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普文章
文章 糖尿病确诊时需要注意的问题
谈到糖尿病,我们首先需要明确糖尿病的诊断,虽然标准比较简单,仍然有需要注意的几个小问题。 我国目前采用的诊断标准是1999年世界卫生组织公布的糖尿病诊断标准: 糖尿病典型症状(如多食、多饮、多尿、体重下降),且血糖达到以下三个标准其一者可诊断为糖尿病: ①随机(一天中任意时间)血糖≥11.1mmol/L; ②空腹血糖≥7.0mmol/L; ③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两小时血浆血糖≥11.1mmol/L。 需要注意的问题: 1. 诊断糖尿病所需要测定的是静脉血浆葡萄糖,血糖仪指尖血糖并不能作诊断之用。 2. 在急性感染(例如感冒、腹泻)、外伤、手术或其他应激情况下,虽血糖高于正常参考值,也不能立即诊断为糖尿病,需要在应激情况解除后再行复查或者确诊试验。 3.不伴有糖尿病典型症状的患者,需要有两次血糖测定结果达到以上标准才可以确诊。
徐庆磊
主治医师
临沂市中医医院
1533人阅读
查看详情
文章 你得的糖尿病是哪一型?
我国目前糖尿病分型主要还是依据世界卫生组织1999标准,将糖尿病分为1型糖尿病、2型糖尿病、特殊类型糖尿病和妊娠期糖尿病四个主要类型。 1型糖尿病(原名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多见于儿童及青少年,但亦可发生于某些成年患者中,如成人隐匿性自身免疫性糖尿病。是由于胰岛β细胞破坏而导致胰岛素绝对缺乏,具有酮症倾向,需要终身依赖胰岛素治疗。 2型糖尿病(原名非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多见于中老年人,但随着近年来儿童及青少年肥胖率的升高,儿童及青少年中2型糖尿病的发病率也有所增加。糖尿病患者中90%以上属于2型,其发病原因早期多由于胰岛素抵抗(自身胰岛素效果变差)引起,后期也进展为胰岛素分泌缺乏。其早期治疗以口服降糖药物为主,随着病情的进展,也需要胰岛素配合治疗。 妊娠期糖尿病是育龄期女性在孕前糖代谢正常或存在潜在的糖耐量异常,直至孕期才出现的一种代谢性疾病。孕期轻度的糖代谢异常,可以通过饮食、运动等生活方式将血糖控制在安全范围以内。如单纯生活方式无法达到满意效果,由于口服药物对于胎儿的安全性未知,需要应用胰岛素来控制血糖。 除了1型、2型和妊娠期糖尿病之外,还有特殊类型糖尿病。胰岛β细胞功能遗传性缺陷、胰岛素作用遗传性缺陷、胰腺外分泌疾病、内分泌疾病、药物或化学品所致的糖尿病、感染所致,不常见的免疫介导性糖尿病以及其他与糖尿病相关的遗传综合征都属于特殊类型糖尿病。
徐庆磊
主治医师
临沂市中医医院
1534人阅读
查看详情
文章 关于胰岛素认识的几个误区
1.使用胰岛素会上瘾。 胰岛素是人体体内自身分泌的一种生理激素,并非化学药物。人体的机体活动及各项生理机能的事先离不开胰岛素的作用。糖尿病的发病机制就是胰岛素绝对或相对不足所致。至于有些糖尿病人用上胰岛素以后停不下来,例如1型糖尿病,完全是病情所需,而绝非是胰岛素成瘾。 2.使用胰岛素说明糖尿病已经到了晚期。 1型糖尿病因为自身胰岛素分泌绝对缺乏,诊断初期就需要使用胰岛素。一些初发的2型糖尿病由于早期血糖比较高,有时需要短期应用胰岛素来解除高糖毒性。另外,糖尿病患者一些特殊的时期,比如感染、围手术期、妊娠时,也需要应用胰岛素治疗,待特殊时期过后,仍可以换回口服药物。 3. 打了胰岛素,就不用控制饮食。 各种降糖药物,包括胰岛素,所能处理的血糖负荷是一定的。良好血糖控制的基础是规律的饮食及运动习惯。无论用了多少的降糖药物,只要饮食不适当控制,血糖都是无法控制平稳的。 4. 胰岛素一定要放在冰箱里? 并非所有的胰岛素都需要放在冰箱冷藏。如果胰岛素未开封,需要放在冰箱2-8℃冷藏;如果已开封,只要阴凉干燥保存,室温下20℃左右,不超过25℃,是可以保存30 天的。
徐庆磊
主治医师
临沂市中医医院
1543人阅读
查看详情
