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识失眠
发表人:
武克文
阅读量:
1283人
一、什么是失眠
- 尽管有适当的睡眠时机,仍存在以下一项或更多:
- 1.入睡困难;
- 2.睡眠维持困难;
- 3.早醒;
- 4.恢复感欠佳或睡眠质量差。加上一项或多项白天功能损伤:
- (1)疲劳或全身不适;
- (2)注意力或记忆力减退;
- (3)学习、工作、社交能力减退;
- (4)情绪波动或易激惹;
- (5)日间困倦;
- (6)兴趣减退;
- (7)躯体症状;
- (8)对睡眠过度关注。
慢性失眠:至少每周出现三晚并持续三个月。
二、失眠现患率及危害程度
- 1.失眠现患率在 4%—50%;
- 2.中国内地成年人失眠患病率高达 57%;
- 3.工作人群中 65%存在睡眠障碍;
- 4.成年人失眠持续率约在 30%—60%之间;
- 5.93.4%失眠伴有白天功能损害;
- 6.慢性失眠患病率:儿童 4%、成人 9.3%、老年人 38.2%。
- 7.长期睡眠不足导致内分泌紊乱、免疫力下降,引发各种疾病。
三、失眠共病问题
失眠可以与焦虑、抑郁、双相情感障碍、精神分裂症、人格障碍、痴呆、注意缺陷多动障碍等精神心理问题共病,也可以共病躯体问题如肥胖、糖尿病、高血压、冠心病、胃肠道疾病、免疫系统疾病、癌症等。
四、失眠治疗技术
- 1.认知行为治疗——失眠刺激控制疗法
- (1)除了睡觉以外,其他时间不要待在床上或卧室里。把床当作睡觉的专用场所,不在床上从事与睡觉无关的活动;
- (2)躺在床上 30 分钟后如果仍睡不着,必须起床离开房间,去做些温和的事,只在真正有了睡意时才上床。假如始终没有睡意,那就得如此这般直到天明;
- (3)每天坚持在同一时刻醒来并起床,而不管晚上睡得如何;
- (4)白天决不上床睡觉;
- (5)条件反射的建立是一个缓慢的过程,要持之以恒才能获得疗效。开始时,可能会睡得很少,但如果能坚持训练下去,睡眠时间会逐渐加长。
- 2.药物治疗
- (1)苯二氮卓类;
- (2)非苯二氮卓类;
- (3)抗抑郁剂;
- (4)抗精神病药;
- (5)褪黑素受体激动剂;
- (6)中药。
- 3.物理治疗
- (1)经颅磁刺激治疗;
- (2)脑控感知椅;
- (3)失眠治疗仪;
- (4)贝多芬心身睡眠治疗系统;
- (5)光照疗法。
- 4.中医治疗
- (1)中药专方、自拟方、针灸、舒筋活血、中药+推拿头颈;
- (2)理疗、穴位贴敷、耳穴压豆。
五、如何提高睡眠质量
- 1.舒适的寝具
- (1)床:人肩宽的 3 倍为宜;
- (2)床垫:软硬适中;
- (3)枕头:高度、宽度、软硬适中。
- 2.睡眠的姿势
- (1)健康人:右侧卧位睡眠有助于安睡;
- (2)心脏病患者:最好多右侧卧,以免造成心脏受压而增加发病机率;
- (3)脑部因血压高而疼痛者:应适当垫高枕位;
- (4)肺疾病者:除垫高枕外,经常改换睡侧,以利痰涎排出;
- (5)胃脘胀满和肝胆系疾病者:以右侧位睡眠为宜;
- (6)四肢有疼痛者:应力避压迫痛处而卧。
- 3.睡眠的环境
- (1)噪声:声响超过 60 分贝,就会刺激你的神经系统,信息还可以传递全身,让你无法安稳入睡;
- (2)遮光:关灯睡觉当然与省电无关,而是因为黑暗的环境能让眼睛尽快进入休息的状态;
- (3)温度:应在摄氏 16 度至 24 度左右,依个人的体质而调整;
- (4)湿度:最理想的应是在百分之五十至六十五;
- (5)空气:清新自然、适当流通的室内空气;
