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京东健康

找医生

莫祥德

如何识别精神病性症状与暴力行为?

如何识别精神病性症状与暴力行为?

今年的世界精神卫生日宣传主题为“健康心理,快乐人生”,主要是号召全社会积极参与精神卫生工作,共同承担防治责任和义务,推动形成理解、接纳、关爱精神障碍患者的社会氛围,保护和促进公众心理健康,送给人们快乐的人生;用科学方法缓改压力,不逃避,不消极,要理解关怀精神心理疾病患者,不歧视,不排斥。每个人在一生中都会遇到各种精神卫生问题,重视和维护自身的精神健康是非常必要的。

一个月前我在专家门诊接诊了一个男性患者,24 岁。他被家人送来就诊,家属说患者昨天突然冲到父亲面前就要打人,好在父亲躲得快。家属问他为何要打人,他说:“你们都在说我的坏话,想迫害我”。就这样送来进行检查,我经过全面的询问、体查和详细的精神科检查,诊断为精神分裂症。

精神分裂症患者愤怒、激动、自杀行为提示暴力风险,抗精神病药物可降低暴力。来自蒙特利尔大学的 Sheilagh  Hodgins 强调 60%的前来就诊的患者并未诊断为精神病性障碍,但是精神科药物仍能促使暴力发生率下降了 43%。事实上经过有效的药物治疗,患者的症状得到控制后,暴力行为风险与普通人没有差别。

愤怒、妄想是暴力之间的桥梁,主要是带有祸害色彩的妄想,包括监视、错认、替身、威胁、被控制、迫害等妄想,这些妄想让患者产生了很强烈的愤怒感,进而促使了暴力行为的发生。愤怒是驱动这些患者出现暴力行为的原因,愤怒再次扮演了中介角色,药物治疗是降低暴力风险的重要途经。经过研究发现这些患者在过去的一年中,25%的患者出现了轻微的暴力行为,12%患者出现了严重的暴力行为。可见被跟踪、被暗算、听见别人的想法的言语,被人外力控制、思维造入、奇怪的力量、特殊的天赋、能力等主要妄想与暴力有关。

像上面的男子就是在听到有人要迫害他,在这种被害妄想的支配下出现愤怒,从而产生打父亲的暴力行为。后来经过我们的系统治疗,对精神症状进行了评估,患者好转出院,并对其出院后暴力行为情况进行了随访。研究发现,只要接受了治疗,即使是不连续的治疗,暴力风险也无增加,然而如果没有接受任何治疗,出现暴力行为的风险增加了近 3 倍。

 如发现家庭成员、邻居、同事、同学等周围人有明显的言语或行为异常,要考虑他可能有心理行为问题或精神疾病,可能会出现暴力行为,应及时劝告其去医疗机构检查。

本文由作者上传,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如有相关事宜请联系jdh-hezuo@jd.com
本站内容仅供医学知识科普使用,任何关于疾病、用药建议都不能替代执业医师当面诊断,请谨慎参阅。
相关文章

文章 让儿童在游戏中发泄情绪

一直以来,人们认为对于儿童来说,吃饱穿暧是第一大事情,其他的方面长大了自然就好了,其实不然。我在专家门诊中,经常碰到有很多家长陪同孩子来进行有关儿童情绪问题的咨询,儿童情绪障碍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严峻的现实。 情绪是人的愿望、生理需要是否得到满足的情况下产生的一种心理体验。符合人的需求和愿望,会引起积极的、肯定的情绪,相反就会引起消极的、否定的情绪。如果消极否定的情绪没有得到很好的调节,那么就会出现情绪问题。儿童由于表达能力欠缺,又缺乏合适的倾诉对象,内心积压的情绪问题渐渐严重,最终发展到不适应现实生活环境的地步。 解决儿童情绪问题的治疗方法有很多,其中很重要的一种是游戏治疗。 20 世纪八十年代以来,随着单亲家庭、离婚、学校以及社区暴力、媒体暴力、虐待儿童和药物滥用现象越来越严重,对孩子的负面影响不断增加,游戏治疗日益被人们所重视。 发展心理学家认为,孩子通过适当的途径“发泄”出不良的情绪和感受是必要的,这种适当的途径就是游戏。而系统地以游戏为媒介,让孩子有机会很自然地表达自己的内心世界,同时构建一种人际互动的过程。在这种过程中,受过游戏疗法训练的治疗师,应用游戏的治疗性效用帮助孩子,预防或解决心理困境,以便获得积极的成长。 游戏之所以能成为孩子个体和集体主要的精神治疗方式,主要原因是:游戏是孩子的自我表现,是孩子学习和实践的天然表达方式;在游戏中,孩子很容易与他们的玩具产生“亲密”关系,并表现出在家中受关心时的感受;游戏促进孩子的沟通和表达能力,它容许孩子情绪感受的宣泄和挫折感的宣泄,游戏体验可以使孩子的生活更新,有益健康;通过观察游戏中的孩子,可以使成人真正了解儿童的世界;相比语言交流,通过游戏活动,治疗师更容易与儿童产生和保持良好关系。 儿童如何在游戏治疗中发泄情绪呢? 儿童在游戏治疗中必须在治疗师指导下进行,治疗师占据着无可替代的位置,治疗师有针对性地选择游戏的类型和方法,让孩子在游戏治疗中学会情绪发泄。 游戏治疗需要孩子和治疗师之间的互动关系;虽然大多数的孩子毫不迟疑地去游戏室,但是如果孩子不情愿,她的母亲可能被邀请和他们一同走路去游戏室,当治疗师判断时机恰当,孩子在门口与其母亲分开并很快进入游戏室。 在游戏室里,孩子是引导者,他有做出改变选择的权利。他可以游戏,也可以不游戏,他可以选择任何游戏材料和如何游戏,甚至可以选择静坐。 在游戏中,强迫儿童去说或者在游戏中忽略了他的感受,就减少了自由程度。儿童的任何行为,甚至不情愿说话或游戏时,治疗师都不应该催促儿童,但是可以说一些关于儿童的事,让他在游戏室里和治疗师身上得到安全舒适的感觉。 因此,可以看出,在游戏中,孩子发泄自己的感受和情绪,正如成人通过交谈说出自己的感受和恐惧一样。游戏是孩子的语言,健康的游戏对孩子健康发展起到推动作用。如果你身边有这样的孩子,一定要耐心地对待,提供游戏治疗的机会,让他们学会无伤害的自愈,因为他们不是天生如此,他们内心受到了巨大的伤害。精神分析学家弗洛伊德曾提出,幼年的经验是非常重要的,它将影响人的一生,所以大家都来关注孩子的心理健康吧。

