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京东健康

找医生

王书航

医肿GCP中心应邀在JAMA主刊上发表罕见肿瘤试验社评

医肿GCP中心应邀在JAMA主刊上发表罕见肿瘤试验社评

2024 10 21 日, 美国医学会期刊( JAMA 2022 IF:120.7 在线发表了医肿 GCP 中心述评文章 “Meeting the Unmet Needs in Rare Cancer: Advancing Treatment Options for Retinoblastoma and Beyond”

 

JAMA The Journal of the American Medical Association ,美国医学会杂志) 是由美国医学会主办的一种综合性临床医学杂志, 是全球医学领域最具权威性和影响力的科学期刊之一 ,旨在 促进医学科学和艺术的发展,提高公众健康水平 。它不仅在临床医学研究中占据重要地位,还在公共健康政策制定、医学教育和临床实践中发挥着关键作用。 JAMA 不止关注专业领域的原创研究型文章,作为顶级医学期刊更加重视 从宏观视角探讨医学研究的创新模式和发展方向 JAMA定期邀请各领域具有国际影响力的专家对医学领域的时事热点和学科领域的方向性规划发表社论或述评

基于多年对于罕见肿瘤的研究基础和规划,医科院肿瘤医院GCP中心围绕罕见肿瘤开展了多项临床研究,包括在国内建立首个开放、前瞻性、单中心的 II 期研究 基因分型指导精准治疗中国罕见肿瘤的平台( PLATFORM )研究 等,带领中国罕见肿瘤研究走在世界前列。 JAMA杂志社特邀 GCP 中心李宁教授团队针对罕见肿瘤的新药研发工作从全球宏观角度提出临床试验的关键考量因素,设计要点及临床需求考量要点

 

文章提出

 

1. 罕见肿瘤是未被满足的临床需求,需要给予足够的关注,需要优化临床治疗方案 我国每年新发肿瘤约 390 万例,罕见肿瘤新发病例数总多达 78 。所有罕见肿瘤整体的发病率和我国结直肠癌的发病率相当。总体说来, “罕见肿瘤”并不罕见

然而,罕见肿瘤的低发病率,一方面造成临床医生临床诊疗经验的缺乏;另一方面导致其对应市场小、行业关注度低,难以吸引制药企业的研发投资。主客观因素使得罕见肿瘤的临床试验难于开展,相应规范指南无法形成,加剧了罕见肿瘤的诊疗难度,进一步将其推向少药、无药的深渊。

 

2. 应根据肿瘤发病临床特点进行临床实践方案优化。

由于罕见肿瘤单病种发病率低,造成临床上认知困难,无论诊断和治疗均缺少经验积累,也难以开展大规模循证医学研究。半数以上的罕见肿瘤缺少临床诊疗指南,或在指南中无标准治疗方案。因此,设计试验寻找罕见肿瘤专属的治疗方案进行罕见肿瘤的临床实践方案优化是未满足的临床需求。


3. 罕见肿瘤需要创新性的临床研究方法

在具有有效治疗方法后,临床试验中使用安慰剂对照或无治疗对照通常是不符合伦理的。罕见肿瘤的非劣效性试验对于评估治疗方案至关重要,可以避免患者接受可能不必要或有害的干预措施。在罕见的癌症中,患者群体较小,生存结果难以预测,更大的边际可能是有必要的,以解释固有的不确定性。在罕见癌症中,发病率低,疾病负担集中在少数患者身上,进行大样本量和长随访期的优势试验是不切实际的。这正是非劣效性试验的优势所在,它允许研究人员使用小样本和更短的随访时间,将新的或替代的治疗方法与既定的治疗标准进行比较。在罕见肿瘤中,非劣效性试验的重要性不仅仅是证明疗效。它们还为卫生政策提供信息,指导未来的医疗报销决定,并帮助建立新的治疗标准。

 

4. 卫生经济学在罕见肿瘤药物研发中的作用应纳入整个评估体系

卫生经济学考量是罕见肿瘤临床试验的另一个关键因素,因为开发和测试新疗法对罕见疾病的成本可能很大。目前的研究表明,较短的三周期方案不仅没有劣势,而且在经济上对患者更加有利,强调了评估临床和经济结果的重要性。未来关于罕见肿瘤的试验也应纳入成本效益分析,为决策提供信息,并确保 以患者为中心 ”,使其获得 创新有效并且可及 的治疗。

