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鸣是指患者在没有相应的外界声音刺激下,患者主观感觉自己耳内或者是头内有嗡嗡、蝉鸣等异常声音,在安静或吵闹环境中均可能听到,常伴有听力下降,可持续存在,也可以短暂发生。凡听觉有不同程度减退,甚至听觉丧失,影响日常生活者,称为耳聋。临床上耳鸣可单独出现,也可伴有耳聋,耳聋亦可由耳鸣发展而来。二者发病机制多有相似之处,故合并一起讨论。据报道,成人耳鸣患病率为10%~19%,经治疗后约10%的耳鸣可以消失,绝大多数可减轻。耳鸣患者多伴失眠、焦虑,严重时可影响生活质量。在中青年人中,耳鸣耳聋与工作生活压力、不良的生活习惯(吸烟、饮酒、过度游戏等)相关。在老年人中,耳鸣耳聋往往发生率会更高,可能与自身基础病相关。下面,分享盖晓丽副主任治疗耳鸣的案例一则,更好的了解此疾病的诊疗思路。【临床医案】
患者,女,60岁,首诊时间:2024年6月3日主诉:右耳耳鸣伴听力下降40余年现病史:患者自述十几岁洗澡耳朵进水后出现右耳朵疼痛不敢触碰,之后耳朵时有鸣响伴听力下降,平素易生气,头晕,时有心慌,小便失禁,大便可。胆固醇、血压、血脂高。舌红,苔黄滑稍厚,脉弦硬,双尺脉浮,右脉滑。今为求系统诊治,遂来我科室就诊。
中医诊断:耳鸣气滞血瘀之证西医诊断:耳鸣【治疗及疗效】
1.针灸治疗:肝俞、肾俞、百会、大椎、风池、太溪、太冲、三阴交、关元、膻中、曲骨。2.中药治疗:镇肝熄风汤合血府逐瘀汤加减赤芍15g天冬15g玄参15g龟板15g代赭石15g茵陈6g龙骨18g牡蛎18g麦芽9g怀牛膝18g炙甘草9g川楝子6g当归15g生地15g桃仁15g红花15g枳壳15g木香15g柴胡18g川芎12g水煎服×10付
二诊:7月1日患者自述服用上方后右耳朵疼痛、耳鸣症状减轻,但仍易漏尿,视物模糊,此次感觉咽中有肉丝感,吐痰后减轻,故调整治疗方案:针灸治疗穴位+中极、睛明、右耳门;中药调整为血府逐瘀汤合半夏厚朴汤加减。
后经他人反馈:耳鸣基本消失。【病因病机】耳鸣一词最早见于《灵枢·口问》:“人之耳中鸣者,何气使然?岐伯曰:耳者,宗脉之所聚也,……故耳鸣。”其常见病因主要有药物、噪声、失眠、过度劳累、精神紧张、年龄因素等。“肝病者气逆,则耳聋不聪”。与耳聋耳鸣相关的气逆之脏在肝,而肝气上逆与情绪密切相关。情绪异常导致气逆上迫,化火生风而上攻,少火变壮火,使耳窍之元气被食,耳窍之阴精被劫,耳窍之脉络被阻,最后耳神蒙蔽而发聋。因此,过怒既是耳聋耳鸣之源头又是其预后的不利因素。耳为肾之窍。《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曰:“肾主耳……在窍为耳。”生理上它与肾有着密切联系。《灵枢·脉度》说:“肾气通于耳,肾和则耳能闻五音矣。”可见,耳发挥正常听觉功能的基础有赖于肾气充和,如果肾气不和(如肾精亏虚、肾之阴阳虚弱),耳不能得到濡养,则听力逐渐减退,出现耳鸣、耳聋。《灵枢·口问》载“耳者,宗脉之所聚也”,经脉气血会聚于耳,耳窍得养,则听觉灵敏,若气血运行受阻,血脉不畅则留滞成瘀,阻闭耳窍致“蝉鸣”,甚者听力减退致耳聋,气滞血瘀,神匿窍闭。患者情志异常亦不容忽视。
【临床思辨】针灸治疗选用肝俞、肾俞、百会、大椎、风池、太溪、太冲、三阴交、关元、膻中、曲骨、耳门等穴位,肝俞、肾俞为背俞穴,可调理相应脏腑功能,益肝肾;百会、大椎通督调神,“百会是一窍通而百窍通”,配合“诸阳之会”大椎宣通阳气,可以增强通窍之力;太溪、太冲均为原穴,二者相配可平肝降压,补肾泻肝;三阴交为肝脾肾三经交汇之穴,可调补三经气血;关元可补肾培元,膻中可舒畅胸中之气,曲骨靠近膀胱,常与中极相配,治疗尿失禁;耳门为三焦经气血出入耳的门户,可升清降浊,治疗耳鸣耳聋。中药方为镇肝熄风汤合血府逐瘀汤加减,镇肝熄风汤具有镇肝熄风之功效,常用于治疗肝阳上亢之高血压、头晕目眩。《临证指南医案》述"大凡经主气,络主血,久病血瘀",指出久病、顽病多瘀。血府逐瘀汤具有行气活血通窍功效,解瘀滞之气血,使耳窍得开,耳鸣得消。二诊时对症更方,半夏厚朴汤可治咽喉不适,化痰行气。
【如何预防耳鸣】1.日常生活中应当远离噪音,避免长时间处于嘈杂的环境中。2.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不熬夜,保持充足的睡眠,不吸烟、不饮酒。3.每周坚持适当锻炼,呼吸新鲜空气有利于预防耳鸣发生。4.工作生活中适当放松自己的心情,不给自己太大压力。5.老年人应做好基础病的管理,关注自己的身体情况,加强血压、血糖、心脑功能的体检及诊疗。
文章 双降汤
吴春芳
主治医师
费县上冶中心卫生院
文章 邓铁涛肺结节方
吴春芳
主治医师
费县上冶中心卫生院
文章 民间流传秘方
吴春芳
主治医师
费县上冶中心卫生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