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京东健康

找医生

郭杰

夜来风雨声,压力知多少?

夜来风雨声,压力知多少?

今天,我们来了解心理学、精神病学领域中有关压力的知识。

*******************************

                   应激与压力

        我们先来了解“应激”。普通大众对“应激”这个词是陌生的。心理学家、精神病学家们对它的解释和使用也有些复杂,就拿应激的定义来说吧:有的说是机体应付困难处境时的一种状态;有的说是威胁个体良好状态进而威胁个体应对能力的任何情境。看!是不是很绕,难理解?通俗地讲,应激就是应对刺激,比如我们每天都要应对生活工作中的挫折、冲突、变化和压力,这种应对的状态就是应激。

        我们再来了解“压力”。“压力”是人耳熟能详的。众所周知,高压锅焖炖美食是压力的作用。在压力作用下,固体会变形,气体和液体的分子会运动。同样,人的心理受到“挤压”也会发生扭曲变形,出现心理问题。人在遭遇到挫折、冲突、变化时,必然会产生压力,因此有人认为精神应激就是精神压力。

 

 

              压力真能产生动力?

        能!压力能产生动力,能激发人的活力和创造力,有利于人类生存。我们先祖深陷生存困境时,潜能被激发,为求生存而不屈不挠、积极奋进。“精卫填海”、“夸父追日”、“大禹治水”的故事家喻户晓、脍炙人口。现实生活中,我们都有过这样的体验:当我们完成了一项富有挑战性的事情后,常会感到身体放松、心情愉悦。

        研究发现,人在应对压力时,精神活跃,注意力集中,思维灵活。应对压力不仅有助于人类生存与创造,也有利于个人成长或自我提升。

       科学家发现,人类心理有“弹性”,平时少见,但在遭遇重大精神打击或创伤时,心理弹性发挥作用,接住和缓冲压力的撞击。

这是压力“好”的、积极的一方面。

 

 

              压力还有“另一面”

        任何事物都具有两面性。同样,压力也有“坏”的、消极的一方面。当压力过于强烈或持久,或者超出个人承受能力时,压力变阻力。此时,人的神经内分泌功能失调,情绪失控,睡眠障碍,工作效率下降,缺乏幸福感,倦怠疲乏,严重时会引发精神疾患。

***********************************

                          压力源

        产生压力的事件分轻重缓急、好坏强弱。人类战争、自然灾害、意外伤害、飞来横祸、学习工作、人际关系、家长里短、升官发财、金榜题名、交友恋爱、娶妻生子等等大事小情都会因事而生压力。有的事会危及生命,残损身体;有的事会给心灵留下终生创伤;有的事成为长久挥之不去的烦恼;有的事令人欣喜,有的事让人骄傲,有的事能激发人的潜能,产生与不幸抗争的动力。

 

 

  个体素质和对压力评估因人而异

        每个人都有自己独特的身体素质,个性特征,耐压力,惯常应对模式。某种情况下,压力下的确会导致精神受创伤。是否导致精神创伤,不仅与压力事件有关,还与个体对压力事件的体验与评价有关。同样一件事,有人可以“化悲痛为力量”,有人会“病来如山倒”。

 

 

        不可小觑的社会支持系统

        社会支持系统是指处于困境的个体所能获得的、拥有的,能保护身心健康的资源,包括经济上的,人际间的,还有社会保障。这些资源都会帮助个体有效应对压力,维护身心健康。有远胜于无。

        恰当的社会支持有利,过少或过多的社会支持不利。当一个人处于压力困境中,应对功能会自动开启运转,身心逐渐适应并回复正常,只有少数人可能产生精神创伤。在自我应对过程中,过度支持、保护或照顾反而会削弱人的自身抗压力,不经历风雨,又怎能见彩虹。

********************************

          抗压、减压,修复创伤

1、积极抗压

        现实生活中,压力和由此产生的烦恼无处不在,我们日日时时均需应对这样那样的挑战。“人类持续接受来自外界环境的刺激,并据此要对环境做出预判和预警”。我们应当相信自身具有抗压潜能。积极自我暗示就是积极抗压。积极暗示是锻炼自我意志的有效手段。“困难像弹簧,看你强不强,你强它就弱,你弱它就强。”在与压力相处中,我们会学到很多,比如忍耐、坚强、思考、求生等等;在抗压过程中,我们的精神堡垒更坚固,更富有弹性,虽然压力未减,但是我们的抗压力增强了。