 

 

         小结

  罕见肿瘤代表了极大的未满足临床需求,这体现在病人基数大,疾病亚型多,可用治疗少,社会关注低。本文通过一项在视网膜母细胞瘤的非劣研究结果进行总结,提出罕见肿瘤的治疗方案应该与时俱进,不应照搬照抄。此外,文章强调了非劣试验在罕见肿瘤治疗选择中的重要性,其具有小样本、短随访期的优势,从而为卫生政策、医疗报销及新治疗标准提供信息。 未来的罕见肿瘤研究应 “以患者为中心”、结合临床和卫生经济学评估,逐渐摸索出针对罕见肿瘤具有临床价值及合理风险获益比的临床治疗方案。

本文由作者上传,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如有相关事宜请联系jdh-hezuo@jd.com
本站内容仅供医学知识科普使用,任何关于疾病、用药建议都不能替代执业医师当面诊断,请谨慎参阅。
相关文章

文章 EGFR突变肺癌治疗新靶点——HER3 ADC药物打破耐药屏障

01 — 什么是 HER3靶点? 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3(Human 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 3, HER3)是 表皮生长因子受体家族 成员之一。这一家族包括被大众所熟知且已经开发成药的 EGFR(又称HER1),以及HER2、HER3、HER4这4个靶点。该家族在结构上高度同源,均包含了胞外区、跨膜区和胞内区。胞外区可分为4个结构域(图1)。结构域I和III参与特异性配体结合,结构域II和IV富含半胱氨酸,参与二聚体形成 [1] 。 HER3与HER2形成异二聚体,参与下游的信号传导,参与肿瘤细胞的增殖,分化 [2] 。 图 1 HER3结构,包括胞外区(结构域I至IV)、跨膜区和胞内区 研究表明, HER3表达在多种肿瘤类型中普遍存在,包括 乳腺癌、卵巢癌、结肠癌、胃癌、肺癌、皮肤癌和胰腺癌 等 [2] 。在许多癌症类型中, HER3高表达还与疾病进展或预后不良有关 [3] 。 除了癌症进展和转移外, HER3高表达是EGFR突变非小细胞肺癌的TKI耐药机制之一 [4-5] 。体外研究表明酪氨酸激酶抑制剂( TKI)会促进HER3表达上调 [6] ,在非小细胞肺癌患者中,腺癌患者的 HER3表达高于非腺癌患者,EGFR突变患者的HER3表达高于野生型患者 [7] 。 目前,已有 同靶点抗体偶联药物( ADC)产品Patritumab deruxtecan(由第一三共和默沙东共同开发)递交上市申请,获得美国药品食物监督管理局受理并予以优先审评 ,拟用于治疗既往接受过 2线或以上系统治疗的 局部晚期或转移性 EGFR突变非小细胞肺癌 成人患者 ,该申请主要基于一项II期单臂研究(HERTHENA-Lung01,NCT04619004),该研究中ORR为29.8%,mPFS为5.5个月,OS为11.9个月 [8] 。 02 — 国内试验 目前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开展一项 针对 HER3的ADC临床试验 : 评估 IBI133治疗局部晚期或转移性实体瘤受试者的I/II期临床试验。

王书航

副主任医师

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

82 人阅读
查看详情

文章 癌症治疗新选择,你了解Trop-2 ADC吗?