文章 糖尿病日常管理的十大“坑”,你注意到了吗?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方式的改变,糖尿病已经成为威胁人类健康的主要慢性病,目前尚无根治的方法,一旦确诊终身相伴。作为我们身边的常见病、多发病,在其日常管理中的那些“坑”,你注意到了吗? 一、“得了糖尿病又不会立刻致死,不管也不要紧。” 糖尿病是一组由多病因引起的以慢性高血糖为特征的代谢性疾病。人体器官长期浸泡在高糖环境中,会逐步受到损害,最终导致多种并发症发生,严重降低人们的生活质量,甚至致残致死。糖尿病常见并发症有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糖尿病肾病、糖尿病足、糖尿病神经病变等,同时像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等糖尿病急性,如果不及时治疗,会有死亡的风险。 二、“我平时爱吃糖,所以才会得糖尿病。” 糖尿病是由遗传和环境因素的复合病因引起的临床综合征,进食过多糖会使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明显升高,但不是患病的绝对原因。 三、“糖尿病饮食治疗,不吃饭或者不吃主食就行了。” 糖尿病饮食治疗是血糖控制的基础和重要方法。饮食中影响血糖控制的因素包括碳水化合物、蛋白质、脂肪、油脂等,饮食建议定时定量,合理搭配,营养均衡。如果通过不吃饭或者不吃主食的方式,血糖可能会得到暂时性控制,但是由于营养物质的缺乏,机体分解脂肪供能,会增加发生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的风险。 四、“得了糖尿病,我以后不能吃水果了。” 对于水果的进食,需要视情况而定。如果血糖控制稳定达标,可以选择一些含糖量低的水果食用,同时尽量在两餐之间进食;如果血糖控制不理想,可以进食一些含糖量小于5%的水果或蔬菜,像草莓、西红柿、黄瓜等。 五、“我有糖尿病,得多活动,越多越好。” 运动治疗在糖尿病管理中占重要地位,尤其对于肥胖的二型糖尿病患者,运动可以增加胰岛素敏感性。但是运动也需适量,并不是越多越好,过量运动有可能会引发低血糖及其他运动损伤等,同时血糖大于14mmol/l、有明显的低血糖或血糖波动较大、有糖尿病急性并发症者等不适宜运动。 六、“我得了糖尿病,以后不能出去旅行了。” 对于血糖控制稳定达标的患者是可以外出旅行的,建议结伴出行,注意随身携带降糖药物、预防低血糖的食物等,同时活动时注意保护足部。 七、“二甲双胍对肾不好,我不想吃这个药。” 二甲双胍作为治疗二型糖尿病的一线药物和联合用药的基础药物,在血糖控制中具有重要的作用。肾功能不全是该药应用的禁忌症,而不是因该药伤肾不能使用。 八、“我不打胰岛素,打上胰岛素就不能停了。” 确切来讲,胰岛素不是药物,而是机体内必需的降糖物质,其应用和停止都是依据患者自身病情而定的。 九、“大夫说要做好自我监测,测测血糖就行了。” 糖尿病患者的自我监测包括体重、血糖、血压、血脂等多方面,并不只是测血糖。 十、“我的血糖控制挺好了,平时就不用测血糖了。” 平时血糖监测可以有效判断降糖方案及自身病情的变化情况,如果当前血糖控制达标,可以适当减少血糖监测的频次,但不代表就不用监测血糖,建议患者平时可以注意监测空腹、餐后及睡前的血糖,以预防并发症,及时观察病情变化。
徐庆磊
主治医师
临沂市中医医院
1502人阅读
查看详情
文章 糖尿病的前世今生