- (6)磁场:远离发射高频电离、电磁的强辐射源。
六、常见有助睡眠的措施
- 1.睡前喝杯(约为 250 亳升左右)热牛奶(肾结石病人睡前不宜喝牛奶);
- 2.睡前用温水洗脚,益处甚大,并按摩“涌泉穴”(在脚心处)15—30 分钟;
- 3.睡前 1 小时要远离电视;
- 4.进行深呼吸,听节奏缓慢的音乐;
- 5.心要静,不可忧虑,要先睡心,后睡身;
- 6.保持脚部温暖有助于睡眠,可穿一双袜子睡觉或放置热水袋。
七、睡眠健康教育
- 1.正确认识睡眠及失眠,树立正确的睡眠观念,通过改善睡眠的寝具、姿势、时间、环境,为良好睡眠提供客观保障;
- 2.建立信心,对生活中偶尔遇到失眠情况,不必过分忧虑,对失眠的恐惧心理会使失眠的治疗更困难。保持一个平和的精神状态非常重要;
- 3.对自己失眠的原因做一个基本评估,积极采取措施去除造成失眠的原因;
- 4.规律生活,养成定时入寝与定时起床的习惯,从而建立自己的生理时钟;
- 5.保持适度运动,每天保持半小时至一小时的运动,藉以灵活身体各部器官。惟剧烈运动,睡眠前应尽量避免。参加气功、太极拳等运动,可以提高神经的调节能力;
- 6.睡前放松心情,睡前半小时内避免过份劳心或劳力的工作。即使明天要参加考试,也绝不带着思考中的难题上床。临睡前听听轻音乐,有助于睡眠;
- 7.睡前饮食适度,睡前如有需要,可适度进食;牛奶、面包、饼干之类食物有助于睡眠。过饱对睡眠不利;而咖啡、可乐、茶等带有刺激性的饮料,尤不利于睡眠。
本文由作者上传,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如有相关事宜请联系jdh-hezuo@jd.com
本站内容仅供医学知识科普使用,任何关于疾病、用药建议都不能替代执业医师当面诊断,请谨慎参阅。
相关文章
文章 睡眠障碍健康教育
现在社会生活节奏非常快,生存压力也非常大,上到老年人下到小孩子,都有可能会出现睡眠问题。 偶尔一次的失眠对人来说并没有很大影响,但长期这样下去,就容易患上睡眠障碍,严重破坏人的认知能力,导致人的记忆力和注意力明显衰退。 一、什么是睡眠障碍 (一)睡眠革命 人的一生中,有 1/3 的时间都在睡眠中度过,但睡觉这么重要的一件事,却有很多人没办法好好享受。 据世界卫生组织调查,全球约 27%的人有睡眠障碍,中国为 38.2%,但仅有约 20%的失眠者才去医院就诊。 此外,6 成以上 90 后觉得睡眠时间不足,6 成以上青少年睡眠时间不足 8 小时。 正常人对睡眠的需求因年龄、个体差异而不同: 新生婴儿每天平均睡眠 16 个小时,儿童 10 小时,成人 6-8 小时,老年人则更少。 (二)临床表现 睡眠质量对健康的影响较睡眠时间更为重要,睡眠障碍通常分为两大类: 睡眠量的不正常 睡眠中的发作性异常 (三)如何做自我评估? 睡眠障碍通常指患者对睡眠时间或质量不满足,并影响白天社会功能。 1、按临床表现分类: ①睡眠潜入期长:入睡时间超过 30 分钟; ②睡眠维持困难:夜间觉醒次数超过 2 次或凌晨早醒; ③睡眠质量差:多噩梦; ④总的睡眠时间少于 6 小时; ⑤日间残留效应:次晨感到头昏、精神不振、嗜睡、乏力等。 2、按病程分类: ①一过性或急性失眠:病程小于 4 周; ②短期或亚急性失眠:病程大于 4 周小于 36 个月; ③长期或慢性失眠:病程大于 6 个月。 3、按严重程度分类: ①轻度:偶发,对生活质量影响小; ②中度:每晚发生,中度影响生活质量,伴一定症状(易怒、焦虑、疲乏等); ③重度:每晚发生,严重影响生活质量,临床症状表现突出。 