 

2、适度减压

       身处困境,面对压力,有许多积极、健康的减压良方,因人而异,如有人改变居室或办公桌的摆设,营造清净优雅的氛围,有助于调整心态,舒缓焦躁情绪。再如幽默减压,健身减压,呼吸放松训练等方法,同样十分有效、实用。良方虽多,但目的只有一个:弹性接压,慢慢释放,建设自己绿色、健康心态。

 

 

3、修复心理创伤

         心理咨询师、心理治疗师、精神专科医生各自担负着修复心理创伤的职责,他们不仅可以直接治疗而且能传授增强心理承受力和心理调节力的知识和技能,尽快平衡心理,维护心理健康。因此,求助医生,谨遵医嘱是必要而有效的选择。

本文由作者上传,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如有相关事宜请联系jdh-hezuo@jd.com
本站内容仅供医学知识科普使用,任何关于疾病、用药建议都不能替代执业医师当面诊断,请谨慎参阅。
相关文章

文章 夜来风雨声,烦恼知多少?

人若烦恼起来,身心“如炎如焚”,如坐针毡,恰似有物“挠心”。佛经讲烦恼来自喜、怒、哀、乐、爱、恶、欲;财、色、名、食、睡,称七情五欲;还来自人我是非、贪嗔痴慢。“不如意事常八九,可与人言无二三”。那些令人烦恼的事常都不如人意,难与人言。 日常的烦恼无处不在,成长中的烦恼,学习工作的烦恼,爱情的烦恼,人情世故的烦恼,烦恼真的很恼人。 在精神科门诊,医生经常会遇到一些患者,他们既无明显精神病性症状,焦虑抑郁情绪也不是特别突出,却整日被“剪不断理还乱”的苦恼纠缠,“脑子里像在过电影儿”,晚上睡不着,早上起不来,白天没精神,见人就烦,做事拖延,烟不离手,喝闷酒,手机长在了手上,成了“器官”。从精神病学上说,这些人正在被各种心理冲突扰动而生烦恼。 请静下心来,将令你烦恼的大事小情写在一张纸上… 如何才能克服烦恼呢? 1、学会与烦恼独处 人生在世,烦心事肯定不会少。把烦恼当做客人,开门请进,落座端茶,礼貌寒暄。请问烦恼这位客人,来自何方?有何贵干?心中盘算一下,这位“不速之客”是匆匆过客,还是似曾相识,或是老交情?请梳理一下:烦恼的原因,到底哪里不如意?烦恼产生哪些影响?持续有多久?等等。想要克服烦恼,须要了解烦恼,这样才好“对症下药”。与烦恼相处,常常是痛苦的,但只要双方彼此坦诚相待,痛苦会逐渐消失。 2、停下、躺下、放下 (1)停下:烦恼像一条绳索困住身心,它一边缠绕一边打结,越挣脱,绳索就越紧,令人寸步难行。此时,请停止挣扎,那些一切与烦恼有关的人和事,统统停下! 让我们静静地呆一会。学会去感受自己的呼吸:轻轻地闭上眼睛——把心念(注意力)移到鼻孔处,觉知自己的呼吸。慢而再慢,缓而再缓地一呼一吸,然后逐渐地感受全身的放松。让整个身体松弛下来…请停下纷乱的思绪…把起伏的情绪随着一呼一吸,慢慢地…平放…你的心觉(注意力)就放在鼻孔处,不要离开,不要进入体内,不要飘走,不要睁开眼。就这样静静地感受,时间陪伴着你,守候着你,五分钟,十分钟,二十分钟,四十五分钟,内心渐渐平静。 (2)躺下:所谓“躺下”,就是再怎么难以入眠,也要命令自己躺下来,让身体放平,让身体放松下来。无论烦恼怎样缠绕,日子也要依着往常过。“来世上一遭,本就是要好好过日子的,眼睛是长在前面的,本就应该向前看的。” 