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京东健康

找医生

齐国华

为什么说“经常咳嗽的小孩常常是平常穿的太多,经常发烧的小孩常常是平常吃的太多”

为什么说“经常咳嗽的小孩常常是平常穿的太多,经常发烧的小孩常常是平常吃的太多”
对养生的“三分寒,七分饱”格言可能是人人皆知,却也是人人忽视的养生信条。
 
简单点说,就象小孩当下常见的咳嗽与发烧吧,仔细观察及分析,其实是“经常咳嗽的小孩常常是平常穿的太多,经常发烧的小孩常常是平常吃的太多”。为什么呢?
 
简单点理解,就是平常穿太多,看似是保护肌肤不受寒,实则是让人腠理经常处于闭合机能之“懈怠”与门户洞开之“常开”状态,反而更易受风寒;
 
所谓“闻一言以贯万物”,再如小孩摔倒,现代教育强调父母不要急于去拉扶,而是应当尽量让小孩借此去励练一下自身的能力,推而广之,这样的小孩,将来适应社会的自我生存能力会相对强一点,其中道理,多少与我们后面讲的“蝴蝶定律”相一致。
 
 
另外,平常吃太多,更容易造成“清不升、浊不降”的状态,容易造成痰瘀气滞浊阻、郁而生热。
 
而“七分饱三分饿”而容易让人体机能处于一种“战斗”状态,而不是一种“懈怠”状态,就如战争时期的人更小得病一样一个理,也就如同机器运作,不可超负荷会导致机器耗损过快;也不可长期不工作,易生锈难以再次启动。
 
 
当下的人大多温饱过剩,而不是如过去的人饥饿有余。具体到临床实际,就是每遇此类病家,就应多思考是不是当小用“人参、当归、黄芪”类进补,而要多用“焦三仙、陈皮、香砂、香附”、甚至“厚朴、大黄”之类行滞消泻。
 
故我们在强调养生时,要“食饮有节”,不可过饥也不可过饱,维持人体正常的能量代谢即可。
 
 
具体到对于疾病而言,初期多见正气尚存,邪气尤盛,此时医者当去除其邪,多用泄法,饮食应清淡为主;
 
疾病中期,正气耗损,邪气仍盛,故用药攻补兼施,根据邪与正孰轻孰重具体辨证论治开出方药,饮食宜顾护脾胃为佳;
 
疾病后期,正气微弱,邪气独盛,病位多脾胃受损失于运化,久病及肾气血不足,治法当培护正气,待正气尚可再去除邪气,正所谓“正气存内邪不可干”,饮食当以补为主,但切记不可补之过急,当循序渐进。
 
这样才是真正的中医大道,这也正是中医所谓的“升维思考、降维打击”思路。#快问中医超能团# @快问中医
本文由作者上传,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如有相关事宜请联系jdh-hezuo@jd.com
本站内容仅供医学知识科普使用,任何关于疾病、用药建议都不能替代执业医师当面诊断,请谨慎参阅。
相关文章

文章 秋冬季节如何防流感?

秋冬流感盛行,大家要注意防控流感、保护家人健康。不仅是流感,哪怕普通感冒都应当尽量避免,积极做好防护工作。 防流感小贴士: 日常防护:秋冬寒凉,多添衣物注意保暖,避免冷热交替;出门戴口罩(隔绝传染源);出门在外勤洗手,使用“科学洗手七步法”,避免病毒接触口鼻; 增强免疫:适当运动加上营养饮食,保证睡眠充足,增强抵抗力的第一道防线;多喝热水,补充维 C; 家庭防护:如果家里有老人、儿童、孕妈、慢性病患者,最好接种流感疫苗降低风险;此外保持室内干净和通风同样重要; 家中常备进入《中成药治疗成人流行性感冒临床应用指南》丽珠抗病毒颗粒,如果症状严重,请及时就医治疗。

齐国华

主治医师

荷塘齐国华诊所

1456 人阅读
查看详情

文章 秋冬幼儿常见病

秋冬幼儿常见疾病,还不赶紧一键收藏 秋冬季气温下降,孩子皮肤娇嫩、呼吸频率高、肾脏功能尚未发育完全,如果饮水和饮食调理不当很容易引发各种疾病。那应该如何预防常见的秋冬疾病呢? 流行性感冒 流行性感冒是病毒引起的常见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传播力强,常呈地方性流行。主要临床表现为突发高热,头痛、全身酸痛、乏力及呼吸道炎症,咳嗽、咽痛等。婴幼儿和老人易并发肺部感染。多饮水、多休息,从外面回来冲洗鼻子、注意通风以及锻炼身体,食用富含维生素的食物,或及时服用一点感冒药。 急性喉炎 幼儿喉腔狭小,声门下软骨柔软疏松,黏膜内血管和淋巴管丰富,一旦上火,咽喉出现炎症时易发生喉头痉挛性水肿,进而导致喉梗阻,如不及时抢救,会因窒息而死。发现幼儿声音嘶哑时,切勿掉以轻心,应及早上医院看耳鼻喉科。 急性中耳炎 幼儿上火或感冒后,鼻涕增多,咽喉部有炎症时,鼻咽部的细菌或病毒容易通过咽鼓管侵犯中耳,引起急性化脓性中耳炎。洗头或淋浴时不要让水进入耳内,鼻涕增多时应压住一侧鼻孔轻轻擤,然后换另外一侧。切忌给幼儿乱用滴耳药,应到医院请耳鼻喉科医生治疗。 秋季腹泻 秋季是肠道传染病(秋季肠泻、肠炎)高发季节。秋季腹泻由轮状病毒引起,传染性强。 预防措施:家长一定要注意家庭的饮食卫生,餐具要进行消毒,肠道传染病期间,尽量少带孩子在小摊点吃零食、就餐。另外,生食瓜果要洗净,孩子要勤洗手,不要吸吮手指。患了病要注意补充水分及电解质,不要乱用抗生素。#流感季如何正确防护?#