二、睡眠障碍的病因 (一)生物因素 大脑病变:慢性中毒、内分泌疾病、营养代谢障碍、脑动脉硬化等各种因素引起的大脑弥散性病变,表现失眠、睡眠时间减少、间断易醒、深睡期消失,病情加重时可出现嗜睡及意识障碍。 躯体疾病:部分疾病如高血压、心脏病、支气管炎,以及各种躯体疾病引起的疼痛、痛痒、鼻塞、呼吸困难、气喘、咳嗽、尿频、恶心、呕吐、腹胀、腹泻、心悸等均可引起入眠困难和睡眠不深;脑血管疾病、脑外伤、脑炎等可导致睡眠过多。 精神障碍:神经衰弱、焦虑、抑郁症等神经症常伴有失眠症状。 特殊姿势:特殊的睡姿如把手搭在胸前会增加交感神经系统的活动,睡眠中胸前或四肢受压力。 (二)心理因素 约 50%有睡眠障碍的人都是心理压力大或内心有症结,容易出现情绪激动、紧张、焦虑、恐惧等。 (三)社会环境因素 外界环境:室内光线过强、周围过多噪音、倒时差、值夜班、坐车船、刚到陌生的地方。 不良习惯:睡眠时间不规律、日间睡眠过多、睡前饱食、睡前饮浓茶或咖啡、进行强体力或脑力活动等不良习惯。 三、如何克服睡眠障碍 (一)药物治疗 抗焦虑药:可缩短入睡潜伏期、延长总睡眠时间,已成为治疗失眠症的首选药物。 抗抑郁药:对伴有抑郁症状者可酌情使用,可选用有镇静作用的抗抑郁药。 镇静安眠药:强行按住嗨过头的大脑皮层,让它安静下来,人自然也就睡着了。 褪黑素:能有效治疗昼夜节律紊乱,但其长期使用安全性仍不清楚。 提示:千万别自己乱买药、瞎尝试!按医生处方用药,才是王道。 (二)心理治疗 1、认知行为疗法 是目前采用最多的一种心理学疗法,它主要是让患者了解有关睡眠与失眠的基本知识,纠正患者对失眠后卧床的不良认知行为和睡眠改善后存在的不良认知,处理患者的求全责备心理,从而达到减轻焦虑、改善睡眠的目的。 2、行为疗法 鼓励患者在白天进行适量体力活动,限制患者白天打盹的次数和长度,尽量让患者在传统睡眠时间去睡眠,以逐渐地重新建立规律的睡眠-觉醒周期。 这种治疗计划的实施,需要有助手不断督促患者严格遵守睡眠-觉醒时间表,不管患者有何质疑(尤其在出现的思睡和疲乏时),在规定的清醒期必须使其保持清醒。 3、刺激控制疗法 核心就是:建立睡觉和床的关联性,让你一看到床就想睡觉,具体怎么做呢? 只在有睡意的时候才上床,如果 20 分钟还没睡着,就离开床,等到有睡意再回床睡。 上床前,把手机、电视遥控器、食物都放得远远的,不要在床上做任何跟睡觉没关系的事情。 不管睡得怎么样,都在固定时间起床,白天最好也不补觉,坚持到晚上再睡。 4、放松训练 紧张呀、焦虑呀,都是导致睡眠障碍的常见因素,放松疗法就是通过放松身心,来缓解这些不良因素,从而促进睡眠。 常用的方法有腹式呼吸放松法、渐进性肌肉放松法(是指应用肌肉紧张和放松交替的锻炼以达到入睡时的深度松弛)、自我暗示法等。进行缓慢的深呼吸训练,练练冥想,做做瑜伽,听听柔和舒缓的音乐,想象自己躺在温暖的阳光下,在海边聆听海浪声……都是不错的选择,使心情舒畅、身心放松,争取睡个好觉。 (三)物理治疗 脑电生物反馈,对有焦虑的入睡困难型失眠疗效较好。 体感音乐治疗,通过引起人体反应,调整血液循环,改善营养代谢,提高免疫功能,调节神经系统功能,从而进一步改善睡眠障碍。 四、帮助睡眠的小妙招 睡个好觉对我们清醒时的生活有超级积极的影响。如果睡眠被剥夺了,我们就很难再长时间保持注意力在同一件事情上。因此,我们需要遵循一些有助睡眠的小建议: (一)日常护理 1、定时睡觉、定时起床、定时运动,营造舒适的睡眠环境(寝具、光线、温度、声音),使身心放松而增进睡眠。 2、避免长期的思想矛盾或精神负担过重;避免过度脑力劳动;养成恰当的劳逸结合习惯。 3、保持良好的心态,家人应多理解安慰患者,帮助患者建立战胜疾病的信心。 (二)饮食调理 1、减少兴奋性食物摄入,如咖啡、浓茶、酒精等。 2、睡前的四个小时内,尽量避免饮用大量水或吃难以消化的食物。 3、病后体弱者易引起本病,如因失血导致贫血者,应加强营养。
