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京东健康

找专家

郑秋立

医生头像
执业证:1104********316

郑秋立

住院医师

新野县人民医院 神经内科

可处方
99%
好评率
1.9万
接诊人数
5
获得锦旗
小程序医生主页

微信扫码 随时提问

向郑秋立医生问诊
服务图标
图文问诊
¥15
/48小时
小程序医生主页
扫码登录
微信扫码,随时提问
服务图标
电话问诊
¥30
/15分钟
小程序医生主页
扫码登录
微信扫码,随时提问
服务图标
视频问诊
¥20
/15分钟
小程序医生主页
扫码登录
微信扫码,随时提问
服务图标
私人医生
¥300
/1个月
小程序医生主页
扫码登录
微信扫码,随时提问
郑秋立医生介绍
专业擅长
脑梗塞,脑出血,蛛网膜下隙出血,头晕,癫痫,焦虑失眠,帕金森等疾病的诊治及慢性疾病的治疗及康复
个人简介
毕业于河南大学,曾在河南省人民医院学习,擅长脑梗塞,脑出血,蛛网膜下隙出血,头晕,癫痫,焦虑失眠,帕金森等疾病的诊治及慢性疾病的治疗及康复
患者评价
99%好评率
回复质量
80%好评
服务态度
81%好评
回复速度
81%好评
j***l
评价详情:态度好,回复快,热情认真。非常好
问诊类型:健康咨询
2021-03-18
小***u
评价详情:非常不错的医生,热心体贴!
问诊类型:健康咨询
2021-03-17
想***0
评价详情:最重要的是医生很有耐心,爱心
问诊类型:健康咨询
2021-03-07
j***n
评价详情:医术高超,回答及时值得信赖的大夫。
问诊类型:健康咨询
2021-03-01
小***施
评价详情:医生非常敬业,解答的很专业
问诊类型:健康咨询
2021-02-19
科普文章