糖尿病是一组由于多种病因所引起的以慢性高血糖为特征的代谢性疾病,是由于胰岛素分泌和(或)利用缺陷所引起。长期的碳水化合物、脂肪、蛋白质代谢紊乱,可引起多系统的损害,最终导致眼、肾、神经、心脏、血管等组织器官出现慢性进行性病变、功能减退及衰竭。当病情严重或遭遇应激状况时,液可发生急性的严重代谢紊乱,包括糖尿病酮症酸中毒、高渗高血糖综合征,威胁生命。所以糖尿病也并不是一些人所以为的无关紧要的慢性病。就是这种现今社会被绝大部分人以富贵病所了解的疾病,虽然是因经济快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提高而致发病率逐渐增加,其实早在人类风餐露宿的遥远古代就有了关于糖尿病的记载。 公元前1500年,埃及首次出现了记录以体重快速下降和频繁小便为特征的疾病,与现在我们所公认的“三多一少”相吻合。公元前250年,“糖尿病”一词,就在希腊被创造。然后,公元5世纪至6世纪两名印度医生发觉糖尿病患者的尿液有粘稠感,并且对蚂蚁有着非常强的吸引力,因而随后发现病人的尿液具有甜味,这也是对“糖尿病”病名的直观解释。 医学文本中可记载的糖尿病相关记录则在较晚的1425年。1776年,英格兰医生Matthew Dobson证实糖尿病患者尿液有甜味并推断尿液中可能含有类似红糖的物质。他同时也注意到,尽管糖尿病为一种慢性疾病,但在一些人群具有致命性。这也是第一次明确区分1型和2型糖尿病。而在我国传统医学中,因为病人有多食多饮多尿和体重消减的症状,仿佛是饥渴所致,糖尿病被形象地称为“消渴病”,公元前400年,我国的《黄帝内经》中就有了“消渴”病的记载。 来到当今社会,生活水平日益改善,工作生活压力所带来的的不良生活方式,糖尿病的患病率逐年增加。而随着现代科技和医学的发展,对糖尿病的认识也日新月异,我国目前现阶段糖尿病分型主要还是依据世界卫生组织1999标准,将糖尿病分为1型糖尿病(原胰岛素依赖性糖尿病)、2型糖尿病(原非胰岛素依赖性糖尿病)、特殊类型糖尿病和妊娠期糖尿病四个主要类型。
徐庆磊
主治医师
临沂市中医医院
1362人阅读
查看详情
文章 揭开二甲双胍的“神秘面纱”
二甲双胍,“胍”,音同“瓜”。二甲双胍可能并不像阿莫西林、阿司匹林那样人尽皆知。但对糖尿病患者来说,应该也都不陌生。不论是口服药物降糖治疗,还是皮下注射胰岛素联合口服药物降糖治疗;不论是对2型糖尿病患者,还是对妊娠糖尿病、1型糖尿病患者,二甲双胍都是其治疗中非常重要的一环。 二甲双胍属于双胍类降糖药物,是目前全球内应用最广泛的口服降糖药之一。它于1957年问世,1958年在英国获得上市,1972年在加拿大上市。其应用于临床已有60余年的历史,在我国二甲双胍也已有30余年的临床应用经验。历经问世后数十年来的不断研究,二甲双胍的降糖机制虽已基本阐明,但其于降糖之外的作用仍在不断地被挖掘。 葡萄糖是人体直接供能的能量物质,人体正常进食后,多余的糖分会以糖原的形式储存起来。二甲双胍可以抑制体内糖原向葡萄糖的转化,从而可以降低血糖。除外之外,二甲双胍的降糖机制还包括改善胰岛素的降糖作用,以及抑制肠道内葡萄糖的吸收。 目前临床上应用的二甲双胍剂型主要有普通片、缓释片、肠溶片。普通片和缓释片餐前、餐后、餐中服用都可以,肠溶片需要餐前30分钟服用。普通片在胃内快速溶解,释放起效快,对肠胃刺激相对较大,需要一天多次服用。缓释片进入胃中后会缓慢释放溶出,大大减少了对胃肠道的刺激,可以一天一次服用。肠溶片是通过在药物外部包裹肠溶包衣,或者加上一层肠溶的胶囊壳制成,在胃内不能溶解,只有进到肠道后,才会开始崩解溶出并被吸收。所以对胃的刺激大大减少,但和普通片一样,需要一天多次服用。 二甲双胍的最常见不良反应是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等消化道症状。应用时小剂量起始,逐渐增加剂量,可以减少胃肠道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最终大多数患者都可以耐受。同时,二甲双胍并不存在一些患者所担心的“伤肝伤肾问题”。二甲双胍本身并不会引起肝肾损害,只是在严重肝肾受损的患者中,应用二甲双胍可能会引起药物蓄积,继而增加不良反应的发生率。 目前的国内外主要糖尿病指南中均推荐,除非存在使用二甲双胍的禁忌症或无法耐受二甲双胍的副作用, 无论超重还是体重正常的2型糖尿病患者,从治疗开始就应优先使用二甲双胍, 并推荐全程用药。同时各种联合降糖方案中也应包括二甲双胍,体现了其在糖尿病治疗中的无可替代的特殊地位。
徐庆磊
主治医师
临沂市中医医院
1355人阅读
查看详情
共6条记录共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