汗证是以汗液外泄失常为主症的一类病证。不因外界环境因素的影响,白昼时时汗出,动则益甚者称为自汗;睡中汗出,醒来即止者称为盗汗。西医学中的甲状腺功能亢进、自主神经助能紊乱、风湿热、低血糖、虚脱、休克及结核病、肝病、黄疸等所致的以自汗、盗汗为主要表现者,均属本病范畴。
病因病机
汗证的基本病机是阴阳失调,腠理不固而导致的汗液外泄失常,主要跟体虚久病、情志失调、饮食不节、劳倦内伤等有关。
另外、妇女七七,天癸竭,肾虚,阴阳失调,气血失和,也可发生汗出异常,常表现为烘热汗出等。
辨证论治
1.肺卫不固:汗出恶风,稍劳尤甚,易于感冒,体倦乏力。面色少华;脉细弱,苔薄白。
治法:益气固表。
代表方:玉屏风散。
2.营卫不和:外感未愈,自汗恶风,周身酸楚。或表现为半身,或某些局部出汗,或有头痛,舌淡红苔薄白,脉浮缓或浮弱。
治法:疏风散邪,调和营卫。
代表方:桂枝汤加减。
3.阴虚火旺:夜寐盗汗,或有自汗,五心烦热,或兼午后潮热,两颧色红,口渴;舌红少苔,脉细数。
治法:滋阴降火。
代表方:当归六黄汤。
4.心血不足:睡则汗出,醒则自止,心悸怔忡,失眠多梦,神疲气短,面色少华;舌质淡,苔白,脉细。
治法:补养心血。
代表方:归脾汤。
5.邪热郁蒸:蒸蒸汗出,汗黏,易使衣服黄染,面赤烘热,烦躁,口苦,小便色黄;舌苔薄黄,脉象弦数。
治法:清肝泄热,化湿和营。
代表方:龙胆泻肝汤。
6.阴阳俱虚:阵发汗出,面部烘热,与情绪波动有关,伴见头晕耳鸣,心烦失眠,胸胁满闷,腰膝酸冷,性功能减退,妇女月经量少,甚或经闭,舌胖,舌苔薄白或薄黄,脉沉。
治法:调补阴阳,敛肝止汗。
代表方:二仙汤加味。淫羊藿,仙茅,当归,巴戟天,知母,黄柏,浮小麦,煅龙牡(先煎),白芍,炙甘草。适用于少阴阴阳俱虚体质以及妇女绝经前后,天癸将竭,阴阳俱虚,阴阳失和、气血不和者。
预防调护
汗证的预防,重点在改善生活方式,加强体育锻炼,注意劳逸结合,避免思虑烦劳过度,保持精神愉快、少食辛辣厚味。
在护理方面。汗出之时,腠理空虚,易于感受外邪,故当避风寒,以防感冒。汗出之后,应及时擦拭。出汗较多者,应经常更换内衣,并注意保持清洁。由热邪面引起的汗证,应按发热患者观察和护理。
选自《中医内科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