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大爷第一次就诊,由其老伴搀扶着进门,不稳的步态,给我的第一想法是不是走错了门诊。坐下来询问病史,才知道王大爷最近这三年一直在看病,奔走于各个医院的“内科”,“神经内科”。曾服用过很多药物,最开始有效,但后来效果不明显。那是什么原因让王大爷花费这么多的时间,精力和财力奔走在各大医院呢?原来王大爷有个“怪病”,就是总觉得双腿无力,害怕摔倒,以至于现在不敢出门,在家也很少活动。家人与他本人都觉得他得了很重的病,可就是怎么查也没查出来,吃什么药也不见改善,无奈之下听从神经内科医生的建议,来心理门诊看一看。
在与王大爷的接触过程中,明显能感觉到王大爷语速较快,除了不敢走路,还有心烦,容易紧张,害怕,时常还感到身上忽冷忽热的,变的比以前敏感,就连吃饭也要放凉了再吃,怕烫。睡眠差,入睡困难,时常吃“安眠药”,但仍有睡不好的时候。睡不着就心烦的在家里走来走去。当时我诧异,怎么在家能走呢?王大爷说睡不着的时候就躺不住,就想下地走,走一会儿累了就歇会。在我的鼓励下,王大爷延着墙边走了几步,小碎步,让我想到了“帕金森综合征”的“慌张步态”。可在我查体时未感到肌张力增高,加上患者已经看了多次“神经内科”,所以最后我排除了“帕金森综合征”的可能。患者的焦虑情绪明显,时间较长,伴睡眠差,给予抗焦虑药物治疗。
一周后,患者诉服药第一天,感觉走路改善,非常开心,但第二天就又感觉无力,不敢走。自觉心情略有改善,但仍感紧张,放松不下来。发现患者有一定的心理暗示作用,积极鼓励患者继续服药,并要自己加强锻炼。第三周时,患者夜眠改善,不再有晚上坐立不安,走来走去的现象,心情也进一步改善,但仍困扰双腿无力问题。第四周时,患者自觉紧张,害怕的感觉已基本缓解,睡眠如常,仍有时感忽冷忽热,但一周只出现2次,每次持续时间不长。仍感双腿无力,但程度减轻,也可出家门,在家门口附近与邻居聊天。第五周时,不服用“安眠药”睡眠也正常,心烦,紧张,害怕,忽冷忽热,吃东西怕烫等症状均已缓解。双腿虽略感无力,但程度已大大减轻,可至户外活动的范围进一步扩大,可与周围邻居聊天,下棋,心情很好。王大爷与王大娘对我十分感谢,三年没怎么出门,现在的生活是以前不敢想的。最重要的是他们终于知道这个“怪病”原来是“心病”,心情好了,有一点点不舒服也可忽略不计。
在临床中,我们时常看到很多伴有躯体不适的心身疾病患者没有意识到自己除了身体出现问题,其实心理也出现问题。一味的注重寻求身体不适的原因,而忽略了心理调整,致使“病”越来越重,却找不到根源,总也好不起来,之后更加丧失信心,心情跌入谷底,变的绝望。对于这类患者首先鼓励其“带着症状”生活,因为躯体症状很难在短时间内缓解消失,如果不让其“带着症状”,往往患者会因没有在就诊后症状就消失而变得对心理治疗丧失信心,从而放弃治疗。当患者有这样的心理准备时,往往可以从“沉浸在症状”中除了看病什么都不做,变为“带着症状”照常去生活,工作,从而转移注意力。有的患者发现干其他事情时原来的症状就消失了;有的患者虽然症状没有消失,但却恢复了正常工作与生活,扭转了生活状态。对于一些有躯体症状的患者,从心理学上来讲,在“潜意识”当中有很多内心冲突无法解决,转化为躯体症状表现出来,有的患者沉浸于“病人”的角色获得更多的他人关心与关注,从而无法自拔,但这种“躯体不适”也是患者确切能感受到的,这又形成了新的冲突。所以这些内心冲突就需要在心理医生或心理咨询师的陪伴下慢慢解决。
文章 我该如何表达我的“抑郁症” ——一例学生抑郁症案例分享
白云霞
主治医师
伊春市第一医院
文章 出不去门的王大爷
白云霞
主治医师
伊春市第一医院
文章 忽高忽低的“高血压”——一例抑郁症案例分享
白云霞
主治医师
伊春市第一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