武克文
主任医师
山西省社会福利精神康宁医院
1317
人阅读
查看详情
文章 严重精神障碍患者家属健康教育
一、严重精神障碍基本知识 (一)人为什么会得精神病? 精神障碍不同于其他躯体疾病,目前还没有哪一种仪器或检查手段能够确诊。所有精神疾病都是基于临床症状,排除其他疾病后作出诊断。因此,有许多患者及家属会有这样的疑问“病人的各项检查都是正常的,为什么会得“精神病”? 生物学因素:遗传因素:在某些精神障碍的发病中有一定作用,如精神分裂症、双相情感障碍、人格障碍、精神发育迟滞等;早期的环境危害:如早产、产程延长、窒息、严重营养不良、产前病毒感染等;脑器质性病变:研究认为精神分裂症和情感性精神病存在脑病理形态和神经生化异常。 心理应激因素:重大生活事件(各种社会应激源起促发作用,无论是成婚、升学、晋升等令人愉快的事,还是失恋、失业、地震、水灾、亲人暴亡等令人痛苦事件,都可使精神受到刺激:常引起人极度精神紧张,导致大脑功能紊乱。) 性格因素:固执倔强、敏感多疑、急躁易怒、内向、孤僻、沉默寡言、胆小怕事、喜欢独处不与人交往等。 社会因素:社会文化、社会压力、 社会支持。 (二)精神障碍都是生气引起的吗? 不少人在生气后出现了精神异常,所以社会上好多人误认为精神障碍都是由于生气引起的;其实生气仅对心因性精神障碍的发病起决定作用,在癔症发病中起重要作用,而在精神分裂症和情感性精神障碍中只是个诱发因素。 精神刺激能否引起精神障碍,不仅取决于精神刺激的强度和持续时间,还取决于个体心理特征及周围人心理上支持程度。 (三)为什么精神病人不承认自己有病? 自知力即能否判断自己有病和精神状态是否正常,能否正确分析和分辨,并指出自己既往和现在的表现与体验中,哪些属于病态。自知力完整的病人,通常能认识到自己患了病,知道哪些是病态的表现并要求治疗。精神病患者一般均有不同程度的自知力缺陷。 自知力丧失在临床上可作为判断精神病的指标之一。自知力完整程度及其变化,又往往被看做是判断精神病恶化、好转或痊愈的一个标准,自知力完整是精神疾病痊愈的重要指标之一。 有些缺乏自知力的病人口头上承认“有精神病”甚至承认某些精神症状如幻觉、妄想,以企图欺骗家属及医务人员来达到出院的目的。 (四)精神分裂症有哪些特点? 精神分裂症是以思维、情感和意志活动等多方面的紊乱以及与环境的不协调,大多在青壮年起病,起病缓慢,病程迁延,不及时治疗,常反复发作。患者本身对疾病毫无认识,往往拒绝就医。 常见症状:幻觉(幻听、幻视、幻嗅、幻味、幻触等); 妄想(被害妄想、关系妄想、嫉妒妄想、钟情妄想、夸大妄想、影响妄想、内心被揭露感等);情感(情感迟钝、情感淡漠,即病人缺乏与情景相适应的内心体验);行为乱(病人的动作和行为既无明显的动机和目的,也缺乏一定的指向性;睡眠差。 早期表现:性格改变;情感变化;语言表达异常;行为异常;社会功能下降。 (五)双相情感障碍有哪些特点? 双相情感障碍又称躁郁症,患者的情绪会时常在躁狂和抑郁两个极端之间来回摆动。躁狂发作时患者会觉得自己精力旺盛,无所不能。抑郁时又会觉得身陷绝境,再也无法摆脱。 典型的“三高”(心境高涨、思维奔逸、行为增多)“三低”(心境低落、思维迟缓、行为减少) 认知:躁狂发作时,患者自我评价很高,思维奔逸,感觉自己脑子不受自己控制的聪明,能干大事;抑郁时又有无用和自责、自罪感,注意力及思考问题能力丧失,难做决定,焦虑,反复想到死或自杀。 (六)癫痫性精神障碍有哪些特点? 各种癫痫均可引起精神症状,当出现精神障碍时统称为癫痫性精神障碍。 癫痫发作前、发作时、发作后及发作间歇期均可出现精神障碍。 发作间歇期常出现癫痫性分裂样精神障碍(在意识清楚的情况下出现类似精神分裂症样的症状,多慢性病程,可在癫痫发作后 10-20 年出现)。癫痫性人格改变(多伴有智能和情感改变。情感改变表现为固执、纠缠、自私、易激惹、以自我为中心、情感肤浅等;人格障碍表现为冲动攻击和残忍行为、不能自控,需高度警惕)。 二、严重精神障碍患者及家属常见问题解答 (一)家里有精神病人怎么办? 要正确认识精神病。 及早到专科医院求治。 要从心理上接受病人患病的现实。 要尊重病人,不歧视病人。也只有尊重病人,不歧视病人,才能真正做到关心、体贴和帮助病人。病人也才能感到家庭的温馨。 (二)在家庭中如何护理精神病患者? 观察病情:独处、忘事、敏感多疑、奇怪念头、注意力不集中、急躁、睡眠障碍、兴趣减少等。 监督按时按量服药:保证服药到胃,要严格照医生的要求服药,既不能少服,也不应多服,病人和家属在未征得医生同意的情况下,千万不要自作主张地增加或减少药量。如果想调整药量,最好带病人找医生复查,征求医生的意见。 注意观察药物的副作用和中毒反应:有些抗精神病药物具有抗胆碱能作用,容易引起便秘、尿潴留,有些具有抗α肾上腺素受体作用,导致血压降低、头晕、严重的可出现体位性休克。较轻微的药物副作用有嗜睡、乏力、反应迟钝、记忆减退等。 服药期间,家属还应定期带领患者到医院做肝功能、血常规、心电图等检查。 要关心病人的日常生活:生活要有规律,如一般日常生活、个人卫生、一般工作等,都要严格要求病人,不能因为病人有病,就什么活也不让病人干,而由家属全部代劳,这样对病人没有任何好处,一是会使病人变得更懒;二是使病人失去学习的机会,结果是病人的社会功能得不到恢复和重建。 恰当的与患者进行交流。有时倾听有助于缓解患者的精神负担,能舒缓患者的心理压力,而且还可以获得有关病情反应、药物副作用等方面的信息。在与患者交流过程中要对患者的想法表示理解,即使有时候患者的想法受病情的影响而出现歪曲。 饮食方面:督促患者定时进餐,保证足够的营养和热量,既要防止进食不足,又要防止吃的过多,因为有些抗精神病药会引起食欲增强。 睡眠方面:创造良好的睡眠环境,如要安静、避免强光及噪声,同时合理安排休息时间,白天尽量多参加一些力所能及的劳动,午休时间不要太长,睡前避免饮用浓茶、咖啡及进食刺激性食物,最好在睡前不看恐怖小说和影视作品。 此外,发病后部分患者的生活能力有所下降或缺损,家庭成员应该协助患者整视仪容,如沐浴、洗衣、理发、美容等,从而有助于保持患者的自尊和自我价值感。 (三)家庭中应规避哪些误区? 患者自己配药、自己保管药品。由于患者在缓解期会遇到许多现实问题,如职业、家庭、社会中的挫折,尤其是对疾病本身的恐惧,会使患者出现悲观绝望,出现自杀想法而服用大量抗精神病药物试图自杀。所以,所有药物都应由家属保管,并且应该定时清点。 精神障碍患者和其他疾病一样需要长期休息和照顾,所以不让其从事任何的劳动。这样就会加重患者的惰性,使得患者的有些症状迁延不愈,社会功能明显下降,加快了精神衰退的进程。此外,由于患者无所事事,整日沉迷于幻想,会导致生活及思想完全脱离现实,以致引发幻想和妄想,进而导致病情复发。解决办法是:鼓励患者生活自理,自力更生、多做力所能及的事,适当参加职业劳动。 让患者闭门不出以避开外界刺激。有的家属为了防止患者冲动、攻击、破坏行为,限制患者外出。这样做的后果是患者与社会隔绝,进而导致社会功能进一步下降,加快精神衰退进程,并增加病情复发的风险。