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京东健康

找医生

徐庆磊

揭开二甲双胍的“神秘面纱”

揭开二甲双胍的“神秘面纱”
二甲双胍,“胍”,音同“瓜”。二甲双胍可能并不像阿莫西林、阿司匹林那样人尽皆知。但对糖尿病患者来说,应该也都不陌生。不论是口服药物降糖治疗,还是皮下注射胰岛素联合口服药物降糖治疗;不论是对2型糖尿病患者,还是对妊娠糖尿病、1型糖尿病患者,二甲双胍都是其治疗中非常重要的一环。
二甲双胍属于双胍类降糖药物,是目前全球内应用最广泛的口服降糖药之一。它于1957年问世,1958年在英国获得上市,1972年在加拿大上市。其应用于临床已有60余年的历史,在我国二甲双胍也已有30余年的临床应用经验。历经问世后数十年来的不断研究,二甲双胍的降糖机制虽已基本阐明,但其于降糖之外的作用仍在不断地被挖掘。
葡萄糖是人体直接供能的能量物质,人体正常进食后,多余的糖分会以糖原的形式储存起来。二甲双胍可以抑制体内糖原向葡萄糖的转化,从而可以降低血糖。除外之外,二甲双胍的降糖机制还包括改善胰岛素的降糖作用,以及抑制肠道内葡萄糖的吸收。
目前临床上应用的二甲双胍剂型主要有普通片、缓释片、肠溶片。普通片和缓释片餐前、餐后、餐中服用都可以,肠溶片需要餐前30分钟服用。普通片在胃内快速溶解,释放起效快,对肠胃刺激相对较大,需要一天多次服用。缓释片进入胃中后会缓慢释放溶出,大大减少了对胃肠道的刺激,可以一天一次服用。肠溶片是通过在药物外部包裹肠溶包衣,或者加上一层肠溶的胶囊壳制成,在胃内不能溶解,只有进到肠道后,才会开始崩解溶出并被吸收。所以对胃的刺激大大减少,但和普通片一样,需要一天多次服用。
二甲双胍的最常见不良反应是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等消化道症状。应用时小剂量起始,逐渐增加剂量,可以减少胃肠道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最终大多数患者都可以耐受。同时,二甲双胍并不存在一些患者所担心的“伤肝伤肾问题”。二甲双胍本身并不会引起肝肾损害,只是在严重肝肾受损的患者中,应用二甲双胍可能会引起药物蓄积,继而增加不良反应的发生率。
目前的国内外主要糖尿病指南中均推荐,除非存在使用二甲双胍的禁忌症或无法耐受二甲双胍的副作用, 无论超重还是体重正常的2型糖尿病患者,从治疗开始就应优先使用二甲双胍, 并推荐全程用药。同时各种联合降糖方案中也应包括二甲双胍,体现了其在糖尿病治疗中的无可替代的特殊地位。
本文由作者上传,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如有相关事宜请联系jdh-hezuo@jd.com
本站内容仅供医学知识科普使用,任何关于疾病、用药建议都不能替代执业医师当面诊断,请谨慎参阅。
相关文章

文章 糖尿病确诊时需要注意的问题

谈到糖尿病,我们首先需要明确糖尿病的诊断,虽然标准比较简单,仍然有需要注意的几个小问题。 我国目前采用的诊断标准是1999年世界卫生组织公布的糖尿病诊断标准: 糖尿病典型症状(如多食、多饮、多尿、体重下降),且血糖达到以下三个标准其一者可诊断为糖尿病: ①随机(一天中任意时间)血糖≥11.1mmol/L; ②空腹血糖≥7.0mmol/L; ③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两小时血浆血糖≥11.1mmol/L。 需要注意的问题: 1. 诊断糖尿病所需要测定的是静脉血浆葡萄糖,血糖仪指尖血糖并不能作诊断之用。 2. 在急性感染(例如感冒、腹泻)、外伤、手术或其他应激情况下,虽血糖高于正常参考值,也不能立即诊断为糖尿病,需要在应激情况解除后再行复查或者确诊试验。 3.不伴有糖尿病典型症状的患者,需要有两次血糖测定结果达到以上标准才可以确诊。

徐庆磊

主治医师

临沂市中医医院

1533 人阅读
查看详情

文章 你得的糖尿病是哪一型?

我国目前糖尿病分型主要还是依据世界卫生组织1999标准,将糖尿病分为1型糖尿病、2型糖尿病、特殊类型糖尿病和妊娠期糖尿病四个主要类型。 1型糖尿病(原名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多见于儿童及青少年,但亦可发生于某些成年患者中,如成人隐匿性自身免疫性糖尿病。是由于胰岛β细胞破坏而导致胰岛素绝对缺乏,具有酮症倾向,需要终身依赖胰岛素治疗。 2型糖尿病(原名非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多见于中老年人,但随着近年来儿童及青少年肥胖率的升高,儿童及青少年中2型糖尿病的发病率也有所增加。糖尿病患者中90%以上属于2型,其发病原因早期多由于胰岛素抵抗(自身胰岛素效果变差)引起,后期也进展为胰岛素分泌缺乏。其早期治疗以口服降糖药物为主,随着病情的进展,也需要胰岛素配合治疗。 妊娠期糖尿病是育龄期女性在孕前糖代谢正常或存在潜在的糖耐量异常,直至孕期才出现的一种代谢性疾病。孕期轻度的糖代谢异常,可以通过饮食、运动等生活方式将血糖控制在安全范围以内。如单纯生活方式无法达到满意效果,由于口服药物对于胎儿的安全性未知,需要应用胰岛素来控制血糖。 除了1型、2型和妊娠期糖尿病之外,还有特殊类型糖尿病。胰岛β细胞功能遗传性缺陷、胰岛素作用遗传性缺陷、胰腺外分泌疾病、内分泌疾病、药物或化学品所致的糖尿病、感染所致,不常见的免疫介导性糖尿病以及其他与糖尿病相关的遗传综合征都属于特殊类型糖尿病。

徐庆磊

主治医师

临沂市中医医院

1534 人阅读
查看详情

文章 关于胰岛素认识的几个误区

1.使用胰岛素会上瘾。 胰岛素是人体体内自身分泌的一种生理激素,并非化学药物。人体的机体活动及各项生理机能的事先离不开胰岛素的作用。糖尿病的发病机制就是胰岛素绝对或相对不足所致。至于有些糖尿病人用上胰岛素以后停不下来,例如1型糖尿病,完全是病情所需,而绝非是胰岛素成瘾。 2.使用胰岛素说明糖尿病已经到了晚期。 1型糖尿病因为自身胰岛素分泌绝对缺乏,诊断初期就需要使用胰岛素。一些初发的2型糖尿病由于早期血糖比较高,有时需要短期应用胰岛素来解除高糖毒性。另外,糖尿病患者一些特殊的时期,比如感染、围手术期、妊娠时,也需要应用胰岛素治疗,待特殊时期过后,仍可以换回口服药物。 3. 打了胰岛素,就不用控制饮食。 各种降糖药物,包括胰岛素,所能处理的血糖负荷是一定的。良好血糖控制的基础是规律的饮食及运动习惯。无论用了多少的降糖药物,只要饮食不适当控制,血糖都是无法控制平稳的。 4. 胰岛素一定要放在冰箱里? 并非所有的胰岛素都需要放在冰箱冷藏。如果胰岛素未开封,需要放在冰箱2-8℃冷藏;如果已开封,只要阴凉干燥保存,室温下20℃左右,不超过25℃,是可以保存30 天的。

徐庆磊

主治医师

临沂市中医医院

1543 人阅读
查看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