溃疡性结肠炎临床表现为反复发作的腹泻、黏膜脓血便和腹痛,病情轻重不一。本病可发生在任何年龄,多见于20-40岁, 亦可见于儿童或老年。男女发病率无明显差别。我国溃疡性结肠炎近年患病率明显增加,虽然病情多较欧美国家轻,但重症也较常见。溃疡性结肠炎是一种病因不明的结肠和直肠慢性非特异性炎症性疾病,有终生复发倾向。其原因如下:
1. 自身免疫因素
免疫系统的异常反应可能导致肠道黏膜的持续损伤,是溃疡性结肠炎发病的核心因素。
2. 遗传因素
溃疡性结肠炎具有明显的家族聚集特性和遗传倾向,直系家属中的溃疡性结肠炎发病率高达5%~15%。
3. 环境因素
环境因素也是溃疡性结肠炎发病的重要因素之一。这包括饮食(比如高蛋白饮食、西方饮食、快餐等)、生活习惯、环境污染物等。饮食不规律、肠道负担过重等可能增加溃疡性结肠炎的发病风险。此外,应激和心理因素也被认为在溃疡性结肠炎的发病中起重要作用。焦虑、抑郁、悲痛等情绪变化可能诱发或使病情加重。
4. 感染因素
虽然目前尚未能找出明确的致病细菌、病毒或真菌,但感染被认为是溃疡性结肠炎的继发或诱发因素。肠道感染的机制可能与抗菌药物相同,即通过破坏肠道微生态平衡而损伤肠黏膜。国内外研究均证实肠道感染可增加溃疡性结肠炎近、远期的发生风险。
5. 药物因素
某些药物,如非甾体类抗炎药和抗菌药物,也被认为是溃疡性结肠炎的危险因素。非甾体类抗炎药可抑制前列腺素分泌,增加肠道通透性,从而损伤肠黏膜。而长期使用抗菌药物可改变肠道菌群组成,进而损伤肠黏膜。
6. 其他因素
除了上述因素外,还有一些其他因素也可能影响溃疡性结肠炎的发病。例如,部分溃疡性结肠炎患者存在对某些食物(异体蛋白质)或其他抗原物质的超敏反应,一旦接触这些物质,可诱使病变复发或症状加重。此外,吸烟对于溃疡性结肠炎来说可能是保护因素,但其保护机制尚未明确。
溃疡性结肠炎是一种病因复杂的慢性炎性疾病,其发病可能与自身免疫、遗传、环境、感染、药物等多种因素有关。由于病因尚未完全明确,因此并没有特效的方法可以预防其发生。但是,对于已经确诊的患者,可以通过规范治疗来减少复发、延长缓解期病程、提高生活质量。同时,注意饮食、减压和良好的压力缓解方式也可能有助于改善患者的症状并降低复发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