解决办法:鼓励患者多与人交往,适当参加社会活动;同时向周围的人宣传精神疾病知识,以获取人们的理解和支持。 过于溺爱或者放任不管。容易导致患者丧失是非分辨能力,自我控制力进一步削弱,或导致患者产生攻击破坏、伤人毁物等行为。解决办法是:关心而不溺爱,鼓励而不放纵,培养患者“自尊、自重、自强,自立、自爱”的意识。 (四)服抗精神病药发胖怎么办? 精神药物所致肥胖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如有些药物可能影响机体代谢调节过程、促进脂肪储积;有的促进食欲,使能量摄入过多,以致脂肪增多。此外,有的家长认为孩子生病应增加营养,结果过剩导致肥胖。 针对以上原因作出以下调整: 改善饮食结构,少吃高糖、高热量、高脂肪的食物,多吃低热量、高纤维食品,如蔬菜、水果、杂粮等。 调节生活规律,减少睡眠时间。 增加运动和体力劳动。 病情缓解后尽早恢复正常的学习和工作,并且多参加有益的社会活动。 (五)病好了还需要吃药吗? 有些患者或家属往往认为精神分裂症一旦症状消失,就不需要继续吃药了,这种看法是错误的,在临床上,患者的症状消失、自知力恢复,只是代表获得了“临床治愈”,但短时间内还不能完全正常的回归社会。此外,在临床治愈后 1-2 年内,精神分裂症还有可能再次复发。 一般情况下,精神分裂症一旦发病,至少需要维持用药 2 至 3 年。如果病程更长,复发次数超过三次以上的患者,可能要终身服药了。 (六)影响精神障碍复发的因素有哪些 自动停药:这是导致病情复发的常见因素。 社会适应困难:精神障碍患者重新回归到社会的时候,患者本身还处于重病后继续服药的恢复阶段,其心理和躯体承受能力均不如健康人,对外界的适应能力有所下降;另一方面社会各界对精神病人存在偏见,因此患者往往会发生社会适应困难而导致复发。 生活中的应激事件:生活中面临的完成学业、就业、恋爱、婚姻、生育等,另外还有一些突发意外:亲人故去、夫妻离异等等都可能成为患者生活中应激源,引起患者的应激反应。 (七)预防复发本人和家属应该怎么做? 重视学习:多了解疾病和相关常识。 患者本人应主动与医生、家人交流,及时反映病情变化,积极参与康复训练。 家属要注意观察病情,及时与医生联系。信任并依赖医生,不自作主张。适度关爱患者,不能置之不理,又不要过度保护,尽可能避免让患者在出院后遭遇重大的不良生活事件,如离婚、失业、失学等。 调整心态,直面歧视:要鼓励患者以行动证明自己的个人价值和社会价值,从而获得他人的尊重和信赖。 (八)家庭如何建立良好的支持系统? 家庭成员之间要相互关心理解。 鼓励病人多活动,做些力所能及的家务,加强体育锻炼,鼓励患者会客访友。 在客人面前应多赞扬病人的优点,不要挖苦或面带怒色,但也不可过分溺爱,以免发生精神依赖和生活懒散。 正确看待疾病。 (九)精神病人为什么不能吸烟? 烟中含有的烟碱等多种有害物质,可直接影响肝脏中多种酶的活性,加速药物的分解和代谢,使体内的有效血药浓度下降,从而影响药物的治疗效果。经常大量吸烟,造成药物效力减低,往往也是精神疾病复发的主要原因之一。 经常吸烟的精神病患者,有效用药量明显增高,服药量越大,副作用越大,疗效有时也不十分明显。 由于精神病人生活能力较差,吸烟时易引发火灾,给个人和家庭带来意外的生命财产损失。因此精神病患者最好能够戒烟。
武克文
主任医师
山西省社会福利精神康宁医院
1315
人阅读
查看详情
文章 认识精神分裂症
