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京东健康

找医生

齐国华

中医,不只是种“知识",而更多的是种“知道",且更近于“文化"

中医,不只是种“知识",而更多的是种“知道",且更近于“文化"

由易而医的中医,不只是种“知识",而更多的是种“知道",且更近于“文化"

 
《道德经》在本体论上提出了道的概念,以及“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的宇宙演化模式,强调了矛盾对立,相互转化的朴素辩证观点。
 
《道德经》尚柔守慈,倾向回归与收敛。道家思想中的宇宙观、养生观和方法论,与中医学关系至为密切,道家的天地之道,“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主张人只要顺应自然、尊重客观自然法则,就能把握天道,其天道自然无为的主张,与中医学“天人合一”的整体思想一脉相承。
 
道家学说,其义精深,其奥无穷,除了在哲学和政治上发挥过不可忽视的历史作用以外,对于中医学的发生发展,也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注:一谈到“道”,现代人们当即想到的多是“道法”,若“道教法术”,如至玄至邪之“歪门邪道”。
 
其实这里的“道”,讲的是自然规律,说的是天地宇宙自然间的“大客观规律”,言的是“大道”,“道法自然”就是这个意思。
 
最大的“道”就是“阴阳学说”,“一阴一阳之谓道”。这个道,能够“易与天地准,故能弥纶天地之道。”能够适用于宇宙间的一切方面,包括哲学自然科学和人文科学。】
 
 
【注:相对而言,中医不是“知识”,知识就是某一方面的技能或者是学术方面的研究成果等等。
 
中医是“知道”,知道包括对已知的认知和对未知的推演,即是对已知事物或道理的已经了解和认知,并懂得根据相关客观规律去对未知的事物和道理进行推演。 】
 
【我们平素所说的“知道”,就是谓“通晓天地之道,深明人世之理。” 
 
《管子·戒》:“闻一言以贯万物,谓之知道。” 银雀山 汉 墓竹简《孙膑兵法·八阵》:“知道者,上知天之道,下知地之理,内得其民之心,外知敌之情。” 
唐 杨汝士 《建节后偶作》诗:“山僧见我衣裳窄,知道新从战地来。”】
 
【什么是文化呢?文化就是不只是一种知识,更多的是一种人格上的塑造以及道德上的培养,有文化的人无论从哪个方面来说都是比较的完善的。】
 
 
【所以,系统地回顾一下,我们能不能说,中医不仅仅是一种“知识”,更是一种“知道”,更近于一种“文化”。】

 

本文由作者上传,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如有相关事宜请联系jdh-hezuo@jd.com
本站内容仅供医学知识科普使用,任何关于疾病、用药建议都不能替代执业医师当面诊断,请谨慎参阅。
相关文章

文章 秋冬季节如何防流感?

秋冬流感盛行,大家要注意防控流感、保护家人健康。不仅是流感,哪怕普通感冒都应当尽量避免,积极做好防护工作。 防流感小贴士: 日常防护:秋冬寒凉,多添衣物注意保暖,避免冷热交替;出门戴口罩(隔绝传染源);出门在外勤洗手,使用“科学洗手七步法”,避免病毒接触口鼻; 增强免疫:适当运动加上营养饮食,保证睡眠充足,增强抵抗力的第一道防线;多喝热水,补充维 C; 家庭防护:如果家里有老人、儿童、孕妈、慢性病患者,最好接种流感疫苗降低风险;此外保持室内干净和通风同样重要; 家中常备进入《中成药治疗成人流行性感冒临床应用指南》丽珠抗病毒颗粒,如果症状严重,请及时就医治疗。

齐国华

主治医师

荷塘齐国华诊所

1456 人阅读
查看详情

文章 秋冬幼儿常见病

秋冬幼儿常见疾病,还不赶紧一键收藏 秋冬季气温下降,孩子皮肤娇嫩、呼吸频率高、肾脏功能尚未发育完全,如果饮水和饮食调理不当很容易引发各种疾病。那应该如何预防常见的秋冬疾病呢? 流行性感冒 流行性感冒是病毒引起的常见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传播力强,常呈地方性流行。主要临床表现为突发高热,头痛、全身酸痛、乏力及呼吸道炎症,咳嗽、咽痛等。婴幼儿和老人易并发肺部感染。多饮水、多休息,从外面回来冲洗鼻子、注意通风以及锻炼身体,食用富含维生素的食物,或及时服用一点感冒药。 急性喉炎 幼儿喉腔狭小,声门下软骨柔软疏松,黏膜内血管和淋巴管丰富,一旦上火,咽喉出现炎症时易发生喉头痉挛性水肿,进而导致喉梗阻,如不及时抢救,会因窒息而死。发现幼儿声音嘶哑时,切勿掉以轻心,应及早上医院看耳鼻喉科。 急性中耳炎 幼儿上火或感冒后,鼻涕增多,咽喉部有炎症时,鼻咽部的细菌或病毒容易通过咽鼓管侵犯中耳,引起急性化脓性中耳炎。洗头或淋浴时不要让水进入耳内,鼻涕增多时应压住一侧鼻孔轻轻擤,然后换另外一侧。切忌给幼儿乱用滴耳药,应到医院请耳鼻喉科医生治疗。 秋季腹泻 秋季是肠道传染病(秋季肠泻、肠炎)高发季节。秋季腹泻由轮状病毒引起,传染性强。 预防措施:家长一定要注意家庭的饮食卫生,餐具要进行消毒,肠道传染病期间,尽量少带孩子在小摊点吃零食、就餐。另外,生食瓜果要洗净,孩子要勤洗手,不要吸吮手指。患了病要注意补充水分及电解质,不要乱用抗生素。#流感季如何正确防护?#