按时起床,按时吃饭,按时工作或学习,按时休息、睡觉。即使烦恼搅扰得我们“寤寐思服,辗转反侧”,也要按时躺下,心静始于身安,躺下来就是让自己身体动静开关有序。 (3)放下:某日,与一友聊起“烦恼”,她说:“烦恼遍地有,不拾便无。”现在想来,还需加一句:徒生烦恼时,既要拾得起,也须放得下。常言“一叶障目”,烦恼就是那片遮眼的叶子,我们拿得太近了,自然看不到光明和美景,只有“眼前的苟且”,哪里还有“诗和远方”,只需把叶子拿得稍远一点点,一丝光亮就会照射进我们的心灵。 3、找朋友和倾诉 有一首歌唱到:“一二三四五六七,我的朋友在哪里?在南京、在上海,我的朋友在这里。朋友、朋友,我们拉起手,一个微笑快把烦恼丢…”生活中,我们肯定能找到许多朋友。这里的朋友既指人,也只物。我们可以约至亲故友,小酌慢叙,品茶求教;亦可以把烦恼记录下来,或诗,或文,或日记,或抒情,或叙述,用文字表达郁闷;也可以来一场“说走就走”的旅行,徜徉在美景中,可以向大海畅所欲言,向高山诉说衷肠,与鲜花私语;更可以品尝或亲手制作喜爱的美食等等。总之,这样的朋友必须是健康的、真诚的、积极的,对我们有益助。 4、爱和希望 人人心中都有所爱。烦恼再多,大部分人都会拨开重重烦恼迷雾,找到心中所爱。有爱就有希望,有爱就会找到目标和方向。爱令人振奋,披荆斩棘,勇往直前。平时,当我们心情郁闷,心灰意懒时,一想到爱我们的人,一想到我们所爱的人,比如伴侣、儿女、父母,我们的烦恼一下子就没了。 5、心动不如行动 转移注意力能克服烦恼,而转移注意力最有效的方法就是:心动不如行动。既然烦恼会不请自来,那么我们找到平日里喜欢的事情去做,注意力集中到感兴趣的事,烦恼自觉无趣,时间久了,也就不请自去了。一位大字不识的老太太,在遇到烦心事时,就做自己喜欢的中国结,大大小小的中国结装了一箩筐,送给街坊邻居,还可卖了赚钱,其乐融融。“烦恼结”会伤心,而中国结会开心。 需要注意的是,我们付诸的行动,那些可做的事情应该是积极、健康、适宜的。有人烦恼时,借酒浇愁是不对的,那也只能是“愁更愁了”。 6、装个“欲望温控计” 烦恼是由人内心和外环境相互作用产生的。佛教认为,烦恼来自欲望、贪念、厌恨等。现实生活中,追求美好幸福生活既是我们的目标也是我们的权利,之所以“追求”,不就是愿望、希望,不也是欲望吗?难道,要想没烦恼就得遁入空门吗?当然不是。人有选择自己生活方式的权利。追求美好生活无错,但追求须有度。当追求美好生活的念头与行为变成啥都想得到,一件也不肯落下时,欲望成贪念。在向着美好生活奋斗的进程中,不是满怀激情、喜悦,而是各种不喜欢、讨厌、反感、愤怒等负性情绪,斤斤计较,睚眦必报,欲望生怨怼,奋斗变挣扎。对追求的目标愚昧无知、盲目冒进,缺乏合理评估、计划,不知适时调整,欲望成执迷不悟。以上各种情况发生了,欲望的温度过高爆表,烦恼必生,甚至会拖垮身心,罹患心理疾病。 烦恼不过是人生一种打扰,它总会不期而至,束缚我们的身心。要克服它就要善待它,学会与烦恼独处,健康而规律的生活,既能给纷乱思绪和情感按下暂停键,也能将烦恼客客气气送走,因为明天太阳会照常升起。

郭杰

副主任医师

天津市安定医院

1306 人阅读
查看详情

文章 夜来风雨声,压力知多少?