一、什么是精神分裂症,您的家人是否存在这些现象 听到或者看到别人听不到或看不到的事物; 妄想,如怀疑别人要伤害他/她等; 伤人、自伤或毁坏物品; 表情淡漠、郁郁寡欢、害怕与人交往; 记忆力减退、注意力无法集中。 二、精神分裂症的早期表现 精神分裂症患者在出现明显的精神症状之前,常常有相当长的一段时间表现为注意力不集中、无精打采、不思进取、情绪不稳。脾气大、易发火、睡眠差、对外界变化过分敏感或漠不关心,干事丢三落四等,称前驱期。研究表明,前驱期的时间平均持续两年。从出现精神症状(即前驱期过后)到接受正规系统治疗的时间又要经过 1-2 年。因此精神分裂症的早期识别对于疾病的治疗和预后都很关键。 三、精神分裂症的常见症状有哪些? 精神分裂症的症状有许多种,每个人的症状可能不一样,主要分为五类: 阳性症状,例如: 幻觉:会听到、看到或感觉到一些实际上不存在的事情; 妄想:会有奇特怪异的想法,或不真实的信念,常会怀疑他人要伤害他。 阴性症状,例如: 变得懒散、不想做事、不想活动; 情绪变得平淡、没有表情、经常郁郁寡欢; 社交能力减退、不想与别人相处。 思维紊乱,例如: 无法专心或集中注意力; 记忆力衰退或丧失; 无法思考或执行复杂的工作。 情感症状,例如: 心情忧郁、没有希望的感觉; 焦虑不安; 有罪恶感; 想自杀的倾向与念头。 兴奋/敌意,例如: 易怒; 无法控制某些冲动的情绪。 四、症状稳定是否可以停药?复发的前驱症状是什么?该如何应付? 精神分裂症患者应该长期使用药物治疗,不建议患者因症状有所缓解就自行减量或停药,因为这样很容易造成复发。而复发次数越多,患者最终的预后效果就会越差。尤其对于已经复发过的患者,更应该坚持服药。 1、当患者出现以下症状时,家属应警惕患者是否已经复发: 睡眠习惯改变; 情绪波动不稳; 日常行为不可理解的变化; 片段的耳闻人语或脱离实际的想法; 否认有病拒绝服药。 2、当出现以上症状时,家属应立即带患者前往医院就诊。 五、精神分裂症的预后怎么样? 精神分裂症的治疗目标是使患者回归社会。虽然精神分裂症具有反复发作的特点,但是认为这种病治不好是错误的,只要高度重视,复发是可以预防和减轻的。接受合理的药物治疗,避免不利于康复的社会精神因素是预防复发的重要环节。 六、精神分裂症会传染或遗传吗? 精神分裂症不会传染。 严格地说,精神分裂症并不是遗传性疾病,专家们至今还没有找到它的遗传规律,只是一种"遗传倾向"。比如,精神分裂症在普通人群中的患病率 6.55‰,而夫妻一方患精神分裂症,其子女患病的可能性是 10-20%;如果夫妻双方都是精神分裂症患者,其子女患病的可能性是 40-50%。也就是说,精神分裂症患者遗传给后代的可能性比普通人高几十倍,但并不是肯定遗传。 七、向患者伸出援手 由于精神分裂症患者不能自觉地认识到自己的病态,因此不能主动求医,所以家人、朋友的关怀与帮助是至关重要的,每个人都可以通过以下几点来帮助患者: 如发现可疑的症状,应尽早带患者去看精神科医生,并向医生提供详尽的资料。 精神分裂症的药物治疗可能需要较长时间,所以家人一定要耐心细致,确保患者按时服药,之后观察服药后的反应,切忌随意减药停药,并遵医嘱定期带患者复诊。 患病是不幸的,人们理应给予他们更多的同情和关爱,千万不要因其病态言行而责骂或嘲笑他们。 深入了解患者的想法,密切观察其言行,必要时带患者去看医生,以免患者做出伤人、毁物、自伤、自杀、突然出走等行动。 为患者提供一个适宜的家庭环境,将利器、打火机、火柴、绳子等危险物品妥善保管起来,不要让患者身边有很多钱,以防乱花或出走。
武克文
主任医师
山西省社会福利精神康宁医院
1304
人阅读
查看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