一 1 什么是 Trop-2 Trop-2 全名为 肿瘤相关钙信号转导蛋白 2 ,是一种通常表达在人体多种细胞表面的跨膜糖蛋白。 Trop-2 首先在人胎盘滋养细胞中发现,在正常组织中保持低水平表达,参与调控细胞的增殖和修复。研究发现,在 80% 以上的乳腺癌、非小细胞肺癌等多种实体瘤 中, Trop-2 的表达水平显著增高 [1] ,使肿瘤生长速度大幅提高,与肿瘤的侵袭性、生长速度及患者预后紧密相关。 Trop-2 成为癌症治疗中一个极具潜力的靶点,在临床上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二 — Trop-2 ADC药物有哪些?适用于何种人群 在过去的十年中,各种 Trop-2 靶向治疗快速发展,特别是 抗体偶联药物 (ADC) 的出现,彻底改变了治疗方案有限的 Trop-2 阳性肿瘤 ( 如三阴性乳腺癌 (TNBC) 患者 的预后。 目前, 获批上市的Trop-2 ADC仅有戈沙妥珠单抗 ,用于既往接受过治疗的晚期三阴性乳腺癌患者,但已有多个以Trop-2为靶点的新型 ADC 药物 进入临床研究阶段。除单药治疗之外,目前临床研究也在探索 Trop-2 与免疫 疗法和小分子抑制剂等联合治疗的可能性。 我院开展Trop-2 ADC临床研究情况 三 Trop-2 ADC药物常见不良反应及应对方式 【骨髓抑制 】 骨髓抑制是Trop-2 ADC常见的不良反应之一 , 主要 表现为中性粒细胞减少 、 血小板减少 、白细胞减少及淋巴细胞减少 等,发生率约为 50% [2] 。 在治疗过程中,务必保持警惕,定期监测血常规,建议与医生及时沟通,根据中性粒细胞减少的严重程度调整给药方案,必要时可考虑预防性使用 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CSF) ,为患者的临床治疗和安全保障提供帮助。 【皮肤粘膜毒性 】 由于 Trop-2 在正常上皮组织中广泛表达,使用 Trop-2 ADC 进行抗肿瘤治疗时,皮肤黏膜受到药物脱靶影响较大,大约 70% 的患者会出现口腔黏膜炎症 等副作用 [3] 。建议患者在治疗期间重视口腔卫生管理,例如 使用含有类固醇的漱口水 ,在医生指导下使用抗菌药物或接受支持性护理措施,以减轻治疗过程中的口腔黏膜疼痛。 【消化道不良反应 】 Trop-2 ADC常引起 腹泻、恶心、呕吐等消化道不良反应 ,但整体的耐受性良好,大部分患者无需特殊处理,或通过减药、对症处理可缓解。主要的处理方法包括:口服补液、少食多餐,并在此基础上可以考虑使用洛哌丁胺 [4] ,需要时可进行预防性止吐用药。 【输注相关反应 】 输注相关不良反应常见症状包括:寒战、发热、恶心、疼痛、眩晕、呼吸困难、低血压、荨麻疹、支气管痉挛等。临床使用Trop-2 ADC 治疗时, 输注反应发生率通常较低,且大部分为轻症 。为预防输注反应发生,可在用药前常规使用抗组胺药物、对乙酰氨基酚或糖皮质激素进行预处理,以最大程度减少输注反应风险,输液结束后建议观察至少 1 小时(参考试验方案、药物特性及患者情况而定)。若发生输注反应,需暂停用药并进行对症治疗,并由医生判断是否可以继续用药 [5] 。 Trop-2 ADC作为一类新型靶向药物,有望为多线治疗耐药的患者带来新的治疗选择和更多的生存机会,临床使用 Trop-2 ADC 应加强安全性监测。目前多款新型 Trop-2 ADC 药物正在进行临床研究, 未来将可能出现更多针对 Trop-2 的创新疗法,包括更高效和优化的 ADC 药物、更精准的靶向抗体,以及联合免疫疗法和其他治疗手段的综合 治疗策略。 欢迎关注肿瘤临床试验登记平台,公开、免费、实时查询本平台所有在研临床研究项目。

王书航

副主任医师

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

50 人阅读
查看详情

文章 靶向药也耐药?什么是耐药,耐药是如何产生的,我为什么要换药?

