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几天,睡眠门诊接连接诊了几位睡眠不好的年轻患者,有中学生,大学生,也有刚工作的职场新人。他们共同的诉求是“睡不着觉”,所以来看睡眠科。
经过问诊,发现他们都存在入睡困难。就是躺在床上后翻来覆去睡不着,短者 1 个小时,长者 2-3 个小时才能入睡。本来上床就晚,多在半夜 12 点左右,再折腾上 1、2 个小时,第二天按时起床上学上班几乎是不可能的,被家人和各种铃声强迫叫醒后,白天也是萎靡不振,呵欠连天。如果睡到自然醒,会到第二天中午才能醒来。严重影响白天的学习和工作,本人也感到痛苦,于是来看睡眠门诊了。
再进一步详细询问,发现这些年轻人有一些共同的特点;一是睡不着“不是天生的”,是最近半年到两年之间发生的,有一个逐渐加重的过程,之前睡眠都很正常;二是近期的学习工作压力大,比如学生面临高考或刚上高中的适应困难,刚工作年轻人的职场压力较大;三是睡觉前看手机。所有的来诊者都有躺在床上看手机的习惯。本来还想睡,越看越清醒;有些看不完一篇网络小说,或者玩不完一局游戏就无法入睡。这样的习惯持续了至少几个月的时间。久而久之,就拿着手机睡不着觉了。
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现象呢。难道手机真的对人体 “有辐射”?
研究发现,电子产品包括手机、电脑、PAD 等发出的短波光(或者“蓝光”)会影响体内正常的生物节律,引发睡眠问题。哈佛医学院的研究者比较了入睡前读电子书和印刷书对睡眠差异的影响,与阅读印刷书的受试者相比,阅读电子书的受试者表现出入睡困难、夜间睡意降低、生物时相、褪黑素分泌降低等现象。
既然手机等电子产品对人的睡眠影响如此之大,我们该怎么做呢?人体的生物钟真的那么神奇吗?为什么要规律作息?
2017 诺贝尔生理或医学奖获得者是美国遗传学家杰弗里.霍尔等三位教授,他们以果蝇为研究对象,分离出一个能够控制生物节律的基因,从而在分子层面较好地揭示了细胞内生物钟的工作机制。
我们体内的生物钟,在一天之中的不同时段,对我们的生理功能进行着非常精准的调节,例如行为、激素水平、睡眠情况、体温,以及新陈代谢等。当我们所处的外部环境于我们体内的生物钟出现不匹配的情况时,我们的身体状况就会马上反应出不适,比如乘机穿越数个时区导致的“时差”。此外,还有迹象表明,如果我们的生活方式与生物钟开始出现偏差时,我们患上各种疾病的风险也会随之增加。
从睡眠这个角度来说,传统的 “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是符合自然规律和人体生物钟的,而现代科技的发展,使得“不夜城”成为现代化的标志,熬夜也成为时髦现象。尤其是现代的年轻人,大都不在午夜 12 点以前睡觉。玩游戏、看手机、高中生尤其是高三学生熬夜学习、各种加班,成为熬夜的冠冕堂皇的理由。由此导致的睡眠相关障碍日益增多。现在失眠的发病率高达 38.2%,与此不无关系。
睡眠节律紊乱的调整方案
这几位年轻人经过多导睡眠监测,发现他们的睡眠入睡潜伏期明显延长,睡眠时相延迟,总睡眠时间增多,但深睡眠减少,睡眠结构紊乱。因此他们得的不是 “失眠症”,而是“睡眠节律紊乱”。据此为他们制定了有针对性的调整方案。除了心理问题的解决,还要配合作息规律的调整,需要长期坚持。例如睡眠至少 1 小时内不看手机,可以看纸质版的书,听一些放松音乐,早上按时起床,白天适量运动等。必要时采用药物调整。
因此,为了保持身心健康,首先要做到规律作息,睡前不看手机电脑等电子产品,尤其是神经系统发育尚未成熟的儿童青少年。一旦出现问题,及早就诊。
文章 不想睡觉的腿——谈不安腿综合征
张翠红
主任医师
威海市立第三医院
文章 失眠不可怕,可怕的是怕失眠
张翠红
主任医师
威海市立第三医院
文章 睡不够8小时就是失眠??
张翠红
主任医师
威海市立第三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