今天,我们来了解心理学、精神病学领域中有关压力的知识。 ******************************* 应激与压力 我们先来了解“应激”。普通大众对“应激”这个词是陌生的。心理学家、精神病学家们对它的解释和使用也有些复杂,就拿应激的定义来说吧:有的说是机体应付困难处境时的一种状态;有的说是威胁个体良好状态进而威胁个体应对能力的任何情境。看!是不是很绕,难理解?通俗地讲,应激就是应对刺激,比如我们每天都要应对生活工作中的挫折、冲突、变化和压力,这种应对的状态就是应激。 我们再来了解“压力”。“压力”是人耳熟能详的。众所周知,高压锅焖炖美食是压力的作用。在压力作用下,固体会变形,气体和液体的分子会运动。同样,人的心理受到“挤压”也会发生扭曲变形,出现心理问题。人在遭遇到挫折、冲突、变化时,必然会产生压力,因此有人认为精神应激就是精神压力。 压力真能产生动力? 能!压力能产生动力,能激发人的活力和创造力,有利于人类生存。我们先祖深陷生存困境时,潜能被激发,为求生存而不屈不挠、积极奋进。“精卫填海”、“夸父追日”、“大禹治水”的故事家喻户晓、脍炙人口。现实生活中,我们都有过这样的体验:当我们完成了一项富有挑战性的事情后,常会感到身体放松、心情愉悦。 研究发现,人在应对压力时,精神活跃,注意力集中,思维灵活。应对压力不仅有助于人类生存与创造,也有利于个人成长或自我提升。 科学家发现,人类心理有“弹性”,平时少见,但在遭遇重大精神打击或创伤时,心理弹性发挥作用,接住和缓冲压力的撞击。 这是压力“好”的、积极的一方面。 压力还有“另一面” 任何事物都具有两面性。同样,压力也有“坏”的、消极的一方面。当压力过于强烈或持久,或者超出个人承受能力时,压力变阻力。此时,人的神经内分泌功能失调,情绪失控,睡眠障碍,工作效率下降,缺乏幸福感,倦怠疲乏,严重时会引发精神疾患。 *********************************** 压力源 产生压力的事件分轻重缓急、好坏强弱。人类战争、自然灾害、意外伤害、飞来横祸、学习工作、人际关系、家长里短、升官发财、金榜题名、交友恋爱、娶妻生子等等大事小情都会因事而生压力。有的事会危及生命,残损身体;有的事会给心灵留下终生创伤;有的事成为长久挥之不去的烦恼;有的事令人欣喜,有的事让人骄傲,有的事能激发人的潜能,产生与不幸抗争的动力。 个体素质和对压力评估因人而异 每个人都有自己独特的身体素质,个性特征,耐压力,惯常应对模式。某种情况下,压力下的确会导致精神受创伤。是否导致精神创伤,不仅与压力事件有关,还与个体对压力事件的体验与评价有关。同样一件事,有人可以“化悲痛为力量”,有人会“病来如山倒”。 不可小觑的社会支持系统 社会支持系统是指处于困境的个体所能获得的、拥有的,能保护身心健康的资源,包括经济上的,人际间的,还有社会保障。这些资源都会帮助个体有效应对压力,维护身心健康。有远胜于无。 恰当的社会支持有利,过少或过多的社会支持不利。当一个人处于压力困境中,应对功能会自动开启运转,身心逐渐适应并回复正常,只有少数人可能产生精神创伤。在自我应对过程中,过度支持、保护或照顾反而会削弱人的自身抗压力,不经历风雨,又怎能见彩虹。 ******************************** 抗压、减压,修复创伤 1、积极抗压 现实生活中,压力和由此产生的烦恼无处不在,我们日日时时均需应对这样那样的挑战。“人类持续接受来自外界环境的刺激,并据此要对环境做出预判和预警”。我们应当相信自身具有抗压潜能。积极自我暗示就是积极抗压。积极暗示是锻炼自我意志的有效手段。“困难像弹簧,看你强不强,你强它就弱,你弱它就强。”在与压力相处中,我们会学到很多,比如忍耐、坚强、思考、求生等等;在抗压过程中,我们的精神堡垒更坚固,更富有弹性,虽然压力未减,但是我们的抗压力增强了。 2、适度减压 身处困境,面对压力,有许多积极、健康的减压良方,因人而异,如有人改变居室或办公桌的摆设,营造清净优雅的氛围,有助于调整心态,舒缓焦躁情绪。再如幽默减压,健身减压,呼吸放松训练等方法,同样十分有效、实用。良方虽多,但目的只有一个:弹性接压,慢慢释放,建设自己绿色、健康心态。 3、修复心理创伤 心理咨询师、心理治疗师、精神专科医生各自担负着修复心理创伤的职责,他们不仅可以直接治疗而且能传授增强心理承受力和心理调节力的知识和技能,尽快平衡心理,维护心理健康。因此,求助医生,谨遵医嘱是必要而有效的选择。

郭杰

副主任医师

天津市安定医院

1286 人阅读
查看详情

文章    夜来风雨声,记忆知多少?                        (一)

