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的睡眠卫生
发表人:
魏晓平
阅读量:
1126人
在临床工作中,我们发现很多受失眠困扰的患者或多或少地存在不良的睡眠习惯。其实许多失眠患者通过改正这些不良的睡眠习惯,再结合良好的对待失眠的心态,失眠症状就能够得到好转或缓解。所以重视科学的睡眠卫生,培育对待失眠良好的心态,这也是应对失眠的系列策略之一。
科学的睡眠卫生包括下述几方面的内容:
- 卧室安静、整洁、舒适,光线、色彩、温度适宜。
- 床是睡觉的专用场所,除睡觉外,不在床上进行任何与睡眠无关的活动,如:看书看报、上网玩游戏、看电视听广播、煲电话粥等等。
- 生活规律,心情平静,不大喜大悲,患得患失。白天工作充实,适度运动与锻炼。睡前二小时尽量避免高强度活动与深投入工作。
- 有一定的睡意后才上床。切忌早早上床等待睡意降临。
- 睡眠时间相对固定,定时作息。无论当晚何时入睡以及睡眠质量是否满意,早上都应准时起床。这样有利于建立恒定的睡眠―觉醒生物节律。切忌以延长起床时间来补充夜间睡眠不足。
- 如正被失眠困扰,定当发现这样的规律:
- 越是担心睡不着,越是盼望早点睡着,人倒是越来越精神,睡意也离得越来越远;
- 总是想找到一个舒适的睡姿以便能快速入睡,于是翻来复去,辗转反侧,可始终不能如愿以偿。既然如此,怎么办呢?逆其道而行之:闭上双眼,四肢随意摆放,顺其自然,绝不强求。因为即便没入睡,安静躺在床上,心身放松,也是一种很好的休息方式呀。
- 傍晚以后禁烟禁酒,不泡茶不喝咖啡。如有失眠,白天也最好注意做到这些。
- 睡前三小时切忌大吃大喝。睡前一杯热牛奶也应要注意适量,否则可能会因膀胱尿胀而早醒。
- 白天尽可能不午休或打瞌睡。
- 即使晚上没睡好,白天也不必反复找人倾诉此事或反复担心类似情形持续发生,而应做到:白天该做什么则尽力去做,为所当为,绝不把晚上的事拖泥带水带到白天来。因为这样有百害而无一利。同样的道理:晚上入睡前绝不琢磨白天的事情。
本文由作者上传,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如有相关事宜请联系jdh-hezuo@jd.com
本站内容仅供医学知识科普使用,任何关于疾病、用药建议都不能替代执业医师当面诊断,请谨慎参阅。
相关文章
文章 精神分裂症维持治疗很重要
一个偶尔话题使我回想起二十年前自已经治的一个 14 岁的上初二的小姑娘,被诊断为精神分裂症,且其生母也是精神分裂症。住院期间小姑娘用药效果还行,不足一月就出院了。出院后由于家里姐弟对其服药的干涉致使小姑娘断续服药,病情就波动,不稳定,时有幻觉妄想等。姐弟干涉其服药,主要是因患者服药后睡很多,干家务少。家长来院反映情况后我抽时间去其家召开家庭会两次,讲了服药的重要性,用药的副作用及精神分裂症可防可治的知识。随后全家人都支持患者服药,关爱帮助患者,患者病情此后一直稳定(此前患者因断续服药再住我院一次)。 患者现已 34 岁,病情稳定,社会功能可,始终保持与大夫我的联系;适龄结婚,育有一儿一女(现均体健),最大的有 10 岁,家庭关系和谐;现患者坚持每晚服氯氮平片 50mg。 报告此病例,是想让精神病折磨的患者树立信心,坚持服药,战胜病魔,回归社会,和社会大众一起分享改革开放的红利。
魏晓平
副主任医师
宝鸡市第一社会福利院
1139
人阅读
查看详情
文章 患了抑郁症后该怎么办?
青少年抑郁症自杀的新闻报道时时见著报端,常常会使人们思虑"现在的孩子怎么了?是我国教育体制有了问题吗?"仁者见仁,智者见智,莫是一衷。 不管怎样,抑郁症在我国的发病率逐年提高,大约为5%~7%,有的讲已达10%。抑郁症已严重到婦孺皆知,成为人们茶余饭后的话题,我们国家已于2019年颁发了《国民健康促进法》,反映了国家已经重视了此项工作。 抑郁情绪人人都会有,可否人人都会成为抑郁症到不一定,它与每个人的个性、学识、抗压能力、处理应激的方式、亲友的关爱、生活方式、兴趣爱好等都有关系。 抑郁情绪的出现一般都有些诱因,都有个发展过程(由轻到重)。有了抑郁情绪注重调节,一般也不会发展成抑郁症。 抑郁征有哪些表现? 话少,不想动,不想到人多的地方去,喜欢安静,夜眠差,白日精神萎靡,无精打彩,记忆力差,烦躁,注意力不集中,工作学习效率低等;严重时出现情绪低落,消悲悲观,想与世隔绝,有自杀意念或行为等。 自感情绪抑郁或得了抑郁症应该怎么办? 抑郁症被称为心灵的感冒,就说明它的普遍性。谁患感冒不会有人笑话,抑郁症也应该是,但现今社会仍有绝大数抑仰症患者煒疾忌醫,自感自已抑郁了就不愿去看医生,致使轻度成重度,甚至造成恶性结果。 抑郁症可防可治。自感自已有了抑郁情绪即时调整或看专科医生,一般会很快好转。基本要求是带着不舒或痛苦上班学习,保证规率地生活。调整方式较多,如户外运动,KTⅤ互动,朋友聊天,回想自已成功的事件,做自已喜欢做的事等。以上还不能调整或改善,就去找专科大夫,心理治疗,药物治疗,经颅磁治疗,音乐治疗等。不管怎样,早发现、早治疗都是原则。
魏晓平
副主任医师
宝鸡市第一社会福利院
1137
人阅读
查看详情
文章 抑郁症与自杀
9 月 10 日是教师节,也是“世界预防自杀日”。 据世卫组织(WHO)统计,每年全球超 80 万人死于自杀,每 40 秒就有 1 人死亡。自杀多是因丧失处理生活压力的能力,陷入危机时发生的一种冲动行为,自杀行为也早已确定为公共安全重点。 抑郁症是一类很常见的精神疾病,各种原因都可能引起,主要表现是显著而持久的心境低落(高兴不起来),少语少动,纳(饭量)差眠差,精力不济;严重者会出现早醒,不良情绪呈现出晨重晚轻的特点,甚至消极悲观、厌世等;会对个体的工作、生活、人际交往等带来极大的不良影响。 根据 WHO 的数据,全球有大约 3.5 亿人与抑郁症为伴。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工作、学习和生活压力的不断增大,抑郁症的发病率还在不断增加。 WHO 预计在 2030 年抑郁症将位列全球疾病负担之首。抑郁症如此高发,且对人们的影响如此之大,应引起社会各界和每个家庭的关注。抑郁症自杀率高,识别率就诊率较低,人们还对此病有病耻感。有了抑郁情绪及时找专业人员疏导和治疗,别讳疾忌医,酿成大错。
魏晓平
副主任医师
宝鸡市第一社会福利院
1134
人阅读
查看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