莫祥德

主任医师

长沙市第九医院

1491 人阅读
查看详情

文章 如何识别精神分裂症的早期症状?

精神分裂症是一种严重的精神疾病,认真识别精神分裂症的早期症状尤为重要,早期发现和干预精神分裂症已经被作为一种新的且有希望的方法而被重视。在精神病发作之前,大多数病人已经有一定时期的非特异性、非精神病性症状的早期症状。具体表现有: 1.睡眠改变:逐渐或突然变得难以入睡、易惊醒或睡眠不深,整夜做恶梦、或睡眠过多。 2.情感变化:情感变得冷漠、失去以往的热情、对亲人不关心、缺少应有的感情交流与朋友疏远,对周围事情不感兴趣,或因一点小事而发脾气,莫名其妙地伤心落泪或欣喜等。 3.行为异常:行为逐渐变得怪僻、诡秘或者难以理解,喜欢独处、不适意的追逐异性,不知羞耻,自语自笑、生活懒散、发呆发愣、蒙头大睡、外出游荡,夜不归家等。 4.敏感多疑:对什么事都非常敏感,把周围的一些平常之事和他联系起来,认为是针对他的。如别人在交谈,认为是在议论他;别人偶而看他一眼,认为是不怀好意。有的甚至认为广播、电视、报纸的内容都和他有关,察言观色,注意别人的一举一动,有的认为有人要害他,不敢喝水、吃饭、睡觉,有的认为爱人对他不忠而进行跟踪。 5.性格改变:原来活泼开朗、热情好客的人,变得沉默少语,独自呆坐似在思考问题,不与人交往;一向干净利索的人变得不修边幅、生活懒散、纪律松弛、做事注意力不集中;原来循规蹈距的人变得经常迟到、早退、无故旷工、工作马虎,对批评满不在乎;原来勤俭节省的人,变得挥霍浪费,本来很有兴趣的事物也不感兴趣等。 6.语言表达异常:与其谈话话题不多,语句简单、内容单调,谈话的内容缺乏中心或在谈话中说一些与谈话无关的内容,使人无法理解,感觉交谈费力或莫名其妙,或自言自语,反复重复同一内容等。 7.脱离现实,沉湎于幻想之中,做“白日梦”。可出现幻觉或妄想。

莫祥德

主任医师

长沙市第九医院

1494 人阅读
查看详情

文章 睡眠障碍是怎么回事?

昨晚我失眠了,今天头昏脑胀的 “哎,一晚上就是想睡觉,但就是睡不着呀” 抖音上“灵魂拷问”:“晚上睡不着时你最想干的是什么?” “睡不着时就想睡觉啊”。 失眠到底是怎么回事? 失眠是最常见的睡眠障碍,它是指入睡困难或者睡眠维持困难(包括早醒、容易惊醒、醒后难以入睡),所导致的睡眠质量下降和时间减少,不能满足正常生理和体能恢复的需要,从而影响其正常社会功能的一种主观体验。 诚然我们每一个人都有过失眠的经历,有的是偶尔发生,一两天后睡眠自然地又恢复正常;有的是长期睡眠时间减少或睡眠质量下降,影响或不影响日常生活。那么怎么看失眠呢?专业的对失眠的诊断包括这些:失眠不仅仅看睡眠时间有没有与正常的同龄人一样长,还一定要包含因为失眠导致了本人生活、工作、社交都受到影响,同时个人为此感到痛苦的主观情绪体验。 那么失眠的标准有哪些呢? 入睡困难。指的是三十分钟不能入睡,每晚易醒超过两次,早醒或者是醒后三十分钟不能再入睡。 社会功能受损。白天头昏乏力、疲劳嗜睡、注意力涣散、工作能力下降。 时间标准。上述症状,每周出现三次以上,持续至少一个月。 情绪体验。失眠者常伴有焦虑、抑郁、对睡眠的恐惧等心理行为症状。 失眠可能跟这些因素有关:年龄、性格、社会经历、情绪、躯体疾病。 对于失眠的治疗,我们强调应予以综合性的治疗。 一、非药物治疗: 1)睡眠的卫生宣教。科学认识失眠,比如随着人的年龄增长,睡眠时间是逐渐下降的,老年人所需睡眠的时间呈生理性的缩短,且不影响第二天正常的生活,就不要为自己短的睡眠时间而去担心并反复要求治疗。 2)、物理治疗:经颅磁及脑直电刺激治疗为首选。 3)、心理治疗:主要有认知行为疗法、正念认知疗法。 二、药物治疗:通过呼吸睡眠监测检查,了解个人的睡眠状况,可针对性的给予药物治疗。

莫祥德

主任医师

长沙市第九医院

1503 人阅读
查看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