我们开启一段记忆之旅,共同了解有关记忆的心理学知识。 每年六月是个考试月。小升初、中考、高考、四六级考…每个人身陷其中,要么是“考中人”,要么是“陪考人”,至少也是“过来人”。“考中人”刚考完,无力、瘫软、散架,恍恍惚惚感到自己是岸边岩石,记忆的潮水涌来,无法抓住记忆细节,就如同抓不住浪花,只能任凭潮水拍打,留下湿痕。“陪考人”伴考完毕,一边泄了气一边又兴奋不已,总算完事了。在不知不觉中,记忆的闸门悄然打开,想起那段略显煎熬的日子。只有那些“过来人”轻松地观望着,不由自主地搜寻着考试讯息,如各省作文题目,数学考试难度等等,时不时回想起自己“曾经沧海”的日子。无论参加考试,还是追忆似水年华,还是搜寻消息,都离不开——对岁月的——记忆。 记忆是什么? 记忆是岁月留痕。 岁月这个家伙是非常勤勉的。它或走或跑,却从不停歇。它把所有的经历都一一记录在案。所记内容有只言片语,有词句段落,有故事,有图画,甚至仅是一个小“点”。记录中,有的清晰、完整,字迹色彩经年不退;有的模糊、零散;有的印记深似刀雕、刻骨。所有记录都被登记造册,汇卷成书,分类归档,最后放入档案图书馆——大脑中储存。 有人说,人出生后即有记忆;有人说,记忆始于胎儿期。尽管还无法明确人类记忆起始时间,但是可以肯定,我们看到的、听到的、感受到的,来自于身体内部的,周围世界的一切人、物、事、情,都会在大脑中留下痕迹。我们根据自身需要,到大脑图书馆检索、提取,找到尘封的过往,阅读品味。“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我们所提取的记忆,总是常读常新。 心理学家告诉我们,记忆是以往经验在脑中的重现,识记——保存——回忆——再认知是记忆的基本过程。 记忆储存时间 岁月打磨,记忆成型。 海量信息刺激大脑,簇拥着进入图书馆,都要找到自己的一席之地,永久保藏。大脑对记忆的保存究竟能有多久呢? 1、记忆保存时间有长短之分: (1) 瞬时记忆: 记忆保存时间短到“一瞬”。 心理学家说,这类记忆停留不超过2秒,保存时间非常之短,如春风拂面,若蜻蜓点水,转瞬即逝。旅途中,那些与我们擦肩而去的匆匆过客,虽有一面之缘,但彼此瞬间相忘于江湖。 (2)短时记忆: 记忆保持时间比瞬时记忆要长些。 心理学家说,这类记忆停留2秒至1分钟,随后就会悄悄溜走,如路过花丛,忽闻花香,人走远,余香消散。我们对手机软件(App)验证码的记忆属于短时记忆。 (3)长时记忆: 记忆内容被不断提取,反复加深,可以保存数天、数月、数年甚至终生,如器物的反复打磨、雕琢、修改、成型,端坐一方,随取随有。比如设置的登录密码,对密码的记忆就是长时的。李白的“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大多数人都可以“张口就来”,这就是长时记忆。 此外,记忆有远近之别:对最近数天或数周内事情的记忆叫近事记忆。对数月或数年事情的记忆叫远事记忆。 记忆非人类特有 奥地利有位生物学家叫康拉德·劳伦兹,他把鹅蛋分两组。一组母鹅孵化,孵出的小鹅最先看到鹅妈妈,鹅妈妈走到哪儿,它们就跟到那儿。另一组人工孵化,出世的小鹅最先看到劳伦兹,他走到哪儿,小鹅就跟到哪儿。劳伦兹把两群小鹅放在一起,扣上箱子。箱子被提起时,惊恐的小鹅们朝两个方向跑:记住鹅妈妈的小鹅跑向母鹅,记住劳伦兹的就跑向他。动物学家说,许多动物天生有学习与记忆行为,称做印随。 没有记忆就无法生存。 自然界生物都需长“记性”,有了“记性”才能获得安全,规避危险,才能延续生命。人的记忆宝库更是多姿多彩。 人类记忆宝库都有哪些呢? 啼哭不止的婴儿,一到爸妈怀里立刻安静。因为他(她)们早早就记住爸妈模样、声音甚至是他们身体的味道,所以不再惊恐,酣然熟睡。《红楼梦》中王熙凤首次出场,“未见其人,先闻其声”,贾母就知道是她。对事物形、貌、声、味等的记忆,叫做形象记忆,也叫表象记忆 驾车技术娴熟的司机可以不用看挡位而根据路况调控,掌控汽车行进的速度与方向,躲避来往车辆、行人。