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京东健康

找医生

莫祥德

青少年抑郁知多少?

青少年抑郁知多少?

抑郁一词能够用来描述常人的情绪姿态,但它也涉及心理健康范围的一种疾病。只有当忧伤、绝望的情绪持续存在并且妨碍了个体的正常功能,才能称之为抑郁症。低落的情绪在严重程度上有着差异,当严重到持续地干扰了青少年正常功能表现的时候,才称之为青少年抑郁。青少年抑郁症发病率近年趋升,但人们对此病仍是"不识庐山真面目”。

上周我在专家门诊接待了一个年轻的大学生,他说最近一月来,总是心情低落,唉哎叹气,失眠,甚至有想死的想法。经过详细的体格检查和精神科检查,最后诊断为抑郁症状。

家长要掌握到孩子抑郁的信号,如果有一个或更多以下抑郁的征象持续存在,家长就应该寻求精神科心理专家帮助了。

  • 坦途无悦。面对达到的目标、实现的理想、一帆风顺的坦途,患者并无喜悦之情,反而感到忧伤和痛苦。如考上名牌大学却愁眉苦脸、心事重重,想打退堂鼓。有的在大学学习期间,经常无故往家跑,想休学退学。
  • 似病非病。患者一般年龄较小,不会表述情感问题,只说身体上的某些不适。如有的孩子经常用手支着头,说头痛头昏;有的用手捂着胸,说呼吸困难;有的说嗓子里好像有东西,影响吞咽。他们的“病”似乎很重,呈慢性化,或反复发作,但做了诸多医学检查,又没发现什么问题,吃了许多药,“病”仍无好转迹象。
  • 不良暗示。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潜意识层的,会导致生理障碍。如患者一到学校门口、教室里或工作单位,就感觉头晕、恶心、腹痛、肢体无力等,当离开这个特定环境,回到家中,一切又都正常。另一种是意识层的,专往负面去猜测。如患者自认为考试成绩不理想;自己不会与人交往;自认为某些做法是一种错误,甚至是罪过,给别人造成了麻烦;自己的病可能是“精神病”,真的是“精神病”怎么办等。
  • 要换环境。可能在学校或单位发生过一些矛盾,或者根本就没什么原因,患者便深感所处环境的重重压力,经常心烦意乱,郁郁寡欢,不能安心学习工作,迫切要求父母为其想办法,调换班级、学校或工作单位。当真的到了一个新的地方,患者的状态并没有随之好转,反而会另有理由和借口,还是认为环境不尽人意,反复要求改变。
  • 反抗父母。患者在童年时对父母的管教言听计从,到了青春期或走上社会后,不但不跟父母沟通交流,反而处处与父母闹对立。一般表现为不整理自己的房间,乱扔衣物,洗脸慢,梳头慢,吃饭慢,不完成作业等。较严重的表现为逃学,夜不归宿,离家出走,跟父母翻过去的旧账(童年所受的粗暴教育,父母离异再婚对自己的影响等),要与父母一刀两断等。

活动兴趣减少、对以前的爱好也不再喜爱,不再参加体育活动和其他喜爱的活动,自我评价低、自责自罪,对自己的能力和价值持消极看法,认为自己不够好,饮食睡眠方式显著变化,睡眠紊乱,或者暴饮暴食。

自杀行为。不会说出内心感受的孩子可能会通过自杀行为来表达他们的情绪的紧张、躯体的不适、内心的痛苦、过低的自我评价,比如割破手腕或皮肤等。因为这类自杀是有心理病理因素和生物化学因素的,患者并非甘心情愿地想去死,而是被疾病因素所左右,身不由己。

本文由作者上传,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如有相关事宜请联系jdh-hezuo@jd.com
本站内容仅供医学知识科普使用,任何关于疾病、用药建议都不能替代执业医师当面诊断,请谨慎参阅。
相关文章