让癌症病友们欣慰的是,随着医学的快速发展,靶向药物应运而生,靶向药物一度改变了患者对癌症治疗的认知:原来我能像正常人一样不用住院、不用放、化疗,就像吃降压药、降糖药一样就可以治疗这个闻风丧胆的 “癌症”,还是可以正常的工作、生活。 靶向药物进入体内会选择特异致癌位点来相结合发生作用,使肿瘤细胞特异性死亡 ,所以相比于传统的化疗药物的无差别杀伤,靶向药物不会影响正常组织细胞的运转,因此副作用小,不仅可以很好的改善患者的治疗效果,还可以保证患者的生活质量,延长生存时间。 但其实 无论是化疗、靶向药物还是免疫药物,绝大部分抗肿瘤药物,最终都逃不过耐药的命运 。 那什么是耐药,耐药是如何产生的,如何确定是否耐药,耐药后应该怎么办呢? 1 — 什么是耐药 耐药性通俗来讲是指肿瘤细胞与药物多次接触后,对药物的敏感性下降甚至消失,致使药物对该肿瘤的疗效降低或无效。 耐药是如何产生的? 癌症本身就是一种细胞异常增殖的疾病,它的形成与进展都要经历极其复杂的发展过程。癌症和癌症治疗好像互相在对方的领域里升级打怪一样,人类在争分夺秒的使用各种手段研发出各种针对癌症的治疗方式,癌症本身也在修炼升级竭尽全力的摆脱各种治疗方式带给它们的控制和束缚,一个个耐药机制的形成也成为癌症治疗之路的一个个拦路虎。 症治疗好像互相在对方的领域里升级打怪一样,人类在争分夺秒的使用各种手段研发出各种针对癌症的治疗方式,癌症本身也在修炼升级竭尽全力的摆脱各种治疗方式带给它们的控制和束缚,一个个耐药机制的形成也成为癌症治疗之路的一个个拦路虎。 研究表明,造成癌症耐药的机制主要分为: 药物外流增加,摄取降低、诱导药物灭活、药物靶点突变、信号通路改变、细胞凋亡异常和细胞表型转换 等六大类,其通过复杂多变的体内作用包括借助体内各种转运蛋白的转运,与谷胱甘肽的结合,氨基酸突变或畸变抗性机制,构象变化等来实现癌症耐药。 2 — 如何确定自己是否耐药了 耐药一旦发生,靶向药物对癌症的治疗效果就会出现或轻或重的降低,严重时还会出现病情急剧恶化的情况。 我们可以通过以下几种情况来判断是否发生耐药 : ①自身身体状态:服药后肿瘤相关的症状(如气短、咯血、胸骨痛等)再次出现 ②影像学检查:病灶变大,或出现新病灶 ③基因检测:提示产生了耐药突变或其他通路的激活 ④肿瘤标志物检测:肿瘤标志物升高 有些耐药的身体表现可能会和药物的不良反应一致,在自己无法判断是否耐药时,可向医生求助,医生会结合各项检查结果,综合判断是否耐药。 3 — 耐药后应该怎么办,需要换药吗 在临床上,根据耐药发生的程度,可以将其分为耐药后的缓慢进展、局部进展和全面进展三大类,不同的耐药程度要用不同的处理方式,不要盲目的停药、换药。 ①缓慢进展:影像学检查提示肿瘤缓慢增大 应对 :这种情况我们通常不建议马上换药,可咨询医生评估能否继续获益,判断能否联合其他药物进行治疗。 ②局部进展:出现单发或者少数几个病灶的进展,整体肿瘤控制尚可。 应对 :这种情况我们同样可以继续使用原有的靶向治疗药物,同时对进展的局部进行干预,比如放疗控制骨转移,放疗或者外科手术、伽马刀等控制脑转移。 ③全面进展:出现全身或多发的进展,肿瘤明显增大,患者症状可有明显加重。 应对 :这种情况一般建议停药,可穿刺做病理及基因检测,明确耐药基因。如果发现有新的基因突变,可以使用对应的靶向药物治疗;若无靶向药,则经医生评估选择合适的全身治疗手段:如化疗、抗血管生成药、免疫药等。 以上策略并不适用于所有患者,要真正解决耐药问题,需要综合考虑患者个人的情况、肿瘤类型、肿瘤位置、基因分型等多种因素。但我们要明白有拦路虎就会有武松,有病就会有药,耐药的问题常有发生,但耐药并不代表着无药可医。因此,发现耐药后,应及时与医生沟通,听从医生的建议,积极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案与癌症斗争到底!

王书航

副主任医师

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

56 人阅读
查看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