文章 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

该病是由自身免疫反应介导的慢性进行性胆汁淤积性肝病,肝脏大,墨绿色,随疾病进展呈结节状。 【病因和发病机制】自身免疫性胆管上皮细胞损伤机制涉及:①体液免疫:线粒体抗体(AMA)在体液免疫中起关键作用,其阳性率达到90%~95%。AMA识别的抗原主要分布于线粒体内膜上,主要的自身抗原分子是多酶复合物中的丙酮酸脱氢酶复合物。②细胞免疫:胆管上皮细胞异常表达HLA-DR及DQ抗原分子,引起自身抗原特异性T淋巴细胞介导的细胞毒性作用,持续损伤胆小管。本病似有家庭聚集性,一级亲属患病率比对照人群高570倍。 【临床表现】多见于中年女性,85%~90%的患者起病于40~60岁,男女比例约为1:9,美国和欧洲发病率明显高于亚洲。该病起病隐匿、缓慢,自然病程大致可分为4期。①临床前期:AMA阳性、无症状、肝功能正常,可长达十几年,多在筛查时发现。②肝功能异常无症状期:无症状者约占首次诊断的20%~60%,因血清ALP水平升高而检测AMA确定诊断。多于2~4年内出现症状。③肝功能异常症状期。④肝硬化期。后两期的临床表现如下:早期症状较轻,乏力和皮肤瘙痒为最常见首发症状,约78%患者有乏力,瘙痒比乏力更具特异性,发生率为20%~70%。瘙痒常在黄疸前数月至2年左右出现,同时出现或先黄疸后瘙痒者少见,常于夜间加剧。因长期肝内胆汁淤积导致分泌和排泄至肠腔的胆汁减少,影响脂肪的消化吸收,可有脂肪泻和脂溶性维生素吸收障碍,出现皮肤粗糙、色素沉着和夜盲症(维生素A缺乏)、骨软化和骨质疏松(维生素D缺乏)、出血倾向(维生素K缺乏)等。由于胆小管阻塞,血中脂类总量和胆固醇持续增高,可形成黄瘤,为组织细胞吞噬多量胆固醇所致;黄瘤为黄色扁平斑块,常见于眼睑内眦附近和后发际。当肝衰竭时,血清脂类下降。黄瘤亦逐渐消散。多数病例肝大,并随黄疸加深而逐渐增大,常在肋下4~10cm,质硬,表面平滑,压痛不明显。晚期出现门静脉高压症与肝衰竭,可进展为肝癌。本病常合并其他自身免疫性疾病,如干燥综合征、甲状腺炎、类风湿关节炎等。 【实验室检查及辅助检查】 (一)尿、粪检查尿胆红素阳性,尿胆原正常或减少,粪色变浅。 (二)肝功能试验血清胆红素多中度增高,以直接胆红素增高为主,反映了胆管缺失和碎屑样坏死的严重程度。血清胆固醇常增高,肝衰竭时降低。碱性磷酸酶(ALP)与γ-谷氨酸转移酶(γ-GT)在黄疸及其他症状出现前多已增高,比正常高出2~6倍。血清白蛋白水平在早期无变化,晚期减少,球蛋白增加,白、球比例下降,甚至倒置。肝转氨酶可以轻度增高;凝血酶原时间延长,早期患者注射维生素K后可恢复正常,晚期由于肝细胞不能利用维生素K,注射维生素K仍不能纠正。 (三)免疫学检查95%以上患者AMA阳性,滴度>1:40有诊断意义,AMA的特异性可达98%,其中以M2型最具特异性;很多患者临床症状出现前6~10年血清AMA已呈阳性。血清免疫球蛋白增加,特别是IgM。约50%患者ANA和SMA阳性,有一定特异性。 (四)影像学检查超声常用于排除肝胆系统的肿瘤和结石;CT和MRI可排除肝外胆道阻塞、肝内淋巴瘤和转移性肿瘤;MRCP或ERCP在PBC患者常提示肝内外胆管正常,可以排除其他胆道疾病。PBC进展到肝硬化时,可有门静脉高压表现,应每6个月复查超声,有助于早期发现肝癌。 (五)组织学检查典型的PBC组织病理表现为慢性进行性非化脓性、以小胆管破坏为主的胆管炎或肉芽肿性胆管炎,周围有淋巴细胞、浆细胞和嗜酸性细胞浸润;肝实质碎屑状坏死、慢性胆汁淤积、肝纤维化。当疾病进展至肝硬化时,肝小叶结构破坏,汇管区纤维间隔延伸、相互连接,纤维组织向小叶内伸展分割形成假小叶和大小不等的再生结节,肝细胞呈局灶性坏死。身免疫性肝炎、药物性肝内胆汁淤积等鉴别。 【治疗】(一)熊去氧胆酸(UDCA)是目前唯一推荐用于PBC的药物,剂量为13~15mg/(kg·d)。该药可减少内源性胆汁酸的肝毒性,保护肝细胞膜,增加内源性胆汁酸的分泌,且可减少HLAⅠ类和Ⅱ类抗原分子在肝细胞膜上的异常表达,兼有免疫调节作用。UDCA的疗效已获肯定,能缓解临床症状,改善生化功能、延迟组织学和疾病进展,提高生存率、减少肝移植需求。对有效病例宜长期服用。一些研究证明,UDCA治疗后数周之内肝功能开始恢复,90%的患者在6~9个月内得到改善,20%的患者2年内肝功能恢复正常,而35%的患者5年内肝功能恢复正常。(二)其他药物UDCA无效病例可视病情试用布地奈德、硫唑嘌呤、环孢素、秋水仙碱等。脂肪泻可补充中链甘油三酯辅以低脂饮食。脂溶性维生素缺乏时补充维生素A、D3、K,并注意补钙。瘙痒严重者可试用离子交换树脂考来烯胺(消胆胺)。(三)患者教育饮食以低脂肪、高热量、高蛋白为主,其余参见本篇第十五章。【预后】PBC预后差异很大,有症状者平均生存期为10~15年。预后不佳的因素包括:老年、血清总胆红素进行性升高、肝脏合成功能下降、组织学改变持续进展。