文章 让儿童在游戏中发泄情绪

一直以来,人们认为对于儿童来说,吃饱穿暧是第一大事情,其他的方面长大了自然就好了,其实不然。我在专家门诊中,经常碰到有很多家长陪同孩子来进行有关儿童情绪问题的咨询,儿童情绪障碍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严峻的现实。 情绪是人的愿望、生理需要是否得到满足的情况下产生的一种心理体验。符合人的需求和愿望,会引起积极的、肯定的情绪,相反就会引起消极的、否定的情绪。如果消极否定的情绪没有得到很好的调节,那么就会出现情绪问题。儿童由于表达能力欠缺,又缺乏合适的倾诉对象,内心积压的情绪问题渐渐严重,最终发展到不适应现实生活环境的地步。 解决儿童情绪问题的治疗方法有很多,其中很重要的一种是游戏治疗。 20 世纪八十年代以来,随着单亲家庭、离婚、学校以及社区暴力、媒体暴力、虐待儿童和药物滥用现象越来越严重,对孩子的负面影响不断增加,游戏治疗日益被人们所重视。 发展心理学家认为,孩子通过适当的途径“发泄”出不良的情绪和感受是必要的,这种适当的途径就是游戏。而系统地以游戏为媒介,让孩子有机会很自然地表达自己的内心世界,同时构建一种人际互动的过程。在这种过程中,受过游戏疗法训练的治疗师,应用游戏的治疗性效用帮助孩子,预防或解决心理困境,以便获得积极的成长。 游戏之所以能成为孩子个体和集体主要的精神治疗方式,主要原因是:游戏是孩子的自我表现,是孩子学习和实践的天然表达方式;在游戏中,孩子很容易与他们的玩具产生“亲密”关系,并表现出在家中受关心时的感受;游戏促进孩子的沟通和表达能力,它容许孩子情绪感受的宣泄和挫折感的宣泄,游戏体验可以使孩子的生活更新,有益健康;通过观察游戏中的孩子,可以使成人真正了解儿童的世界;相比语言交流,通过游戏活动,治疗师更容易与儿童产生和保持良好关系。 儿童如何在游戏治疗中发泄情绪呢? 儿童在游戏治疗中必须在治疗师指导下进行,治疗师占据着无可替代的位置,治疗师有针对性地选择游戏的类型和方法,让孩子在游戏治疗中学会情绪发泄。 游戏治疗需要孩子和治疗师之间的互动关系;虽然大多数的孩子毫不迟疑地去游戏室,但是如果孩子不情愿,她的母亲可能被邀请和他们一同走路去游戏室,当治疗师判断时机恰当,孩子在门口与其母亲分开并很快进入游戏室。 在游戏室里,孩子是引导者,他有做出改变选择的权利。他可以游戏,也可以不游戏,他可以选择任何游戏材料和如何游戏,甚至可以选择静坐。 在游戏中,强迫儿童去说或者在游戏中忽略了他的感受,就减少了自由程度。儿童的任何行为,甚至不情愿说话或游戏时,治疗师都不应该催促儿童,但是可以说一些关于儿童的事,让他在游戏室里和治疗师身上得到安全舒适的感觉。 因此,可以看出,在游戏中,孩子发泄自己的感受和情绪,正如成人通过交谈说出自己的感受和恐惧一样。游戏是孩子的语言,健康的游戏对孩子健康发展起到推动作用。如果你身边有这样的孩子,一定要耐心地对待,提供游戏治疗的机会,让他们学会无伤害的自愈,因为他们不是天生如此,他们内心受到了巨大的伤害。精神分析学家弗洛伊德曾提出,幼年的经验是非常重要的,它将影响人的一生,所以大家都来关注孩子的心理健康吧。

莫祥德

主任医师

长沙市第九医院

1494 人阅读
查看详情

文章 如何识别精神分裂症的早期症状?

