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认为精神科医生就是“开药的”。
这种观点忽视了精神科医师更主要的、含金量更高的工作,即评估和制定治疗方案。
其次,心理治疗永远没有尽头,效果乏善可陈,即说不出有什么优点。
心理治疗在许多方面与药物治疗类似,存在保真度(fidelity)过低的问题,即在临床中常常不能以正确的剂量和方式操作。2013年的一项研究显示,认知治疗的保真度仅为6%,而此类治疗已经是结构化程度最高、资历最老的心理治疗形式之一。心理治疗并非针对所有精神障碍均有效。
第三,精神科药物的疗效总体上并不比其他药物更差。
难治性患者中即便没有80%,也有50%,并非真正的治疗失败,而是长期没有得到“足够”(足量、足疗程)的治疗,包括漏诊、没有使用对症的药物、反复过快地启用和停用药物导致疗效无从判断等。
想消除人们对于精神科治疗的误解,关键的第一步是:我们既不能妄自菲薄,也不要夸大疗效,但可以给患者希望。精神科的治疗手段与其他科室疗效相当,且同样不是对每名患者都有效。
还有些患者其实不是治疗失败,而是医患沟通失败:
医生正在努力做什么,希望改善什么问题,医生和患者的理解是不同的。
临床研究中,大部分患者提倡单药使用,最多联用三种精神科药物就够了(三药原则)。
针对难治性精神症状,一旦确定患者对多种药物治疗反应不佳,则将治疗定位从“改变疾病进程”转移至“慢病管理”,放弃“治愈”的不切实际的幻想,并将“应对”作为主要焦点。
承认药物治疗的局限性反而有希望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通过去除药物治疗方案中的无用成分,减少药物副作用,为患者提供诚实的预后评估,以及哪些决定因素可以改变,哪些决定因素实在无能为力。不是所有的精神障碍都能通过生物学手段治愈;退一步讲,自杀有时都是无法预防的,即便已经采取了最优质的治疗。因此,树立更现实的目标,强化应对技能,允许自己不再进行无谓的尝试,患者可能过上比之前更好的日子。
文章 精神科就诊前需做哪些准备?
王军
副主任医师
丹阳市精神病防治院
文章 患抑郁症怎么办?
王军
副主任医师
丹阳市精神病防治院
文章 如何发现抑郁症?
王军
副主任医师
丹阳市精神病防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