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物的不良反应会影响患者对治疗的耐受性和依从性,需要在临床用药时密切观察并及时处理。近年来,抗抑郁药新药的研制进步迅速,大部分新型抗抑郁药物的耐受性优于TCA(三环类抗抑郁药),安全性更高,不良反应明显减少。
严重不良反应
■ 5-羟色胺综合征
如出现5-羟色胺综合征,应立刻停止用药,同时给予5-HT 2A 拮抗药(如赛庚啶);若出现高热应予以物理降温;出现激越症状可使用地西泮等苯二氮类药物,在控制患者激越症状的同时,还具有肌肉松弛的作用,可以用于缓解肌张力增高。5-羟色胺综合征患者血压不稳定,可升可降。
低血压时应使用低剂量的交感胺类药物(如去甲肾上腺素),如果出现血压升高并窦性心动过速可用艾司洛尔和硝普钠。对于中、重症患者要密切注意呼吸功能,必要的情况下患者需要气管插管和呼吸支持。
■ 撤药综合征
抗抑郁药的撤药综合征通常出现在大约20%的患者中,在服用一段时间的抗抑郁药后停药或减药时发生[3]。几乎所有种类的抗抑郁药都有可能发生撤药综合征。撤药综合征的发生与使用药物时间较长、药物半衰期较短有关。
通常表现为流感样症状、精神症状及神经系统症状等。撤药综合征的症状有可能被误诊为病情复燃或复发。
发现患者出现撤药反应,轻者只要症状不加重,不需特别处理,一般2~7天可自行缓解,若情况明显,可选用阿托品0.3~0.6mg口服,每日3次;或苯甲托品2~4 mg,每晚睡前服。症状严重时,可恢复原用抗抑郁剂,撤药症状通常 可在24 h内缓解,然后进一步放慢撤药速度[4]。
■ 自杀
美国食品药物管理局(FDA)在2004年要求抗抑郁剂厂商在药物说明书中就儿童和青少年服用抗抑郁剂可能引发的自杀问题予以黑框警示,2007年5月,FDA 将此警示的患者年龄上限提高到25岁,尤其是在治疗初期以及增加用药剂量期间,应密切关注患者的自杀风险[5]。
此外英国NICE指南也建议,针对那些存在自杀倾向或30岁以下的患者,进行抗抑郁药治疗时应更密切地监测。此后,有多篇关于自杀问题的相关文献发表。归纳上述研究,没有明确的迹象表明在年轻人或老年人中使用新型抗抑郁剂与自杀有关。在儿童和青少年中使用新型抗抑郁剂与自杀关系尚不明确。
但是,在用药的最初2~4周需要评估自杀风险,此时药物的不良反应与症状的叠加作用可能导致自杀风险增髙,对自杀的评估应该贯穿于整个治疗过程中。
参考文献
[1] 江开达.精神障碍药物治疗指导[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6:375-376.
[2] Boyer EW, Shannon M. The serotonin syndrome [J] . N Engl J Med,2002, 322: 1112-1120.
[3] 张玲,王刚. 重视抗抑郁药物的全病程治疗[J]. 中华全科医师杂志,2016,15(5 ): 337-339.
[4] 孙振晓,于相芬. 抗抑郁药撤药综合征的研究进展[J]. 临床精神医学杂志,2015,25(6):426-428.
[5] 张荣华,徐俊冕.抗抑郁药、抑郁症与自杀风险[J].世界临床药物,2009,30(4):220-223.
文章 当抗抑郁药出现这些不良反应,你应该这么做!
耿峰
副主任医师
安徽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
文章 关于抗抑郁药物的「戒断反应」,能完全相信指南吗?
耿峰
副主任医师
安徽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
文章 10000条儿童精神科问诊数据:家长懂孩子心里的苦吗?
耿峰
副主任医师
安徽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