精神分裂症是一种严重的精神疾病,认真识别精神分裂症的早期症状尤为重要,早期发现和干预精神分裂症已经被作为一种新的且有希望的方法而被重视。在精神病发作之前,大多数病人已经有一定时期的非特异性、非精神病性症状的早期症状。具体表现有: 1.睡眠改变:逐渐或突然变得难以入睡、易惊醒或睡眠不深,整夜做恶梦、或睡眠过多。 2.情感变化:情感变得冷漠、失去以往的热情、对亲人不关心、缺少应有的感情交流与朋友疏远,对周围事情不感兴趣,或因一点小事而发脾气,莫名其妙地伤心落泪或欣喜等。 3.行为异常:行为逐渐变得怪僻、诡秘或者难以理解,喜欢独处、不适意的追逐异性,不知羞耻,自语自笑、生活懒散、发呆发愣、蒙头大睡、外出游荡,夜不归家等。 4.敏感多疑:对什么事都非常敏感,把周围的一些平常之事和他联系起来,认为是针对他的。如别人在交谈,认为是在议论他;别人偶而看他一眼,认为是不怀好意。有的甚至认为广播、电视、报纸的内容都和他有关,察言观色,注意别人的一举一动,有的认为有人要害他,不敢喝水、吃饭、睡觉,有的认为爱人对他不忠而进行跟踪。 5.性格改变:原来活泼开朗、热情好客的人,变得沉默少语,独自呆坐似在思考问题,不与人交往;一向干净利索的人变得不修边幅、生活懒散、纪律松弛、做事注意力不集中;原来循规蹈距的人变得经常迟到、早退、无故旷工、工作马虎,对批评满不在乎;原来勤俭节省的人,变得挥霍浪费,本来很有兴趣的事物也不感兴趣等。 6.语言表达异常:与其谈话话题不多,语句简单、内容单调,谈话的内容缺乏中心或在谈话中说一些与谈话无关的内容,使人无法理解,感觉交谈费力或莫名其妙,或自言自语,反复重复同一内容等。 7.脱离现实,沉湎于幻想之中,做“白日梦”。可出现幻觉或妄想。

莫祥德

主任医师

长沙市第九医院

1497 人阅读
查看详情

文章 睡眠障碍是怎么回事?

昨晚我失眠了,今天头昏脑胀的 “哎,一晚上就是想睡觉,但就是睡不着呀” 抖音上“灵魂拷问”:“晚上睡不着时你最想干的是什么?” “睡不着时就想睡觉啊”。 失眠到底是怎么回事? 失眠是最常见的睡眠障碍,它是指入睡困难或者睡眠维持困难(包括早醒、容易惊醒、醒后难以入睡),所导致的睡眠质量下降和时间减少,不能满足正常生理和体能恢复的需要,从而影响其正常社会功能的一种主观体验。 诚然我们每一个人都有过失眠的经历,有的是偶尔发生,一两天后睡眠自然地又恢复正常;有的是长期睡眠时间减少或睡眠质量下降,影响或不影响日常生活。那么怎么看失眠呢?专业的对失眠的诊断包括这些:失眠不仅仅看睡眠时间有没有与正常的同龄人一样长,还一定要包含因为失眠导致了本人生活、工作、社交都受到影响,同时个人为此感到痛苦的主观情绪体验。 那么失眠的标准有哪些呢? 入睡困难。指的是三十分钟不能入睡,每晚易醒超过两次,早醒或者是醒后三十分钟不能再入睡。 社会功能受损。白天头昏乏力、疲劳嗜睡、注意力涣散、工作能力下降。 时间标准。上述症状,每周出现三次以上,持续至少一个月。 情绪体验。失眠者常伴有焦虑、抑郁、对睡眠的恐惧等心理行为症状。 失眠可能跟这些因素有关:年龄、性格、社会经历、情绪、躯体疾病。 对于失眠的治疗,我们强调应予以综合性的治疗。 一、非药物治疗: 1)睡眠的卫生宣教。科学认识失眠,比如随着人的年龄增长,睡眠时间是逐渐下降的,老年人所需睡眠的时间呈生理性的缩短,且不影响第二天正常的生活,就不要为自己短的睡眠时间而去担心并反复要求治疗。 2)、物理治疗:经颅磁及脑直电刺激治疗为首选。 3)、心理治疗:主要有认知行为疗法、正念认知疗法。 二、药物治疗:通过呼吸睡眠监测检查,了解个人的睡眠状况,可针对性的给予药物治疗。

莫祥德

主任医师

长沙市第九医院

1506 人阅读
查看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