购物时,我们打开微信、支付宝应用软件,扫码支付。足球场上,球员起脚射门却越位在先,争抢足球,铲、断动作,主罚角球、任意球、点球等等。所有运动中,动作的次序、方式被保存入脑中的,叫做运动记忆。 提起高考,想当年、忆当初,无尽的倾诉。提起爱情,温柔缠绕,说不尽故事。喜、忧、悲、怒、悔、念、笑、泪,五味杂陈。唤起、储存曾经体验过的情感,叫作情绪记忆。 还有就是词的记忆,语言记忆。那是我们阅读、聆听、思考的文字积累,浩如烟海,口头语、歇后语、俏皮话、外国语言、古文、现代文、网络词汇等等,数不胜数。 记忆具有选择性 常听人说谁谁的记性好,谁谁的记性差,其实就是记住一件事的速度快慢、内容多少、时间长短。 记忆是有选择性的:那些我们不感兴趣的事物,没有付出努力重复加深的事物,超出个人学识与能力水平的事物,记忆起来肯定费时费力,勉强为之也很快就丢到爪哇国了。一个人,只要身体基本健康,大脑基本健全,并且付出足够的努力,记住一件事物是能做到的。 记忆的良差、深浅与下列因素有关: (1)身体健康状况; (2)经历和人格特征; (3)职业和兴趣爱好; (4)事发时的情感与后果。 我国许多男士都喜欢《水浒传》,阅读书籍、听评书、追剧,乐此不疲。有人喜欢花和尚鲁智深,有人喜欢行者武松,有人喜欢黑旋风李逵,好像大部分人都不太喜欢及时雨宋江。有人觉得前三位有本事、仗义,而宋江似乎没啥“真家伙”。喜欢到何种程度呢?书中鲁智深、武松、李逵、宋江的每个故事,都可以娓娓道来,丝毫不差,喜欢有喜欢的理由,不喜欢有不喜欢的道理,而对小说中其他人物可能记得就不是特别清楚了。 父母抱怨孩子:“看你,综艺节目只要看一遍,那里面的星星们,无论是大腕还是豌豆,都一清二楚,可让你背个数学公式、英文单词,使了吃奶的劲儿还是马马虎虎。” 看来,趣味性强,沁润着丰富情感的,值得回味的事物更易让我们记忆犹新。 心理学家说,之所以我们记住这个,忘掉那个,是因为记忆有个网状过滤器——注意。这张注意过滤网,能把“大颗粒”记忆留在网内,而其他“颗粒”记忆滤过网外。所有进入大脑的人、物、事、情都要经过它的筛选,此项工作永不停歇。 记忆良方 对于那些枯燥乏味、不感兴趣、有难度、被动的记忆内容,不妨借用一些记忆的方法,每个人都有每个人的记忆秘籍。下面略举例: 1、助记 据说,古希腊和古罗马,人们可以随时利用书写工具记录他们需要记住的事情。现在,有记事本、日程表,有纸质的,有电子版的,手机里就有相关功能设置,非常方便,随时提请注意。“好记性不如烂笔头”,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2、重复 孰能生巧。这是尽人皆知的道理,不断重复会把短时记忆的内容移入长时记忆。而更有趣的是,考试是重复的手段之一。 考试有益。考试会迫使参考人对记忆信息进行提取,态度认真而专注,无论考试成绩如何,这种考前复习,考中提取记忆信息的过程都有利于记忆内容的长久保存。 3、缩写法 比如我们常把自己熟悉名称的汉语拼音首字母设置为邮箱地址,便于记忆,也便于他人记住。还有大家熟悉的英文单词family,汉语意思时家庭,它同时还是“爸爸妈妈我爱你”的缩写,即FatherMotherILoveYou。这里涉及到联想、词义、缩写和满怀亲情的多种记忆方法。 4、韵律法 比如中国的二十四节气,一个一个记忆起来非常麻烦,古人就编了二十四节气歌:“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方便记住。 掌握事物之间的联系和发展变化规律,可以记住复杂的知识。集思广益,大家可以分享一下自己的记忆宝典。 记忆之旅已达第一站。我们沿途简单了解了健康人普遍的记忆小常识。 让我们停下来,闭目养神,闭馆休息!

郭杰

副主任医师

天津市安定医院

1268 人阅读
查看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