郑秋立

住院医师

新野县人民医院

1464 人阅读
查看详情

文章 糜烂性胃炎

积极治疗原发病,去除可能的致病因素。可选用胃黏膜保护剂或抑酸药进行治疗。 一般治疗 适当休息、清淡流质饮食,停用不必要的非甾体抗炎药。 药物治疗 根除Hp治疗 适用于幽门螺杆菌(Hp)阳性的“糜烂性胃炎”患者,目前倡导4联治疗方案,即1种质子泵抑制剂(PPI)+2种抗生素+1种铋剂,疗程14天。根除治疗完成后应复查,复查前至少停用PPI2周,停用抗生素4周,复查首选无创性试验尿素碳13或碳14呼气试验。 常用PPI:埃索美拉唑、奥美拉唑、兰索拉唑、泮托拉唑、雷贝拉唑、艾普拉唑等。 抗生素:克拉霉素、阿莫西林、甲硝唑、替硝唑、喹诺酮类抗生素、呋喃唑酮、四环素等。 铋剂:枸橼酸铋钾、果胶铋等。 胃黏膜保护剂 适用于胃镜下提示胃黏膜糜烂严重或症状明显者,药物包括:胶体铋、铝碳酸镁制剂、硫糖铝、瑞巴派特、替普瑞酮、吉法酯、依卡倍特、米索前列醇等。 抑酸治疗 适用于疼痛明显,内镜下胃黏膜糜烂、出血灶广泛者,除选用上述胃黏膜保护剂外还可选用抑酸治疗,PPI抑酸作用强,可减轻非甾体抗炎药(如阿司匹林)对胃黏膜的损害(常用PPI见上述根除Hp治疗部份)。亦可用H2受体拮抗剂,如:雷尼替丁、西咪替丁、法莫替丁、尼扎替丁、罗沙替丁等。以呕血、黑便症状为主者,应选用作用更强的抑酸药,如上述PPI制剂。 中医治疗 慢性胃炎伴胃黏膜充血、糜烂时,可加用中药三七粉、白及粉、珍珠粉治疗(随汤药冲服或用温水调成糊状口服,空腹时服用),但建议在辨证的基础上使用。伴黏膜内出血者,可在处方中加入化瘀止血之品,如三七粉、白及粉。

郑秋立

住院医师

新野县人民医院

1458 人阅读
查看详情

文章 糜烂性胃炎-3

典型症状 患者常有上腹部不适、隐痛、腹胀、嗳气、恶心、呕吐、食欲不振、餐后饱胀及早饱感等消化不良表现。部分慢性胃炎患者还可出现消瘦、乏力、健忘、焦虑、抑郁等精神症状。 伴随症状 上消化道出血:严重胃黏膜糜烂可伴有上消化道出血,出现呕血和(或)黑便,甚至出现休克。 缺铁性贫血:胃黏膜糜烂长期少量出血,可引起缺铁性贫血,表现面色苍白、头晕、乏力等症状。

郑秋立

住院医师

新野县人民医院

1454 人阅读
查看详情

文章 胃食管反流病

GERD是由多种因素造成的以LES功能障碍为主的胃食管动力障碍性疾病,直接损伤因素是胃酸、胃蛋白酶及胆汁(非结合胆盐和胰酶)等反流物。 (一)抗反流屏障结构与功能异常 贲门失弛缓症手术后、食管裂孔疝、腹内压增高(如妊娠、肥胖、腹水、呕吐、负重劳动等)及长期胃内压增高(如胃扩张、胃排空延迟等),均可使LES结构受损;上述部分原因、某些激素(如缩胆囊素、胰高血糖素、血管活性肠肽等)、食物(如高脂肪、巧克力等)、药物(如钙通道阻滞剂、地西泮)等可引起LES功能障碍或一过性LES松弛延长;当食管的清除能力和黏膜屏障不足以抵抗反流物的损伤时,则可致病。 (二)食管清除作用降低 常见于导致食管蠕动和唾液分泌异常的疾病或病理生理过程,如干燥综合征等。食管裂孔疝时,部分胃经膈食管裂孔进入胸腔,除改变LES结构,也可降低食管对反流物的清除,导致GERD。 (三)食管黏膜屏障功能降低 长期吸烟、饮酒等刺激性食物或药物将使食管黏膜不能抵御反流物的损害。