齐国华

主治医师

荷塘齐国华诊所

1482 人阅读
查看详情

文章 麻黄汤…学习补记

《伤寒论》学习补记…第35条 (一) “太阳病,头痛发热,身疼腰痛,骨节疼痛,恶风,无汗而喘者,麻黄汤主之。” 【太阳病,无汗而喘,麻黄汤;有汗而喘,桂枝汤;喘而汗出,葛根汤。】 【胡希恕:古人用麻黄汤治喘呐很有点道理,但是要没有表证这个喘古人不用麻黄的。不像这西医,一遇到喘的就爱用麻黄素,中医不是的,中医得讲辨证嘛。它无汗而喘,有太阳病的征候的话,那你用麻黄汤就对了。 麻黄汤方非常简单,麻黄配伍桂枝,发汗厉害;配合杏仁呢,它定喘,起下气定喘的作用;甘草呢也缓急迫,喘病本身就是急迫的征候啊,也缓痛啊。 那么这个方子就是太阳病,要是也发热,头痛,身疼,骨节疼痛,没有汗而喘”的话,这样的太阳病,必须要用麻黄汤,这与前面的桂枝汤是截然不一样的】 【汗出和喘两个症状同时出现: 可见于第18条,“喘家,作桂枝汤,加厚朴杏子佳”,是喘家患太阳中风,应伴随有太阳中风的其他表现,如恶风,发热,头痛等,使用桂枝加厚朴杏子汤。 还见于第63条,“发汗后,不可更行桂枝汤,汗出而喘,无大热者,可与麻黄杏仁甘草石膏汤”,此条指阳明里热未盛,亦无表证,使用麻杏甘石汤。】 【风寒客于人,我们常常讲“不能见热退热,不能见咳止咳”,这个相对好理解,但今天我们“不能见喘止喘”,可能又不太好理解了。 其实,我们应当更好更深刻地理解好“热、咳、喘”等,其实本身不是病,而是人体正常排病的一种反应】 【我前面多篇文章讲到本人就常常每年感冒两次,每次感冒最大的不适,并不是发烧咳嗽,而是流涕鼻塞,且不是七日愈,常常要二十余天才好,真的是不胜其烦。 去年底春节前,在云南大理旅游时,早起后,在洱海边又是咳嗽、又是鼻涕的,纸巾都用了好几个小包。当时就想这个春节怕又要因为鼻子堵难过了。因在外,针药都没有在家方便,于是就便用随身带的刮痧板刮阳明经。为什么刮阳明经呀,前面说了呀,伤寒一般就是伤及太阳经、阳明经呀,另外,从早起到餐后,都出现咳嗽和鼻涕的,且症状较重,从《黄帝内经》上理解,早上7~9点,正是阳明经流注、值当令时间,所以你不用管它是什么症状,象这种“病时间而时甚者”,就处理当令经络。】 【平素在家因用药方便,总就没有从经络考虑处理过此症,奇怪的就是,这次就便刮经络后,居然咳嗽也好流鼻涕也好,都立马觉得好些,更让自己觉得幸福的是,此症状第二天又稍稍烦我一会后,第三起就一直无不适了,要知道,我的鼻子不适,一旦出现,就是十天半个月的、甚至于要20余天方能得好的。 更重要的是,有了上经验后,自那以后,每次伤寒感冒鼻炎,我都如法炮制刮阳明经,常常2~3日而愈,不过就在上个月的上周,又一次重感冒,我深为担忧怕又是一个难过的二十几天即将来临,不过还是七日愈------幸福 所以,医生在对待自身的一些毛病时,在一些医疗技巧上,医生自身,往往不是老马识途,而是熟视无睹。古典上的东西,你不去体验,也就是个让你不识南北的东西;你若去用心体验、用心感悟、用心实践,它也就是个让你奉若北斗神明的圣经或经典。】 【《内经》曰∶风寒客于人,使人毫毛毕直。皮肤闭而为热者,寒在表也。风并于卫,卫实而荣虚者,自汗出而恶风寒也;寒并于荣,荣实而卫虚者,无汗而恶风也。以荣强卫弱,故气逆而喘,与麻黄汤以发其汗。】 本文麻黄方汤证为外感风寒,肺气失宣所致。风寒之邪外袭肌表,使卫阳被遏,腠理闭塞,营阴郁滞,经脉不通,故见恶寒、发热、无汗、头身痛;肺主气属卫,外合皮毛,寒邪外束于表,影响肺气的宣肃下行,则上逆为喘;舌苔薄白,脉浮紧皆是风寒袭表的反映。治当发汗解表,宣肺平喘。 【清·吴谦《医宗金鉴》:仲景于中风、伤寒证中,每互言之,以是知中风、伤寒,不在恶寒、恶风上辨,而在微甚中别之也。无汗者,伤寒实邪,腠理闭密,虽发热而汗不出,不似中风虚邪,发热而汗自出也。阳气被寒邪所遏,故逆而为喘。主之以麻黄汤者,解表发汗,逐邪安正也。】 【清·柯琴《伤寒来苏集》:风寒客于人则皮毛闭,故无汗。太阳为诸阳主气,阳气郁于内,故喘。太阳为开,立麻黄汤以开之,诸症悉除矣------先辈言麻黄汤主治伤寒不治中风,似非确论。盖麻黄汤、大青龙汤治中风之重剂,桂枝汤、葛根汤治中风之轻剂,伤寒可通用之,非主治伤寒之剂也。】

齐国华

主治医师

荷塘齐国华诊所

1481 人阅读
查看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