齐国华

主治医师

荷塘齐国华诊所

1482 人阅读
查看详情

文章 麻黄汤…学习补记

《伤寒论》学习补记…第35条 (一) “太阳病,头痛发热,身疼腰痛,骨节疼痛,恶风,无汗而喘者,麻黄汤主之。” 【太阳病,无汗而喘,麻黄汤;有汗而喘,桂枝汤;喘而汗出,葛根汤。】 【胡希恕:古人用麻黄汤治喘呐很有点道理,但是要没有表证这个喘古人不用麻黄的。不像这西医,一遇到喘的就爱用麻黄素,中医不是的,中医得讲辨证嘛。它无汗而喘,有太阳病的征候的话,那你用麻黄汤就对了。 麻黄汤方非常简单,麻黄配伍桂枝,发汗厉害;配合杏仁呢,它定喘,起下气定喘的作用;甘草呢也缓急迫,喘病本身就是急迫的征候啊,也缓痛啊。 那么这个方子就是太阳病,要是也发热,头痛,身疼,骨节疼痛,没有汗而喘”的话,这样的太阳病,必须要用麻黄汤,这与前面的桂枝汤是截然不一样的】 【汗出和喘两个症状同时出现: 可见于第18条,“喘家,作桂枝汤,加厚朴杏子佳”,是喘家患太阳中风,应伴随有太阳中风的其他表现,如恶风,发热,头痛等,使用桂枝加厚朴杏子汤。 还见于第63条,“发汗后,不可更行桂枝汤,汗出而喘,无大热者,可与麻黄杏仁甘草石膏汤”,此条指阳明里热未盛,亦无表证,使用麻杏甘石汤。】 【风寒客于人,我们常常讲“不能见热退热,不能见咳止咳”,这个相对好理解,但今天我们“不能见喘止喘”,可能又不太好理解了。 其实,我们应当更好更深刻地理解好“热、咳、喘”等,其实本身不是病,而是人体正常排病的一种反应】 【我前面多篇文章讲到本人就常常每年感冒两次,每次感冒最大的不适,并不是发烧咳嗽,而是流涕鼻塞,且不是七日愈,常常要二十余天才好,真的是不胜其烦。 去年底春节前,在云南大理旅游时,早起后,在洱海边又是咳嗽、又是鼻涕的,纸巾都用了好几个小包。当时就想这个春节怕又要因为鼻子堵难过了。因在外,针药都没有在家方便,于是就便用随身带的刮痧板刮阳明经。为什么刮阳明经呀,前面说了呀,伤寒一般就是伤及太阳经、阳明经呀,另外,从早起到餐后,都出现咳嗽和鼻涕的,且症状较重,从《黄帝内经》上理解,早上7~9点,正是阳明经流注、值当令时间,所以你不用管它是什么症状,象这种“病时间而时甚者”,就处理当令经络。】 【平素在家因用药方便,总就没有从经络考虑处理过此症,奇怪的就是,这次就便刮经络后,居然咳嗽也好流鼻涕也好,都立马觉得好些,更让自己觉得幸福的是,此症状第二天又稍稍烦我一会后,第三起就一直无不适了,要知道,我的鼻子不适,一旦出现,就是十天半个月的、甚至于要20余天方能得好的。 更重要的是,有了上经验后,自那以后,每次伤寒感冒鼻炎,我都如法炮制刮阳明经,常常2~3日而愈,不过就在上个月的上周,又一次重感冒,我深为担忧怕又是一个难过的二十几天即将来临,不过还是七日愈------幸福 所以,医生在对待自身的一些毛病时,在一些医疗技巧上,医生自身,往往不是老马识途,而是熟视无睹。古典上的东西,你不去体验,也就是个让你不识南北的东西;你若去用心体验、用心感悟、用心实践,它也就是个让你奉若北斗神明的圣经或经典。】 【《内经》曰∶风寒客于人,使人毫毛毕直。皮肤闭而为热者,寒在表也。风并于卫,卫实而荣虚者,自汗出而恶风寒也;寒并于荣,荣实而卫虚者,无汗而恶风也。以荣强卫弱,故气逆而喘,与麻黄汤以发其汗。】 本文麻黄方汤证为外感风寒,肺气失宣所致。风寒之邪外袭肌表,使卫阳被遏,腠理闭塞,营阴郁滞,经脉不通,故见恶寒、发热、无汗、头身痛;肺主气属卫,外合皮毛,寒邪外束于表,影响肺气的宣肃下行,则上逆为喘;舌苔薄白,脉浮紧皆是风寒袭表的反映。治当发汗解表,宣肺平喘。 【清·吴谦《医宗金鉴》:仲景于中风、伤寒证中,每互言之,以是知中风、伤寒,不在恶寒、恶风上辨,而在微甚中别之也。无汗者,伤寒实邪,腠理闭密,虽发热而汗不出,不似中风虚邪,发热而汗自出也。阳气被寒邪所遏,故逆而为喘。主之以麻黄汤者,解表发汗,逐邪安正也。】 【清·柯琴《伤寒来苏集》:风寒客于人则皮毛闭,故无汗。太阳为诸阳主气,阳气郁于内,故喘。太阳为开,立麻黄汤以开之,诸症悉除矣------先辈言麻黄汤主治伤寒不治中风,似非确论。盖麻黄汤、大青龙汤治中风之重剂,桂枝汤、葛根汤治中风之轻剂,伤寒可通用之,非主治伤寒之剂也。】

齐国华

主治医师

荷塘齐国华诊所

1481 人阅读
查看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