郑秋立

住院医师

新野县人民医院

1456 人阅读
查看详情

文章 胃食管反流病-3

【临床表现】 GERD 的临床表现多样,轻重不一,主要表现如下。 (一)食管症状 典型症状 烧心和反流是本病最常见和典型的症状。反流是指胃内容物在无恶心和不用力的情况下涌入咽部或口腔的感觉,含酸味或仅为酸水时称反酸。 烧心是指胸骨后或剑突下烧灼感,常由胸骨下段向上延伸。烧心和反流常在餐后 1 小时出现,卧位、弯腰或腹压增高时可加重,部分患者烧心和反流症状可在夜间入睡时发生。 非典型症状 胸痛由反流物刺激食管引起,发生在胸骨后。严重时可为剧烈刺痛,可放射到后背、胸部、肩部、颈部、耳后,有时酷似心绞痛,可伴有或不伴有烧心和反流。由 GERD 引起的胸痛是非心源性胸痛的常见病因之一。 吞咽困难或胸骨后异物感,见于部分患者,可能是由于食管痉挛或功能紊乱所致,症状呈间歇性,进食固体或液体食物均可发生;少数患者吞咽困难是由食管狭窄引起,呈持续或进行性加重。 (二)食管外症状 由反流物刺激或损伤食管以外的组织或器官引起,如咽喉炎、慢性咳嗽和哮喘。

郑秋立

住院医师

新野县人民医院

1441 人阅读
查看详情

文章 胃食管反流病-1

胃食管反流病(gastroesophageal reflux disease,GERD)是指胃十二指肠内容物反流入食管引起烧心等症状,根据是否导致食管黏膜糜烂、溃疡,分为反流性食管炎(reflux esophagitis,RE)及非糜烂性反流病(nonerosive reflux disease,NERD)。GERD也可引起咽喉、气道等食管邻近的组织损害,出现食管外症状。GERD是一种常见病,发病率随年龄增加而增加,男女发病无明显差异。中国人群GERD病情较美国等西方国家轻,NERD较多见。

郑秋立

住院医师

新野县人民医院

1452 人阅读
查看详情

文章 糜烂性胃炎-4

相关检查 胃镜及组织病理学检查 有应激或药物、酒精等因素者出现呕血和(或)黑便时,应于出血后12~48小时内进行急诊胃镜检查,镜下可见胃黏膜多发性糜烂、浅表溃疡和出血灶,必要时可行组织病理学检查。 慢性胃炎伴糜烂胃镜下可见慢性胃炎病变基础上伴有糜烂。糜烂分为平坦型和隆起型。 平坦型糜烂:胃镜下胃黏膜有单个或多个糜烂灶,大小从针尖样到直径数厘米不等。 隆起型糜烂:胃镜下可见单个或多个疣状、膨大皱襞状或丘疹样隆起,直径5~10 mm,顶端可见黏膜缺损或脐样凹陷,中央有糜烂。慢性胃炎患者均需完善组织病理学检查。 Hp检测 幽门螺杆菌(Hp)检测有助于明确糜烂性胃炎的病因,其方法可分为有创性和无创性两类。 有创性试验 需做胃镜检查和胃黏膜活检,为有创性检查。快速尿素酶试验是侵入性试验中首选方法,操作简单,费用低。其他还有组织学检查、细菌培养等方法。 无创性试验 常用尿素碳13或碳14呼气试验,该检查不依赖内镜,受检者依从性好,准确性高,因此也最常用。其他方法还有粪便Hp抗原检测和血清学试验。 血常规 患者出现呕血和(或)黑便时,血红蛋白可能存在降低。 粪潜血试验 患者出现呕血和(或)黑便时,便潜血试验可为阳性。

