作用。 奥硝唑: 可以抑制华法林等抗凝药物的代谢,半衰期延长,增强抗凝效果。巴比妥类药物、雷尼替丁、西咪替丁等可使奥硝唑加速消除而降低效果,并影响凝血。 特殊人群用药 1. 孕妇及哺乳期妇女 甲硝唑 : 孕妇及哺乳期妇女禁用。 替硝唑 : 妊娠3个月内应禁用。3个月以上的孕妇只有具明确指征时才选用本品。在乳汁中浓度与血中浓度相似。动物试验显示本品对幼鼠具致癌作用,故哺乳期妇女应避免使用。若必须用药,应暂停哺乳,并在停药3日后方可哺乳。 奥硝唑 : 妊娠早期(妊娠前三个月)和哺乳期妇女慎用。 2. 儿童 甲硝唑 : 小儿常用量 每日用药量按体重计算 — —厌氧菌感染 20-50mg/Kg 。 替硝唑 : 12岁以下患者禁用。 奥硝唑 : 儿童慎用,建议 体重 6kg以上。 。 不良反应: 甲硝唑 : 不良反应多,可达15~30%, 以消化道反应作为常见,包括恶心、呕吐、食欲不振、腹部绞痛、一般不影响治疗。神经系统症状有头痛、眩晕、感觉异常、肢体麻木、共济失调、多发性神经炎等。 大剂量可致抽搐。 替硝唑 : 不良反应少见而轻微 ,主要为恶心、呕吐、食欲下降、口腔金属味,也可有头痛、皮肤瘙痒、皮疹、便秘等,此外还可有中性粒细胞减少、双硫仑样反应、黑尿等 。高剂量时也可引起癫痫发作和周围神经病变。 奥硝唑 : 通常具有良好的耐受性,但可能还会引起白细胞减少 ,服药期间轻度头晕、头痛、嗜睡、胃肠道反应、肌肉乏力等 。 硝基咪唑类药物在用药期间及停药后一周内禁止饮酒。特别是甲硝唑和替硝唑,可引起 “双硫仑样反应”,表现为胸闷、气短、口唇发绀、呼吸困难、心率增快、血压下降、四肢乏力、面部潮红、甚至发生过敏性休克。 备孕男性慎重服用替硝唑和奥硝唑。有研究显示:替硝唑和奥硝唑对雄性大鼠的生殖功能有可逆性的抑制作用。 三种药物对口腔疾病患者均有着较好的治疗效果,但甲硝唑药物起效时间久,持续时间短,且药物不良反应较大。从药效持续时间、药物活性、抗菌谱方面,奥硝唑强于替硝唑、甲硝唑,应视具体情况选用最合适的药物。

刘宪光

主治医师

山东省口腔医院

77 人阅读
查看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