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什么是痔疮?
生活中,常常会听到人们说:屁股不舒服,摸到个肉球,是不是得了痔疮啊?。那什么是痔疮呢,字面意思指的是肿胀突起,肛门内外肿胀突起的肉球可称为痔疮。以往普遍认为痔疮是直肠下端、肛管和肛缘局部静脉丛淤血扩张、曲张形成的静脉团(静脉曲张学说)。随着研究的深入,人们发现在肛管黏膜下存在一层环状的肛管血管垫(肛垫),其由静脉、平滑肌、结缔组织及弹性组织组成,起到闭合肛管、节制排便的作用,可以比拟为橡胶密封圈,其是人体正常的组织结构。排便时肛垫受到向下的压力被推下,便后依靠自身收缩作用恢复原位,但肛垫弹性回缩作用减弱后,其会充血下移形成痔疮,由此人们提出痔疮形成的肛垫下移学说。其是目前比较公认的学说之一,基于此学说,中华医学会对痔疮提出新的定义:痔是肛垫病理性肥大、移位及肛周皮下血管丛血流淤滞形成的团块。
根据发病部位不同,以齿状线(直肠粘膜与肛管皮肤连接处锯齿状环形线)为界可分为内痔、外痔和混合痔。内痔是齿状线以上,直肠末端黏膜下的痔内静脉丛扩大曲张和充血而形成的柔软静脉团(静脉曲张学说)。或指肛垫的支持结构、静脉丛及动静脉吻合支发生的病理性改变或移位(肛垫下移学说)。外痔是发生于齿状线以下,由痔外静脉丛扩张或痔外静脉丛破裂或反复发炎、血流瘀滞、血栓形成或组织增生而成的疾病。混合痔是内痔通过丰富的静脉丛吻合支和相应部位的外痔跨齿状线融合形成的整体。也就是说,同时有内痔和外痔并不一定是混合痔,内痔和外痔融合/连在一起才称为混合痔。
2、那么如何初步判断自己是否患有痔疮呢?痔疮有什么症状呢?
(1)对于内痔,其主要症状是出血及脱出,早期多表现为间歇性便后出鲜血,如厕纸染血或滴血,甚至可表现为喷射性出血,颜色为鲜红色,一般无疼痛感,但当合并血栓形成、嵌顿或感染时可出现疼痛;随着病程进展,除便血外还会表现为便时痔核脱出肛门外,可以摸到单个或数个肿胀的小肉球,便后自行还纳肛内;病情进一步加重时会出现便时、久站、咳嗽或负重时内痔脱出,脱出内痔无法自行还纳,需用手送回,甚至不能还纳或还纳后又掉出来。不少病情较重患者内痔脱出后未及时还纳会出现嵌顿、肿胀、剧烈疼痛,甚至出现缺血坏死。
此外,值得强调的是,虽然痔疮出血是最常见的便血原因,但并不是所有便血都是因为痔疮。基本上消化道内的出血都可以表现为便血,常见的原因有内痔、肛裂、结直肠癌、结直肠息肉等。根据便血的颜色可粗略的初步判断出血部位,一般鲜红色血考虑出血部位离肛门较近,如结直肠及肛管部位的出血;暗红色血或黑便多考虑上消化道或小肠部位出血,但如出血速度快、出血量大及肠蠕动加快,也可表现为较鲜红色血便。在此建议大家一旦出现便血及时至正规医院肛肠外科、胃肠外科或普外科就诊明确病因,切勿所有便血以痔疮论处或不予重视。
(2)对于外痔,主要为结缔组织性外痔及炎性外痔,表现为肛缘皮赘或肿胀肉球,还可有肛周潮湿不洁、瘙痒症状。当发生局部血栓形成及皮下血肿时表现为剧烈疼痛,称为血栓性外痔,肛缘可见暗红色或紫色肿胀包块。
(3)混合痔同时具有内痔和外痔的症状,主要表现为便血、脱出、肛门坠胀、肛门疼痛(便后脱出嵌顿时)及肛门潮湿瘙痒等。
当我们出现痔疮等肛肠疾病时,不要因为不好意思延误就诊,病不讳医。至医院就诊时,医生主要通过对肛门直肠的检测进行诊断。首先视诊,即通过观察判断有无肛缘皮赘、痔疮脱出或嵌顿及其他表现;其次,医生会进行肛门指诊,主要目的是初步判断直肠末端及肛管内有无其他疾病,如低位直肠癌、肛管癌、直肠息肉等,许多患者对于肛门指诊有一定恐惧感或抗拒,不过指诊的意义重大,约70%的低位直肠癌是肛门指诊时发现的。最后,医生还会使用肛门镜进行肛门镜检可以更清楚的看到直肠末端及肛管内情况。此外,对于无足够把握确定是痔疮引起的症状时,会建议患者进行肠镜检测排除结直肠疾病。
3、痔疮的病因。
痔疮是发生是由多种因素共同作用引起的,其病因目前尚未完全明确。目前主要有肛垫下移学说及静脉曲张学说,前者是当下主流学说,其认为肛垫是人体正常的组织结构,排便时肛垫受到向下的压力被推下,便后依靠自身收缩作用恢复原位,但肛垫弹性回缩作用减弱后,其充血下移形成痔疮;静脉曲张学说认为痔疮的形成与静脉扩张、淤血有关,直肠末端及肛管处于盆腔下方,局部静脉受压较大易引起静脉回流障碍,尤其蹲位及坐位时进一步加重局部血管负担。
4、是不是每个人都会得痔疮?
痔疮在各个年龄段都可发病,随着年龄的增长发病率增高,过去常用“十人九痔”来表明痔疮发病率高。人是直立行走的高级生物,直肠肛门处在盆底,局部承受的压力就比较高,从这个方面来看,喵星人和汪星人倒不会出现痔疮。每个人都有患痔疮的可能,但是大部分并不需要特殊处理的,只有合并出血、脱出、疼痛、嵌顿等症状时需及时治疗。
5、痔疮的治疗原则。
(1)无症状的痔疮无需治疗;(2)有症状的痔重在减轻或消除症状,而非根治;(3)以非手术治疗为主。
6、痔疮的预防。
①规律饮食,保持大便通畅,避免便秘。日常饮食中摄入足够的水及高纤维食物。
②避免久坐,尝试规律的运动,减轻生活压力,尤其学生及上班族。
③建立规律的排便习惯,排便时注意力集中,不要玩手机看书等。避免久蹲厕所,建议排便时间3分钟左右,这一点确实不少人难以做到,有些患者朋友蹲厕所甚至超过十分钟,希望大家逐步改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