郑秋立

住院医师

新野县人民医院

1459 人阅读
查看详情

文章 胃食管反流病-6

【治疗】目的在于控制症状、治愈食管炎、减少复发和防治并发症。(一)药物治疗1.促胃肠动力药 如多潘立酮、莫沙必利、依托必利等,这类药物可能通过增加LES压力、改善食管蠕动功能、促进胃排空,从而达到减少胃内容物食管反流及减少其在食管的暴露时间。由于这类药物疗效有限且不确定,因此只适用于轻症患者,或作为与抑酸药合用的辅助治疗。2.抑酸药 有效降低损伤因素的作用,是目前治疗本病的主要措施,对初次接受治疗的患者或有食管炎的患者宜以PPI治疗,以求迅速控制症状、治愈食管炎。(1)PPI:详见本篇第一章和第五章,这类药物抑酸作用强,疗效优于组胺H2受体拮抗剂(Histamine 2 receptor antagonist,H2RA),适用于症状重、有严重食管炎的患者。一般按治疗消化性溃疡常规用量,疗程4~8周。对个别疗效不佳者可加倍剂量或与促胃肠动力药联合使用,并适当延长疗程。(2)H2RA:如雷尼替丁、法莫替丁等(详见本篇第一章和第五章)。H2RA能减少24小时胃酸分泌的50%~70%,但不能有效抑制进食刺激引起的胃酸分泌,因此适用于轻、中症患者。可按治疗消化性溃疡常规用量,分次服用,疗程8~12周。增加剂量可提高疗效,同时亦增加不良反应。3.抗酸药 仅用于症状轻、间歇发作的患者作为临时缓解症状用。(二)维持治疗GERD具有慢性复发倾向,为减少症状复发,防止食管炎复发引起的并发症,可给予维持治疗。停药后很快复发且症状持续者,往往需要长程维持治疗;有食管炎并发症如食管溃疡、食管狭窄、Barrett食管者,需要长程维持治疗。PPI和H2RA均可用于维持治疗,PPI效果更优。维持治疗的剂量因患者而异,以调整至患者无症状之最低剂量为适宜剂量;对无食管炎的患者也可考虑采用按需维持治疗,即有症状时用药,症状消失时停药。(三)抗反流手术治疗抗反流手术是不同术式的胃底折叠术,目的是阻止胃内容反流入食管。抗反流手术的疗效与PPI相当,但术后有一定并发症。因此,对于那些需要长期使用大剂量PPI维持治疗的患者,可以根据患者的意愿来决定抗反流手术。对确诊由反流引起的严重呼吸道疾病的患者,PPI疗效欠佳者,可考虑抗反流手术。

郑秋立

住院医师

新野县人民医院

1463 人阅读
查看详情

文章 胃食管反流病-4

并发症 1.上消化道出血 食管黏膜糜烂及溃疡可以导致呕血和(或)黑便,伴有不同程度的缺铁性贫血。 2.食管狭窄 食管炎反复发作致使纤维组织增生,最终导致瘢痕狭窄。 3.Barrett食管 其腺癌的发生率较正常人高10~20倍。 由反流物刺激或损伤食管以外的组织或器官引起,如咽喉炎、慢性咳嗽和哮喘。对一些病因不明、久治不愈的上述疾病患者,要注意是否存在GERD,伴有烧心和反流症状有提示作用,但少部分患者以咽喉炎、慢性咳嗽或哮喘为首发或主要表现。严重者可发生吸入性肺炎,甚至出现肺间质纤维化。一些患者诉咽部不适,有异物感或堵塞感,但无吞咽困难,称为癔球症,目前也认为与GERD相关。

郑秋立

住院医师

新野县人民医院

1459 人阅读
查看详情

文章 胃食管反流病-5

胃镜: 是诊断RE最准确的方法,并能判断RE的严重程度和有无并发症,结合活检可与其他原因引起的食管炎和其他食管病变(如食管癌等)作鉴别。胃镜下RE分级(洛杉矶分级法)如下:正常:食管黏膜没有破损;A级:一个或一个以上食管黏膜破损,长径小于5mm;B级:一个或一个以上黏膜破损,长径大于5mm,但没有融合性病变;C级:黏膜破损有融合,但小于75%的食管周径;D级:黏膜破损融合,至少达到75%的食管周径。正常食管黏膜在胃镜下呈均匀粉红色,当其被化生的柱状上皮替代后呈橘红色,此为Barrett食管,多发生于胃食管连接处的齿状线近端,可为环形、舌形或岛状。

郑秋立

住院医师

新野县人民医院

1461 人阅读
查看详情
郑秋立医生的个人成就
总访问 51500 次
总文章 240 篇
在线服务患者 10288 次
患者评价 18540 个
获得锦旗 5 个
入驻时间 2020-02-10 16:31:44
郑秋立医生获得的锦旗
已获得锦旗 5 个
医德高尚
4个
济世良医
1个